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將軍張俊,貪財好色,劣跡斑斑,最後是如何做到高位善終的?

劉秉福


張俊之所以能夠做到高位善終,位列南宋七王之一,一方面是由於其確實戰功卓越,是為南宋中興四大名將之首,這點是哪怕岳飛,韓世忠也無法比擬的。二則是因為其能夠識時務,急流勇退,不戀兵權,深得宋高宗趙構賞識。以至於成為南宋中興名將中唯二得到善終的人。



那這一切又有哪些隱情呢?我們接下去詳細分析一下。

首先我們不容否認的就是張俊的戰功。我們知道在後來封號的中南宋四大中興名將張俊,韓世忠,岳飛和劉光世中,劉光世為四將之首。但實際上劉光世遇金兵就跑,其徒有虛名已經是後世公認,若非他有個好爹鎮海節度使劉延慶,斷不可能有這功績。

那問題來了,劉光世徒有虛名,誰是真真在在的第一呢?沒錯就是張俊,和岳飛一樣,張俊是真正從底層開始,並一步一步憑藉戰功成為南宋將領的人物,而且他還有擁力趙構為帝的從龍之功,奠定臨安格局的定國之功。後世的"中興十三處戰功",張俊獨佔戰功之首。

再者,我們說張俊貪財劣跡斑斑,當然這是不容否認的事實。然而問題是,由於南宋初年,趙宋皇室對兵權掌控不力,各軍都幾近成為私家軍,張俊張家軍有劣跡,岳飛的岳家軍,韓世忠的韓家軍也不是完全乾淨,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區別而已。

但是以上其實都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兵權"。奠定南宋之後,趙構和秦檜選擇向金求和,可問題是各軍此刻儼然是私家軍,皇帝安穩下來當然是要兵權了。收兵權可不是小問題,鬧不好剛剛建立的國家又玩球了。這其中,秦檜試探好幾次,岳飛就有點扭扭捏捏不願意給。



結果當秦檜試探張俊的時候,這傢伙好,立馬就願意給,而且跟秦檜達成秘密協議:自己交兵權帶頭,可以連官都不做,當個虛名的王,然後逼迫岳飛,韓世忠等交兵權,事成之後張俊要最大的好處……



之後的結局大家都知道了,韓世忠被廢,岳飛被殺,張俊好處最大。


三觀粉碎機


這個問題,我不想從張俊個人角度來回答。

因為這是一個普遍性的現象。

表面上是“好人不長命,壞人活千年”,但其實這句話也可以反映出中國政治的一個深層次問題。

在古代,你要想活得好,活得久,你就得向統治者看齊靠攏,所以這句話第一個反映的就是古代政治的普遍黑暗與腐敗。

作為臣子,要屈服於權力,這個權力在正常情況下是屬於君主的,在非正常情況下是屬於權臣的。

也就意味著你必須要和統治者沆瀣一氣,才能在政壇上立足、生存下去。

這裡所謂的“沆瀣一氣”,有的是這個人真的就很壞,是個公認的大奸臣,惡貫滿盈,壞事做絕。

有的是屬於臣子的“自汙”,為了不讓皇帝猜疑自己,有“功高震主”之嫌疑,不得不把自己變成對權力沒有野心,只對金錢美色有慾望的人。

對於第二種人來說,這就是一種政治智慧了。

政治生態如此,不得不這麼做。

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這是常見的生存方式。

回到張俊身上。

他之所以得高位得善終,主要在於他“識時務”。

除了軍事上有一定的才華外,“識時務”才是他高位善終的主要原因。

他清楚地知道宋高宗和秦檜主和妥協的想法,所以轉為主和,附和高宗和秦檜的主張,然後主動交出軍權,以實際行動表達自己的想法,這自然贏得高宗和秦檜的信任。他又趨炎附勢,巴結秦檜,參與誣陷岳飛等等。

