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真的存在“大國趕超陷阱”?

風之眼


美國不同於歷史上其他大國,歷史上的其他大國,實際上只是在歐洲的敘事方式視角下,對世界的主宰,但是實際上在他們的世界之外,仍然有大片他們無力控制的地方,也正是這些在他們無力控制的地方,造成了他們最後帝國體系的崩潰。美國是藉助二戰之後自己在世界經濟和軍事,然後延及政治影響力方面種種優勢,真正的在全世界範圍內建立起來了一個控制體系。

雖然美國在二戰剛結束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徹底的制服蘇聯,但是卻絕對有能力通過冷戰的方式將蘇聯鎖定在世界的一定範圍內。這就造成了蘇聯,必須全力與美國相抗,所謂的和平共處,實際上只不過是一種短暫的現象,雙方始終是存在著全方位的較量。在這種情況下,底子薄基礎差的蘇聯只能拼命地通過壓縮國民消費發展軍備的方式去擴大自己的政治影響力。應當說這條路最開始就是一條錯誤之路,這條路違背了馬克思的國家學說,上層建築在不斷的扭曲經濟基礎,當彈性用完的時候,也就是蘇聯崩潰的時候。

蘇聯發展經濟的空間受到了限制,原本也並非沒有出路,曾經蘇聯提出了平行市場理論,試圖通過經互會體系建立一個平行於美國控制的國際貿易之外的體系,但是很不幸,蘇聯發展軍備和美國相抗的目的徹底壓倒了發展經濟這個根本,結果就是蘇聯濫用了自己的政治影響力,讓原本可能成為一個機會的經互會體系,最後變成了剝削東歐國家的工具,這就造成了蘇聯,把自己對經濟的扭曲延伸到了其他東歐國家,最後蘇聯經濟崩潰的時候自然也會帶動著其他東歐國家走向崩潰。

這個所謂經濟總量達到美國2/3,實際上只是一個歷史的巧合。蘇聯遲早會崩潰。這個現象是一個客觀原因所致。

至於日本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因為日本戰後一頭拱在美國的羽翼下埋頭搞發展,所以不論成就如何顯著,其實都是在給美國攢錢了。當日本的經濟發展到美國認為應該割韭菜的時候就毫不客氣的下手,而日本根本不會有任何抵抗的實力,只能乖乖的做了美國的小肥羊。這是美國為了保持自己霸權,從主觀上主動的警惕,並且採取措施及早的掐死了可能成為對手的小弟。

所以說蘇聯和日本在2/3的時候倒下,其實本質上不是一回事。

如果我們回顧一下歷史,其實我們可以發現美國用自己的經濟和軍事政治實力拼垮蘇聯的時候,自己也已經差不多精疲力盡了。里根經濟學到了後期,同樣沒辦法去對付美國消費緊縮同時通貨膨脹迅速增長,國債成倍增加的窘境。如果美國不是從日本收割了一下,好好的填補自己,恐怕美國今天的境地就會提前十幾年出現。

也恰恰是因為美國要集中精力去拖垮蘇聯,所以讓其他大國打下了良好的經濟基礎,而美國拖垮蘇聯之後的盲目自信,又讓美國不斷的在世界其他地區深陷麻煩,這才讓其他的大國有機會打到了美國的2/3。確實,今天的美國又警惕了,他們仍然想故伎重演動用當年對付日本的手段。

不過美國今天的對手既不是當年的蘇聯,跟美國的經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讓美國想胡來的時候必然投鼠忌器,而這個對手,雖然跟美國的經濟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可又不是日本,他不僅在政治上有獨立的意志,並且有足夠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來確保貫徹自己的獨立意志。所以對於美國來說,對付蘇聯和對付日本的兩手都不好用,唯一還可能的做法就是利用對方貫徹自己意志可能不堅決或者是有其他策略考慮的時候,藉助自己尚且強大的國力進行更多的威逼榨取一些利益。

想想看當年美國就是搞死了日本,也仍然沒有保住自己的經濟在世界份額中的相對佔比下降,如今跟這個大國進行對抗成本明顯高於日本,手段又不能好像對付蘇聯那樣子具有多樣性,所以說,美國即使能夠榨取一點利益也只不過是能更短暫的延緩自己的衰退。

世界上沒有經久不衰的帝國,而佔據統治地位的帝國往往都是自己玩死自己的,光想著去窮折騰別人,實際上我仍然是死路一條。


千里巖


這個問題讓美國陷入了深深的迷茫?

