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部隊多已打完”,中央軍淞滬會戰如此犧牲是否值得?

老照片的故事——光影裡的時代記憶。筆者在整理陳誠檔案過程中,發現一組淞滬會戰文獻及多張清晰老照片,鑑於以往媒體刊載均為翻拍之作,特地挑選其中數張加以解讀,希望能為今天的讀者更好地展示和再現淞滬抗日的壯麗畫卷。

“黃埔部隊多已打完”,中央軍淞滬會戰如此犧牲是否值得?

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輝和軍政部次長陳誠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正式拉開帷幕。19日,奉命視察淞滬戰場的陳誠、熊式輝返回南京報告戰情。熊式輝認為中日戰力差距很大,“不能打”。陳誠意見相反:“滬上官兵之不能戰誠然!但此時非能戰不能戰,問題是在當戰不當戰。若不戰而亡,孰若戰而圖存?”蔣介石態度堅決:“打!打!一定打!”陳誠很興奮:“若打,須向上海增兵。”

其實援滬大軍已在路上。陳誠的基本部隊第18軍,下轄第11、第14、第67師,最初動員參加保定方面作戰,先頭列車北上越過鄭州時,軍長羅卓英突然接到蔣介石電令:“原車南下,開蘇州待命。”22日,各部先後到達淞滬戰場。第14師特務連長劉鼎漢感慨萬千:“火車運兵沿途,百姓夾道歡送,舞龍舞獅,奉茶送水,且有熱血青年從軍,我連原系一百二十餘人,及至蘇州,已添至一百五十人矣

。”

“黃埔部隊多已打完”,中央軍淞滬會戰如此犧牲是否值得?

國民政府軍第18軍軍旗


東京也在忙於調兵遣將,第3、第11師團等部組成“上海派遣軍”,任命松井石根為司令官,“以一個精銳兵團在瀏河鎮方面登陸,以主力在吳淞方面登陸,擊敗當面之敵人,爾後佔領上海及其北面的重要地帶”。8月23日,第11師團率先登陸川沙鎮,沿江守軍一個連哪裡抵擋得住,滬北交通樞紐羅店鎮輕易失守。第3師團後續登陸吳淞鎮、張華浜,上海保安總團及警察總隊節節敗退。

第9集團軍總司令張治中急調第98師和教導總隊第2團、第87師一部反擊登陸之敵。陳誠認為兵力過少,難以形成重點,主動請纓第18軍諸部“任沿江已登陸之敵之殲滅”。蔣介石完全同意,蘊藻浜以北統歸第15集團軍總司令陳誠指揮,自信“敵佔寶山不過多增一部分,一地區之敵,以後仍以張攻虹口,陳攻寶山,無關大局”。

“黃埔部隊多已打完”,中央軍淞滬會戰如此犧牲是否值得?

淞滬會戰初期,陳誠調任國民政府軍第15集團軍總司令


憑藉艦炮掩護和空中優勢,日軍的兩個師團登陸首日僅僅死傷四十餘人,損失相當輕微。國軍精銳第18軍的全線投入,戰場情勢頓時發生變化,第11師冒著敵機轟炸勇猛前進,立刻以第33旅發動攻擊,一舉奪回羅店。25日,松井石根日記顯示日軍傷亡數字急劇攀升,“第11師團自登陸以來,已傷亡人員約四百餘名。師團參謀下坂少佐也在登陸後即被敵軍飛機擊中身亡。第3師團死傷總數達三百餘名”。

毫無疑問,國軍損失更大,日軍反撲羅店,第67師拼死力戰,師長李樹森負傷,旅長蔡炳炎、團長李維藩同日陣亡。第14師星夜增援,不料羅店西側橫隔著一條小河,河面上的一座橋早已被日軍輕重機槍火力封鎖,“第83團雖數度向這座橋發起衝擊,但因缺乏戰鬥經驗,加之山炮營尚未到達,無炮兵支援,幾百名士兵在橋頭壯烈犧牲,進攻受挫”。

“黃埔部隊多已打完”,中央軍淞滬會戰如此犧牲是否值得?

