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如果在世的話,並且預言全都被證實,他能獲得幾次諾貝爾獎?

異鬼夜王


實際上,即使在愛因斯坦有生之年,黑洞,引力波都被發現了,他也不會拿到獎的。

要弄清楚這件事就得先搞清楚,愛因斯坦為什麼一生只能拿了一次獎?

要知道愛因斯坦的主要成就有很多,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光量子假說,光電效應,布朗運動,波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如果諾獎是有多少成就就能拿多少獎的話,那愛因斯坦至少能拿4-6個。可是他偏偏就在1921年拿了個物理學獎,獲獎理由是光電效應。剩下的那些成就,都沒有獲獎。黑洞和引力波的發現證明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多麼正確,但廣義相對論可是沒有拿到獎的。

這是因為諾獎委員會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同一種獎一個人最多拿一次。舉個例子,我們熟悉的居里夫人拿了兩次將,準確來說是拿到了1.25個獎。第一次是3個人同時拿到的,居里夫人只佔了1/4的物理獎,第二次是她自己一個人拿到的,完整的化學獎。所以她沒有打破規則。縱觀整個諾獎歷史,也僅僅只有1,2個人打破了規則。

而愛因斯坦的研究不可能給化學獎,所以他很難有機會再拿一次物理學獎了。

和愛因斯坦情況有點類似的就是楊振寧,楊振寧因為宇稱不守恆拿到一個,但這並不是他最大的成就,他的成就至少也能讓他再拿幾次,可你看他現在都快百歲了都沒給。

所以,愛因斯坦能不能再拿其實和黑洞引力波被發現有關係,而是跟諾獎的潛規則有關係。


鍾銘聊科學


黑洞是什麼?

約五百年前,伽利略發明了天文望遠鏡,人類開啟了宇宙探索時代,先發現地球原來是個球,又發現地球是繞著太陽轉的無數行之一,再既爾就發現銀河系。

二三百年前,F.W.赫歇爾第一個研究了銀河系結構。

當時,科學家注意到了一個問題,萬有引力真的適用於星體嗎?太陽真的可以吸引著地球轉嗎?愛氏也發現不行!

1915年愛在牛頓的萬有引力基礎上,提出了廣義相對論,認為星體之間的吸力並不是來自於自身萬力的吸引,而是因為具有一定質量和半徑(合起來就是密度)的物質會在充滿場粒子(類似以太)的空間中發出振波,從而使周圍的物質處於波動的場中(被稱為時空彎曲)。

幾個月後,德國科學家卡爾施瓦茲希爾德(Karl Schwarzschild)對場方程求解發現,如果一個物體密度足夠大,它最終將在時空中形成一個被稱作奇點的“無底洞”,但不一定黑。

1918年,H.沙普利研究球狀星團的空間分佈,建立了銀河系透鏡形模型,知道了所有星球都,聚向了中心一個看不到點,形成了中心結構。

後來,哈勃又發明了宇宙探索方法,才看清銀河系的渦旋結構,人們想當然地認為,能把所有星球吸得團團轉的中心,想必就是個高密度洞。愛氏提出光會在大質量物質吸引而彎曲,人們推斷光在黑洞上也會被吸了進去,所以必然是個黑色洞。

人們早已觀測想像出了黑洞的樣子,這張照片來得並不那麼神奇。



億香帥


諾獎從來只發給實驗實證科學家。

不可能犧牲科學頒給理論科學家。

除非是理論派當權。

縱然在全世界十多億信徒壓力下,諾獎團隊還是不願意犧牲科學而給相對論頒獎,以解釋光電效應名義給他撿個獎。

事實上光電效應是實驗物理家密立根發現的,密立根後也因此得獎。然而愛因斯坦相對於密立根的偉大貢獻根本微不足道,只因理論可以隨便蒙,蒙對了就只管大肆行銷吹捧!


日落雄鴞嘯


諾貝爾委員會不想給他發獎,活再久也沒用!相對論是在量子力學之前提出的理論,而且是相對完整的理論體系,並且經歷了一次又一次越來越精密的實驗驗證,當時許多物理學家呼籲給他發獎,但最後愛因斯坦都沒有因為相對論獲得諾貝爾獎。反觀量子力學領域,因為一次又一次的新現象的發現、猜測性新理論的提出,頒發了許許多多的諾獎,甚至愛因斯坦都是在量子力學領域的研究而獲獎。


Zhouzfu


諾獎原則上,一個人僅能領取一次。如果像世界足球先生一樣,梅西c羅壟斷十幾年的話,那愛因斯坦和玻爾就是那個時代的梅西c羅,狄拉克,楊振寧等也會蟬聯幾次。


道聽科技


牛頓愛因斯坦的科學成就遠遠高於諾貝爾獎所能表彰的科技成就!


古風小橋流水人家


愛因斯坦因為光電效應,獲得過一次諾貝爾獎物理學獎了。所以即使他能活200歲,都不可能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規定了同一獎項只能獲得一次。居里夫人是獲得過兩次諾貝爾,但一個是物理、一個是化學。所以,愛因斯坦想要再獲獎。除非,他改行做化學,生物或者其他項目,那還有可能。


我係多多


搞反了。這是諾獎的榮耀。不是愛的榮耀。


168你好啊


😊👉:不可能,不附合事實;如果現在愛因斯坦活在世上,他愛因斯坦一生的預言全部證實,全部證實是對的唄?能獲多少諾貝爾獎?

你是說愛因斯坦自己做自己的見證人唄?

那除非愛因斯坦他是神棍,你們迷信神棍!

沒有其它解釋;否則,就脫離實事求是啦!


水性心道


諾貝爾是什麼人?諾貝爾獎有資格頒給愛因斯坦?愛因斯坦對中國人有很大的誤解,得了獎跟我等有什麼關係?虛偽的西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