“我還沒用力,你就倒下了!”所以你們就怪我咯?

美國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其綜合國力罕有其匹,各項指標均對他國形成高屋建瓴的優勢,這種局面從二戰至今一直在維持著,而且必將維持很長時間。

所以很多人認為:美國是不可超越的。特別是蘇聯和日本的失敗,更加深了這種思想的認知。

作為冷戰時期和美國並駕齊驅的超級大國,蘇聯在1978年達到美國GDP2/3左右時似乎就遇到了瓶頸,然後蘇聯GDP每況愈下,最終在1991年轟然解體。

而日本似乎更為悲慘,作為資本主義二號強國,日本在1968年GDP就超越聯邦德國,躍居資本主義世界第二,並在1991年達到美國GDP總量的70%,但緊接著日本就陷入了長達20多年的經濟衰退,至今仍未恢復元氣。

看起來美國作為超級大國註定是難以超越的,但我們仔細想想就能發現這種言論漏洞百出。

首先,作為一個國家,美國註定難逃興衰的歷史週期律,所以即使時間再長,美國也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刻被他國超越;其次,在美國成為超級大國之前,西班牙和大英帝國都曾是超級大國。如果所謂的“大國趕超陷阱”真的存在,那麼從理論上說今天的美國就不可能存在。

而且蘇聯和日本作為有著鮮明特色且迥然不同的國家,不能作為“美國不可趕超”的佐證。

因為作為共產主義國家,蘇聯從來沒有按照資本主義世界的方式統計國內生產總值。而且根據資本主義世界的估算,日本的GDP總量在長時間內一直是高於蘇聯的,但幾乎沒有一個國家認為日本比蘇聯更強大。

所以不同的統計方式,必然得出南轅北轍的結果。

蘇聯的解體,根本原因是積重難返的斯大林模式,因為蘇聯在1945年之前長期受帝國主義圍追堵截的特殊國際環境,斯大林選擇背棄列寧的新經濟政策,推行重工業優先的計劃經濟模式,這使得蘇聯在短短十年時間就成長為歐洲第一工業強國,為擊敗德國法西斯,成長為超級大國打下雄厚的物質基礎。

但當蘇聯成為超級大國,國際環境顯著改善後,斯大林模式成為蘇聯更進一步的最大阻礙。斯大林之後的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和戈爾巴喬夫的改革,不僅沒能成功扭轉斯大林模式,反而使其得到不斷強化,最終徹底瓦解了蘇聯。

而在斯大林模式下成長起來的特權階級,更成為瓦解蘇聯的急先鋒。

而日本作為美國忠實的追隨者,在二戰結束後經過美國全方位的改造,特別是美國大力度的扶持,成為資本主義陣營增長最快的經濟體。

但地狹人稠的日本,註定只能走外向型經濟的道路,這使得日本對外界尤其是美國的依賴超乎尋常,所以美國才能在1985年用一紙《廣場協議》讓迅速膨脹的日本經濟極速剎車。

雖然很多人認為《廣場協議》是導致日本經濟衰退的罪魁禍首,但日本出現經濟危機是在1991年,也就是說美國的打壓導致日本經濟剎車,但日本錯誤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才是導致日本陷入經濟衰退的根本因素。

