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廣東人,你想到的第一個詞是什麼,為什麼?

名廢江河流


哈哈,水煮青菜咯😄外地的我們根本吃不慣,吃了感覺沒吃,還好平時都是自己做飯做自己喜歡的口味,還有廣東涼茶,天氣問題街上到處很多涼茶店鋪,還有廣東人愛煲湯各種燙,天氣熱潮溼很容易臉上冒火,還有白切雞,在老家是從來沒這種吃法呢😄畢業後就來了廣東都成老廣東了,天氣很喜歡一年到頭冷的日子很少,呆久了自然廣東話也會,開鋪的以前很多廣東老人家不會聽普通話,慢慢的學會了每天接觸的人多就會了,反正如果有條件呆這個3.4線城市的廣東還挺好感覺適應了,不過沒錢真不好過呢,如果安定下來還好,同在加油廣漂的朋友


廣漂妹


如果要說廣東人,範圍太大了,難以一言以蔽之。一般而言,我們覺得廣東人得操粵語,但粵語的概念是什麼呢?因為廣東各地方言繁多,粵語也就是廣東方言的集合,這是嚴謹的概念。但是在外地人甚至外國人眼中,粵語指的是廣州話。建國以來,國內發行的漢語語音字典除了新華字典外就只有廣州音字典。以今日人們常用的語音來看,廣州音是隻有廣州老城區裡的人們使用的地方語言,因為且不說佛山番禺,甚至廣州郊區的人們使用的語音與廣州音字典標註的讀法是存在差異的或者說是不標準的。把範圍再扯大一點涉至廣西,語音不標準的情況同樣存在。因此今日粵語的概念已經凝集在廣州話上了,粵語的“粵”並非廣東的意思表示,就像“粵劇”指的是用廣州話唱唸的戲劇一樣,“粵語”指的是五羊城裡人們使用的語言,簡而言之就是穗語。

有一次我問一位在星巴克工作的小後生會不會粵語?他說我是廣州人啊,怎麼不會粵語呢!我問那你會讀出粵語的9個音調嗎?這難倒了他。我知道這道題不單會難倒他,而且會難倒99%的廣州人,就像雖然筷子是典型的中國餐具,但真正能拿好筷子的人卻沒幾個一樣。

如果會講粵語但又不知道粵語九音的調子,請用廣州話朗讀以下這9個字:思史試時市事色錫食。這是si音的9個音調的讀法,其他字音的音調排列與此相同,熟讀這一列音調就能夠讀出其他字音的9個音調。為什麼強調要會這串音調的讀法呢?因為如果你不懂廣州話的音調排列,那麼給你一本廣州音字典也徒勞,就算你瞭解粵語字典拼音的使用,你也無法按照字典標註的音調序號給予解讀。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查一下下面這兩個字的讀音:湍、踝,挺嚇人的!



泥塑的遠方


福建人!!!!

雖然這只是一個梗,但也反應了廣東人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

80年代末移居到廣東生活,感受最深刻的是:人多繁榮、地域歧視、粵語流行曲、到處保留的傳承文化和眼花繚亂的各種美食。

慨嘆廣東人的精明,菜肉市場裡的一個豬肉鋪,竟然能將一頭豬細分成幾十類別,有的地方在我以前生活的城市都是丟棄的,但在廣東卻能成為食材,在廣東順德,一條魚可以有幾十種吃法,在茶樓早市過百款精美搞點任君選擇,大街小巷鬧市郊區都能尋覓到特色美食。

感覺本土的廣東人無論男女都是廚神後裔,食材的搭配和怎樣做才是最好的味道彷彿與生俱來的,小時候的我曾經賴在鄰居家裡蹭了一個暑假不願回家吃飯。

現在作為廣東的一份子,歡迎你們來廣東品嚐美食。


去過成都都成過去


粵語。

如果你第一次去廣東,感到最不適應的,應該是語言交流障礙,廣東人說地道廣東話是很難聽懂的。

我們國家幅員遼闊,地大物博,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福建人大多講閩南語,廣東人大多說粵語,雖然文字相同,但是很多文字發音已經完全不同,或者差別很大了。再加入一些方言俚語,真的讓一些初來乍到的人摸不著頭腦。灑灑水啦,毛毛雨啦,靚仔,靚類啦…,我第一次去廣東,因語言交流就遇到好多尷尬有趣的事:有一次在餐館吃完飯買單,問老闆多少錢,聽起來是一百三,俺付款一百三後,被告知還差一百。從那時才知道,廣東話的“二”,我們聽起來像“一”,哈哈


