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村有一些六七十歲的老人還在外出打工?

橘子就要凹著吃


您好,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這個問題很現實,生活在農村的朋友應該對這種現象很熟悉吧,每年春節過後外出打工的不只有年輕人,還有年齡六十歲以上的老人。為何這個年紀還要外出打工呢?

生活所迫:到了60歲的年紀不少城裡面的老人已經退休頤養天年了,但是農村不少的老人這個年紀還是要繼續為生活奔波的。農村的老人沒有退休金,老了以後手裡面根本不剩下多少錢。年輕的時候存下來的繼續一大半都拿去給孩子結婚用了,很多老人為了不給兒女增加負擔不少會繼續操勞家裡的農活,一些身體好的還會繼續外出打工。

科學興農老家就有一位大伯,今年已經65歲了,每年還會跟著公路隊到外地給別人看料場,因為自己有三個兒子,大兒子二兒子都結婚了,可是小兒子遲遲沒有對象,主要原因就是家裡窮。老人為了小兒子早點結婚,自己常年外出打工,老伴兒則在家照顧農田裡的活兒。

養老:養老是很多農村老人很擔心的問題,畢竟自己手中沒有足夠的錢養老就要依靠子女們了。但是給子女們要錢養老並不是說的那麼容易,很多老人害怕這會成為兒女的負擔,害怕子女過得不如意。並且老人們更加能夠體會到沒有錢的生活有多麼的難,因為他們見到過更多的因為疾病去世的老人,如果自己手裡沒有錢,將來有病的話就要給子女造成巨大的經濟壓力。更有一些自尊心比較重的老人們認為給子女要生活費是一件非常難開口的事情。

鄰居阿姨今年也六十多歲了,在外給醫院打掃衛生,自己有兩個兒子,她經常對本人母親說孩子們都孝順,自己和老伴兒生活雖然累一點也沒什麼的。為了孩子們夫妻關係著想也不能伸手去給孩子們要錢,孩子們給是心意,不給也沒什麼,只要他們過得好就好。

生活習慣:之前有朋友說農村的老人什麼時候退休,答案是沒有年限。很多農村老人只要自己還能動,就不會讓自己閒下來。農村的老人都是一輩子操勞,這樣的生活成了習慣,其實仔細想想也是生活造成的。朋友的爺爺今年八十多了,還在幫村裡的小廠看大門,朋友說家人一直勸說不讓他做,但是老人就是不願意,老人說自己沒感覺到這工作累人,反而覺得自己還有用,還能掙錢,自己心裡還非常滿足。

無論是哪一種原因讓年邁的老人選擇外出打工對我們做子女的來說都是一件心酸的事情。做子女的要多關心一下自己年邁的父母,趁著我們還年輕,趁著父母還在身邊,讓他們歇一歇。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科學興農


此生若得安穩、誰又願顛沛流離!

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六七十歲依然很窮、依然是家裡的主要勞力、依然要有一大堆的人靠你生活,你依然要成為整個家庭的支柱!


為什麼農村有一些六七十歲的老人還在外出打工?因為窮,因為貧窮。看到這個問題突然腦海裡面浮現了一個10年前的往事,10年時間足夠漫長,足夠忘記很多事情,但是一下子倒影到腦海種的的那件往事歷歷在目,相信下面我所講的我經歷的這件事情足夠回答這個問題。

10年前的我在大都市上海打工,每天繁重迷茫的生活讓我整日裡都是昏天暗地,生活和大腦都是一片荒蕪。為了掙錢,為了加班費我每天下班都會上班到10點30左右,每天的伙食就是炒麵加可樂。每次路邊攤子旁邊都有一位看著很老的老人在那裡撿垃圾,一眼看去除了衰老、可憐、同情就是深深的悲哀。我偶然有一次聽他講話,是我們地道的菏澤口音,老鄉見老鄉當然各位的親熱,有尤其是兩個淪落到外地的窮人吧。

老人家說在這裡呆了已經兩年,平常的生活就是依靠撿垃圾衛生,住在一個爛尾的房子裡面,其餘的便是已經不在多說了。年少的我是善良,當然直到現在也是,我每天晚上下班都會為老人家買一份炒麵,7元錢的炒麵,老人推辭了很久、那種客氣、那種心酸我寫不出來。每次我都是扔下來就走,從不做過多的停留。時間持續了大約有2個多月的時間,當我在一次去買炒麵的時候,老人手裡拿著一份炒麵和一瓶可樂正在等我,臉上滿是快樂和真誠。