雖然美國在二戰結束後就確立了以自己為中心的國際市場體系,其美元霸權更是對可能威脅自己的國家進行全面打壓,但所謂的“大國趕超陷阱”真的不存在。

今天的我國GDP總量已經超過美國GDP總量的2/3,達到了所謂的歷史起點,但我國和蘇聯日本的國情截然不同。

在快速崛起的過程中,我國在計劃經濟的基礎上進行了帶有自身特色的市場經濟創新。同時在效仿日本外向型經濟的基礎上走向了幾乎與世界各國絕緣的發展道路。

所以當下的我國既不會出現蘇聯“斯大林模式”般的結構性弊病,也不會出現日本式的高度對外依賴。而且針對我國資源越來越依賴外國的現狀,多元化的資源合作已經全面鋪開,幫助我國將危險儘可能降低。

在歷史的任何時期,世界第二想要徹底趕超世界第一,都註定是千辛萬險,困難重重的。而越是在這樣關鍵的節點,我們越是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聚精會神做好自己的事。

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相比於歷史上的其他超級大國,模式更為先進,超越難度也更大,但這不意味著美國不可超越,雖然超越的時間,需要很長很長。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這個問題問的很有水平,大國趕超陷阱,不如說是追趕美國陷阱,雖然美國作為頭號強國,但是我認為這種陷阱是不存在的那麼我們先從當年蘇聯,日本追趕美國開始說起,請各位耐心往下看。


給各位看一下蘇聯鼎盛時期與美國國民經濟的對比:

1)人口:蘇聯26450萬人 美國22260萬

2)國民總收入:7054 億美圓,美國:10528億美圓,是美國的67%

3)人均國民收入:蘇聯2667美元;美國4730美元,是美國的56%

4)鋼產量:蘇聯14800萬噸,美國10380萬噸,是美國的143%

以上數據是蘇聯鼎盛時期與美國的差距,那麼後期蘇聯的經濟的垮臺,主要是蘇聯體制的僵化:

1928第一個一五計劃後到1955年斯大林去世後,蘇聯GDP年增長率從4.4%提高到6.3%,在此之後20年中,也以1.5倍於美國的速度增長。但從1975年到85年10年間,蘇聯經濟增速放緩,美國中央情報局計算,年增長率只在2.0%-2.3%之間。而同期蘇聯軍費和警察開支增加8%以上,加上隱性通貨膨脹,蘇聯經濟在戈爾巴喬夫上臺前,已出現零增長甚至負增長。 蘇聯的軍費開支至今仍是一個謎,因為蘇聯官方公佈的軍費數據和維持一支世界上最龐大的武裝力量是不相稱的,西方估計蘇聯軍費開支可能佔總預算的1/3。軍備競賽消耗了蘇聯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造成蘇聯生產結構的畸形,民用部門資金和技術不足,農業生產率低下,經濟改革停滯。蘇聯人民的物質文化需求無法滿足。當美國執行戰略收縮時,蘇聯不是借冷戰緩和的良機厲行改革,反而加大了在軍工方面的投入,體制越來越不協調的同時也越來越脆弱;這樣,當美國積蓄實力重新投入冷戰之後,蘇聯經濟終於不堪重負。

下邊我接著給大家說一下日本經濟最輝煌的時刻:

當年日本的GDP佔到了美國的幾乎70%,可以說1995年是小日本最輝煌的時刻,當時的日本人是相當的傲慢啊,全球的經濟學家都在預測日本會在十年內超過美國,這讓美國人坐立不安啊,當時的日本作家還寫了一本書《日本可以說不》,可以說,當時的日本相當牛,還好老天有眼啊,日本的經濟危機爆發了。

當時日元升值,日本沒有了出口價值優勢。同期日本房價上漲過高,民眾很是不滿,日本政府出臺抑制高房價,效果好的一發不可收拾,房價暴跌,之後再也沒有漲上來,從此日本的經濟萎靡不振,別說10年超過美國了,現在早就被中國超過了。

下邊我們再來說一說中國經濟的情況:

