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匯區:“脫胎換骨”的建西街

周口日報·新周口客戶端記者 韓志剛 王凱

在川匯區小橋辦事處建西社區,有一條長300多米的小街道,名叫“建西街”。和旁邊的建設大道比,建西街顯得渺小許多,別說外地人,就連本地人也不一定知道它的確切位置。這條街道的西側居住著許多居民,正因為如此,幾十年來,這條街道的東側成了垃圾和違建的“集結地”,環境越來越差。

川汇区:“脱胎换骨”的建西街

龐秀華一家1978年搬遷到建西街。提起門前的這條街道,她充滿感慨。“40多年了,我親身經歷了這條街的變化,這條街剛開始的時候也算是挺寬的,但是隨著居民的增加,大家開始把一些垃圾堆放在路旁,一些老人把一些空地圈起來種上了蔬菜,有的還養了一些家禽。就這樣,日積月累,建西街環境開始變差,夏天蚊蠅很多,氣味難聞,附近民眾出行困難。”

“創衛”工作開展以來,區裡和辦事處下定決心要徹底解決這個“老大難”問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建西社區黨支部書記馮海濤告訴記者,這條路雖然不長,但是堆積的陳年垃圾初步估算要200多車才能拉完,道路也窄,大型機械設備很難進來,加上附近一些居民還在路邊圈地飼養了家禽,對整治有牴觸情緒,所以工作強度很大。“為了確保後續工作的開展,我們用了三天時間集中做居民的思想工作,請大家配合將佔道的車輛先挪走,主動拆除圈地設施。”馮海濤說,得益於前期對居民思想工作的開展,在後來清理街道垃圾時,由於大型灑水車無法進入街道,很多臨街居民也積極配合社區工作,從自己家接上水管或者用水盆向路面上灑水,這樣的場面讓大家十分感動,幹起工作來也更加有勁了。

記者在建西街採訪中看到,如今的建西街已經被清理乾淨,在道路東側,幾名工人正在鋪設人行道透水磚,等完工後,這裡還要安裝健身器材供民眾使用,原有的一些樹木也被保存下來供居民乘涼。“只要物料跟得上,我們很快就能幹完。”一名工人信心十足。不遠處,在剛剛鋪設好的路面上,幾名婦女正在帶著孩子談笑風生。

“路寬了,燈亮了,垃圾不見了,環境變美了。”建西街的變化,讓居住在這裡的人們讚不絕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