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成績特別好的人都沒有刻意去刷過很多題,也沒有刻意去背過單詞、文言實虛詞等等,但是成績一直都好?

壐孖


有些學生成績特別好,但是沒有刻意去刷題,也沒有可以去背單詞、文言實詞,這可能是有兩種情況。

第一情況是,有些學生在課堂上或者在學校只是表現的“無所事事”,但是在“課後”(背地裡)下了很大的功夫。馬雲曾經說過自己的經歷:“自己學習不好就是因為太相信別人的話,別人在玩時,自己在玩,其實別的同學到家之後,都開始用功學習了,自己還在傻傻的玩”

這類“表面”不學習,但是背後暗地努力的學生,被網友戲稱為“學婊”。這類學生借鑑意義並不是很大,也不提倡其他同學去學習。

除了有些學生是在暗地裡努力之外,還有一種可能是,學習好的學生特別注重自己的學習習慣培養和學習方法的改善。

有一句話說的非常好,磨刀不誤砍柴工。在學習上如果方法不當,效率自然也不會很高,而如果自己的方法得當,可能稍微努力一點,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習要注重質的改善,而不是單純量的的增加

知識的積累並不是簡單的加法,但是有些學生在學習的時,卻簡單的認為自己花了一小時時間,就要產生一小時的效果,自己做了一道題目,就一定要弄回某個知識點,自己背了單詞,英語成績就一定要有提高。

BUT ,真實的知識積累和成績的提高的過程,並不是呈現簡單線形增長,而是指數型的增長。學霸在學習的過程中非常注重質的改善,而不是簡單的關注量的增加。

在學習過程中,先要注重質的改善,然後才是量的增加,要先做到精專,然後才是廣博。

先來說下刷題吧。成績好的學生和成績差的學生同樣是在刷題,但是兩個人在刷題的時,他們的方向和目標是不一樣的。

成績好的學生在刷題之前,他們已經明確的知道,自己想要通過刷題來達到什麼樣的目標,刷題要麼是為了提高做題的速度,要麼是熟練的掌握某一個知識點。

而成績不好的學生的情況完全相反,在刷題的過程中,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刷題,看到別人刷題自己也要刷題,並且借鑑了學霸的經驗之後,給自己制定了一個“機械化”的目標,就是一定要堅持每天刷完20道題目。

在刷完題目之後,可能還沒來得及核對答案,也不知道這20道題目有沒有效果,然後就趕緊拍照發朋友圈。借用一句流行語來說,這類學生就是“每天把自己弄得很忙碌,這樣顯得很有成就感。”

要想和學霸一樣去刷題,那麼在刷題之前,一定要給自己確定一個具體可量化的目標。

第一,確定自己的目標是什麼?

刷題不是目標,而是學習的手段。在刷題之前,先問一下自己刷題的目標是什麼?或者是想通過刷題,達到什麼樣的期望。

如果你想通過刷題來提高做題的速度,那麼就有必要設定完成時間;如果你刷題的目標是想掌握的知識點,那麼這時候時間就不是考慮的主要因素,在刷題前應該考慮,選取什麼樣的資料,或者是什麼樣類型的題目來刷題?

第二,在學習區進行練習。

很多人對於學習區這個名詞都不太陌生,心理學家認為人類對外部世界的認知可以分為三個區域,分別是舒適區、學習區和恐慌區。

舒適區,顧名思義就是讓人感覺最舒適的一個環境,有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喜歡待在舒適區,經常做一些自己已經會的題目,特別是一些成績不太好的學生,喜歡刷一些簡單的題目,通過這些簡單的題目獲得虛假的成就感,他們每天起來的比學霸早,睡的學霸晚,而實際上沒有任何效果。

在學習中要想取得較好的效果,要想讓練習產生應有的效果,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學習區進行練習,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要選擇那些自己“跳一跳”,努力下,就能夠到的知識去學習。

這類知識典型的一個特點是,你之前接觸過,但是瞭解的不夠深入,理解的不夠透徹,在考試的時候經常會容易犯錯。

在“學習區”進行練習(刷題),一方面可以通過進步獲得成就感,而不是努力的自己感動了自己,另一方面是這些知識自己已經有所瞭解,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一種親切感,自然挫敗感就會少一些。學習的動力足了,只要自己稍微努力下,自然會取得不錯的效果。

