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幾個國產品牌,一個被賣掉兩次,一個被雪藏十年

自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中國製造就開始不斷崛起,在如今不管是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中,任何一個領域都有著國產品牌的存在。大到科技領域的華為,小到日常的生活用品,無處不在。

“消失”的幾個國產品牌,一個被賣掉兩次,一個被雪藏十年

“消失”的國產品牌

當然在食品飲料界,國產品牌一直有很多“神級”企業的存在,就比如我們熟悉的娃哈哈、匯源、達利園、蒙牛和伊利等,但是如果再將時間往前推個幾十年,那時候的一些國產品牌,同樣也在市場上“所向披靡”。但是在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紀初的時候,國內食品飲料市場,受到了很多外國品牌的衝擊,因此消失的消失,沉溺的沉溺。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曾經在飲料食品市場相對比較有名,而最終下場也比較“慘”的幾個國產品牌。他們三家企業中,有兩家幾乎在國內市場“銷聲匿跡”,一家因為和外資的合作問題,如今困難重重苦苦撐著。

“消失”的幾個國產品牌,一個被賣掉兩次,一個被雪藏十年

第一個品牌就是何伯權創建的樂百氏,如果你沒有聽說過樂百氏也沒關係,你只用知道樂百氏在1992年的時候,企業產值就已經達到了8000萬,第二年就成為了中國第一大乳酸奶製品企業。由此可見,樂百氏在當年的成績有多輝煌,不僅如此,在當年樂百氏也是一個可以與娃哈哈匹敵的競爭對手。

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紀初的時候,樂百氏的創始人何伯權轉手就將樂百氏的一大部分股份賣給了一家法國企業,也就是我們現在熟知的達能集團,當時達能集團手握樂百氏92%的股權。後來達能集團利用樂百氏曾經的市場渠道創建了掛牌產品脈動進行銷售,脈動在國內市場火爆之後,達能集團就甩手將樂百氏再次賣掉。

“消失”的幾個國產品牌,一個被賣掉兩次,一個被雪藏十年

而在樂百氏被賣給達能集團的第一年,營收就達到了10億,但是那時候娃哈哈作為一個老牌企業,營收額早已超過了60億,達能集團方面則認為是樂百氏的管理人員經營不善,手裡只有樂百氏3%股權的何伯權和其他五位樂百氏高層,就此決定集體辭職,也正是因為如此,樂百氏才會在被“榨取”完剩餘價值後二次“出賣”,從此之後,樂百氏也開始消失在了人們的視野中。

第二個品牌相隨樂百氏狀態則更加悽慘,它就是北冰洋,北冰洋作為一個在本土發展很好的飲料品牌,在九十年代前期,因為外資產品大量湧進國內,北冰洋在後來被外資控股,到了最後曾一度也因為被雪藏而退出市場。在當時北冰洋的領導層決定與百事可樂合資成立了四家公司後,有三家公司很快就倒閉了,唯一存活下來的就是持有“北冰洋”汽水的一家公司,但是當時這家公司被百事可樂當做引進產品的渠道,並沒有重視北冰洋自身的發展。

“消失”的幾個國產品牌,一個被賣掉兩次,一個被雪藏十年

北冰洋也是因此,被雪藏了將近十年,直到2007年的時候,一輕食品集團與百事可樂公司進行談判,要求收回北冰洋的商標權,最終的結果是百世集團願意歸還北冰洋的商標,但是卻要求在四年內不得生產北冰洋品牌的任何產品。就這樣,一直到了四年之後,北冰洋的汽水才開始上市,但是僅僅只是侷限於北京市的周邊,其他城市則杳無音信。

苦苦掙扎的國產品牌

而最後一家企業雖然目前依然在市場上很活躍,但是從2014年開始它的業績就呈現出持續性下滑的狀態,它就是我們熟知的品牌娃哈哈。娃哈哈在2013年時候營收業額已經到了782.8億,到了2017年的時候娃哈哈的收入就只有456億元,五年時間整個營收額減少了將近300多億。

“消失”的幾個國產品牌,一個被賣掉兩次,一個被雪藏十年

娃哈哈作為一個國產老牌企業,以現在的情況來看也是在苦苦掙扎,而娃哈哈之所以會有面臨這樣的危機,主要是因為娃哈哈從成立到發展至今,正面臨著產品過時和品牌老化的巨大問題。對於老牌產品來說,宗慶後當然也有著很大危機意識,在這幾年娃哈哈也不斷在各個領域拓展延伸,雖然目前來說還沒有什麼顯著的效果,但是相信在未來娃哈哈一定還會重回當年的“輝煌”。

當然在中國國產品牌中,除了以上三個品牌之外,還有其他例如天府可樂、嶗山可樂、八王寺汽水等品牌,也都相繼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但是話說回來,雖然當初外資品牌的介入,只是為了推廣自己的品牌,佔有市場份額,本土品牌雖然擁有相對於外資品牌來說更大的市場優勢,但是在發展之中,也不能低估對方的實力。

你還知道哪些消亡的國產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