和當年的蘇聯以及日本不同,中國的經濟基礎底子很好,國家體制完善,不會發生蘇聯解體事件,也不會發生日本的經濟泡沫,中國追趕上美國只是時間問題。


美國為了遏制中國的發展,故技重施,汙衊中國是匯率操縱國,人民幣被嚴重低估,要求人民幣升值。迫於壓力,中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從一年間從8.6上升到6.3,但這套在日本身上好用的招數在中國身上並未奏效。因為中國不是日本,中國的工業產值在全球佔比太高,沒有替代國,世界工廠可不是白叫的,而且中國的外貿依存度也低於90年代的日本。美國看到人民幣升值沒效果,又用陰招:一方面讓美元貶值,另一方面指責中國債務太多,經濟很脆弱,隨時有硬著陸風險,讓惠譽和標普下調中國的信用評級,同時讓美國金融機構指責人民幣被高估,大肆做空人民幣。但這一連串陰招下來,中國經濟依然穩如泰山,而美國自己卻感到力不從心了!


2018年,中國GDP的增長會維持在6.5%左右,並且未來幾年都會穩定在6%左右,並且今年之後,中國的國民收入總量會超過歐元區總量,這是歷史上第一次,也是中國經濟越來越發達的強有力象徵!

點評:根本就不存在什麼大國趕超陷阱,事在人為,中國經濟追趕上美國,只是時間問題,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團結一致,為中國夢努力奮鬥!


椰子熟了


不僅真的存在大國趕超陷阱,1900年以後的歷史上,還真實存在過三次大國趕超,然後被現大國滅了的故事。

第一次最著名,就是著名的美蘇爭霸。嚴格意義上講,除了軍事,蘇聯在其他方面,都落後於美國,能夠相當於美國的60-70%,就相當不錯了。

但美國也認為是巨大威脅,冷戰長達半個世紀,美國用全方位的軍事競爭,尤其是空天競爭,把蘇聯拖垮了。

第二次是日本,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經濟大有超越美國之勢,然後,美國藉著駐軍日本,一直控制著日本軍政大權的手段,讓日本簽了廣場協議,然後日元崩潰,日本經濟,也沒有機會趕超美國了。

第三次是歐元區成立,尤其是德國法國經濟,大有帶領歐盟,超過美國之勢。但可惜,美國軍畫、政治、經濟、貨幣、貿易一齊出手,把歐元打翻在地。

從此,歐元一蹶不振。

第四次,就是現在美國對中國發動的貿易戰,但中國跟前三次,都不一樣。幾乎是政治、軍事、貿易、經濟、科技齊頭並進。

美國和中國,兩和則利,兩鬧則雙輸。希望不要重現第四次“大國趕超陷阱”,那樣,全球經濟至少倒退幾十年,美國,也不能倖免。


董江波


大國趕超的必要條件:換跑道,新跑道,新規則

1、英美開創的兩條BIG跑道

  • 大英帝國開創的跑道:煤炭蒸汽機火車輪船/....

法德和歐洲大陸的其他追趕者在大英帝國的跑道上和英國人競爭,儘管有後發優勢,卻一直被英國人玩的團團轉。有一種領先叫時間!開創者不是在一點領先,而是整個鏈條上的每個點上都領先,都在制約著後發者。同理,俄羅斯、日本追趕美國也都是在舊跑道上妄圖超越老大哥美國,其結果自然很悲催。

  • 美國人開創的跑道:石油/內燃機/流水線/汽車/貨車/飛機/....

也就是說,石油取代煤炭成為主導能源,汽車取代火車成為主要運輸工具,美國很自然的完成對英國(和整個舊歐洲)的超越。這種超越表現在:美國GDP只用了十幾二十年時間就已經與整個舊歐洲的GDP並駕齊驅。這種超越是全方位的、立體的,無可爭議的(根本不是超越百分之幾,而是超越幾倍,不僅是規模超越,還包括新技術應用)。

——石油幹掉煤炭的主導地位,成為大宗商品之王。

——內燃機(變速箱)帶動機械行業跨越式發展。

——汽車上的美國PK火車上的歐洲。

——......

