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歷史上的大冤案

小說:歷史上的大冤案

周敬王26年,闔閭出兵討伐越國。

跟中原各國比起來,吳國算是個落後的國家。

越國比吳國還要落後。越人斷髮文身,刀耕火種,出門靠行船,房子搭在木頭架子上,是北方的中原各國所鄙視的南蠻子。吳國和越國原先是一對難兄難弟,都是楚國的附庸。吳國自從打敗了楚國以後,就覺得自己闊了,不大看得起原先的小兄弟越國,於是找了個茬子,說越國在吳楚之戰中沒有派兵緊跟吳王攻打楚國,立場不堅定。

吳王闔閭興兵伐越本來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詞,要是越王勾踐低頭認錯,把原來交給楚國的保護費交給吳國,承認吳國的老大地位,吳王闔閭得了好處,有了面子,兩國之間未必真能打起來。

但是這個時候勾踐接替已故越王允常剛登上領導崗位,年輕氣盛,不大買吳國的帳。勾踐的意思是:打就打,以前兩國經常打,越國也不是每次都輸的。

勾踐沒有想到的是,吳軍經過孫武、伍子胥的訓練,又剛剛打敗楚軍,戰鬥力今非昔比,越國那些烏合之眾根本不經打。交手幾次,越軍都拿吳軍沒有辦法。

無計可施的勾踐想了一個壞點子,他下令從監獄裡釋放一大批罪犯,排成三排,上陣自殺給吳國人看。

吳國人從來沒有看過這麼怪的陣法,幾百名敵人衝到前面,一起舉劍吻頸自殺,所以吳軍一起湧到陣前看希奇事,這一看的結果是,吳軍陣勢大亂。在冷兵器時代,打仗主要靠陣勢,只要陣腳站穩,基本就能立於不敗之地。勾踐一看吳軍陣勢開始亂了,馬上命令越軍衝鋒,吳軍被打得大敗。

吳王闔閭在敗逃中鞋子被追掉了,大腳指頭被射了一箭。也許是越人的箭頭上塗有毒藥,也許是南方瘴氣引起的細菌感染,反正吳王闔閭回國後一病不起。

自知時日無多的闔閭開始考慮立太子的事。伍子胥對這事很上心,他也希望能夠有一位好的繼承人,以便把事業做大。楚國反正已經回不去了,伍子胥一直把吳國看成自己的祖國,很希望吳國能夠一直強大下去。

就在這時候,夫差找到伍子胥,要求伍子胥幫助自己當上太子。伍子胥也覺得在吳王闔閭的幾個兒子中,夫差是最合適的人選。於是就在商量太子之事時向闔閭提出:“我看,太子由夫差來做最合適。”但是,闔閭卻說:“夫差這個人愚蠢而又缺乏愛心,恐怕不能承擔這個重任。”

伍子胥說:“大王對夫差恐怕有成見吧,我覺得夫差還是不錯的,既誠信,又仁愛,恭行正道又遵循禮義,請大王立夫差為太子,不要再猶豫了。”

闔閭對夫差這個人選雖然不滿意,但是禁不住伍子胥一再勸說,也就同意了,於是立夫差為太子。吳王闔閭臨死前對夫差說:“不要忘了跟越國的大仇。”

不久,闔閭就死了。吳王夫差為了給父親報仇,每天讓侍從站在自己的庭院裡,只要一看見他經過,就說:“夫差,你忘記越王殺你父親的事了嗎?”夫差就含著眼淚回答:“沒有,夫差不敢忘。”夫差就這樣天天做著復仇的準備。他讓伍子胥、伯噽在太湖裡操練水軍,自己在靈巖山練習射箭。

公元前494年2月,夫差派伍子胥為大將,親率大軍從太湖水路進攻越國。兩軍在椒山下的太湖中會戰。夫差親自在戰船上擊鼓督戰。吳軍士氣大振,無不以一當十,衝破越人在太湖中的水寨和船牆。越國這一戰輸得很慘,將軍和士卒死傷無數,勾踐最後只剩下5000人抱頭鼠竄。勾踐在這一戰中手下的能人損失殆盡,但是也因禍得福,來自楚國的范蠡、文種開始登上政治舞臺。中國有句古話叫“唯楚有材”,是說楚國人才之盛,用在這裡還是很適合的,吳越爭霸時兩國的重量級人物伍子胥、孫武、伯噽、范蠡、文種都是楚國人,可惜楚國不能用,於是跑到吳、越這種落後的蠻夷之邦來施展才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