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左右的人月收入多少才合理?

松源嘻哈


單就男性而論,就中國的平均情況來看,30歲的人,我個人認識至少也應該達到十萬年收入的標準,也就是月收入要超過9000元,只有達到這個收入線,你才能活得比較體面。

為什麼會體面?

我們算一個簡單的經濟賬即可。

30歲的人一般都已經結婚了,小孩一般也開始上幼兒園了,現在一般城市幼兒園的學費一個學期大概在3000-6000元區間內,大概就是每月需要花費1000-1500元,再平常需要帶小孩出去玩耍,買點小玩具,買點衣服,報個課外活動班,光在小孩身上的花費每月一般不會低於3000元。

還有就是平常的日常花銷,比如繞不開的物業費、燃氣費、網費、油費等,這些支出一般人每月也會花銷1000元。

另外就是生活費,比如平常買菜、買衣服的錢,這個也是繞不開,大概每月支出也在1000元左右。

也就是說,一般30歲左右的人每月硬支出是需要5000元的,另外的4000元才是保證你能活出精彩的資金,比如下個館子,旅個遊,買個喜歡的電子產品什麼的。

如果你背上了房貸,可能每月還需要再加上2000-3000元。這樣生活就會比較苦逼了,而這也是很多30歲的人不可承受之重。


EXCEL乾貨君


我說一下我的觀點,我是在深圳做互聯網廣告的,以我的經驗來說,在深圳生活4000剛好夠,不會有存款,如果說你要有存款,那麼工資要6000以上,如果你有女朋友,那麼你的工資要在8000,而且這8000是沒辦法存到錢的,要存到錢的話工資要在12000,可別說我講的誇張,你可以這樣算,房租你出,伙食費你出,每週一起玩的費用,每個月的化妝品,這費用很多的,所以12000才能存到錢,除非這個女朋友不化妝, 不喜歡出去玩,那就不用那麼多


味逾新


我今年剛好30歲了。

說說我身邊差不多年齡的人的情況吧。

  • 研究生同學,有在華為的,有當公務員的,也有在國企的,甚至還有自己創業的。

  • 在華為的,我沒有具體問過,但是一年至少二三十萬肯定是有的;

  • 當公務員的,不好意思我也沒有問過,但是反正畢業很久了,已經在北京買房(有內部指標)了,收入應該是不高也不低;

  • 自己創業的就是少數了,有個創業成功的,一年能掙兩三百萬吧。

當然,也和具體的城市有關,比如二線城市的,普遍在15-25萬之間。

差不多也就是研究生畢業五年多吧。

其實,沒有什麼合不合理的,我們參照下圖來自我評估下:

我身邊的研究生同學,基本都是中產為主。

不同學歷人群,不同城市,收入肯定是不一樣的:

另外,不同崗位和行業工資也可能會有比較大的差異:

也歡迎各位談談你們身邊的情況。


馮起升


先看一下2017年各大城市工資水平。

決定收入水平的因素很多,要考慮所處的地域、自身的能力、家庭情況等等。

1.心態。看看上面的表格,如果自己收入沒有那麼高,也不要給自己太高的壓力。如果自覺比這個水平高,也不要高興的太早了。每年整體收入水平增幅、物價水平增幅都是很快的。

2.行業。都說“男怕入錯行”。對現代人來說,也是一樣。同樣的學歷,或者,有的人能力還高些。有的人進入了工資收入比較高的行業。有的人行業工資水平不高。這個就很難說了。

3.能力。賺錢能力因人而異。

4.機遇。賺錢,這個東西,有時候還是評運氣的哦。


林雨5


先回答問題,30歲月收入多少合理?

如果一線城市,1萬是起步價,低於1萬的話生活恐怕成問題了。

二線城市,8-10K之間,算是合理。但這是我心目中的合理,恐怕這個問題見仁見智,沒有一個真正的標準。

理由是:

1、不同城市標準不同,這個上面說了;

2、不同行業標準不同,金融業起步價比其他行業就高出很多,沒有可比性;

3、每個人起點不同,985高材生和中專畢業的正常情況到30歲的合理收入完全沒有可比性(中專畢業的通過創業逆襲的除外);

