【古韻廬陵】之永豐縣報恩寺塔

永豐縣報恩寺塔

【古韻廬陵】之永豐縣報恩寺塔

報恩寺塔位於永豐縣城的恩江河北岸。全塔青磚砌成,為九層四面密簷式磚塔,塔頂圓錐形鐵塔剎冠三重相輪,通高27.8米。塔基平面正方形,邊長6.45米,佔地面積41.6平方米。塔東面底層有一券門,門內有一長方形小室,二至七層均有一佛龕,其餘各面只二至三層設有佛龕。塔各層之間以青磚疊澀出簷,每層飄簷0.3米左右。塔身石灰抹面,與飄簷青白相間,淡雅大方。整個塔形,挺拔雄渾,頗具晚唐遺風。這樣的設計,既使塔身堅實牢固,外觀又錯落有致,堪稱匠心獨運。尤為奇特的是,塔身微向南傾,這是因為夏季暴風雨多,且往往從這個方向襲來,塔身微傾,更能頂住狂風暴雨的襲擊,人們戲稱其為永豐的“比薩斜塔”。1987年,該塔被公佈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報恩寺塔建於明洪武二年(1369),迄今有600多年的歷史。報恩寺塔的名稱來源於報恩寺,而報恩寺又因報恩裡而得名。據史料記載,唐天寶年間(742-755),中書侍郎徐全,字楚壁,諡安正,永豐東坊(現恩江鎮天保居委會)人,其母侯氏死後,為遵禮制,他在母親墓前結廬守孝。3年過去了,他把守孝的廬舍改為寺院,寺院因報恩裡而取名報恩寺。歷經500多年,到了元朝,寺院倒塌了。直至明洪武二年(1369),徐氏後裔又重建報恩寺(今廢),並在寺院的右側建造了這座報恩寺塔。

至於報恩里名字的由來,在當地民間流傳著一個神奇的傳說。

相傳漢時,當地有個叫歐寶的人,父親死後葬在鄉里,他在墓旁結廬守孝,每天素衣麻服,蓬首垢面。一天,有獵人在叢林中打獵,趕出一隻懷孕的母虎,母虎逃到墓前,連連點頭,象是向歐寶求救,隨後躲進他的茅廬。歐寶沒有驅逐,也沒有叫喊,而是隨手把一些稻草蓋在母虎身上,將它隱藏起來。獵人追來,問歐寶:“你看見一隻老虎嗎?”歐寶隨手向西邊一指說:“老虎朝那邊逃跑了。”獵人信以為真,朝歐寶指的方向繼續追趕。母虎得以脫險,返回叢林。三天後,母虎銜來一隻白鹿,放在墓前。歐寶會意,用江水烹了鹿肉,除自己飽餐了一頓外,還留了一部分供奉在墓前祭祀父親。母虎銜鹿報恩的故事一時被傳為奇談。後來人們就把墓地前面的河流喚做報恩江,把歐寶結廬的地方喚做報恩裡,設鎮後就稱報恩鎮了。報恩江就是現在的恩江,報恩鎮就是現在的恩江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