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男孩跳橋,是母親太強勢還是孩子太脆弱?

道可道11非常道


逝者已去,追究對錯已經沒有意義,我們可想而知那位母親的將來伴隨一生的痛苦與自責。我們惋惜年輕生命的離去,更要警惕這樣的悲劇再次重演。

人大腦的情緒管理和理性思考靠的是前額葉皮層,人從出生後到三四十歲前額葉皮層一直在發育中,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前額葉皮層處於一個非常不穩定的狀態,所以青春期的孩子情緒波動非常大,情緒非常不穩定。

人在陷入情緒化狀態的時候,前額葉皮層會進入一種“動物腦”的模式,這種狀態下是失去理性的,前額葉皮層只會本能的攻擊、逃跑、或者直接不工作了。

而且在情緒化的時候,由於中腦的杏仁核的作用,人小時候的負面記憶會被調動起來,過去經歷過那些不好的事,讓自己特別不開心的印象深刻的事,都會出現在腦海裡,這樣又會讓人的情緒更加糟糕。

同時由於鏡像神經元的原因,當兩個人在一起,一個人做出一種反應,另一個人也會模仿,打哈欠會傳染,就是鏡像神經元工作最常見的現象。所以憤怒的母親,和一個青春期的孩子,兩個人的情緒波動都非常大,再加上鏡像神經元的作用下互相影響,才會發生把車停在路中間爭吵這樣難以理解的事,因為當時兩個人都已經失去了理性。

假如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首先要去理解孩子的情緒,去引導他表達他講述事件的經過,然後傾聽他的看法。

注意,這裡不是回顧事件去判斷誰對誰錯,只是通過引導,讓孩子將積壓在心裡的情緒表達出來,然後告訴孩子,不管發生什麼,媽媽都是愛你的,這樣孩子會感覺到安全感,會認為世界還是有人與自己站在一起,而不是被這個世界孤立。

如果那個時間點真的做不到心平氣和與孩子溝通,那就做一個“積極暫停”,因為在“動物腦”工作的時候人是不理性的,溝通是無效的。可以告訴孩子:“我們兩天後再來討論這個問題。”這樣無論是母親還是孩子,都有了一個冷靜期,緩衝之後,前額葉皮層迴歸理性狀態,再來溝通或許就能避免悲劇的發生了。

總之我們不要再責怪這個母親,也不要再批鬥這個孩子了。希望我們每個家長在教育的時候,千萬不要忘了教會孩子“愛的能力”,知道如何愛別人,也知道怎樣愛自己,也希望每個父母,都能給予孩子正確的愛。


鄭淑麗正面管教


“媽。你再說我,我也這樣。”

今天和曾經同事聚會,席間跟我說起她的女兒——一個三年級的小女孩。同事說和女兒坐車來縣城的路上,女兒在手機裡發現了那個17歲男孩子跳橋的視頻,隨後女兒說道:“媽,將來你再說我,我也這樣!”聽到女兒說出這樣的話,同事驚得說不出話來。


接著同事說起了和女兒的點滴,同事本身就是一名小學教師,但是對於自己的女兒卻有些無能無力。總是在女兒出現錯誤的時候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對著女兒大吼大叫,甚至還動了手。我問同事:“你批評教育女兒的時候,孩子是什麼表現?”同事說孩子怒視著自己。


我勸同事以後千萬不要再這樣,孩子不是我們的私有物品,想怎麼處置就怎麼處置,孩子也是一個和父母平等的人,請給孩子最起碼的尊重。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矛盾,不是父母太強勢,也不是孩子太脆弱,而是父母和孩子不會溝通。


1、理解孩子的感受。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就是孩子披荊斬棘的過程。他們學著自立,學著堅強,學著面對,學著長大。孩子會月到各種各樣的困惑,他們需要父母在身邊給予正確的引導,同時也需要父母給予他們最真誠的理解。


如果連自己的親身父母都不理解自己,孩子的內心會是何等的煎熬。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首先要做的不是謾罵指責,而是給予孩子最溫暖的理解。如果在孩子第一次犯錯誤的時候,父母給的是理解和正確的引導,那孩子犯錯誤的次數會越來越少;但是如果父母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給孩子的是謾罵甚至動手,那孩子的錯誤還是會接連不斷。


