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說“秦晉之好”,那陝西和山西誰最能代表北方的麵食,為什麼?

人間吱美味


地域不同,每個地方口味不同,那裡也有好吃的麵食,我是山西人,覺的山西面食也不錯,

陝西面注重臊子的變化,山西面注重面的變化。八百里秦川養八百萬懶漢,所以陝西在吃麵的時候都是懶活計,伸成褲帶油潑,臊子,蘸水。最費功夫的岐山臊子面需要擀需要切,但最後還是一大鍋臊子口水著吃。山西自古出商人,生活要好很多。所以面的臊子要相對豐富精緻一些,而且做法也多種多樣。削的切的擀的壓的伸的,各式麵條口感豐富


美食達人王二小


我不是山西人,也不是陝西人,至少立場上是中立的,不偏不向,也是最中肯的評價。

麵食,陝西和山西都很厲害,兩個省份相鄰,自然在吃的方面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但又有區別,他們麵食花樣繁多是真的,可以說不相上下,不分仲伯。但是非要分出勝負的話,我覺得陝西略勝一籌。

主要從三個方面說

第一,種類

山西面食據說有100多種,大多是削、切、拉、剪、撥等手法,以刀削麵為代表,也廣泛被全國人民熟知,陝西的麵食以油潑面、岐山臊子面多為人們所津津樂道,要知道陝西的麵食種類也是多達100多種,做法變化多端,絲毫不輸山西,而且我想說的是,陝西有一個山西沒有的優勢在哪裡?我們從地理上知道陝西有秦嶺,陝西的南部也就秦嶺以南,人們習慣稱為南方,秦嶺以北,人們習慣稱為北方,正好,陝西橫跨秦嶺,南邊有安康、漢中,大家都知道,涼皮,最出名的就是漢中的涼皮,而且涼皮也是麵食的一種,山西卻整個在北方,相對單一一些。其次我要說的是種類,其實有時候並不太重要,比如說你有1000種做法,但未必有別人的三五種經典。

第二,味道

陝西的麵食比山西的更注重味覺的體驗,也更豐富一些,有滷、蒸、蘸、潑、烤、炸等,山西的滷為主,其他變化較少。

第三,文化

大家都知道西安是古都,歷來是帝王將相的首選之地,包括現在也是西部的重要文化、經濟等中心,特別是陝西的麵食也走出西部,在全國各地生根發芽,很好的把陝西的麵食文化宣傳出去,而山西面食,基本在南方是“千山鳥飛絕”的,除了一個大同刀削麵之外,南方人幾乎不知道,就連北方人在南方打工的,也很難吃到山西的麵食。

特別是習大大吃了那個寫不出來的biangbiang面後,也狠狠的火了一把。


領略舌尖上的美食


祖籍河北,爺爺40年代逃荒到太原,父親50年代初生於太原,本人太原生活虛40年,媳婦孩子都是太原生長的。

家裡西安和寶雞有親戚,媽媽祖籍山西柳林縣,柳林縣西鄰陝西吳堡縣,綏德縣。媳婦西安上的大學,所以陝西從小就總去,比較熟悉。

論麵食種類,口味,我認為山西勝於陝西。山西是中國麵食之鄉真不是白來的,種類幾百種,澆頭幾百種,千變萬化,種類豐富。山西多山,少雨,沒有關中平原那種大平原,造就了山西不可能以小麥為主的飲食習慣,只能在山地丘陵溝壑種植適合當地的雜糧麵食,出名愛吃的雁北莜麵栲栳栳,黃面軟糕,小媳婦涼粉,羊雜粉,晉中蕎麵油河撈,紅面剔尖,紅面擦尖,平遙碗託,文水玉米麵和子飯,呂梁豆麵抿尖,闊累,噩,柳林碗託,摩擦擦,晉南饅頭,餅子,晉東南牛肉丸子面等。數不勝數,太原就不提了,很多人都知道。所以山西面食種類繁多,反而代表性的少,你問問山西人哪裡麵食最好吃,都是眾口難調,在太原大部分人都說他媽做的做好吃。我個人沒有吃到過一家飯店面食能比我媽做的好吃的,媽媽做的豆角燜面,白菜切面,韭菜雞蛋手擀麵,醋調和提拔顧可能好多外地朋友都沒聽說過。所以山西代表性麵食少,也只有個刀削麵可以標準化做飯店,開店。說真的,我去南方出差在當地想吃麵只吃蘭州牛肉麵和李先生,南方開的山西面館吃不習慣。

