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生病到底還送不送幼兒園,該怎麼增強體質?

陽光下的174323029



今天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因為在我做心理諮詢中,遇到很多這種情況,幼兒園時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期,因為它是由個體走向團體的一個開始。可是怎麼轉化這個過程?沒有一個具體答案。

很多孩子上了幼兒園,孩子會出現各種感冒,發燒等等症狀,很多的家長都認為是上幼兒園,環境不好傳染的。有的孩子上完幼兒園,回家會難受,其實晚上睡覺也會做噩夢,這種情況多數是心理壓力引起的。因為每個人的承受能力不一樣,孩子也是這樣,如果從小在家裡沒有安全感的孩子,那麼這樣的孩子就會焦慮恐懼,越是這樣的孩子,越是不願上幼兒園,總是好好病病,幾年之中一直在折騰。很多這樣的孩子即使到小學初中,甚至到高中就會出現問題,因為抗壓能力差,家長因為都上班又必須送到幼兒園,孩子有焦慮和壓力就有病。通過有病我可以不上幼兒園,通過有病的家長可以關注我,既然有病可以逃避壓力,孩子的心理就會形成,我為什麼不有病呢?因為有病可以得到愛呀?這是最簡單的一個方法。

所以我們說注重胎教,注重哺乳期,或者說對三歲之內的孩子更應該關注。很多家長覺得懷孕就應該多吃好的,多吃健康的,多給孩子播放輕音樂。可是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情緒問題,當一個懷孕媽媽總是在不高興或壓抑的狀態,更有的是遇到很多挫折,那麼這樣情況下她生下的孩子就難免會脆弱,焦慮恐懼。所以給孩子安全感的方法,就是給自己一個舒心安適的環境,給自己一個豁達的心態,當然這也需要孩子爸爸的配合。很多妻子懷孕情緒不好的時候,當然這個時候爸爸也不是成熟的,爸爸不是對面吵架就是逃避,這樣對妻子懷孕期間的情緒是非常不利的。這樣生下的孩子會出現心理問題,敏感,恐懼,脆弱。

還有孩子的哺乳期和孩子三歲之內,很多父母覺得說三歲的孩子沒有記憶力,這個時期很容易忽略孩子的需求。或者說當父母的特別焦慮,就很難給孩子安全感,比如當父母要離開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跟孩子說清,我要出去一天或兩天,你要等著媽媽,媽媽到時候回來接你。媽媽有事必須要出去,這種分離對孩子來說就沒有傷害。可是很多父母用分離來恐嚇孩子,你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你要再鬧我就離開你,或者我給你送到你爺爺奶奶家,等等這樣的方式。這種方式實際上是強化了孩子對外界的恐懼,同時也強化了和自己的依賴。

所以很多心理學專家說,三歲之內的孩子要當皇上養,6歲之後的孩子要當王子養,這麼說並不代表我們不給孩子規則,並不代表我們不給孩子立規矩,或者說我們可以批判。只是我們只是針對某個事件批判,不要引申,不要誇大。這樣孩子才能針對這個事件,改變自己的行為和認知。否則很多都是情緒化的父母,把心中所有的壓力和不滿都一股腦的拋給孩子,那麼孩子不焦慮才怪。

遇到這樣的孩子家長一定要知道背後的原因,在自己身上找問題,然後用正確的方法才能引導和孩子的交流,慢慢陪伴,孩子有自信心了,自然能夠應對壓力。就像一個人三歲應付不來的壓力,到6歲就消失了。6歲應付不來的壓力,12歲就消失了。養孩子需要慢下來,尊重孩子自己的天性,每個孩子都不一樣,那麼上幼兒園也是如此。不要把孩子硬性規定,尊重它的差異性和不同,那麼我們才會培養出一個真正身心健康的孩子。


三清心理感悟


對於孩子上幼兒園老生病這件事,我深有體會。

孩子上幼兒園為什麼老生病

大寶一歲的時候我意外有了二寶,生下二寶的時候,大寶還沒滿兩歲,四個多月的產假我請到十個月,就是想多照顧一下孩子。產假休完,不能再請,上班之前大寶才兩歲七個月,沒人帶孩子,狠下心把大寶送去幼兒園。

上幼兒園沒一週,大寶手足口,在醫院住了十天。想想那會兒自己也真心狠,娃休息了一週,又被送去幼兒園,三天兩頭的生病,我也是操碎了心,那段時間幾乎是在淚水裡泡過來的。