2、傾聽孩子的內心。


理解了孩子的感受,和孩子站在了同一條戰線上,這個時候就要學會傾聽。父母這個時候不要著急下定論,也不要著急給孩子扣上一頂不聽話的帽子,而是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來述說。只有明白了孩子到底如何想的?家長才會明確自己的下一步如何引導。

為什麼很多孩子總會說父母不理解他們?而很多家長卻覺得一個孩子會有什麼想法?正是這種理解的誤差,造成了彼此之間出現了溝壑,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座無法逾越的大山。孩子的內心往往比家長的想象還要敏感,家長的耐心傾聽不是無濟於事的辦法,而是建立一座和孩子順暢溝通的橋樑。


3、懂得如何去溝通。


父母總是把自己的孩子當做一顆棋子,讓孩子向東,孩子就不能向西走,讓孩子做作業,就不能允許孩子中途休息幾分鐘……當孩子希望和父母溝通的時候,父母就會以強硬的口氣回絕,甚至是更加嚴厲的批評。


溝通對於家長和孩子來說是解決雙方矛盾的唯一辦法,但是如果學不會如何和孩子溝通,那和孩子之間的矛盾會越來越深,得不到解決的矛盾,終有一日就會爆發,最後換來的就是如跳橋男孩子的媽媽一樣:捶地痛苦哭。


當孩子胡攪蠻纏,無理取鬧的時候,家長控制不住自己,就會暴跳如雷,大發雷霆。往往不是孩子無理取鬧,而是父母沒有足夠的耐心和孩子溝通。孩子的成長沒有重來的路,我們也更不會找來孩子的任何替代品。

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看著那個胖乎乎的小傢伙,我們父母都是發自內心的喜歡。父母沒有生來就有的強勢,孩子也不是生來就是脆弱,而是在和父母相處的過程,跨過了溝通的橋樑,造成了兩敗俱傷。


所以,拿出孩子出生時候的那般喜歡,給孩子最溫暖的愛,最關心的話語,和孩子一起成長,和孩子一起披荊斬棘,一起迎接孩子燦爛的未來!


餘爭的世界


17歲男孩跳橋事件引起了眾多網友的關注,心痛、惋惜的同時,也引發了激烈的爭論。一邊譴責母親過於強勢、教育失誤,同時又覺得孩子如此脆弱,竟是玻璃心,有誰還敢管。



到底是母親強勢還是孩子太脆弱呢?

朋友家有個男孩,家裡人平時對孩子百般呵護,孩子要什麼給什麼,有事沒事就是物質獎勵,孩子非常任性。一次到了商場孩子想買玩具,媽媽沒給買,孩子在商場又哭又鬧,家長特別上火,媽媽打了孩子,孩子上去都對媽媽拳腳相加,不依不饒,說不給買就去跳樓。最後擰不過孩子,還是給他買了玩具。以後這孩子更不好管,家長也不敢跟他擰著說,生怕他做出過激行為。



還有一個特強勢的媽媽,在家說一不二。孩子爸總喝酒,這位媽媽竟把家裡的酒無論價位高低,全部倒掉。孩子平時要是不聽媽媽的話,媽媽說吼就吼,孩子嚇得不敢還嘴。孩子知道媽媽厲害,卻還特依賴媽媽,幹什麼都得請示媽媽,但孩子絕沒有自我傷害等極端傾向。

父母不是教育專家,但愛孩子是家長的天性。他們以各種方式愛著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教育著孩子。方法得當,皆大歡喜,方法不當遺憾終身。



曾有同事和朋友和我探討如何教育孩子,我開玩笑的說:“得讓孩子怕你。”這種怕不是讓孩子覺得家長兇狠、可惡,而是你看問題的觀點鮮明,解決問題方法得當,處事果斷。孩子會對你心服口服,心生敬畏,對你“懼怕”有加。孩子有事也就會第一時間和你溝通,相信這樣的家長也不會對孩子暴力管教。而那些溺愛孩子成性,孩子恃寵而驕後,父母的暴力管教反而會激怒孩子,使孩子走入極端,不顧後果。

那麼做父母該如何教育子女呢?