老人在和我告別,說孩子我明天就要走了,這分炒麵就當時我請你的,還有可樂。自從你每天給我買炒麵以後,也不見你小子買可樂了。我問道怎麼了大爺,怎麼要回家嗎?老人笑呵呵的說,孩子我明天就走了,我孫子的病看好了,我兒子出來打工讓我回家照顧孫子去。孫子的病好了,他們出來掙錢我看孩子,我老了,他們掙錢比我多。我孫子好了、我孫子的病看好了、我能回家了。

直到現在我都能記得老人家臉上的那種慈祥和溫暖還有那種光榮,我也知道了老人每天在這裡將近三年的夜以繼日的撿垃圾是為了給孫子看病。



農村六七十歲的老人還在外出打工是因為什麼?貧窮對就是貧窮,是對金錢的需要,是對整個家庭拼命的付出和勞累。在他們的腦海裡面,心中想的無比簡單,只要這個家庭需要,只要我還有一絲力氣,那我必然要去幹活,要去掙錢。

這世界上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為你負重前行!

我是農家大傻子,關注我,關注真實的農民聲音。


農村小小李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窮,怎麼樣才算窮呢,那就是最基本的生活還沒有保障,覺得自己分內的義務還沒有完成。

我的家鄉就是農村,窮的叮噹響的農村,在我的家鄉,負責種地的主力軍現在的平均年齡應該在55歲左右,60歲以上的也佔有很大的一部分,70歲的基本上不在種地了,但是他們和種地的人一樣,每天早出晚歸的給別人打零工,身體還算健康,城市有認識的人的都出去打工了,大部分人乾的是服務行業,不算累,就是靠時間的工作。

他們為什麼出去打工,因為窮,為什麼窮,因為生活沒有保障。生產效率低,附加值低。首先,他們沒有退休金,他們不像城市的退休工人,有著高額的退休金,可以保障生活。其次就是想幫助子女減輕生活壓力,盡最大努力先養活自己,有能力再給子女添一把力,因為深知他們生活也不容易。

我們村的一個鄰居是一個孝子,家中的幾個兄弟在早年間就都出去打工了,只有他在家照顧父母,後來父親去世了,他就一邊種地,一邊照顧母親,直到前兩年,他的母親走了,他也就不在家裡種地了,託關係找了一份工作,有時候打電話來,還說工作挺滿意,也不累,這個時候他已經60多歲了。種種原因沒有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故此一人。以前在家種地的積蓄蓋了房子。現在打工也是養活自己。上班就有錢,不上班就沒錢吃飯,為了活著,他就是80歲了,也是要打工的。像他這樣的情況不多,但是也不少。好多人還在打工都是為了純粹的養活自己。雖然說養兒防老,但是張口像子女要錢,還是挺難看的一件事。要是再得個啥病,那就更加難過了。

