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謹科學的討論“錦鯉文化”它是否是真實的呢

前段時間朋友圈被躺贏的錦鯉女孩刷屏,讓我再次思考這個問題。

她讓人印象深刻的並不是偶爾運氣好刮個獎,而是出現很多 serendipity, 中文是機緣巧合,但這種機緣巧合往往有改變人生的影響力。

嚴謹科學的討論“錦鯉文化”它是否是真實的呢

不知大家和我一樣,有時也反思,會不會運氣並不是個單純的概率問題,也和我自己本身有關呢。

Richard Wiseman (他寫了很多心理學的科普暢銷書)在2004年,專門寫了一本研究運氣的書叫做《The Luck Factor》。

嚴謹科學的討論“錦鯉文化”它是否是真實的呢

這本書其實我並不是很推薦,但有個實驗還挺有意思的。

他先讓參與實驗的人評估一下自己的運氣,覺得自己是不是一個好運氣的人。然後他給每個人一份報紙,讓被試數這份報紙裡有多少張圖片。但其實,在報紙中間,寫了一句話「別數了——這張報紙裡有43張照片」。

嚴謹科學的討論“錦鯉文化”它是否是真實的呢

雖然這句話就在眼前,但那些覺得自己運氣好的人,確實更容易看到這句話,而覺得自己運氣不怎麼樣的人,確實更少發現這個關鍵,只有乖乖努力數圖片。

那這是為什麼呢?Wiseman 認為,運氣不好的人可能比覺得自己好運的人更緊張,精神狀態繃緊。這樣使得他們在觀察時,對意料之外的事物不那麼敏感。

嚴謹科學的討論“錦鯉文化”它是否是真實的呢

結果,這些就會因為太專注在原本的目標之上,而錯過機遇。而那些運氣不錯的人,精神狀態往往更放鬆,也更容易留心到眼前的機會。所謂的傻人有傻福,也是有點道理。

還有個 UCL的博士後 Stephann Makri 也研究過運氣,不過他關注的點在於人際交往上面。

他弄了個網站 (serendipitystories.net,現在不知道為什麼關掉了),號召大家都去提交自己的因為機緣巧合而改變人生的故事,然後看這些故事有沒有什麼規律。

嚴謹科學的討論“錦鯉文化”它是否是真實的呢

提交的故事有兩個主要的類別:(a)遇到陌生人或是好多年沒見的老朋友,結果ta正好可以幫助完成夢想,(b)或是犯了個錯(譬如說趕錯火車)卻遇到了真命天子/女。

這些故事有兩個基本規律,(1)就是這些運氣好的人,似乎都是比較開朗的人,他們在碰到老友時,會識別出來,然後上去打招呼,即使有些趕時間,也不會假裝沒有看見。(2)在之後,無論當時談話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收穫,之後他們也會主動地去 follow up。雖然這是兩個規律很好理解也屬於常識,但反思自己,我平時是很少這樣執行。即使是遇到熟人,我也不習慣主動打招呼,寧可後面發信息說「剛剛你是不是在哪兒哪兒,我看到你了」!聊過之後,我也難得主動再去保持聯繫。這樣,就算是有機會,我也不會注意到。

之前也觀察過運氣好的人有什麼特徵,機緣巧合往往發生在 有所準備、好奇心重以及思維開闊的人身上

我覺得這兩個研究肯定沒有辦法解釋那種抽獎老中的錦鯉現象,但還是能解釋為什麼有些人似乎就是要更走運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