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願意去捧日漫,卻不願意支持國漫的成長?

怪咖說動漫


早就市場經濟了,別人喜歡什麼買什麼或者看什麼都是自由的,本來就不該去幹涉。有人喜歡看日本動漫並且非常追捧,這是很正常的現象,還有人喜歡買日本車喜歡日本的點子產品呢。日本是動漫大國,他們動畫製作水準頗高,自然會吸引一部分人去看。

要說很多人不願意支持國漫,我可不這麼認為。相反很多人是非常支持國漫的,不僅很多人,甚至國家層面上都支持,90年代的時候國內還大量引進日本動畫呢,2000年後就銳減越來越少,到後來在屏幕上乾脆就看不到日本動畫,這時國內出現了什麼現象呢?《喜羊羊與灰太狼》一家獨大,它就成了那些年的國漫代表。

前些年好多被捧的國產動畫,如央視放過的《心靈之窗》,還拿過各種獎。如果沒看過日本的《秒速五釐米》興許會認為它不錯,盜用人家的動畫稍加修改,你畫的街道朝左,我反轉一下朝右。連作品都是盜用的。這類的動畫太多了,我就不一一點名,實在是丟人。

《大魚海棠》宣傳時候太過了,歷時12年精心製作,媲美宮崎駿。我看了後發現就是畫風仿宮崎駿而已,至於內容實在不該拿出來跟宮崎駿比,而且我個人相當不認可他這作品裡的價值觀。耗時多少年精心製作我覺得就是個宣傳口號,大多遊戲公司這麼幹,竟是些所謂大投資耗時數年精心製作,結果就一換皮遊戲。《大聖歸來》和《白蛇傳說》看了,可以說挺好看,可是終歸沒跳出套用經典故事的圈子。

大部分漫迷支不支持國漫,咱們到國內最大的動畫視頻網站B站去看看就清楚,日漫排行榜上霸權番也就幾千萬的播放量。國產動畫這邊好看得的如《一人之下》、《鎮魂街》、《全職高手》、《刺客伍六七》哪個不是破億?尤其《狐妖小紅娘》達到了4.6億播放量。說這些國漫好看也只是跟國內比的,拿到日本市場比較的話,也就只能是一般了。動畫標準時長24分鐘一集,咱們國內太多動畫都是十分鐘左右。狐妖題材的動畫,日本一大堆,我隨便說幾個,元氣少女緣結神,狐妖x僕ss,我家有個狐仙大人,我的狐仙女友,狼與香辛料,貓願三角戀,犬夜叉,夏目友人帳。《狐妖小紅娘》比他們優秀嗎?不一定吧。事實是目前大部分國人都非常支持國漫,甚至讓我擔心這些作者因此飄飄然,誤認為自己真的是翹楚碾壓國外這些優秀作品。


黑鼠鼠


不是不願支持,而是支持不動。

中國的國漫作者,有幾個是真心想做漫畫,而不是想借著漫畫發財的?多把心思放在漫畫上,不好麼?

《十萬個冷笑話》,本來連載挺好的。之後為了更大的利益,停止連載,去做大電影。結果做出的電影就是圈錢的爛片。

《從前有座靈劍山》,第一季很不錯,高度還原原著,笑點,畫風都很優秀。而第二季拍成什麼了?完全原創劇情,畫風也變了。如果沒那個本事,就別想著自己原創?

還有一些動畫電影《白蛇:緣起》《大聖歸來》等等,真不明白編劇是咋想的。想講成年人的故事,卻全篇用兒童的語言。結果,小孩看不懂,大人覺得幼稚。難道迪斯尼,夢工廠的動畫不會學學?做出一部類似《蜘蛛俠:平行宇宙》,完完全全給成年人看的動漫,就不可以?


sock3


其實並不是不願意支持國漫的成長,而是前幾年國漫都偏向於子供向,自然也只有那個年齡階段的人觀看。那些與同學朋友之間其樂融融的動漫交流氛圍,似乎也僅限於日漫。一個高中生會和同學談論《熊大熊二》嗎?不能說沒有,但是也是極少數,反正我是沒見過。

而日漫真好擊中了青少年甚至中年想要看的風格,支持日漫的人會多也不奇怪。

不過國漫也不會就此沉寂,這兩年間,國漫已經不單單隻有子供向,許多優秀的作品也層出不窮。例如《那兔》《羅小黑》《一人之下》《鎮魂街》等等,這些熱映的作品在彰顯著他們的不屈。

不分國界只要是好的,人們需要的,市場有需求的,支持的人自然就多。

今年即將播出的3D大作《靈籠》《天寶伏妖錄》,這正是國漫該有的水平。相信支持國漫的人將會越來越多。





動漫風暴360


為什麼幾十年前完全沒人買國產的電子設備呢?都一個道理的,問這個問題暴露血外行,不是漫民不支持國漫,是國漫至今也沒成長到一個足夠讓觀眾們甘心買賬的程度.