因此,沿著原有軌道趕超,必然會落入老二廢掉陷阱。

要超越,必須開闢新跑道,實現1+N,老二GDP是舊老大的N倍,而不是簡單的超越N%。前者讓舊老大心悅誠服,後者則會陷入一山不容二虎的鬥爭循環。



2、未來的第3、4條BIG跑道:

NO3、電力/電池/無人工廠/無人駕駛/道路無線充電/電動汽車/電動貨車/電動飛艇/....第3能源革命

——石油因為內燃機汽車而成為大宗商品之王,因為電動汽車普及而從王位上跌落。

——智能化生產與運輸,效率飛躍。

——智能交通之上的(CBA)PK內燃機上的美國。

——......

第三條跑道的關鍵:道路無線充電設施,這個是基建狂魔中國的強項。試想,電動汽車可以邊走邊充電,百公里13度電,成本6.5元至13元之間。會對汽油車形成絕對成本優勢。

更進一步加上無人駕駛,貨運和出行成本會下降80%。

NO4、提貨權投資——第1次貨幣革命

中國製造以提貨權投資新零售平臺,由新零售平臺將專用提貨權融為通用提貨權,面向全球分銷。提貨權單位:USDT。USDT起點面值1元RMB,隨後每年升值10%,等於內置10%活期存款利息。有中國製造背書,可以輕鬆全球售。USDT被全球投資人(消費者)買走,會很自然的將美元擠出國際結算市場。


追著陷阱去跳,陷阱才存在

如果我們根本不關心GDP多寡,而只關注新技術是否可以更節能,更環保、更可持續,我們願意第一個為新技術埋單,就如同曾經的美國第一個為內燃機汽車埋單。那麼,還會有所謂的陷阱存在嗎?


高金波


大國趕超陷阱是不存在的,原因非常簡單,不是所有國家都有資格稱為大國!

想要成為超級大國,成為世界霸主其實有兩個硬性標準,第一獨自撐起全部工業體系。第二與原有的世界霸主開戰,並且不敗

日本這種連完整的主權都沒有的國家,想成為大國?現在自己會造發動機再說別的。日本的戰鬥機,軍艦,坦克,不是直接外購,就是來貨組裝 可曾聽過武器都不會自己製作的大國?

第2種自面對整個世界並取得勝利。在一戰期間,英國是世界霸主,德國是挑戰者,德國難以承受英國對世界的領導,並且由於德國的發展全方位的對英國造成了挑戰。

原因非常簡單,世界霸主的地位是排他的,你比如說有共存,這怎麼可能?所以戰爭爆發了,德國失敗了 德國就徹底失去了成為世界霸主的可能。(主要原因是人口太少,戰爭潛力低而且撐不起完整的工業體系。撐不起完整的工業體系等於瘸腿,等於一旦被制裁就全線玩完。)



至於蘇聯嘛,他倒是勉強撐起了完整的工業體系,但是側重重工業,輕工業發展不足,實際上這也是因為蘇聯的人口有點少,看重工業的輕工業就不怎麼滴了。

更何況蘇聯側重重工業也才和美國打了半斤對8兩,而且蘇聯在諸多方面還有所不足,一度處於戰略守勢。

並且蘇聯外部地理環境位置是比較糟糕,一群海軍沒一個互相支援的。......

所以說蘇聯勉力支撐的稱為超級大國,但是沒有多久,由於工業體系和政治的先天不足也給跪了


對於美國如何成為超級大國?首先自身的工業實力早,在一戰以前就成為了世界第一大工業大國,但是在那個時候美國的地位並不高,甚至於被鄙視,就因為美國的國際聲望太差,但是在一戰中美國大發橫財,德國雖然失敗了,但是把英國也坑了個半死,美國趁機擴大影響力。