但是我感覺對面的熱愛,應該是陝西,第一次去鳳翔的時候,早晨起來姨姨做手擀麵,貌似山西人沒這樣過。陝西人可以做到一天三頓撈麵,山西大部分是早晚湯中午幹,晚上喝小米稀飯的居多。陝西面食相對工藝簡單,離不開秦椒辣油,醋。標準化就容易,普及比山西廣泛。


太原小哥1


陝西人,在太原上了四年學。在山西吃過的最好吃的還是大同刀削麵,其他的應該是沒吃到正宗的。陝西的很多面食好吃,但是家常做不出來,只有到店裡才能吃到。因為拉麵扯麵都需要技術,還有臊子都是要很多調料和工藝配方才能做出來。一般家庭做不出。在廣東多年了,陝西面館相對較多,山西面館相對較少,陝西面館有做的好的也有做的很差的,山西面館做的普遍比較好,可能是比較少的緣故。不過九毛九的山西面食雖然好吃但又貴又少。總之無論是陝西面館還是山西面館我都會進去,其他地方的麵館吃一次都不會再去。實在找不到麵食了會去河南燴麵館或蘭州拉麵館。即使找不到麵館也不去重慶小面,武漢熱乾麵,沙縣小吃,北京雜醬麵等這些非手工面面館,手工面和非手工面真的不是一個概念。


用戶9860876790957


陝西面食和山西面食應該各具特色吧。我是山西人,我和許許多多的山西人一樣離不開山西的醋,更離不開山西別具特色的煮麵。下面我就說說山西面食吧。

山西的麵食按工藝分為三大類。

(一)蒸制面食。如:饅頭,花捲,包子,悠面栲栳等。

(二)烹製麵食。如:麻花,油條,油糕油餅等。山西人吃蒸制面食和烹製麵食通常在早飯和晚飯。

(三)煮制面食。煮制面食是將白麵或拌部分粗糧(豆麵,高粱面,莜麵,蕎麵等)和好後,通過擀,拉削,剔,擦,壓,搓等幾十種不同的手法做成花樣繁多的揪疙瘩,刀削麵,剔尖,擦尖,河撈,搓魚等。或炒,或燉,或煨味道不一而足紛呈百味。

我只知道陝西的小吃很好吃,沒去過陝西不敢妄加評論。




段若蘭46


兩個都能代表,世人更傾向於山西!兩省隔著壺口瀑布相望,秦晉之好在過去,是避免硝煙四起,是一廂情願,兩情相悅。而兩省麵食文化都厚重,陝西面食明星化,口味色彩太濃重,山西面食除了刀削麵,幾乎沒有榮耀加冕,但是麵食的底蘊更加強烈,麵食口味更容易入口!!

山西家常都能做出拉麵!這個可不是陝西家常能幹得出來的,據說新疆拉條子的做法都來源於山西,這個真是太棒了!

有句話說得好,世界面食在中國,中國麵食在山西。盛產煤炭的區域可真是太猛了,這面在過去吃的更加生猛,真可謂無面不歡!大米不常有,只喝小米粥!

陝西作為唐帝國的根據地,麵食底蘊非常深厚,隨便掏出個麵食都是滿滿光環,不光油潑,biangbiang,還能把麵粉做成人見人愛的涼皮,簡直是太棒了!

