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電影《閃閃的紅星》浮樑拍攝往事

親歷!電影《閃閃的紅星》浮樑拍攝往事

40多年前,一部紅色經典影片《閃閃的紅星》曾經在今天的浮樑縣境內取景拍攝,古街、木橋、清澈流淌的河水、漫山遍野的杜鵑花······ 浮樑古樸秀美的風光伴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從此走進了無數觀眾的視野。


舒懷仁,曾任浮樑縣政協副主席,當年正在鵝湖公社工作,為配合影片的拍攝,被派到攝製組負責聯絡工作,參與並見證了這部經典影片的拍攝過程,本文為其回憶文章,講述的是影片拍攝過程中一些鮮為人知的軼事。


1

親歷!電影《閃閃的紅星》浮樑拍攝往事

1973年8月中旬,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第四攝製組,在先遣組考察江西外景地的基礎上,來到景德鎮市鵝湖公社(現在的浮樑縣鵝湖鎮)拍攝彩色故事片《閃閃的紅星》。

《閃閃的紅星》是“文化大革命”後期拍攝的第一部彩色國產故事片,作為外景地的江西省景德鎮市鵝湖公社等各級組織和幹部群眾格外重視,大力支持,可謂一路開綠燈。中共江西省委辦公廳、省軍區領導多次電告景德鎮市革委會、市人民武裝部要當作一項政治任務來完成,務必從各方面給予積極配合,使之早日同觀眾見面。當時的市革委、市人武部研究決定,從市屬各單位抽調8名幹部常駐《閃》劇攝製組,負責聯絡、協助工作,我有幸就在其中。鵝湖公社專門騰出了招待所(包括2層樓面、1間食堂),後來又根據需要讓出了幾間平房和大禮堂給協拍的部隊住。中共江西省委辦公廳從車隊調廣州產的大客車1輛,北京吉普車1輛。省軍區撥解放牌軍車5輛、8座吉普車1輛、三輛摩托車2輛供劇組使用。駐市部隊抽調了1個連的指戰員駐紮鵝湖,協助拍攝工作。

這個連的指戰員積極配合,服從調遣,哪裡需要奔向哪裡,有的戰士還為拍電影負傷。影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有3名戰士飾演國民黨士兵過木橋,橋板的一頭被“潘冬子”機智地抽掉栓頭,導演為使國民黨士兵掉下河的鏡頭逼真,讓製作人員將橋板用水潑溼弄得很滑,“國民黨”士兵走在前頭,第一個掉下河,滑倒時不慎腰部碰在橋板上受傷,送到94醫院治療,直到電影拍攝完畢仍住在醫院裡,未見康復。

2

親歷!電影《閃閃的紅星》浮樑拍攝往事

因劇組駐紮在鵝湖,外景也以鵝湖公社及周邊地區為主(除少數幾個鏡頭在婺源縣的清華、思口拍攝外,幾乎都在鵝湖一帶完成)。我生在鵝湖,長在鵝湖,工作一直在鵝湖,對鵝湖及周邊的人文景觀比較熟悉。當時我在公社政工組工作,年齡30出頭,身體棒,被派往攝製組擔任聯絡員。名為聯絡員,實際上圍繞劇組服務什麼都得幹。外景當嚮導,物色群眾演員,籌措(含購買、租借)道具,聯繫場地,僱傭臨時工,協助維持現場秩序,後勤保障等等。由於跟劇組同吃、同住、同工作,我同劇組導、攝、演、美各部門人員都很熟,大家都親切地稱我老舒!有的人戲稱我為“編外製片”。

親歷!電影《閃閃的紅星》浮樑拍攝往事


3

《閃閃的紅星》第一次外景拍攝於1973年元旦前結束,底片送北京洗印後,返回在市群英堂放映樣片,看後,大家都反映很好,尤其對秀美的外景畫面讚歎不已。攝製組結束工作後離開鵝湖返京拍內景戲,並調整補充若干鏡頭,加上後期製作,全部完成後送審。據說江青認為飾演冬子媽的鄭振瑤秀氣文雅,不象英雄的母親,要重新換人;並說片子突出了景色美,淡漠了正面人物,要動“手術”。當時,八一廠的王心剛廠長被弄得心情沉重,壓力很大。40多萬元的製片預算花得差不多了,“首長”又說要大動“手術”,怎麼辦?!找劇組人員反覆研究,最後決定採取小調整補救措施:一是調換部分演員,將飾演冬子媽的鄭振瑤換上李雪紅(空政話劇團演員);二是重返鵝湖外景地,補拍部分鏡頭。於是劇組全體人員,包括協拍部隊又在1974年春二度進入鵝湖公社,又經過4個月的緊張拍攝,終於完成了全劇外景拍攝任務,勝利返回北京。這樣,經過2年零9個月的緊張工作,並經後期製作,終於全面完成任務。為答謝江西省的支持,在全國公映前劇組特派人員攜帶彩色故事片《閃閃的紅星》拷貝來南昌市、景德鎮市和鵝湖公社等地放映,反響很大,獲得一致好評。

下面再來一起重溫這部經典影片的故事梗概:

親歷!電影《閃閃的紅星》浮樑拍攝往事

《閃閃的紅星》根據李心田同名小說改編。

故事講述的是疾風暴雨的1931年,潘冬子的家鄉——柳溪鎮暫時還處在大土豪胡漢三的統治下。潘冬子挑柴經過胡漢三家門前被正準備倉惶逃命的胡漢三攔住盤問,逼他說出他父親潘行義的下落,並喪心病狂地把潘冬子吊打拷問。這時,紅軍在潘行義的引導下,打進了柳溪,解救了潘冬子。柳溪建立了紅色政權,潘冬子參加了打土豪分田地的鬥爭。潘行義在對敵作戰中負傷,他在手術中主動將麻藥讓給階級兄弟,使潘冬子深受教育。

1934年秋,紅軍主力被迫撤離中央根據地。潘行義隨部隊轉移,臨行前,他給潘冬子留下了一顆閃閃的紅星。

胡漢三又回來了,柳溪陷入了一片白色恐怖之中。潘冬子和母親暫時離開柳溪,轉入了深山老林。在當地領導遊擊隊和革命群眾進行鬥爭的紅軍幹部吳修竹,向他們傳達了遵義會議的精神,增強了潘冬子和母親堅持鬥爭的勇氣和力量。為了掩護鄉親們撤退,潘冬子的母親壯烈犧牲,潘冬子看到母親的死,變得更加堅強······

在閃閃的紅星照耀下,潘冬子積極參加鬥爭,他在戰鬥中破壞了吊橋,巧妙地把鹽化成水送給游擊隊,把情報送給游擊隊,他勇敢地砍死了睡夢中的胡漢三,有力地配合了游擊隊攻打姚灣鎮的行動。戰鬥迎來了勝利。1938年,在江南堅持游擊戰爭的紅軍游擊隊奉黨中央命令,準備開赴抗日前線。上級派潘行義來接吳修竹領導的游擊隊下山。潘冬子和父親終於見面了,潘冬子戴上那顆閃閃的紅星,成為了一個真正的紅軍戰士,加入了紅軍的行列,踏上了新的征途。

親歷!電影《閃閃的紅星》浮樑拍攝往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