現在想想,孩子上學老生病,跟寶寶太早入學有直接的關係。在家孩子被照顧的無微不至,而在學校,三個老師要照顧三十多個孩子,嬌嫩的小花一下子到了室外,肯定會不適應,生病很正常。

寶寶經常生病還需要送幼兒園嗎

對於大寶,我那會兒的做法其實蠻狠心。因為沒人照顧孩子,寶寶生病我請假陪著,好了之後立馬送去幼兒園,然後惡性循環,這種情況一直到孩子三歲半才好轉。

寶寶年齡是生病的關鍵。我個人的意見是如果有能力帶孩子,三歲之前的寶寶不要送去幼兒園。通過和周圍不少媽媽交流,很多媽媽反應,三歲之前的寶寶就是抵抗力低,生病之後送去幼兒園無疑是打開了一個惡性循環的開端。

三歲之後,寶寶身體已經發育的比較好了,這個時候他們需要去外面接觸新世界。生病是他們適應新環境的過程,所以,儘量堅持送寶寶上幼兒園。

上幼兒園的寶寶,如何增強體質

  • 在家的節奏跟著幼兒園走 什麼時候休息,什麼時候玩耍,什麼時候吃飯喝水,儘量有點規律,讓寶寶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節奏

  • 寶寶穿衣有講究 有些媽媽害怕寶寶冷,每天給寶寶穿太多,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容易出汗,更容易生病

  • 吃飯要注意營養搭配 偏食、挑食的寶寶生病幾率會比其他小朋友高,所以要督促寶寶合理健康的飲食,少吃不健康食品
  • 適當運動 有空多帶寶寶外出運動,而不是窩在家裡看電視,玩手機
  • 我是欣然育兒,每日與您分享優質孕產育兒知識,歡迎關注,育兒路上有你有我更精彩


欣然育兒


我女兒自今年四月份上幼兒園以來先後肺炎,皰疹性咽峽炎,支原體感染,大小感冒不斷,這半年來就是第一個月去的時候得過一張全勤獎,其餘的每個月都要生病打針。

我曾見過一個家長孩子都燒成肺炎了還堅持送孩子去,中午接回來打針,說是孩子想得全勤獎,在家裡也鬧騰,我也是醉了!如果所有的家長都這樣想,在這樣的環境裡孩子還能不生病嗎?所以只要孩子不舒服我們就休息,等孩子大一點了應該身體素質就好了吧!



琪琪麻麻321


1、如果孩子太小的前提下,生病就不要送去幼兒園了

我來講講我家孩子的經歷,3歲左右的時候有一次帶著孩子參加了一個做蛋糕的小活動,當時坐到他旁白的小朋友就一直咳嗽,當時沒有在意,可是後來真的回家之後就感染感冒了。然後心裡想著也不是很嚴重,就給孩子帶點藥去幼兒園繼續上學,中間有好點就不吃藥了,可是班級裡面有其他的小朋友又咳嗽,反反覆覆一個月的時間都沒有好,後來索性乾脆休息了一個月的時間,也沒有吃藥可是確奇蹟般的好了,所以後來我家小朋友生病的時候就不去幼兒園,等徹底好了再去!這樣比較交叉感染和反覆,並且孩子病者去幼兒園也是不舒服的!

2、題主是怕不送 幼兒園在家裡沒有規矩,這個等送去就自然好了

這一點我當時也是蠻擔心的,因為我家的小朋友平時也是老人帶,而且很多的行為習慣不是很好,午覺從來沒有正常的時間睡過,都是下午4-5點的時候玩累了再睡,然後我晚上要11點左右才睡覺。

但是後來送去幼兒園,孩子的作息時間就規律了,雖然週末偶爾還是會跑偏,但是偏的程度不是很大,這個題主怕老人把孩子慣壞,其實問題不大,並且生病的時候去,老人會更加擔心的!

3、增強體質平時多注意飲食、睡眠和運動

增強體質,需要平時多注意孩子的飲食的營養均衡,肉、蛋、奶、蔬菜、水果要搭配著來,不要讓孩子養成挑食的習慣,注意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平時週末或者是晚上的時候多和孩子做做運動,這樣孩子的體質就會慢慢的增強!

遊戲育兒,小遊戲大智慧,歡迎關注和訂閱,一起做有趣好玩受孩子歡迎的麻麻!