近幾年國漫支持率成長速度還是很快的,現在和幾年前其實都已經不在一個次元了,這不是觀眾後知後覺了,而是之前真的太爛了...不誇張的說,再早些年的國漫,製作組真的都是過街老鼠,讓漫迷看見了上去就揍一頓,管他法律呢,這幫b人就欠揍.愛國,支持國產,我們可以選擇1000塊600性能的國產品而放棄600塊1000性能的舶來品,但你不能道德綁架,逼我們放棄1塊錢1000性能的舶來品,去選擇1000塊1性能的國產屎....你知道斥巨資打造的國產動漫雷鋒的故事麼?你看看你就明白前幾年為何絕大多數人都不買國漫的賬了


萬象昔生


關於捧日漫不捧國漫,這個問題與區別要掰開了看。主要的不同有以下幾點。

一、量(質量與數量)

提起日漫,立馬腦海裡浮現,《火影忍者》《海賊王》《死神》《龍珠》《網球王子》等,還有低齡一點的小叮噹、阿童木、小當家、奧特曼等等太多了,新番《一拳超人》《進擊的巨人》等等,2000年初大部分孩子的動畫片都是日漫翻譯過來播出的,甚至當時我一度認為小當家是國產動畫,而同期我們與之抗衡的好像只有《葫蘆娃》。最近國漫有崛起之勢,《鎮魂街》《十萬個冷笑話》《一人之下》

低齡的有喜羊羊、光頭強之類的。

也就是說,其實國漫起步就比較晚,量也沒日漫大,自然精品量也不足。

二、配音

動漫不像電影,需要演員的演技,動漫中作者已經把演技畫出來了,所以還有一部分就是聲音的演出,經常看動漫的二次元們都知道,聲優都是神的稱號,極其出名的火影忍者的鳴人竟然是個小姐姐配的,聲音也會隨角色的成長變化,簡直是非人類,而且那種把角色性格融入進聲音的表演真的很棒。而國漫那種,哦,真的嗎,那真的太好了,累死這種讀課文的配音,也讓作品品質定格。

三、國情

其實不光是國漫,其實日漫在全球基本沒有對手,可以說是動漫產業大國,他們的動漫很早就有年齡段的規劃,所以有很多燒腦加熱血的動漫,是低齡段根本看不懂的,日漫的創新與發展,在全球都是前列的,如今的動漫已經是日本的一個重要產業鏈。而國漫的初期就是國企的電影場出品的例如葫蘆娃,隨著年輕一代對動漫的熱潮,才有如今國漫的發展。

綜上所述,其實也不是大家捧日漫,是對手太強了,我們還在成長,就跟國產車與合資車一樣,我們的國家也在發展,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別國的優秀。





西紅番


我說來說一下中國動漫為什麼不如美漫和日漫?就是因為不會賺錢!以下純屬個人淺見,如有不對,歡迎反駁但不接受謾罵!

打個比方,如果把世界動漫領域比作一片森林,美國就是參天大樹,日本就是漫山遍野的綠草,中國則是剛出溫室的花朵!大家都知道世界上第一部動畫長篇電影是《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上映日期是1937年,此片使動畫電影一舉擺脫了電影附庸的地位,作為一個獨立的藝術形式而被廣泛承認,此後迪士尼便以每年出一部電影的速度為世界貢獻動漫作品,而且依靠其頂尖的技術和雄厚的資本使全球成為他的票倉。

日本的動漫之父手冢治虫將迪士尼的經驗帶到日本,但摒棄了鉅額的製作成本,因為他以前是暢銷漫畫作家,得益於他的粉絲基數和有錢任性,他在動漫製作中極力壓縮工人成本,以致時至今日日本的動漫工作者的薪資待遇普遍偏低,就連宮崎駿都對手冢嗤之以鼻,甚至還在手冢的葬禮上公開批判他,手冢的動畫片是什麼樣的呢?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1961年的《鐵臂阿童木》,但這樣的市場形勢導致日本的動漫業競爭十分激烈,也促使了日本動漫業的繁榮昌盛。