所以說,現在六七十歲的老人,還在打工,多半是為了吃飯。為了活著。


華北老農民


我已經回答了好多次這樣的問題了,不想再回答了,但是還想把一些問題講講清楚。有人說農民閒不住,喜歡幹活,屁話,誰不知道歇著自在?我七十歲了,照樣打工,廠裡六十歲左右的人佔一多半,誰有頭髮肯裝禿子?我好歹算半個文人,詩詞歌賦音樂美術書法都懂一點,好多人邀我參加什麼協會,不發工資還得交會費,誰去? 有人說農民子女多,把錢都花了,又有人說子女結婚把錢花了,還有人說農民有錢不買社保了等等。還是屁話!農民自解放以來幾十年都在土裡刨食,糧價不漲,物價飛昇,能掙到錢嗎?喂個雞養只羊,賣點香椿雞蛋說你走資本主義道路搞投機倒把,批鬥沒收。自改革開放以來,農民才能走出農村,出去打工掙錢,可這一部份農民沒文化少技術,只會下力,能掙幾個錢?還以我為例子,戴了一輩子農民帽子,幹了五十年工人的活,論職稱考了機械工程師,到現在還是沒幾個錢。孩子多嗎?一個兒子一個女兒。供養他們上學花了嗎?那時候上學真不花多少錢,女兒上師院每月生活費不超過二百塊錢。孩子們結婚花了嗎?兒子女兒結婚一共不超過十萬塊錢,真不算多。說到底你是農民工,工資再高,幹一天有錢,不幹就沒錢,一沒勞保二沒福利三沒節假日,工作服都得自己買。 說到社保,這才實施幾年?農民買社保的人不多一是一下子拿不出那麼多錢,二是才開始買社保的時候不允許農民買,有個別有錢的農民買了,那還得託人走後門。 肯定有人會說那你幹了幾十年農民工掙的錢呢?前幾年徵地搬遷,自家的房子每平方給你作價四五百,又蓋的小區樓每平方作價一千五六,這個差價你補不補?毛壞房你簡單的裝修一下得個七八萬吧?老傢俱不動是個東西,一搬遷就得扔,還得買新的。水電氣的初裝費預交費物業費保證金,雜七雜八又是一筆錢.。有人說農民拆遷都富了,那是城中村。農村一拆遷地也沒了,糧菜不能種了,沼氣不能用了,不但開支大了,還另外增加了其它的費用,你說六七十 歲的農民不幹行嗎? 還有人說農民不會打算不會幹事業,地裡刨食的事業有幾個幹成功的?投資大風險大利潤小。毛主席都說過農村是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裡是可以大有作為的。可那時候的知青下鄉後為什麼都陸續返城了呢?那可是一群熱血青年,比農民有見識有文化有能力有理想有抱負啊!有幾個留在農村還幹出名堂了呢?而且有些回城後還寫了書,把那段經歷形容的象下了一次煉獄。農民欺負他們了嗎?沒有。那千千萬萬祖祖輩輩 都生活在那裡的農民不照在那樣的環境裡生活下來了麼? 還有人說農民有子女,他們有贍養老人的義務,對呀!那是法律規定。但現在年輕人的壓力也太大了,別的開支都不說,光供養孩子這一項就夠他們受的了,還敢說再買房?你說老年農民不幹行不行?


花甲童心1


我來回答這一問題。

1

在農村70多歲還在務農或打工,這類人很多。

2

現在農村的土地基本上是60歲以上的人耕種。

3

3月中下旬我到農村搞調查,發現一個磊地基的建築隊,專為農村建房磊地基,現在農村年輕人都不幹這類又髒又累又苦的工作。由於8名農民組織一個小分隊,最小的62歲,最大的72歲,每天每人收入在250元左右。這個建築隊是燕山深處的孔家溝村。

4

他們就是為了養老,他們基本上活著就得幹活,幹到入土那天為止。這就是農村的基本實際情況。



英莫問667


說起農村的房子升值不升值,我還得說幾句。我生在山東土改分得的地主的三間瓦房,七六年大隊號召拆舊房給補助50元外借給30元,生產隊出工給蓋新房,目的是用舊房土當肥料種莊稼,不用化肥也能過長江(畝產四百)的產量,因新農村規化,新房被大隊重新安排了村中間一家園子裡,開始蓋新房,這時來了后街七十六歲的劉姓三哥,他說:你這地方,原來是和你乳名重名的一家人家,闖關東走了四十多年了,再沒回來,房子也倒了二十多年了,你與那人重名,別也會闖東北吧?我笑了說.不可能闖東北,為此說笑了幾天。七六年底我搬進新房,年底因戀愛對象家人不同意,七七年農曆三月三月闖了東北,只住了半年就走了,後來一想真被劉三哥言中了?又是四十年沒回去,房子又即將倒塌,也想留著升值,但房子也不行了,東院本家三哥來電話說,給你四千元錢他要用地方蓋房子,留了四十年只賣了點磚錢,如房倒了,村上會收去房場,一分錢不值了,院子裡的樹早己被本家二哥賣了五百元,也沒給。東北農村的房子也賣不了,有價無市,讓親家經管著,只有貶值,因農村人越來越少!


老俠客79557916


實話實說,現在的農村老人 趕上了好時代,生活好了。經濟條件好了,問題是自己沒錢呀。就憑養老保險,一個月幾十塊。你們說能買什麼東西?

有的老人,子女都在外打工。又不想拖累子女。只有自己找點事做,減少自己的開支。一句話,農村人沒有退休休閒的。作為農民,你只有累一輩子,

希望國家和有關部門多重視農村養老。我這裡跪拜。謝謝了。


獨狼138669115


農村六七十歲的老人還要出去打工,大多數的情況下,是因為家裡需要錢吧。

農民的收入有限,外去打工是增加家庭收入一種主要的方式。即使六七十歲的老人,也不例外。兒女們可能也過的緊巴,老人們心疼自己的孩子,也明白年輕人的不易,只要自己還能勞動一天,就不會伸手向兒女們要錢。