二戰中美國發了一筆更大的橫財,別給我又給美國送了一個更大的大禮包,英國已經死了9成9。

只能說氣運來了,擋都擋不住。

並且美國孤懸海外,想要打他只能依靠海軍 所以說美國就立於不敗之地。

然後。

世界第二大人口國,世界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服務業國,第三大農業國,是世界上唯一用全部工業體系的國家。(你能想到的所有東西我國都有,無非就是是不是第一的區別)

並且地理環境也非常不錯 邊境不是大海就是高三的,要麼就是荒漠的入侵難度槓槓的。

可以說海域關係尤其好.....一群國家幫擋颱風的。

別說什麼第一島鏈,第二島鏈。

真等開始全球爭霸,開始戰略擴張拉盟友的時候,最先拉的就是這幾個國家,多少也是同文同種(至少以前是起碼歷史書都是....)

當然了,硬要說大國陷阱的話也有,畢竟大國陷阱是世界霸主親手挖的......一切目的就是為了坑死企圖成為世界霸主的國家。


嘯鷹評


哪裡有那麼多的陷阱?

沒有的,我們趕超美國這是一件指日可待的事情。

為什麼美國是這麼多年來的世界第一?其根本原因我認為只有一個。

在發達國家里美國是面積最大的,人口最多的,僅此而已。

俄羅斯???

挺大的沒錯,但是俄羅斯也就一億人,而且位置遠沒有美國位置好。

所以俄羅斯憑什麼跟美國抗衡?

日本?

一億多人不說,國土面積狹窄。資源少的可憐,能有現在的成績不錯了。

中國崛起是必然的,是早晚的,是美國擋不住的。

1:地大物博,資源豐富

2:人口眾多,足足有十三億人口。而且中國教育體系完善,把勞動力轉化成了智慧。

3:中國人肯幹活。法國一週工作十個小時,中國人一天工作十個小時。

至於所謂的大國陷阱?

一水之隔,一躍而過。


我當作者那幾年


“大國趕超陷阱”是指在超越美國的過程中,一些國家出現的經濟和崩潰現象,結果就是無論如何努力都不能超越美國,其中最典型的是蘇聯的解體和日本的經濟衰退。

“大國趕超陷阱”到底存不存在?

蘇聯和日本兩個國家告訴世人,大國超越陷阱當然存在,不然我們是怎麼死的?

但是蘇聯和日本的例子不足以說服世人,因為他們分裂和衰退首先來自於內部,其次才是美國的作用。

蘇聯:自己走向死衚衕


蘇聯在二戰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甚至超過德國,二戰結束之後,通過大力發展,蘇聯的整體實力僅次於美國,成為冷戰的一極,與美國分庭抗禮的超級大國。

但是蘇聯的發展極不平衡,由於熱衷於與美國之間的爭霸,所以蘇聯重點發展重工業,尤其是武器裝備。而且蘇聯實行的是計劃經濟,與美國的市場經濟模式完全相反,對於企業而言,只要按照政府規定完成生產目標就可以了,因此無法調動企業和公司的積極性,從而進行良性競爭。



經濟模式的限制,加上過多的資源用來生產沒有創造財富能力武器裝備,所以即使是巔峰時期的蘇聯,經濟實力也只有美國的40%,這就意味著如果蘇聯保持與美國相當的軍事實力,那麼將無力發展輕工業和保障民生。

蘇聯的軍事實力強大,但是擠佔了過多的資源,導致了經濟的衰退,就連百姓最基本的生活水平都無法保障,進而引發蘇聯的解體。


從政治制度上來說,蘇聯的解體實屬必然,自由民主是社會發展的潮流,而蘇聯偏偏逆著潮流,實行專治制度,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蘇聯都展現了野蠻粗暴的一面。

越是壓迫越是反抗,美國基本上不限制民眾的生活,所以就算想反抗也沒有理由。

日本:衰退的必然

日本在1995年經濟達到巔峰,經濟總量是美國的70%左右,比蘇聯更接近美國,當然,日本也更猖狂。

日本東京的房地產總值可以買下整個美國,全世界的經濟學家預測日本經濟將在10年之內超過美國,日本人趾高氣揚,狂妄的宣傳,如果將來要在美國最繁華的曼哈頓工作,必須會說日語,日本甚至專門出了一本《日本可以說不》的書。