最後來說說中國,歷史原因非常多,從1957年到1986年,中國只有一家動漫企業,就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在這期間的中國動漫創作環境是製作成本國家搞定,電影票房無需考慮,競爭對手基本沒有,簡直不要太爽,但那時的中國動畫電影人非常爭氣,創作出《大鬧天宮》《小蝌蚪找媽媽》等一系列膾炙人口的作品,電影對於藝術極其考究,成就很大,但從未接受過市場經濟的洗禮,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溫室大棚被強行掀開,日漫和美漫大量湧入中國,給國漫造成巨大的衝擊,人家藝術性沒咱們的高,但架不住人家集數多,天天放,人民喜聞樂見,而因為市場經濟,產生了動漫外包業務,年輕一代為日本和法國進行美術代工,而老一代則對此嗤之以鼻,認為我堂堂華夏兒女怎能為了錢去給鬼子打工?這就造成做代工的年輕人收入高,完成國家指標的老一代收入低,兩者更是水火不容,終於在1988年,矛盾徹底爆發,在那一年,發生了兩件事,一是舉辦首屆上海國際動畫電影節,二是拿下了日本NHK動畫長篇《西遊記》一百集的訂單,但因為內鬥嚴重,老職工藉著電影節打壓外包,終於讓領導決定保電影節,暫停外包,但人家日本市場經濟每分每秒都是錢可等不起,這樣一來,100集的大訂單黃了,在電影節結束的一年之內,37名專業人士從上美辭職,史稱“升級大逃亡”,人才流失使上美損失慘重,到了90年代,統購統銷的策略被國家徹底拋棄,國漫完全失去了溫室的庇護,吃飯成了主要問題,使上美瀕臨崩潰,為了挽留頹勢,上美動用300多人,歷時4年,投資1200萬,拉起一個超豪華明星陣容,製作了《寶蓮燈》,票房2900萬,而同一時期的迪士尼動畫《花木蘭》在中國才一千萬票房,但《花木蘭》的全球票房是3億美金!我們都知道,票房最少得是製作成本的3倍才能算是盈利,所以《寶蓮燈》堪稱慘敗,口碑上更因被認為過度模仿《獅子王》而譭譽參半,至此以後,上美再也拉不起如此聲勢浩大的電影,只能任由日漫和美漫按在地上摩擦!

終於到了2015年,一部《大聖歸來》引爆口碑,讓資本看到了國漫的潛力,大量遊資湧入,在這四年裡,國漫呈井噴式發展,但數據顯示,除了《十萬個冷笑話》之外,沒有任何一部國漫可以做到盈利覆蓋成本,所有人都在燒錢做動畫,一旦資本撤出,國漫便再次進入冰河時代!作為國人,這不是我們願意看到的,所以,請多給國漫一些時間,我希望也相信國漫會越來越好!


三角洲PARK


我是一個國漫的編劇,我來說一下單劇本這一塊吧。

寫過故事的人都知道,寫故事要有起承轉合,開頭鋪墊然後才是高潮結尾吧,要好看一點就來個先抑後揚,先揚後抑然後重生。但現在國漫大多數對劇本的要求是什麼呢?開頭要高潮。對你沒看錯開頭要高潮。這要求簡直把我搞禿頭。受這麼簡單粗暴的影響很多其實不會寫劇本的畫手也覺得自己寫的比職業編劇好了,開頭高潮嘛,這幫編劇都不懂什麼叫炫酷,然後再一直高潮一直爽就行了嘛。

所以現在國漫有成千上萬,原創故事好的能數出100個嗎?

造成這樣的其實是資本,你說平臺編輯都不懂劇本嗎?未必,就算初出茅廬的新手,你看個電影也該知道好壞吧?

那麼問題出在哪裡?答案是資本。投資方不管你內容怎麼樣,他們要的是點擊率。

一般來說一個漫畫劇本,在前三到四話才會進入一個小高潮,但是對於快餐文化的現在,你不在八格內產生高潮,自然會掉一部分對這個故事或題材不感興趣的讀者,這很正常,但網絡數據和日本的紙媒不一樣,網絡數據是即時的,紙媒至少要一週後才會產生排名,而日本還有個新手保護期,期間內不實質性的計入排名,國內則是數據不好就砍了。

大家看漫畫肯定是看故事居多,看畫面的直接買畫集就好,那麼在國內這種情況下,要是怎麼樣的大神才能創造出能上線的好故事?

早幾年因為還在學習日本,所以環境還好些,現在被資本打的一團亂。

接下來就進入了惡性循環,年齡稍長的因為這樣噁心的編劇棄坑了,留下的讀者低齡化嚴重,為了迎合讀者,平臺不得不讓故事低齡化,以防讀者看不懂。

我沒有亂說,實際上就有編輯不止一次和我說過“你的劇本表達的東西太深,小孩看不懂”“你前面為什麼要做鋪墊?前八格就要有高潮”我們業內經常調侃一句話“按國內這要求,火影死神海賊一個都上不了線。”

不是不想支持國漫,是真的不好看。就好像你都知道是一坨屎了你為什麼還要去吃?為什麼不去隔壁吃巧克力蛋糕?或者乾脆什麼都不吃。難道因為這坨屎是你自己產的就要捏著鼻子吃掉嗎?

