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學“基因編輯”事件調查結果:本校無人蔘與

導讀

有意思的是,一箇中國自媒體公號將其內容誤譯,稱斯坦福大學將涉事員工全開除,並在社交媒體獲大量轉發。而據財新記者查詢,相關的斯坦福教職員工名單均仍在學校官網上,並無變化

全文1459字,點擊文末鏈接可暢讀全文,也歡迎參與文末評論。

斯坦福大学“基因编辑”事件调查结果:本校无人参与

美國斯坦福大學近日發表聲明稱,經調查,該校教員均未參與賀建奎的“基因編輯嬰兒”研究,上述調查啟動於今年2月。圖為賀建奎團隊的研究人員正在進行胚胎培養工作。圖/視覺中國

文|財新記者 馬丹萌

中國研究人員賀建奎進行“基因編輯嬰兒”研究一事又有新進展。美國斯坦福大學近日發表聲明稱,經調查,該校教員均未參與賀建奎的“基因編輯嬰兒”研究。

上述調查是由斯坦福大學教職工與外部調查者共同完成,併發布在斯坦福大學網站上。同時,知名學術雜誌“Science”也發佈了相關的信息,稱斯坦福大學免除了幾位和賀建奎有過互動的研究者的責任(Stanford University in Palo Alto, California, has exonerated “several” of itsresearchers who interacted with He Jiankui, the Chinese biologist now infamousfor creating the first gene-edited human babies, twins that were born inOctober.)。有意思的是,一箇中國自媒體公號將其內容誤譯,稱斯坦福大學將涉事員工全開除,並在社交媒體獲大量轉發。而據財新記者查詢,相關的斯坦福教職員工名單均仍在學校官網上,並無變化。

上述調查啟動於今年2月。(詳見財新網“斯坦福大學對賀建奎事件相關情況進行調查”)聲明指出,經調查,斯坦福研究者對賀建奎的試驗表達嚴重關切,但沒有任何研究、財務或組織關係。多名研究者曾在知道賀建奎要進行這一研究時,敦促其按照科學路徑進行試驗,包括應當確認有其他方法難以滿足的醫療需求、足夠的知情同意,且應獲得倫理委員會批准,並應當先將研究發表在有同行評議的學術期刊上。

斯坦福大學並未披露受調查者的名單。不過,根據聲明,賀建奎當時告訴他們,自己的研究已通過倫理委員會審查,最終還是實施了試驗。

“赴美留學”是賀建奎學術生涯的重要一站,他曾在此期間接觸眾多斯坦福大學教授。而在去斯坦福大學之前,他已在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獲得生物物理學博士學位。此前的2006年,賀建奎取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學士學位。

2011年至2012年,賀建奎加入斯坦福大學生物工程與應用物理學教授斯蒂芬·奎克(Stephen Quake)團隊,從事博士後研究,該實驗室在基因組學領域成就頗多,包括單分子DNA 測序,並將其應用於非侵入式產前診斷、非侵入式心臟移植排斥測試、開發測序和分析個體免疫系統的方法等。

熱門文章:

藥房託管落幕

他們為何吃藥成癮

國產腫瘤免疫藥圈地

腫瘤用藥基因檢測亂象

爭議國家版輔助用藥目錄

一種誤診漏診率近9成的疼痛

為什麼每年走失50萬老人?

壓床:ICU不能承受之重

死在旅居養老路上的老人

心血管疾病中的“癌症”

在中國研發孤兒藥

百白破疫苗憂患

塵肺病案中案

變色的“淡藍

罕見病移民

更多相關文章:

特稿 |“基因編輯嬰兒”失敗後 [2019-01-21]

被主流科學界批判罔顧技術限制,違反倫理法則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有了初步調查結果。

據新華社消息,廣東省“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組透露,該事件系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為追逐個人名利,自籌資金,蓄意逃避監管,私自組織有關人員,實施國家明令禁止的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活動。

調查組認為,該行為嚴重違背倫理道德和科研誠信,嚴重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在國內外造成惡劣影響。調查組有關負責人表示,對賀建奎及涉事人員和機構將依法依規嚴肅處理,涉嫌犯罪的將移交公安機關處理。對已出生嬰兒和懷孕志願者,廣東省將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指導下,與相關方面共同做好醫學觀察和隨訪等工作。

基因編輯嬰兒”試驗被指失敗賀建奎註冊申請遭駁回 [2018-12-17]

日前,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Chinese Clinical Trial Register, ChiCTR,下稱註冊中心)發佈最新說明稱,賀建奎、覃金洲兩位研究者的臨床試驗“HIV免疫基因CCR5胚胎基因編輯安全性和有效性評估”補註冊申請,已被該中心駁回。從2018年11月30日起,該試驗的進行狀態更新為“中止或暫停”。

11月26日,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被曝已在中國“橫空出世”,引發科學界倫理爭議。“基因編輯嬰兒”試驗牽頭人——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停薪留職),與多家與試驗相關的機構,被推上了風口浪尖。(詳見財新網報道:"基因編輯嬰兒"牽頭人賀建奎遭質疑多家機構撇清關係”)

此前,財新記者從註冊中心網站上了解到,前述臨床試驗"HIV免疫基因CCR5胚胎基因編輯安全性和有效性評估",即為"基因編輯嬰兒"試驗的註冊題目,研究課題的正式科學名稱為《基因編輯人類胚胎 CCR5基因安全性和有效性評估》,註冊號為ChiCTR1800019378。登記的研究實施時間為2017年3月7日至2019年3月7日,試驗主辦單位為南方科技大學和深圳和美婦兒醫院,研究實施負責單位為南方科技大學,“經費或物資來源”一欄登記為"深圳市科技創新自由探索項目 "。

基因編輯嬰兒風波與賀建奎其人 [2018-11-28]

深陷輿論漩渦的首例“基因編輯嬰兒”主導者賀建奎終於現身香港。11月28日,在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上,經主辦方臨時調整,賀建奎在小組討論後進行了單獨演講,解釋事件由來並回應部分質疑。

人民網11月26日報道,現任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據校方公告,已於2018年2月1日停薪留職)的賀建奎宣稱,一對基因經過編輯的雙胞胎已於11月在中國誕生,她們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病毒感染。消息一出舉世譁然,該試驗的安全性及一系列倫理問題遭到各界強烈質疑。

此項試驗使用的基因編輯技術,目前在醫藥、食品、農業和工業生物技術等多個領域都有廣泛應用,但是將該技術應用於人體相關的研究時,學術界始終保持高度謹慎的態度。目前國內外所有研究都嚴格遵守“14天原則”,即研究者只能在不滿14天的人類胚胎上進行實驗。由於14天之內人類胚胎尚未分化出神經等結構,尚不具備人的特徵,因此不涉及倫理問題。而據賀建奎宣稱的“基因編輯嬰兒”已降生,嚴重違反了“14天原則”,造成了無可挽回的局面。

閱讀以上精彩文章,請關注財新網

版面|劉登輝 姜語婷

本文首發於財新網

郵箱:[email protected]

商務合作:Fiona 1861289198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