古都長安把陝西面食繼續發揚光大在大地貸,影視劇小說的加持,人們想到陝西,勢必會想到號稱陝西十大怪之一的寬寬的皮帶面!那大海碗讓人把面想象的心潮澎湃!

山西,陝西面食花哨都多,陝西面食,說到麵條,最注重油潑,酸辣,麵條本身變化不大。山西面條花式眾多,能把麵條花式吃的萬般變化。除了刀削麵,諸如貓耳朵,家常拉麵,餄絡,剪刀面,剔尖面等等數不勝數。

山西打滷麵也是一絕,放到全國層面上,都能統一口味,而且滷子花式眾多。而陝西油潑面,臊子面,在口味上並不能徹底打開現代人們的口味,只能成為地方風味,不如肉夾饃這個光輝的陝西面食那樣深入人心。

從商業化角度來看,山西最突出的刀削麵早就走向全國,而陝西作為旅遊大省,除了肉夾饃,biangbiang面也只是外地人對於陝西面食印象的存在,目前還不成規模。

如果非要選一個麵食代表,老王還是比較偏向于山西!為什麼?山西人就愛吃麵食,也很少到南方謀生,即使出來了,終其一生不改麵食本色。





樓蘭餐廳老王


其實很多人都是看熱鬧 作為一個山西人也去過陝西上學 我來說兩句中肯的吧 其實真的沒必要比 兩地比較 就算是輸 我們也只是輸給了西安 沒有輸給陝西 主要西安作為千年古都 旅遊名城 名氣實在太大 這點我們不敢比 陝西的麵食也因為這點發揚光大 但是我們僅僅從麵食角度出發 我們山西運城地區的麵食其實和陝西大同小異,所以陝西如果說油潑面 biangbiang面 泡饃 肉夾饃 這些我們沒有 那可就少見多怪了 。

接著從面的角度出發,可能外行人對於面就是覺得麵條,但是對於山西人來說,各種餅子 饅頭 麻花 雜糧 糕點 包子 燒麥 油糕 而且上述說的東西都很家常 所以說麵食對於山西人來說如果僅僅侷限在面而不是麵食,那就太膚淺。

最後我想說,有一點你們陝西比不了我們山西的就是粗糧雜糧麵食,這個可以自行百度,說實話我作為一個山西人 白麵並不是我們的最愛,駕馭得了粗糧雜糧才堪稱高級

所以綜上所述,麵食這種東西對於我們山西人真的是深入骨髓了


太原河西劉大炮


山西、陝西一衣帶水是近鄰,最北面是陝西的府谷縣和山西的河曲縣、最南面是陝西的華陰市和山西的永濟市兩省以黃河為界相鄰800多公里。要說麵食兩省名有特色也有共同點,山西比較有名的麵食能代表山西特色的有:刀削麵,剔尖,陝西有特色的:抻面也biangbiang面、拉條子。羊肉泡饃、涼皮、共同的麵食:花饃、河撈、碗託、羊湯麵、刀撥面、揪片、貓耳朵(餄坨)、麻花、油條、燒餅,悠面、手擀麵、饊子、油糕、拌湯、花捲、饅頭、蒸糕。


秦巴飛哥


世界面食看中國,中國麵食看山西。

山西擁有五千年的文明,是黃河流域的發源地,歷經變遷形成了以麵食為主的生活習慣,山西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農作物80%是五穀雜糧,所以造就了豐富的麵食文化。山西面食千變萬化,做飯有蒸、煮、煎、炸、烤、烙……形態多變,配料多樣,有饃饃、麵條、餅等。不同地區風俗不同,均有特色吃法。

作為一個地道山西人,對面食那是情有獨鍾,也希望更多人可以品鑑到美味的山西面食。






再遇故鄉


各代表各的。代表北方就是胡扯。比較靠譜的是北方非陝西,山西的人投票,喜歡吃哪個的面。但這樣也不能說代表北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