漢海臥龍


首先想到的近期網上流行的廣東人吃福建人。身為廣州人居然不知何意。望大神們賜教。吃,是廣東人永恆的話題。穿在蘇州,住在杭州,食在廣州,死在柳州。去過國內不少地方認識新朋友第一問就是你們除了吃蛇鼠和猴腦。還吃燉嬰兒嗎?青菜是白水煮的嗎?搞得我很無語。外省很多朋友除了白切雞和煲老火湯其他知之甚少。還覺得他們有小龍蝦和烤串廣州沒有。酒桌上熱情地給我這條被靚湯燙得不會發捲舌音的舌頭開一下光。這一切都是給手機誤導了。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廣東飲食文化博大精深,舌尖上的廣州歡迎全國的朋友來了解。


山海經六


謝!邀請。一一提起廣東人,我第一印象就是十九世紀末,廣東人首先喚醒沉睡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國民,推翻統治中國近二百七十年,腐朽沒落毫無朝氣,喪權賣國家的滿清皇朝。當時孫中山身在海外,號召國內外起來革命。眾多國民華僑踴躍捐款支持革命。終於上世紀初建立民國政府。上世紀廣州黃埔軍校是中國革命搖籃。很多新中國軍政人員元帥,都是該校培養成材。一一解放後,美國西方國家對中國大陸嚴厲封鎖。但廣東省開了個窗口,畄下香港,澳門打破禁運。新中國初期,很多禁運物資貨品都可以從香港,澳門處獲得。改革開放後,廣東更是(近水樓臺先得月)率先從毗鄰港澳臺,引外資到粵省。成了全國開放樣板。以後推廣全國。廣東省改革開放為中國經濟發展作出巨大的貢獻。一一廣東粵語,廣府話,保畄很多古漢語之音,韻,意。唸唐詩更押韻,傳神。八九十年代香港粵語時代流行曲,風靡大陸一時,推動當時中國流行歌曲的發展。廣東人祖先絕大多是中原漢人後裔,傳統祖訓都重視文化教育。由於海外華僑大多是廣東,福建,潮汕地區移民,很多學子到美國,歐洲,澳洲等國畄學,學成有材國際上名望很高。因此廣東話在國際上地位很高,是全球六大語種之一,和普通話齊名(海外)!因此,別聽廣東人操普通話生硬繞舌,不順 溜,但廣東人的國家覌念更高,更服從大局!


劉衍泰


我以前有個廣東的朋友,說他們那裡是個非常美麗的地方。廣東人也是豪爽好客的。他們那裡人注重養身,喜歡喝早茶,還有煲湯。沿海有很多的海生物,可以作為煲湯的原料,這也是他們能夠做出美味湯汁的緣故。

廣東有著古老的茶文化傳承,一排排的茶樓,人們在裡面談古論今,一筆筆商業洽談,廣東還有著出名的功夫茶,精湛的茶藝真的是一絕。

希望有一天可以去親身體驗廣州人的生活情趣,那該是別有風味。


qz鷹擊長空


你好!

粵語方言,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98年我出去學習碰到一個廣東人(廣州)她比我大8歲,她下車是在中午我是在頭天半夜,所以我比她早了半天(工作人員都差不多熟悉了,)第二天我準備上武漢去買點(十幾個人)吃完了早飯轉了一大圈快十一點了就趕線車去武漢吃中午飯(有武漢本地嚮導)下了臺階碰到了這個大姐下車說的話我們都不懂,她喊了幾句看見我們就說”幫幫忙東西太多“這句我突然發現我明白了我走了過去,抻出手她說”謝謝你”給了我倆個包就回頭去又?接人去了,一個50多柱著雙柺的阿姨(我那年40看著像30左右非常年輕)我的朋友們看到我就都過來幫忙,

她從此後在學習的時候我走一步她跟一步,給我買吃的,我不要她硬給,我生氣她有點怕我生氣!

她說”妹子啦不要生氣了啦我錯了,好不好?”

非常軟入耳和平時不一樣,

這就是我對她的第一印象也很粘人但我挺喜歡她!

謝謝你的約請!

謝謝!


user8291935453692






高山流水18480396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