4、每個人需求不同,如果你有房有車有存款,哪怕收入少點也能接受。而無房無車無存款,恐怕支出就會很高,導致你必須要高出前者一大截才能獲得相同的滿足感。

基於上述理由,其實合理更多的是看你自己的標準。


我現在所在城市是青島,屬於二線城市,行業是土木工程,按照30歲是工作7年計算的話,大部分人收入在6-10K之間,所以我可以假定8000是合理月收入。

你可以根據你所在的城市、行業進行一下基本推算。

如果低於平均收入,那就要加油了,看看自己的差距在哪裡,如何彌補差距,進而提高月收入。

殘酷的是,“二八定律”同樣適用於職場,金字塔頂永遠是少部分人。努力未必能夠獲得相應的回報,但不努力一定得不到。


三十歲,已經是工作轉型的最佳年齡,收入固然很重要,但這個時候,你最要在乎的是自己能夠升級到一個什麼樣的平臺,打開未來職場的大門。

三十歲,不能再滿足於最底層繼續幹活了,如果你能力足夠,就該像更高的崗位發起挑戰。

三十歲,是你奮鬥的起點,是你成熟的起點,萬不可浪費這寶貴的十年。

歡迎留言探討職場話題,你的支持是我前進最大的動力!


職場前規則


我來提供一種算法。


首先這肯定是沒有一個標準數字能說明的,畢竟在我國那麼大的疆土上,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出身,不同的受教育程度,所從事的不同職業,不同的單位性質,都決定了收入肯定有必然差異。


第二個要考慮的因素,應該是每個人的追求和志向不同,有些人大學學了個不好就業的專業,但是因為自己努力,果斷放棄了專業,在一個全新領域發力,一樣會獲得好的發展。而有另一些人,即便985、211畢業,但是因為自己的性格就是比較恬淡,也不想成為什麼成功的人物,那麼選擇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按部就班的過日子也沒什麼不好。


第三分析一下30歲在人生的什麼階段,對於大部分人來說,30歲僅僅算是剛剛步入正規的年齡,本科畢業工作8年,研究生畢業可能剛剛工作6年,還有些可能沒有走進大學的人,已經工作10年出頭了。但是相比於60歲的退休年齡而言,才剛剛走過了五分之一的職業生涯,所以也才算是起步階段。


綜上要素,30歲左右的人月收入多少合理,我們可以依據每年統計局公佈的社平工資作為參考,再結合不同的因素,得出一個相對客觀的結果。


以北京市2017年平均工資為例(2018年官方數據還沒出),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公佈2017年北京市社平工資為8467元/月。

以此數據,我們參考以下因素

性別,男+500元,女-500元

學歷,專科以下-1500元,專科-500元,普通本科+500元,211/985本科+1500元,碩士研究生+3000元,博士+5000元。

行業,互聯網+5000元,IT+4000元,金融+4000元,通信+3000元,能源+2000元,醫療+1500元,教育+1500元,公共管理及社會保障+1000元,各類型服務業-1000元,製造業-2000元。其餘行業不增不減。

企業性質,非私營單位+2000元,私營單位-2000元。


下表是2017年全國各行業收入情況


那麼假設一個在北京的碩士研究生,從事金融行業,在私營單位工作的男性,在他30時他的月收入應該達到8467+500+3000+4000-2000=13967元/月。達不到這個數字那麼收入應該算偏低的了。


這種算法綜合考慮到了地區差異、性別、學歷、行業和企業性質,當然務農人員和私營業主本身並不參考到這種算法內,這種算法只針對城鎮企業工作人員。


那麼你的情況如何呢?快算一算吧。


未泯雙瞳


這個真的沒個準,座標某二線城市,十幾年前當我剛畢業拿2000多的時候我覺得,如果能拿5000多就滿足了,覺得每個月有5000多我就能上下班都坐的士,不用擠公交;當我拿到5000多的時候,我已經買了房,每個月要2000多房貸,我覺得如果能有1萬一定夠了,會過上逍遙自在的日子;當我拿到1萬的時候,我已經結婚了,還買了車,柴米油鹽醬醋茶,我希望能夠年薪20萬;當我年薪20萬了,我希望能夠換更大的房子和車子,依然不滿足。所以,你的問題沒有答案,關鍵在於你滿不滿足現狀,想不想過更好的生活


Pojkin


謝謝您的提問,下面說一下我的觀點吧。

30歲左右的人,月收入多少才合理,這個跟非常多的因素有關,首先是座標,不同的城市,包括一二三四線城市,差異非常巨大,另外就是每個人對於合理的定義都是不一樣的,這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答案。下面只說我的理解和我的情況吧。

座標一線,研究生畢業,剛滿30歲,年薪稅前56萬。

我自己評價的話,這點收入在我們這個城市不算高,生活壓力的非常非常大,關於這一點我已經被很多人噴過了,有人說我在炫富,有人說我這麼點收入都好意思寫出來,個人感覺哈,經歷過的人都懂。