張俊的一系列行為,在於他深諳政治生存之道。

更何況,宋代是重文輕武的朝代,對武將倍加防範限制是宋代的國策。張俊這麼做更是之前無數武將血淋淋的教訓得出的武將生存經驗。

為了活著,道德是次要的,良心可以不顧。

這樣的人自然會受到當時統治者的信任好感,大加封賞。

在“南宋中興四將”,除了張俊,劉光世也是類似的“道德敗壞”,韓世忠也是在放棄軍權得以善終,只有岳飛個人的結局是個悲劇。


微史春秋


左右逢源,看風使舵,是一個人會行身立世的妙法。南宋的張俊就是這樣的人。

張俊是南宋中興四將之一,他貪財好色,劣跡斑斑,最終卻榮華富貴得以善終,正得益於他的精於處世之道。其一,有功於宋室。一個人在一個地方和單位能不能得到權勢名位,還是需要有點真才實學的,在工作中還是要有實績才行。無論它多會逢場作戲,留須拍馬,沒有工作實績,立根難穩。張俊能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一,為南宋的定鼎建立,那也是立過不少功績的。其二,有救駕之功。宋高宗畏金如虎,面對金人的進攻,只知一味逃跑,惹惱了不少屬下將領的不滿,最終發生了苗劉兵變,逼迫高宗退位,讓位於兩三歲的太子,由元祐孟皇后垂簾聽政。在生死存亡之際,孟皇后明著應承,暗中傳出勤王消息。張俊得到消息,馬上帶軍隊前來勤王,化解了高宗的危機,有保駕救命之功。其三,善辨形依勢。熟悉掌握朝中形勢,依強欺弱。看看秦檜在朝中權勢熏天,炙手可熱,就多方討好獻媚巴結秦檜,甚至不顧多年戰友情誼,順著秦檜意願,誣陷精忠岳飛,為秦檜謀害岳飛,落井下石,提供偽證詐辭。其四,善察形順勢。深察朝中變局,感到宋高宗和秦檜是朝中中堅,與金議和成大勢所趨,就及時背離主戰派,響應主和派。當在統兵前線接到朝廷詔令回朝時,馬上回朝,第一個主動交出兵權,順從高宗和秦檜的意願。其五,無怨無悔,安心享樂。張俊交出兵權後,高宗封賞他高官厚祿,多賜良田美宅,再加張俊平時貪財多佔積累,真可謂富甲天下,生活奢靡,妻妾成群,一生安樂而終。

像張俊這樣有一定才能,又善察言觀色、順風使舵的人,行世自然可順風順水,富貴榮華,不枉此生。但是正邪之戰,充斥於朝朝代代,不講原則正義,隨勢隨風,難免於後世的垢病貶斥唾棄,故張俊作為奸臣賊子,也成了岳廟前四跪像之一。


sunjin72976689


蒼天無眼,打仗不行,投靠秦檜陷害忠良,贏得昏君奸臣的信任,張俊居然得以善終。

首先咱們來說他的無能:張俊這廝打的“功勞”,其實都是部下楊沂中、王德替他立的,比如“中興十三處戰功”之一的柘槔之戰,張俊根本就沒參加,但是戰後評定功勞,他卻排在了楊沂中、王德之上。

幫助秦檜害死岳飛之後,張俊又指使自己的部將兼女婿田師中害死了岳家軍最有威望的大將(一說為副帥)牛皋:“紹興十七年上巳日,都統制田師中大會諸將,皋遇毒,亟歸……明日卒。

田師中原本是閹人梁方平的部將,後來又轉投張俊部下。張俊很喜歡善於逢迎拍馬的田師中,還把自己的兒媳婦嫁給了田師中,“師中呼俊為阿爹,不啻如親父子。”這對賊父子先後害死了岳飛牛皋,等於向趙構、秦檜乃至金人納了投名狀,所以他可以左右逢源高枕無憂了,趙構看在金人的面子上,還真不敢動張俊:臣飛死,臣俊喜,臣浚無言世忠靡,檜書夜報四太子,臣構再拜從此始。

張俊非張浚,請讀者諸君不要混淆。

張俊打仗不行,發財有術,他其實是除了趙宋王室(從趙構開始他們就不敢對外自稱皇帝了)之外的宋朝頭號大地主:擁有良田一百多萬畝,每年收租米—百萬石,相當於南宋最富庶的紹興府全年財政收入的兩倍以上,僅僅是靠出租房屋,每年就有七億三千萬文錢。

張俊富得連宋高宗趙構也要去他家蹭飯,張俊能一次就給趙構吃一百九十六道菜,開宴前趙構哈喇子流得老長,吃得扶著牆回去了。趙構吃人家嘴短,最後封張俊為清河郡王,一直享福六十九歲,他的子孫世代高官厚祿,一直到元兵打破臨安,才把張俊的玄孫張濡“磔殺”,也就是凌遲了,而他老祖宗張俊積攢的億萬財富,也全歸了伯顏的戰利品。

這樣看來,張俊就是一個善於鑽營拍馬的奸惡小人,他跟趙構和秦檜蛇鼠一窩沆瀣一氣。試想在有皇帝的時代,這種人豈不是最吃香的?他又怎麼會被皇帝處分或者處死?歷朝歷代,又有哪一個真正的奸惡小人被皇帝處死了?蔡京、秦檜、魏忠賢、嚴嵩,有哪一個是被皇帝老兒殺掉的?


半壺老酒半支菸


其實張俊這種人在宋朝很符合趙氏王朝的口味。

第一,作為武將,他的本職工作做的非常出色。仗打的好,關鍵時刻能頂上用。不管對外戰爭,還是對內鎮壓起義都是能為帝王解決困境的。

第二,審時度勢,不止會打仗。北宋滅亡後,迅速而且毅然擁立趙構為帝。而且還為皇帝建立光大的根據地。

第三,不貪權,放手時就放手。趙構想收回兵權,他主動放棄,讓統治者放心。

第四,與當權者步調一致。當時朝廷以秦檜主和派當權,而張俊協助支持。這也讓他沒有成為奸臣的攻擊目標。

第五,貪財,對於敏感的趙宋王朝是好事。宋朝的皇帝因為開國皇帝的事蹟,對於武將處於防備控制狀態。宋太祖杯酒釋兵權,鼓勵那些武將多置田產,享受財富。等於間接允許他們兼併土地,意思只有放權不威脅我統治,你們追求財富做些出格事我可以睜隻眼閉隻眼。所以說趙構對於張俊的貪財和土地兼併是不反對的,畢竟能打仗腦子又好的人,沒啥缺點皇帝也不放心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