用“N+1”理論進行刷題

要想讓刷題取得一個比較好的效果,那麼在題目的難度、類型、涉及的知識點等選擇上,要堅持“N+1”原則。N就是自己目前的狀態水平,“+1”就是要選擇那些,比自己現有的水平稍微難一點的內容來進行練習。

就以高考的函數為例,來說下如何利用“N+1”理論進行刷題。

高考的函數涉及到函數的三要素、函數的性質、複合函數、導函數等。而函數的三要素中涉及到函數的定義域、值域、對應法則。

如果在考試中,你函數這一部分得分率很低,就不要把失分單純的歸結於函數這一部分學的不好,而是要具體查找是那一部分學的不好,按照考試大綱的要求,落實到具體的知識點。

如果經過查找以後,你對函數的定義域、值域的題目都不太瞭解,那麼就先把這一部分,涉及到的課本上的知識弄明白,然後再去分別尋找函數的定義域、值域等對應的習題進行練習。

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去找函數性質,或者是導函數的題目,刷這樣的題目基本不會有任何效果。畢竟函數的定義域、值域是最簡單、也基本的內容,這一部分都沒有掌握好的話,後面的內容理解起來會非常困難。另外,在定義域、值域這一部分大部分都是簡單題目,但是也有一小部分難度比較大的題目,如果遇見比較複雜的題目,可以先暫且放一放。

如果你覺得你函數的定義域、值域已經掌握的很好了,那麼就給自己做一個小測驗,效果還不錯的話,就增加點難度。比如開始挑戰函數的性質和導函數相關的基礎題目,如果基礎題目也能熟練的掌握,那就再增加點難度,開始挑戰函數部分兩個或者三個知識點結合在一起的題目,然後以此類推。

不過,要想通過這種方法,產生比較好刷題效果,學習資料選擇非常關鍵,如果自己沒有能力選擇合適的資料,可以徵詢下學長或者老師的意見。【非常重要】

背誦單詞、文言實虛詞背後的道理是一樣的

如果理解了,為什麼成績特別好的學生不會去刻意刷很多題,那麼學習好的學生不會刻意去背誦文言實詞、單詞,也非常容易理解。

單詞、文言實詞這些基本功,對於以後的英語、語文學習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單詞、實詞這些內容,都是為了輔助理解和記憶課文,更何況這些單詞、實詞等內容本身就是來自課文,因此一些有方法的學生,一般都會把單詞、實詞放在文章中或者是知識點中進行記憶,這樣一方面可以記住單詞、實詞,另外一方面還是熟練的掌握這些詞彙的用法。【這就是上面說的,你在學習任何知識前,要問下自己的目的是什麼,而不是單純的追求知識數量的增加】

期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我是“升學與考試”----關注學習理論,評論教育熱點,指導升學規劃。



升學與考試


我上學時期成績算好的,初中時候除了語文和政治其他都非常好,理科是靠理解學的基本不花額外的時間。

歷史每次都考第一,但是除了課本我連練習冊和試卷都可以不買,歷史老師特批的。歷史也不花時間。

英語150分我能考140多,沒幾個能考過我的,但是英語我真不會,之所以考的很高完全是因為在英語上花的時間多,

我在小學的時候就學英語,6年級換了一個私立學校,但是隻有幾個人需要參加小升初英語考試,全校的英語老師只教我們幾個學生又重新學了一遍。到初中後分到沒學過英語的班級,又學了一遍基礎英語。學了這麼多次,就有語感了,題目讀一遍就知道選哪個,也因此忽視了語法,我英語雖然考的好但是完全不懂語法。

因為不懂語法,到後期就比較吃力,但是我很早就開始做筆記,後面英語還是很好的原因就是靠筆記。

考的高並不一定學的好,學的好的是真的不需要花多少時間。上高中時候同學都是各個學校最好的學生,大多數都是這樣的。很少有人所有學科都花時間。往往是學的越差花的時間越多。


一隻大鴿子


我有一個朋友的孩子是學霸,從小到大沒有上過補習班,高中上的特奧班,高二參加高考,考上了中科大少年班。

他之所以學習好,是他掌握了好的學習方法。上課專心聽講,爭取在課堂上把要掌握的都掌握住。善於思考,做題靈活運用,舉一反三,像學數學一道題除了老師教的方法,他會思考用其它幾種不同的方法,這樣同樣一種題型,他比別人有更多的思考,掌握得更全面。