首先,家長要從小就在孩子面前樹立威嚴,讓孩子有敬畏之心。其次家長要贏得孩子的信任,孩子告訴你的事情要特別重視,不該公開的要替孩子保密。第三,要給孩子解釋的機會,和孩子一起分析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第四,教給孩子處事方法,遇事要冷靜,以理服人。第五,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讓孩子懂得死亡的不可逆,激發孩子對生活的渴望。



人之初,性本善。既然選擇了做父母,就該承擔起養育孩子的責任。愛要有度,嚴要得當。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願每一位父母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也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我是梨渦2018,感謝您的關注與閱讀,歡迎留言交流。謝謝!)


梨渦2018


其實,孩子本意肯定不是想著跳橋的。如果要跳,早在學校就跳了。他是神經被繃得太緊,卻又被母親步步緊逼。暫時不說在學校被怎麼批評了。而是母親知道,孩子做了錯事以後,一昧的責罵,非要說出個所以然,非要一再刺激孩子的大腦。孩子也就是在他的憤怒😠之下,做出了衝動的行為。

有時候,一個人的腦子很混亂,此時你的大腦已經繃到最極限了,自己還在努力壓制著😖😖。。而旁邊的人一直在耳邊不停地罵、不停的刺激你,一瞬間,大腦緊繃的那根炫就斷了[衰]。所以感覺所有的血液都直衝腦頂,大腦不受控制,就會順從自己的心❤,最終做出極端的行為。

這個時候,如果你看出孩子在努力壓抑某種情緒時,我們需要做的事,馬上停聲,還孩子大腦歸位的時間。

真的不能怪孩子太脆弱或者他承受能力太差。孩子也只是孩子,再大他也才17,說不定他的承受能力也只有10歲 13歲左右。

在車水馬龍的橋面上停車,說明了,母親也不是省油的燈,不是簡單的人,在工作生活中,也是有一定強勢態度。就像網友說的,你有什麼天大的事,非得橋面上去解決。

如果悲劇沒發生,母親也肯定會為自己的言語道歉,肯定會好好安慰兒子。

如果悲劇沒發生,孩子只是受了輕傷,孩子大腦清醒過來,肯定會說,媽媽,對不起。為跳橋行為道歉,但是,他暫時不會為學校的事情道歉。

可惜,世上沒有如果……孩子走了,也許還帶著委屈,

也也許他真的也錯了,自己轉不過彎,他需要有人給他好好引導。

也許也正想著被媽媽罵了以後,晚上好好承認一下自己的錯誤,明天怎麼跟同學老師說……而不是在言語上強勢去打壓他。非得逼他承認錯了。

也許有些孩子真的早熟,非常懂事。不過不代表他心裡也會臣服與你。孩子不比大人,孩子承受能力真的沒有大人強。

母親在社會歷練那麼久,也許什麼大風大浪都見過,所以也強勢慣了。你必須……,給我一份保證書,明天給我……對孩子也用一種領導的口氣。在她看來,孩子是不能犯這種低級錯誤,讓自己煩惱,甚至臉面無光的。也許她的要求太高,她需要的兒子要很優秀的。給她帶來榮譽的。

孩子走了,真的非常可惜。說不定他還有自己認為的委屈😞沒說出來,而母親卻一再打壓他,不讓他發表心中的不滿。

孩子這一走,母親世界也會發生變化,她要獨自承受來自四面八方的輿論與壓力。自己父母家、家公家婆、自己老公的責問與打罵!當然不說工作了,說不定都上不了班了。

父母努力工作都是為了孩子,給孩子創造一定的生活條件,孩子都沒了,你說她還有什麼動力。就是上班也得裡面的時間會恢復,說不定還要找心理醫生去疏導。

也只有當孩子真的跳橋,這位母親才後悔:剛才為什麼非得跟他理論對錯。錯了就錯了,只要你好好的。

所以,有時候只要孩子不犯原則性的錯誤,我們試著讓孩子說……我們聽聽孩子的心聲。再來引導他。因為13-18歲,真的也是叛逆期,一不小心就成了千古恨。真的是哭都沒眼淚。