我父親今年71歲了,在農村老家不但幫我還地種,自己還養了三頭牛,種了一畝樹,自己還在殺豬賣肉。如果不是家裡有事做,多少能掙點錢,我想他也會像別的外出打工的老人一樣,出去掙錢。不是我養不起他,而是他覺得我壓力還挺大,只要能動彈,就不會讓兒女們養活他。

農村六七十歲的老人,他們這代人吃過太多的苦,受過很多罪,對於現在的生活,他們很滿意。我父親經常在吃飯的時候對我說,現在的伙食,是他以前做夢都不敢想的。父親說他小時候的夢想就是,只要每頓飯有一碗不發黴的紅薯幹可以吃,每天干活的時候沒人在旁邊呵斥,就心滿意足了。他們這代人最初的夢想,原來只是可以勉強溫飽,保有一點尊嚴而已。

農村六七十歲的老人,他們以往的生活水平及狀態,與我們現在的生活的對比,我們年輕人應該感到心滿意足。如今只要肯幹,再有一點頭腦,生活都可以過的去。然後我們現在的年輕人,更多的想的是如何一夜暴富,如何出人頭地,如何過上人上人的日子。

說回農村六七十歲的老人出去打工的問題,我個人認為,這其中有一部分人,應該是家裡的錢不夠用,日子不好過,才不得不出去打工。但也會有一些人,是因為他們是從小過慣了苦日子,現在雖然年紀有些大了,但仍不想閒下來頤養天年。趁著自己的身體還算硬朗,再發揮點餘熱,給兒女減輕一點壓力,幫他們最後一把忙。可憐天下父母心。


農民趙老三


農村有一些六、七十歲了,還出外打工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農民沒有退休金的緣故,因無退休金,雖然年齡大了,只要還能幹活,為了生計,還得外出打工。

這一方面體現了千百年來,中國農民勤勞的優秀品德,另一方面更體現出現實生話中的無奈與辛酸。

現在六、七十歲的中國農民,是為新中國的建設做出過貢獻的,許多的農田,許多的水庫,許多的水渠等,都是他們起早貪黑,冒嚴寒迎炎暑,用他們的汗水換來的,現在城裡用的水,大都是從他們修的水庫的水供應的。改革開放後,城裡的座座高樓,也是他們用辛勤的雙手建起來的。

由於種種原因,他們老了,沒有退休金,自己還得吃飯穿衣,向兒女要吧,現在的年輕人生活壓力也很大,有的還伸手向老人要錢,使得善良的老人們,只要能乾的動,就外出找活幹,以圖掙點餬口錢。他們沒有條件象城裡人哪樣,老了有退休金,可享清福。

(圖片來自於網絡)




春日之虎


現在,無論在環衛隊伍中,或者是建築工地,都可以看見農村六七十歲老人忙碌的身影。城裡人都誇農村老人身體結實 、勤勞本分。殊不知,這其中的酸甜苦辣又有幾個人知道。農村老人不是不想過城裡老人那樣體面的生活,更不是不願在家中頤養天年!是因為他們真的不能歇、不敢歇。

國家現在對農村老人已經很是照顧了,每月按時發給他們90元的養老補助金,這等於天上掉餡餅,白拾啊!淳樸農村老人都會從心裡感謝政府。如果僅憑90元錢就想在家養老,無異於痴人說夢。在物價上漲今天,90元只夠買一壺花生油,或者是一袋麵粉。想拿來看病吃藥想都別想,現在一次小病入院,就會把一年養老補助折騰的精光 ,農村老人不出去打工行嗎?



雖說農村老人都有一畝二分地,但想從這一畝二分地裡刨出像城市老人一樣的養老金,是難於登天。就按一畝地一年可以產出1000斤小麥,1000斤玉米,摺合人民幣不過是2000元,還不敵城市老人一個月的退休金。除去化肥錢、犁地錢等花銷外,一畝地能落個七八百元就謝天謝地了。如果遇上天災人禍,有時連種子、化肥錢都搭進去。農村老人不出去打工,真的養活不了自己!


都說養兒防老,現在農村老人真的不敢奢望。不是兒子不孝順,是因為他們過的也不容易。從孩子出生、到幼兒園、到大學、再到結婚,哪一處離開錢都轉不開,再加上平時婚喪嫁娶出的禮錢 ,農村年輕夫婦真的過的挺難的。作為老人,怎麼好意思張口向兒子要錢花。為了自己,為了減輕兒子的負擔,農村老人不得不踏上打工之路。

歸根結底,農村老人外出打工 ,很多是迫不得已,與勤勞不染,與身體健康無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