對於英語,他可能領悟力要比別的孩子好點。他不會去刻意背單詞,但他喜歡看英文原著,聽英文歌。一有時間聽聽英文歌,既解決了學英語的枯燥,學習了單詞,又練習了語感。

學習好的學生,都有一套長期摸索來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但學習好的學生也有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善於思考,會學習,有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


低吟淺唱的花


這個疑問有很多人都有,我曾經也有。

有的的小孩在家不刷題,也僅限於完成老師作業,可考試的時候成績還很不錯,這就讓很多人疑問?隨著經歷的增加,見得多了,聽的多了,讀的也多了,我越來越相信:

大凡成績特別好的人有幾個特點:

1,有學習的天賦。

2,自小有主動學習的意識。

3,有且能充分利用外部的環境。


成績特別好的孩子有學習的天賦,也不是說生下來就會的,也需要學習,只不過他學習的效率相比之下要高。這是沒辦法的事。

主動學習的意識,這和其興趣愛好有關係的。剛剛聽百家講壇康震老師講蘇東坡,蘇東坡在二十歲之前,《漢書》都讀了兩三遍,這是其主動的,如果擱在一般同齡孩子身上,讀一遍都需要不斷地督促和要求,都感覺到很費勁,哪裡談的上主動!這種主動學習的過程,換一種說法就是刻意,不過刻意這個詞不足以表達其學習的主動和興趣。

現在學生學習刻意地背單詞、文言實虛詞等,這只是一小部分,任何一個能一直保持一種特別優秀成績的學生,其學習自有其與眾不同和相同之處。

相同之處就是努力、主動,有幾個學期,我自己的小孩學習英語就連上學放學路上都在背單詞,其學習的專注力真的很讓我感嘆!就在昨天,我還遇到一個沉靜的女孩子,在地鐵裡專注地拿著一個小本背誦上面的一些中藥方子,我很想拍下來,可想象這說不定就是以後的一位中醫大家,還是不要打擾的好。

不同之處,就是各自的興趣和適合的方法比較個性。

這外部的環境,就和家庭環境的薰陶以及學校的學習資源有關了,學生自小聽得多、見得多、思考得多,自然就給其以後學習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但是,一個人基礎再好、天份再高,如果其不努力也不可能一直有特別好成績的。就連孔子也是後天善學才有了常人不可攀的成就的。

所以我早已不疑問他人的成績是不是付出了努力?題主也不必要疑問他人不努力而成績優秀,他人的努力之處一般人看不到。且那些自認為自己不怎麼努力就成績優秀的人一般是樂學、善學的,他們的努力他們自己也許都感覺不到。


快樂庭院


一件事情如果我們刻意去做,往往結果肯定不會怎麼令人滿意,反而有些事情在不經意間卻發現完成的是如此完美。

在學習中就經常發現,很多學霸學習也就那樣,感覺學起來很輕鬆,風輕雲淡,在不經意間就能學的很好,而有些學生整天都在背公式,背單詞,可是效果並不怎樣。

學習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霸之所以看起看如此輕鬆的應對學習,誰知道在之前已經下了多少功夫。學習猶如滾雪球一般,在最開始的積累階段感覺很累 可是一旦到了一定的程度 學習起來是很輕鬆的,不用怎麼費力就能學的很好。經常讓學霸分享一些學習心得和體會,感覺也很平淡無奇,甚至他們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學好的,在學霸的眼中,學不好簡直是不可理喻,這一切都源自於之前的積累,也昨天偷的懶今天必然會讓你感到難堪。

學習是有方法的,在理科的學習上,很多知識點是不需要去死記硬背的,需要去理解,即使是背下來了,如果不理解,不會運用,也是白搭,如果理解了公式的來龍去脈,理解其內涵和外延,自然就記住了。有些東西,如,課文,單詞是需要記憶的,不同學生的記憶方法和習慣也就導致了不同的記憶效率,死記硬背是一種最低效的方法,需要自己結合記憶材料的特徵去選擇合適的方法。

學習本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付出與努力是成正比的,很多同學只看到了別人的成績,卻沒有看到別人的付出。很喜歡一句話,讓學習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為了讓我們看起來毫不費力,我們在背後就需要加倍努力。努力努力再努力,在努力的過程中不斷去總結,優化自己的方法,最終自己也會體會到其中的樂趣和高效。


胡老師數學教育


首先要承認人的智商是有差別的,如人的情商一樣。高情商的人,會做事、討人喜歡,而有的人得罪人還不知道錯在哪。在學習上也同樣如此,有的學生記憶力,理解能力都相對較強,在記憶背誦,理科學習方面自然有優勢。這個只能說是自身條件非常好,就如一出生就是口含金湯匙的人,我們只有羨慕的份。