心想事成0712


很多人在討論的事件啊。

就當天事件來看,媽媽途中在高架橋中間車道上停車,在後車門站了一會(我看到的視頻從這裡開始,只能看見她的背影),然後返回駕駛室,隔了幾秒,男孩衝出車門。——媽媽中途停車,已經是情緒無法控制的表現,這時候她已經把自己的安危以及交通法規完全置於自己的憤怒之後,迫不及待地要馬上發洩她的情緒,由此冒昧地推測媽媽日常生活中不是處於極大的壓力下,就是不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也由此冒昧地推測媽媽和孩子的溝通模式是適應不良的、單向的。

孩子當天應該不止被媽媽責罵,推測還有來自其他方面的批評,他做了錯事,是明知是錯事還做,還是不知道是錯事去做的,這後面都有他的心理因素在起作用。他做出如此決絕的行為,在我看來,不是脆弱,而是一種令人窒息的反抗。

看到媽媽捶地痛哭,作為家長感同身受,完全不願意再刺激她,也非常不願意看到類似事件發生。

孩子是在一路犯錯中長大的。小錯,家長淡定,搞清楚他怎麼想的,他的感受,說明危害,他吃過苦頭自然會明白。大錯,通常是小錯時就沒有解決而累積放大造成的,因此越是大的錯誤,家長越是應該第一時間思考這是怎麼了?我怎麼了?他怎麼了?而不是用暴怒應對。批評不是簡單的責罵,批評之前應該先有情感上的擁抱。

簡而言之,愛孩子是幫助他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為他最後與父母分離獨立做充足的準備。


qzuser212805244


強勢是威恩威並舉,脆弱是沒有勇氣跳下去的。一切緣於太激撞太沖動!

凡事適可而止是講技巧的度,凡事不顧後果的胡攪蠻纏是失度的亂。相處的雙方都必須互相適應這個“度”。有的父母棍棒相加,兒女不是被打怕打服而是被打的習以為常。而有的自尊極強的少孩,受點委屈就呼天叫地。

人性的弱點是衝動,有問題,必須在設置好場景後再談問題,比如:當你要斥責小孩時,先將問題引向大空間大遠景,而不是誤入死衚衕。往往是執字眼的生氣,人身攻擊出現了,衝動的後果出現了。


閒適人家


17歲男孩跳橋,是母親太強勢還是孩子太脆弱,我想應該都不是,男孩跳橋我想只是一時氣憤,被母親的怒罵而一下子受不了,就跳了,如果當時有時間讓他的情緒緩緩,我想他就應該是不會跳下去了,很多時候人在一時的氣憤下會做出自殺的舉動,過後總是覺得根本就不想死。

而母親也不能說太強勢,只能說她對兒子的教育方式有些問題,她也許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如此優秀,而自家的孩子總是恨鐵不成鋼,這是中國父母的通病,在他們眼中,自家的孩子總是缺點很多,而別人家的孩子滿身優點,所以,很多孩子從小就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中,這不知道是不是家長的自卑的一種表現。其實自己的兒子未必不好,只是他們看不到自己孩子的優點,說不定他們的孩子在別人家家長的眼中,也是屬於別人家的孩子呢。

很多父母喜歡用激將法,不管孩子試不試用,他們總覺得孩子不能誇,誇了會驕傲,只有不斷地打壓孩子,才會成才,我想大多數孩子根本就不喜歡被打壓,父母的不斷打壓的教育方式,會讓他們留下自卑的心理,讓他們缺乏自信心,我們有著相同的父母,他們總是不斷地打壓我們,從來不記得父母有一句話的表揚,即便你考了第一,他們也是說再努力、不能驕傲,別人會趕上你的。其實,我們想要的只是父母一句簡單的誇獎,他們的誇獎不會讓孩子得意忘形,只會讓孩子們更加努力。很多年後,我曾寫過一封信告訴父母當時學生時代的想法,告訴他們如果當時,他們有一句誇獎的話,我想我現在一定不是這樣。我不知道寫信的目的是什麼,我只是把自己放在心裡很久的話告訴他們。希望中國的父母能改變一下他們的教育方式,孩子們都懂,他們會努力的。


