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70年】廣船國際:因軍而生

【海军70年】广船国际:因军而生

1949年4月23日,人民海軍在江蘇泰州白馬廟宣告成立,從此,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裡出現了一個新的軍種——人民海軍。1950年4月14日,海軍領導機關在北京成立,後相繼組建了東海艦隊、南海艦隊和北海艦隊。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人民海軍一路劈波斬浪,縱橫萬里海疆,勇闖遠海大洋,大步趕上時代發展潮流,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人民海軍實現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華麗轉身過程中,地處華南地區的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所屬廣船國際有限公司因軍而生、勇挑重擔,始終和人民海軍休慼與共,為海軍裝備事業的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並逐步成長為“華南地區綜合實力最強的特種船建造和保障基地”。

【海军70年】广船国际:因军而生

廣船國際建造的新型綜合補給艦首艦

廣州造船廠應運而生

新中國成立前,廣東省雖有十多家小型船廠,如維甫船廠、廣南船塢、靜波船廠、合利隆船廠、廣安船塢、中華船排廠等,但造修能力水平都較低,主要是修造一些小型木質船艇。

隨著國民經濟的恢復,為了進一步保衛祖國的南海邊防,根據毛主席“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的題詞及指示,中央派出了代表團到蘇聯,並於1953年6月4日簽訂了中蘇“六四”協定。根據這一協定和海軍的要求,第一機械工業部會同有關單位考察後,決定在廣州成立02型魚雷快艇建造工廠,生產規劃首先裝配蘇聯轉讓的產品12艘,以後全部由工廠自行加工建造、批量生產。

1954年8月1日,廣州造船廠(即廣船國際的前身)正式動工籌建,經過約1年的時間,順利建成。1955年8月20日,工廠與駐廠軍事代表簽訂02型魚雷快艇開工協議,標誌著廣州新型艦艇建造工作正式起步。02型魚雷快艇是大型木質魚雷快艇,左右各裝魚雷1枚,前後各裝有對空對艦兩用雙管的25毫米機關炮1門,最大航速超過43海里。從1955年8月20日第一艘快艇開工到1957年第一季度,工廠共裝配完工了12艘快艇。這種快艇的製造是在蘇聯專家的直接指導下進行,全部器材由蘇聯供應,全部建造圖紙及工藝文件也由蘇聯提供。1957年12月31日,所有快艇全部完成。

廣船艦船的四次飛躍

回顧廣州造船廠的發展歷程,從1954年建廠至1978年實施改革開放,在這20多年間,廣州造船廠艦艇建造共經歷了4次飛躍,為廣船國際成為“華南地區綜合實力最強的特種船建造和保障基地”打下了堅實基礎。

第一次飛躍是由建造木質艦艇向建造鋼質艦艇過渡。在建廠之初,廣州造船廠就為南海海防提供了一批02型木質魚雷快艇,但由於當時我國木材資源缺乏,無法大量生產,且這種快艇是攻擊型戰鬥艦,平時用處不多,無法執行日常海防巡邏和護漁護航工作,為此,工廠決定從建造木質快艇轉向建造生產性能更加優越的鋼殼高速炮艇。1956~1959年,廣州造船廠先後完工交付了近40艘55甲型高速炮艇。

第二次飛躍是由建造小型艦艇到建造中型艦艇過渡。通過批量建造55甲型高速炮艇,廣州造船廠打造了一支能建造小型鋼質艦艇的隊伍。1959年6月,上級機關又向廣州造船廠下達了建造05型掃雷艦的任務,標誌著該工廠從建造幾十噸級艦艇向建造幾百噸艦艇轉型。這批艦艇全部在1963年10月30日前完工交付,是廣州造船廠艦艇建造史上的第二次飛躍。

第三次飛躍是20世紀60年代初,根據毛主席提出的“自力更生、發奮圖強”的指示精神,建造了由我國自行設計、自行配套、自行製造的65型護衛艦。為滿足生產需要,廣州造船廠還對船臺、管子車間等設備設施進行了改造。1965年8月1日,65型護衛艦首制艦開工投產。在全廠職工、相關設計院所和駐廠軍事代表和接船部隊的共同努力下,首制艦於1966年年底交付使用。

第四次飛躍是20世紀70年代初建成我國當時最先進的051型導彈驅逐艦。1968年,上級機關正式向廣州造船廠下達了建造051型導彈驅逐艦的建造任務。該艦由我國自行設計,工程項目涉及25個省、市的3000多家工廠。經過近1年的生產準備,1969年8月,該廠開始051型艦的線型放樣工作;1970年3月1日,首制艦船體開工,6月12日,上船臺。1971年4月28日,051型艦首艦下水。該艦下水前夕,周恩來總理還專門發來指示——下水前要充分準備,確保安全,萬無一失,一次成功。後來經過多次海試,該艦最終於1974年6月30日完工入列。

通過這四次飛躍,廣州造船廠正式奠定了其在海軍裝備建設領域的地位,期間建造的艦艇為保衛祖國海疆立下了不少功勳,也為廣船人傳承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軍工精神”。

軍代表是精品艦船建造的“橋頭堡”

遵照中央軍委和國務院關於在軍工企業實行駐廠軍事代表制度的決定,為確保軍工產品質量,加強軍廠之間的聯繫,配合工廠貫徹落實國家有關軍工生產的方針、政策,經海軍和主管工業部門商定,於1955年6月正式組建駐廣州造船廠軍事代表室。該軍事代表室前身是1954年2月成立的海軍修造部駐廣州監造組。