前些年好好講故事的黑白無雙,一人之下,子不語等等粉絲也很多的。所以事實證明只要質量好就有人喜歡,和國家的關係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

PS:打個廣告,如果有哪家平臺大佬願意收留老老實實講故事的漫畫或者劇本,請聯繫我,一堆漫畫和劇本飢渴難耐的等待平臺大佬的垂青!

PS的PS:手機打字真特麼累!


咩咩咩羊肉串


還是支持的,但是支持不下去。

國漫不好好做國漫。

一 、一部國漫出的慢的要死,《秦時明月》都是十年前開始的,才多少集多少分鐘?《火影忍者》這樣的民工漫可是十五年七百多集的精粹。就算你缺錢,就算你技術不行畫的慢,這都可以理解,可你趁著閒的功夫,天天搞別的東西,什麼手遊拉,網遊拉,有那麼多時間不如去趕趕動漫(這也和我們中國二貨的投資者佔很多關係)

二、深度不行。要說國漫唯一的深度,就是破案,好像除了這個沒一點話題了,壞人單純的就是壞人,哪有生下來就是壞人的人,還特別愛故弄玄虛,搞一些有的沒的,一部好的動漫是要跨越領域和國別的,每一部動漫都特定了觀眾群大部分都是國人才能看的。

三、套路不行。現在的國漫就像影視一樣,我找不到世界上大國中還有比我們更菜的。都21世紀了,還玩著上世紀的梗,無論是影視還是動漫,什麼樣的場景,你基本都能知道劇情怎麼展開,誰是兇手,毫無新意,沒有創造力,國漫缺乏的是想象力。只能無限的套用中國五千年來的神話傳說(不是引用,是他的框架被這些固定),只能套用他國已經有的套路,將其無限模仿,抄襲。

所以,國漫想要崛起,還有很長的路,不僅僅是技術和錢的問題,最重要的是製作動漫的人。


浮生為悲


沒有什麼願意支持不願意支持的,日漫看的多了,可能會有一個慣性,導致人們不去看國漫,有意識地不支持。你愛吃你家樓下的一家川菜館,而隔壁另一家粵菜館飯菜其實也很好吃,而且其實也很合你的胃口。只是你吃著這家吃得挺順口,不願意去嘗試另一家罷了。

很多人看日漫看的多了,習慣了日語配音。乍一看國漫,可能有點不習慣,但並不是說有多鍾情於日語配音,只是習慣了。

本人之前也是刷遍各種日漫,無意間看了國漫的《一人之下》,個人感覺真的碾壓《火影》《海賊王》等商業日漫,《一人》也成為我第一個付費追更的漫畫。所以大家其實無所謂支持哪個,中國人一向很少有這方面的“民族情懷”,買電器,買手機不都是這樣嗎?只要品質好,你真的在意這個商品是進口的還是國產的嗎?


Dreamer老師


作為一個同時看歐美漫(藍精靈,小怪物,毛富麗,佈雷斯塔警長,希瑞,丹佛,忍者神龜,變形金剛,貓和老鼠),日漫(聰明的一休,花仙子,海王子,機器貓),國漫(葫蘆娃,黑貓警長,邋遢大王,大鬧天宮,九色鹿,阿凡提,天書奇譚)度過童年的一代人,當初對國產動漫並沒有什麼偏見,因為當年正是國產動漫的最輝煌的年代,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產動畫質量並不輸給國外(不論是配樂,劇情,還是人物設計)。

然而,讓我對國產動漫看法發生質變的,就是第一個動畫播放禁令,以及禁令之後的一大批所謂的國產名作。其中讓我最有印象的就是我為歌狂,生硬的人物動作,糟糕的配樂(不匹配情景),動不動就變 Q 版濫竽充數。讓我印象最深刻的畫面,就是教導主任內心獨白時,只有一幅靜幀畫從右移到左。會左右橫移的畫,就是動畫?當年的葫蘆娃雖然是剪紙,但動作流暢,都比這個要強百倍!當年我還很傻很天真的以為,禁令之後國產動漫能恢復當年的輝煌,結果等到卻是這麼個辣雞?

正如漢芯事件那樣,禁令之後的一大批粗製濫造的國產動漫(據說這類動畫只是為了騙補貼而做的)極大的消費了國人的熱情,想要再恢復對國產動漫的信心,怕是很難很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