大小姐的小小夢


我覺得既不是母親強勢也不是孩子脆弱,而是母親和孩子溝通過程的錯位,導致互相誤解。

作為孩子來說,在學校和別人有矛盾,最希望得到媽媽的安慰和理解,因為和同學相處,有時候表面看是自己有錯,但其中也一定夾雜著孩子的委屈。對於一個成人,可以說不計較或者算了,對孩子還說,他的認識就是非對即錯,那麼被批評就是表示媽媽也認為自己錯了。

作為家長來說,習慣於先批評自己的孩子,有那種恨鐵不成鋼的心理,先批評一頓嚇唬嚇唬。家長以為孩子能理解自己的苦心,其實孩子想不到這一點的。

最後,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家長們都要注意,不要刺激,因為孩子容易上頭。他已經長大了,有獨立控制行為的能力,要是個3歲小孩嚇唬一下還可以,這麼大的孩子不管怎樣先緩解情緒,再批評也不遲啊!

但是我還是同情媽媽,她不是有意的,只是這結果太殘忍了,希望她一切都好,孩子在天堂也一切都好!


幼兒園張老師


現在說誰對誰錯都不是重要問題,孩子為什麼一點沒有留戀跳橋自殺。問題出在什麼地方,能讓以後不再有這樣的悲慘的事發生,孩子以經死去,父母包括整個家庭都在痛苦之中,家庭破碎,整個人生都會震動不安,對整個家庭引響太大,所以讓以後大家都遠離這種事發生。現在家庭教育與老師教育,都出現很大問題,現在的人沒有根,人生沒有目標,只是要孩子努力學習,只要分數,父母恨鐵不成剛,老師也更如此,對孩子在人生路上沒有方向,沒有立足的地方,父母對人生都是迷茫,何況那有智慧教導孩,孩子在學校受了委屈,想在父母面前得點安慰和以靠。可是現的母親,大多隻是張嘴罵人傷人,在家中習以為常,根本不知別人須要什麼,以為罵就是愛,言語讓人高興,但語言也是讓人慢性自殺的一把刀,何況人生是艱難曲折的一條路。須努力辛苦去完成,父母沒根,老師沒根,人生沒根,在空中飄浮。現在人自身煩惱壓迫,工作,壓力,競爭攀比,各種病苦,生理病心理病。人整個在病態中,。哪些事該做,哪些不該做,現在的人大多顛倒,該做的事不做,不該做的事無師自會。人生路沒光是黑暗,我們祖先留下的教言是我們人生腳前的燈,路上的光,又有幾人相信。有誰能學。


用戶3902057079593


又是一起令人惋惜的人倫悲劇。在這裡我們不能怪母親太強勢,強勢的媽媽在中國並不少見,一抓一大把。哪個媽媽不希望孩子好,嚴厲教育是對孩子未來負責,很多孩子還是能體會到父母的良苦用心。

但這個十七歲的男孩,因為受了責備,就不惜以生命的代價來反抗,是太任性,太脆弱,太沖動叛逆造成的結果。他一定是知道媽媽是愛他的,所以,在她面前更任性,更意氣用事。他的思維邏輯應是這樣:你既然疼我,愛我,就不應該責備我,你沒有順著我的意,我就報復你,用生命來報復你,讓你痛苦。是的,他確實做到了,並付出生命的代價,讓全家人悲痛不已。



我們不知道這個孩子平時的教育如何,但現在很多孩子,受太多溺愛是不爭的事實。很多時候都是有求必應,物質豐富了,得到的愛太多了,卻受不了挫折,情緒異常脆弱,一點點打擊就任性妄為不計後果,最終害的是自己。

逝者已矣,局外人不好再作什麼妄論。悲劇已發生,無可挽回,可憐天下父母心,哪個不希望孩子好的。而為人父母的我們,在教育孩子方面,應多多反思,警鐘長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