國民政府軍第18軍軍長羅卓英


德國軍事總顧問法肯豪森提醒蔣介石:“目前最要害地點,莫如羅店。宜絕對在該處阻止敵人,使不能犯劉行,更不能趨嘉定。穩固由南翔經嘉定—太倉之連絡,極關重要。”9月6日,第18軍第四次總攻羅店,正擬由敵後側背席捲殲滅之際,忽聞寶山城失守,為了避免腹背受敵,羅卓英忍痛轉移兵力。

寶山縣城位於吳淞之北,緊靠長江,實乃第15集團軍掃蕩登陸日軍的右翼據點。8月23日,日軍第11師團襲佔寶山。羅卓英試圖利用夜色籠罩,“以廣正面攻擊登陸之敵”,指定第98師負責“楊行、寶山之線以左地區”。原本計劃24日晚上發起攻勢,師長夏楚中鑑於吳淞、寶山之敵嚴重威脅側背,斷然提前展開行動,成功克復寶山,強力推進至月浦、新鎮一帶。

“黃埔部隊多已打完”,中央軍淞滬會戰如此犧牲是否值得?

參加淞滬會戰的國民政府中央軍


日軍參謀本部派員至上海戰地視察,第三科部員西村敏雄坦言:“敵人的抵抗實在頑強,無論是被炮擊還是被包圍,絕不後退,派遣軍後方接濟不上,兩個師團陷於嚴重的苦戰中。”松井石根報告東京:“軍當面之敵是從平漢、津浦沿線調來,加上中央直系軍的精銳部隊,總計十五個師,自29日起,以其主力開始向第11師團的正面攻擊。值得注意的是該方面使用了中國軍中最精銳的陳誠指揮的第11、第14師,我軍兵力最小限度需要五個師團。”

9月2日,天谷支隊登陸吳淞,松井的目標鎖定寶山。國軍第98師第583團第1營擔任寶山城防,“敵兵艦三十餘艘排列城東門江面,飛機十餘架轟擊各城門,戰車向我城門衝擊”,營長姚子青表示“遵命死守,惟孤城無援,日久難支,人城俱亡,無補大局,仍懇速援解圍”。按照中方戰史記錄,6日,姚子青在東門陣亡,全營官兵除二等兵魏建臣一人得以生還外,全部壯烈殉國。但據松井說法:“

在這次戰鬥中,投降的敵軍共約五百名。後來發現他們有抵抗的意圖,便全部槍殺了。”

“黃埔部隊多已打完”,中央軍淞滬會戰如此犧牲是否值得?

淞滬會戰中的國民政府軍第18軍輕機槍戰士


胡宗南第1軍是在寶山陷落前接到參戰命令的,先用火車輸送至崑山、南翔,然後選擇空襲間隙進入劉行、楊行。第1軍下轄第1、第78師,接防後士氣旺盛,作戰頑強,對敵人寸土必爭,每屋苦戰,打了一個星期,始終守住陣地。9月11日,日軍艱難突破楊行。

第78師參謀長吳允週一輩子難忘淞滬戰場之慘烈:“我們兩個師守了近兩週,由於傷亡太大,友軍不斷地一個師一個師的增援,以填補陣地空隙。日軍總是先派飛機來回偵察,然後機翼搖兩下,瞬間一陣敵艦炮彈像狂風暴雨似地落在我們陣地上,有些官兵被塵土翻起活埋在內,死傷枕藉,慘不忍睹。”

“黃埔部隊多已打完”,中央軍淞滬會戰如此犧牲是否值得?

陳誠檔案中的淞滬會戰作戰示意圖



眼看形勢岌岌可危,陳誠建議相機轉移陣地,保存戰力。蔣介石最初核准,轉而心有不甘,“若不支撐到底,何以懾服倭寇”,電話陳誠轉告各部:“眾志成城,努力構築羅店至劉行之工事,不得輕退一步,歐戰時法軍最後決心不退,終能戰勝德國。”苦撐至9月下旬,第1師第4團團長李友梅、第1旅副旅長兼第2團團長楊傑相繼陣亡,營長以下官兵傷亡百分之八十。陳誠再向蔣介石報告前線種種不堪,終於獲准退守廣福、蘊藻浜一線。淞滬會戰自此進入守勢階段,胡宗南後來寫信給摯友戴笠,直言“黃埔部隊多已打完”。

參考文獻:

1、《陳誠檔案》(感謝陳誠女婿餘傳韜先生授權使用)

2、全國政協文史委編:《八一三淞滬抗戰: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

3、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口述淞滬抗戰3》,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