但是日本似乎忘記了一點,自己的國土上擁有美國駐軍,對於日本前途說了算的不是日本人,而是美軍。

1985年,美國、法國、英國、聯邦德國、日本五國的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最終簽訂了《廣場協議》,其中重要的一條是讓日元升值,日元升值之後,日本經濟快速擴張,房地產泡沫越吹越大,最終走向崩潰,日本經濟陷入長達20年的停滯甚至倒退。


蘇聯是自身問題,日本則是從內到外被美國完全掌控的國家,他們陷入“大國趕超陷阱”毫不意外,並不具有代表性。

蘇聯和日本警示後人,落後的發展模式和經濟泡沫都是致命的,如果一個國家能夠發展實業,擠碎經濟泡沫,不給美國機會,同時加強科技實力,爭端尖端產業,即使美國製裁也有足夠的反制措施。


視野新觀


所謂的“大國趕超陷阱”也就是無法超過美國經濟的陷阱是不存在的,歷史上的蘇聯和日本的GDP都是在達到美國70%左右後開始失去了趕超的勢頭轉而走向衰落,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就無法超越。蘇聯和日本無法超越美國是有多種原因導致的,而目前的中國則有非常大的可能超過美國,因為中國有許多蘇聯和日本甚至美國都不具備的優勢。下面我一一來探討蘇聯和日本無法超越美國,而中國卻可以超越美國的原因。

一、蘇聯趕超美國失敗的原因

1、高度集中的斯大林體制日益僵化,導致蘇聯的生產效率越來越低下。

2、片面強調發展重工業導致輕工業和農業發展滯後,相當於一條腿走路。

3、窮兵黷武大量資源投入建設導致軍費佔GDP比重過高限制了經濟的發展,入侵阿富汗等軍事行動則進一步拖垮了蘇聯經濟。

4、大力對其衛星國和盟國進行輸血援助,讓蘇聯背上沉重的經濟負擔。

5、石油價格暴漲後患上石油經濟依賴症,當美國和沙特聯手打壓油價後蘇聯經濟馬上陷入困境。

6、國家戰略決策錯誤,先是在實力不足的情況下和美國爭霸,然後又沒有趁油價上漲時用賺來的錢調整改善經濟結構,後來在經濟困難後又胡亂改革最終導致蘇聯解體。

蘇聯成也斯大林敗也斯大林

二、日本趕超美國失敗的原因

1、日本國內市場狹小對國際市場嚴重依賴,因此日本經濟的抗風險能力極差。

2、日本資源極其匱乏嚴重依賴進口,而且如果別國對其實行出口限制比如中國限制向其出口稀土將會讓日本經濟很難受

3、日本是戰敗國受美國控制相當於美國養的一條狗,當其威脅到美國的時候美國馬上緊狗鏈通過一紙廣場協議把日本經濟打入深淵。

日本投降後被美國主宰

三、中國可以超過美國的原因

1、龐大的國內市場使得中國依靠內需也可以超越美國,儘管曾經的中國經濟嚴重依賴出口可是現在逐漸轉向內需。

2、健全的工業體系讓中國經濟發展較為均衡,而勤奮的中國人又讓生產更有效率。

3、龐大的受高等教育人數使得中國科技不斷趕超世界先進潮流,目前的中國科技創新水平正在不斷趕超世界先進國家。

4、正確的國家戰略方針使得中國抓住了歷史發展機遇,改革開放和韜光養晦的政策使得中國獲得了極大的發展,現在又審時度勢逐漸改變韜光養晦的政策以更積極的姿態維護好中國的利益。

改革開放總設計師

四、美國並非不可超越

所以美國並非時不可超越的,也就不存在所謂的陷阱了。蘇聯和日本之所以趕超失敗是因為自身的不足和政策錯誤導致的,而中國只要堅持正確的國家戰略方針少範錯誤結合自身的諸多優勢超過美國是必然的事。