遊戲育兒


和你分享一下我的經驗吧!我兒子從小是婆婆帶,婆婆比較怕冷,所以兒子從小就穿很多衣服,冬天我們穿三四件,他會穿八九件,夏天去有空調的地方得加長袖外套,天氣再熱,風扇也不能對著吹,空調頂多只開一會兒,出汗寧願用毛巾墊背,也不會脫衣服。

所以,兒子基本每個月都會生一次病,有時脫了衣服,一陣風吹過來,發了個噴嚏,第二天立馬扁桃體化膿,所以婆婆怕他著涼,在穿衣服方面更重視,即使大熱天,都會用熱水盆幫他洗澡,洗完後滿臉通紅。我們也想增強他的體質,所以會帶他去鍛鍊,但每次鍛鍊完後,出完汗,運動過後身體勞累,扁桃體又化膿,這似乎陷入了死循環。

就這樣,每月病一次或者病兩次,一直到小學二年級,經常請假,真的非常困擾。後來學校大課間比賽,他們的比賽內容是街舞,那段時間聽他說天天都要跳街舞,早上下午都要練,練了好幾個月,這大半年,體質才好了些。

再科學的育兒方式,都比不上鍛鍊還有粗養來得有效果。


1024566137


我覺得我也挺有發言權的,我家女兒上幼兒園時是兩歲十個多月,在這之前母乳餵養,身體棒棒!幾乎很少生病,但是上了幼兒園,生病歷程就開始了。

小班才去一個月就生病了,我也自我檢討過,之前她和別的孩子接觸的少,抵抗力差些,但是我發現幼兒園的管理也是一個問題,不管孩子是什麼病幾乎都不請假,所以經常互相交叉感染,小班孩子又都小,所以經常生病,但是這個問題也沒辦法,有的家長上班比較忙,沒有老人幫忙,所以只能送幼兒園,我們一生病就在家休養了,好了就送去,結果就上幾天發燒了,上幾天又發燒了,一直到住院,第一次住院我覺得自己難過的話都說不出來了,肺炎,醫生說病好了就先別去幼兒園,至少得休息一週,後來出院後哪還敢去啊,就一直在家到放寒假。

然後是小班下學期,還是一上學就發燒,最後結果還是住院,然後又是出院後沒去上學。

接著中班,已經快四歲了,還是如此,其實資料給她加強鍛鍊了,沒辦法,愁死人,最後又是住院。中班下學期雖然也經常生病,但是沒嚴重到住院。

現在快五歲了,剛上幼兒園大班,剛開學一天又發燒了,請了幾天假,繼續上學,我覺得已經比之前有很大進步了,因為請假太多,覺得她連續上五天都受不了,所以現在只要是不發燒就堅持讓她上學,畢竟慢慢大了,抵抗力會強些,如果按照我內心真實想法,真不想上幼兒園,但目前這個社會沒辦法,不上幼兒園小學不收,所以祈禱吧!每天都提心吊膽,怕孩子生病~


你是我最靚的星


孩子上幼兒園之後,經常生病,是很多父母都很煩惱的問題。那麼,增強孩子體質就成了,父母們急需解決的問題。下面,我來說說自己的經驗。

第一,鍛鍊身體

鍛鍊身體是提高身體素質的基礎,可以給孩子選擇一個他比較喜歡的體育項目,例如游泳、打球等等。

第二,減少用藥,提高自身免疫力

現在,很多小朋友生病,不管是自愈還是非自愈,都得去意願挨兩針,用點抗生素。但是,很多家長不知道病毒感染是可以自愈的,即使不去醫院,孩子也是可以痊癒的,並且還鍛鍊了自身的免疫系統。

第三,注意個人衛生,減少交叉感染

平時生活中,要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病情高發期,要減少去公共場合,防止交叉感染。

最後,我認為家長還是應該送孩子去幼兒園的,只要提高自身免疫力就好。


An媽育兒記


由於本身免疫力低下,加之對集體生活不適用,學校飯菜不合適,分離焦慮以及小朋友之間的相互傳染,新入園的寶寶比較容易生病,這也是正常現象。

經常生病的寶寶該不該送幼兒園呢?