  更多的是會學習的學生,他們看似沒有特別多的付出,但在學習中他們善於總結規律,而不是通過大量刷題去彌補不足。他們是充分利用已知的規律來解題、記憶知識點,看似付出較少,但實際效果較好,刷題對他們來說更多的是知識應用檢驗,而不是為刷題而刷題。

    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實的。畢竟學習這件事不像體力勞動,對一個想學習的學生隨時隨地都可以思考、學習。愛學習、會學習的孩子學習一定是主動、積極的。比如有的問題,對其他學生可能是個陌生問題,但對他可能早已經過深思熟慮,所以輕而易舉就解決了。所謂功夫在平時,我們看到他們的優秀表現,卻忽略其背後的努力,不管對誰其實都是誤解。所以對絕大多數人,努力+方法顯得更為重要,而不是僅僅看到表面,那對自己其實也是一種打擊。

    最後看看那些出類拔萃,讓我們望其項背的行業大咖,你有聽說他們不努力就輕鬆成為行業翹楚的。沒有過人的付出,再聰明的腦袋也成為不了真正的大師。所以如果你是老師,行業培訓人員,請多傳播一些真相,不要讓學生誤入歧途、忽略個人努力、喪失信心,止步不前。


原點數學課堂


“沒有刻意刷很多題,沒有刻意背文學類作品”與“成績一直都很好”其實並不是相悖的。

理科方面來說,有的同學上課聽一遍老師新授內容,就能【透過現象看本質】,理解概念、公式、定理的根本內涵。

課堂練習、作業中做了一些題,就能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在考試中即使碰到沒有見過的題型,也能夠靈活應用知識的根本內涵,在仔細讀題後,解題思路就在腦海中形成了。

除了我們通常說的“腦子好”,其實更多是與早期教育、以及平時有意無意對思維品質方面的鍛鍊,有著密切的聯繫。

★★

文科方面來說,本來就不是靠死記硬背的,於是所謂“刻意”去就無從談起了。【背誦,是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

背誦前,還可以瞭解作品相應的時代背景、作者創作時的境遇等,能夠有效幫助理解作品。

★★★

當然,我們也不乏會碰到一些“學霸”。這類同學【很好地掌握了自己的學習節奏。】

記得上學時有一次,班主任請次次穩居第一名的同學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學習心得。他上臺第一句便是“其實我的學習方法對大家都不適用”。

原來他每天回家吃完飯就是倒頭先睡,到了深夜再起來學習。而且他也不是所有作業都做,只挑他認為有意義的題目做,有多餘的時間就看看科學類、文學類讀物。白天上學也會挑一些課打瞌睡養精神。

其實這樣的學習模式不是所有家長、老師能夠接受的。日夜顛倒的作息對成長中的中小學生來說也是不利的。的確不適合絕大多數孩子。

★★★★

不可避免的,也有一些同學自己努力學了卻不願意讓別人知道。也許是出於怕別人知道自己努力了卻沒考好,怕被嘲諷恥笑;也許只是想給自己塑造一個“不怎麼學也考得比大多數人好”的“學神”人設。

【其實我們只需要做好自己。】 腳踏實地的同時,也要找到自己的學習節奏,讓努力事半功倍。

~~~~~~~~~~~~~~~~~~~

我是Wunei媽媽,歡迎關注我,交流更多教育、育兒知識。

如果贊同我的想法,請點贊鼓勵哦~謝謝你吖~

如果有建議或意見,也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哦~


Wunei媽媽說教育


成績好的學生,一般都能夠分辨清楚
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客套!


章魚老師就是我


看到這個話題讓我聯想到自己的女兒,從小到大沒讓我督促學習過。平時也看不到她熬夜學習,成績也很好。如果看到她認真學習幾個小時,那就是要考試了,結果肯定高分,我也是服了!我這個當媽的還挺省心的。不是想誇我自己的孩子,女兒的理論是:學習時間不宜超長,適當加入其它業餘愛好和運動項目更有利於提高學習效率。


oatnut


除了天資聰穎,就是有比較好而且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孩子的智商也許家長無法改變,但是可以想辦法幫孩子找到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這絕不是跟風去上補習班或者給孩子施加壓力就能夠辦到的。學霸一般都是“會”學習的人,背後還有“會”引導鼓勵孩子學會學習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