執斧傳播開天名


這個可以有,也可以沒有。

班上有一名學霸,人人都想超過他,超過他的正確方法是什麼?首先是學習方法要超過他吧,沒有好的學習方法,你基本上沒有希望超過他;其次是比他更認真,刻苦,在學習方面,上天是公平地對待每個人,你每付出的努力都會有回報;第三,你得做出數學考試的最後一道題。

而要想做出最後一道題,訣竅是你得有時間的沉澱,知識的積累和融匯貫通。

對於國家來說,好的學習方法就像制度,而最後一道數學題就像科技突破。

舉日本的例子

日本在2001年提出“50年拿30個諾貝爾獎”,到目前為止,已經拿了18個,日本這些年做了什麼呢?

日本是島國,地理條件不是太好,但是日本教育很重視讓兒童親近自然,因為在幼年時通過接觸大自然,萌生出最初的、天真的探究興趣和慾望,這是非常重要的科學啟蒙教育,是通往產生一代科學巨匠的路。

其次,日本很重視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因為閱讀引領人生成長方向;

第三,家庭教育注重獨立思考和自立。日本教育不搞灌輸式教育,注重啟發和培養獨立人格。

第四,中小學教育自由空間較大,中小學老師給予教學探究和自由課程設計的空間很大。日本孩子的課外活動非常豐富,全社會給予的關注度也很高,企業也熱衷於舉辦各種科技方面比賽等活動,這些都激發了兒童的創造熱情。

第五,大學科研評價儘量避免受急功近利模式影響,日本的科學技術基礎計劃管理、評審是由學術同行評價。

第六,科研環境不受干擾,獨立自由是重要原因,日本的大學多半是研究型大學,以科研帶動教學,而不是教學型大學。

在經濟收入方面,日本“工資結構基本統計調查”結果顯示,2008年日本大學教授的平均工資約為1122萬日元(約90萬元RMB),遠超公務員的663萬日元。

第七,最重要的是還要有積澱,現代的科學是一座巨大的寶庫,要想在巨大的寶庫上面開花結果,需要傳承,日本的本土科學家已經有了5代了。

美英霸權易手

當年美國從英國手裡和平接過全球霸權,是在美國GDP超過英國十多年後,美國的科技更是成為霸主,美國的金融市場華爾街的股票市值成為世界第一後,英鎊突然就一夜之間崩塌,然後全世界開始以美元為中心,邏輯很順啊,全球之所以用美元是因為美國的科技實力,而且美國的GDP高,兼顧了貨幣的穩定。

其實誰能稱霸,表象是貨幣和金融市場,實際是經濟總量和科技決定。所謂軍事霸權也是構築在科技和經濟總量的基礎上。

日本當年垮塌是因為挑戰美國是偽命題

當年《廣場協議》並非只針對日本,當時簽約方為五個:美國、日本、法國、英國和聯邦德國。協議主要是改變美元對當時主要貿易伙伴貨幣高估的狀況,以此解決美國貿易逆差持續擴大的問題。

據經合組織統計,在過去的1980年到1985年,美元對當時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馬克、英鎊、日元、法郎的升值幅度達到約50%。美元的大幅升值帶來美國出口巨大壓力,美國面臨衰退的風險。通過《廣場協議》後,匯率回到了五年前的匯率水準。

日本前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在反思後,在其2004年撰寫的《日本匯率政策失敗所帶來的教訓》中就指出:“其實造成嚴重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並不是日元升值本身,而是當時日本政府採取了錯誤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總結

事物要分清其本源,稱霸是結果,而經濟總量和科技才是核心,目前,美、德、英三個國家佔了全世界自然科學諾貝爾獎的90%以上,其中美國一家就佔二戰以後全世界自然科學諾貝爾獎的70%以上,也就是說70%的諾獎得主在美國的企業實驗室或者大學研究機構工作。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