寶寶即便體質弱,常生病,身體康復後該送幼兒園還是要送幼兒園,不能怕寶寶生病,而不把寶寶送幼兒園在家圈養起來,那樣是極不合適的,因為這既不利於寶寶心智成長,也不利於寶寶免疫力的完善。其實,偶爾的小病有利於提高機體抵抗力。

不過寶寶生病還未康復的話,於人於已,都不應該送寶寶去幼兒園,因為寶寶生病,老師難免顧及不到,寶寶病情加重可能也不能及時發現,還可能會傳染給其他寶寶,因此,家長一定等寶寶身體完全恢復了才能把寶寶送幼兒園。

如何增強寶寶抵抗力呢?這是一項系統工程,家長不能過於焦慮,操之過急,總得來說:均衡飲食、充足睡眠、加強戶外運動、減少壓力和緊張,隨著寶寶年齡的增加,抵抗力會自然提升的。

睿爸,公衛醫師,多年來從事育兒科普工作,誠邀關注@睿爸育兒 頭條號,問題諮詢可以下方留言或私信!(圖片源於網絡)


睿爸育兒


根據您的描述,看的出來孩子上幼兒園的年齡事比較小的。一般幼兒園的年齡為3-6歲,孩子最小上幼兒園的年齡是3歲之後,因為孩子太小的話上幼兒園,抵抗力太弱,適應集體生活的話,還是年齡大點比較好!



可以先等孩子過了3週歲之後再讓孩子上幼兒園,這樣抵抗力就會比2歲半的時候要強很多。

幼兒剛上幼兒園時,是比較容易生病的。因為孩子剛進入一個新的集體,各方面都不適應,特別是有的孩子會產生嚴重的分離焦慮,每天哭鬧著不想來幼兒園上學,孩子傷心難過的時候抵抗力是低下的,病毒特別容易侵入,所以這個時候的孩子是最容易生病的。

孩子上幼兒園時,班級裡有很多孩子,有時候別的孩子生病了卻還要來幼兒園上學,所以就容易造成交叉感染,抵抗力低下的幼兒就容易被傳染上感冒。

平時增強抵抗力的方法就是讓孩子多鍛鍊身體,多運動,按時吃飯,不挑食,只要孩子的營養跟上了,身體就會變得強壯!還可以吃一些增強抵抗力的食物,主要有牛初乳、膠原蛋白、維生素等食物,適當的情況,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來給孩子補補鈣,鋅之類的微量元素。



鑑於您的孩子年齡比較小,並且抵抗力比較弱,容易生病,建議您還是讓孩子休學一段時間,等過了三週歲之後,再讓孩子接著上幼兒園。


最美幼兒教師


孩子經常生病,到底要不要去幼兒園?這個問題要一分為二的來看待。如果孩子只是普通的感冒,流鼻涕,輕微咳嗽,這種情況個人覺得還是要去幼兒園的。畢竟,人類是一個群體動物,在幼兒園孩子可以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如何與團隊合作,讓孩子有時間觀念等等。而這些是家庭裡無法學到的。同時,也要告訴孩子,不能因為自己身體點點的不適就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安排。從小就要養成克服困難,勇於拼搏的精神。正所謂“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孩子的習慣要從小養成,不要因為一點小病就成為不上學的理由。


但如果孩子真的病了,如高燒,重感冒,或者傳染性疾病,為了孩子以及班裡小朋友的健康,可以暫時在家裡好好休息,待疾病好轉再去幼兒園。

至於提高孩子免疫力,個人覺得堅持小兒推拿,合理均衡飲食,適當戶外運動,三駕馬車,久而久之小兒身體素質必然會有所提高。

小兒推拿

有人說“小兒推拿的精髓不在於立刻退熱止咳,而在於久而久之的堅持,你會發現孩子生病少了,體質強了”。的確,小兒體質弱,經常生病,家長可以每天堅持按揉足三里,摩腹,捏脊等動作。這些穴位都有強身健體的功效。

合理飲食

孩子每天的飲食,水谷精微這些營養物質都是孩子生長髮育的基本物質。所以,合理的搭配飲食,科學的飲食結構就尤為重要。飲食儘量求多樣化,比如把單一的米飯變換為五穀粥;單一的豆漿變換為牛奶豆漿,堅果豆漿;單一的果汁變為果蔬汁等等。另外,還可以給寶寶多攝入堅果類食品,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每天三餐為寶寶提供豐富均衡的營養膳食。

適當的戶外運動

古代的很多醫家小時候都體弱多病,但是經過導引,武術,八段錦,太極等等,最後活到了天年,有的甚至100多歲。所以,孩子的體質是可以改變的,從小可以讓孩子學學太極,導引等,或者多多參加戶外運動,多與大自然接觸,這些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非常有益處的。



我是米兒媽‖一位中醫媽媽,定期分享中醫育兒理念,育兒保健知識,歡迎訂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