隨著海軍裝備建設事業的發展和工廠承擔軍事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駐廠軍事代表室也不斷壯大,由最初從部隊抽調從事裝備使用的人員,逐步發展為以部隊院校和地方院校畢業入伍的技術員為主的專業團隊,全室人員最多達60餘人。

建室以來,在上級黨委和機關的領導下,駐廠軍事代表室繼承和發揚了人民海軍的優良傳統,養成了迎難而上、積極工作、實事求是、科學管理、嚴格要求、堅持原則、密切配合、大力協同的工作作風,與工廠的廣大員工團結一心,工作在一起,在發展軍工生產中,走過了從建廠建室初期的舊雜艦船的改裝,到仿製中、小艦艇,再發展到生產監造我國自行設計、國內配套且技術較為複雜的艦船裝備。這些艦船在收復西沙、捍衛南沙群島領土主權的作戰和其他重要軍事科學試驗活動中都立下了赫赫戰功。

駐廠軍事代表室成員在配合工廠完成建造任務過程中,除了要做好現場巡迴檢查外,還需要經常和各級管理人員、科技人員、職工一起分析研究產品質量,落實各種質保措施,確保艦船建造質量。在051型系列導彈驅逐艦的最後一艘船建造中,工廠和軍事代表室從原材料進廠到現場施工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最終確保該船主船體成型平整光順,電纜、管系、敷設整齊,設備安裝合理,而且主動力裝置經受住了多次長時間、遠距離航行的考驗,受到部隊和領導機關的好評。軍代表室自1985年起連續多年被海軍裝備技術部評為基層建設達標單位,多次被上級機關評為先進單位和先進黨支部。

從1955年建立駐廠軍事代表室至今,六十餘載風雨兼程,廣州造船廠為中國海軍建造和修理的艦船裝備達數百艘,這裡面無不凝結了歷代軍事代表室成員的辛勤付出,在他們的支持和幫助下,廣州造船廠的艦船裝備建設質量才得以穩步提升。

推動裝備建造實現高質量發展

20世紀70年代初期,廣船人就敢為人先,率先在軍轉民領域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積極探索,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例如,廣船國際將在大型水面艦艇建造過程中積累的造船技術轉化到民用船舶建造領域,在1971年12月17日交付了華南地區首艘萬噸船——13000噸遠洋貨船“遼陽”號,結束了華南地區不能建造萬噸船的歷史。在改革開放初期,廣州造船廠積極投身到經濟建設的浪潮中,充分發揮自身在海軍艦艇建造方面所積累的技術優勢,先後在集裝箱、橋樑鋼結構、壓力容器等領域實現了快速發展。

中國夢引領強軍夢,強軍夢支撐中國夢。黨的十九大著眼於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確立了習近平強軍思想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的指導地位,明確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實現了黨的軍事理論體系和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為新時代推進強軍事業提供了行動指南。在習近平強軍思想的指導下,廣船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先行先試,大膽實踐探索,形成了以海軍裝備為核心,統籌兼顧重型海洋裝備和重型陸上裝備及現代服務業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

2001年,廣船國際按照武器裝備研製“競爭機制、評價機制、監督機制、激勵機制”的要求,承接建造了我國首型綜合補給艦“微山湖”號,該艦成為我國赴索馬里、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的主力艦。

2005年,廣船國際承接了我國首艘為海軍量身訂製的明星艦“和平方舟”號醫院船,該船在執行“和平使命”系列任務過程中表現出色,充分展示了泱泱中華的大國形象。

2009年,廣船國際承接了我國首艘生活保障船,克服任務緊、研製難度大等困難,按精品船的要求,僅用時19個月成功交付該船,創造了特種輔船建造史上的奇蹟。

2017年,廣船國際為人民海軍建造的新型綜合補給艦首艦呼倫湖艦正式入列。該艦是我國自主研製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新型綜合補給艦,可為我國海軍航母編隊、遠海機動編隊提供海上伴隨補給,為海軍艦艇走向深藍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2018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廣東要在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重要指示精神,實施全面深化改革,推動廣船國際實現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廣船人肩負的歷史使命。

近年來,廣船國際通過承建豪華客滾船、半潛船、極地甲板運輸船等一系列高新技術船舶,突破了大量船舶建造前沿技術,培育了一批船舶建造領域頂尖級人才隊伍,並在住艙人性化設計、動力定位、全電力推進、超靜音技術、極地冰區以及智能船舶等領域掌握核心技術。與此同時,廣船國際的前身作為中國第一家以造船為主業的軍工上市公司,在實現國有資產證券化方面也率先進行了有益探索,為中國國有企業深化改革提供了參考樣本。

2017年,廣船國際揮師南沙新區,得“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之天時,擁珠江口大灣區核心區域之地利,結軍、所、地之人和,高起點規劃,以“做援潛救生、打撈船、布纜船的技術和製造專家,成為專業的海軍補給船生產企業,恢復大型水面戰鬥艦艇總裝建造,新增高速小艇總裝建造,推進超大型艦船維修保障基礎建設”為核心的發展思路,不斷提高軍品建造產量,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和保軍能力。

在更大的舞臺上,廣船國際和人民海軍之間的故事正在徐徐展開新的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