隨著收入的增加,每個人的慾望會爆炸式的增長,對生活的追求,對提升家裡人生活質量的責任,都在不斷的增加。所以基本上隨著收入的增加,壓力感和對收入的不合理感,都會慢慢增加。

想起以前讀書的時候,認為如果自己畢業的時候能找到一份8~9K月薪的工作,一定會非常滿意,到真正拿到的時候,覺得怎麼可以這麼少,如果可以拿到10~20K月薪,才能生活無憂財務自由,再到你真正拿到的時候,又會覺得,怎麼當初自己可以這麼天真。

所以究竟30歲左右的人月收入多少才合理,這個沒有一個答案或者建議,每個人在不同的收入水平下會有不同的慾望,一般來說,慾望都是無法通過當下的收入去滿足的,不然也不叫慾望了,所以各位看官一齊共勉加油吧,希望各位都能達到自己認為OK的收入水平,謝謝!

以上就是我的意見了,各位看官如果有不一樣的意見或者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補充,謝謝大家!


在廣州奮鬥的普通人


30歲左右,高中畢業工作了10來年,本科畢業工作了7、8年,碩士畢業工作了4、5年,博士畢業(如果正常畢業且是本碩博到底的情況下)才工作了1、2年,所以你要說月收入多少才合理,真的很難講。如果你博士畢業在高校或研究機構就業,現在的收入可能還比不上很多跟你一起讀本科的本科同學。

我的意思是說,同樣是30歲,每個人的起點可是不一樣的,直接比收入很難看出是“合理”還是不“合理”。

只要是市場化的國家,收入這東西就是典型的金字塔結構,越往上的人數越少。可能很多朋友都知道“基尼係數”這個詞,2017年咱們國家的基尼係數是0.467,國際上把0.4作為貧富分化的警戒線,這說明當前咱們國家的貧富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中國統計年鑑》的一些數據可以作為參考。

我國收入水平最高的前20%數量的居民,2016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9259.5元,遙遙領先其他80%的人群。注意這是可支配收入,如果你加上年終獎平均每月能到手5000(即扣掉社保和稅拿到手裡的錢),你已經屬於我國那前20%的高收入人群了。位於第二梯隊的中等偏上收入群體,2016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只有31990.4元,剛剛超過高收入群體的一半,而每月平均下來只有2600左右。換句話說,如果你每月工資到手2600以上,已經屬於全中國前40%的人群了。而收入最低的20%人群,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僅僅為5528.7元,不到高收入人群的1/10。

這個數據估計會讓大家意外,不是有很多人年薪幾十萬上百萬嗎?怎麼人均起來就這麼低?其實不奇怪,你在自己單位看看,高收入的員工是不是極少數?但咱們國家是一個人口大國,14億人裡假定一半人領工資,20%高收入人群就涵蓋了1.4億人,已經超過整個日本的人數了。

所以你看自己收入合理不合理,一個要比大環境,另一個還要比發展空間。順便也說,合不合理不是你自己說了算,只有努力去尋找發展機會。如果你覺得自己工資低得有些離譜,要有底氣就去找老闆漲工資吧,沒底氣覺得你的活分分鐘就有人搶著幹,還是忍忍算了。


職場簡史


幹嘛要去做這樣的對比。

為什麼不去比一下開心幸福指數呢。

30歲左右壓力還是比較大的,但也是看所在地和個人追求了。在我們老家(5線城市都不算吧),只要去上班的人,活的都挺開心,一個月2000+,夫妻兩個也4000多收入,發展到30歲估計也能有4000以上一個人,那兩個人就更多了,吃喝拉撒都夠了,幾年下來還能買個代步車,生活在老家的朋友夏天基本天天能約著喝酒吃夜宵。

反觀在大城市拼搏的年輕人,很多人背井離鄉,來體驗北上廣深的殘忍,一個月體面的收入8000+,吃飯2000,住宿1000,衣服1000,交通500,人際交往1000+,衝動消費???都要去借錢,表面上的體面並不是真的體面,也有答案貼出了城市人均收入,但是你要知道那是人均,28定律瞭解一下。真正達到這個層次的人還是有限的。

說這麼多不是說讓大家辭掉工作回家發展(罪過大了),是希望大家有一個正確的生活態度,不管是在燈火明亮的大城市追求繁華和夢想,還是呆在小城市體驗人生冷暖,都是生活,人這一生,每個人追求都不同,不需要用別人的思維來約束我們自己的生活方式,還是希望現在的你,抽空給自己一個微笑,告訴自己要開心,努力就好。

希望在大城市的你能收穫到能力、財力和人間溫暖;在小城市的你能夠開心、快樂和幸福安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