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菜系之首的魯菜現在發展怎麼樣?為什麼滿大街都找不到魯菜?

四川丹兒


魯菜,是起源於山東的齊魯風味,是中國傳統四大菜系(也是八大菜系)中唯一的自發型菜系(相對於淮揚、川、粵等影響型菜系而言),是歷史最悠久、技法最豐富、難度最高、最見功力的菜系。

魯菜之所以能成為四大菜系之首,在於其選材講究、烹飪手法多樣和注重於鹹鮮的調味。而這些魯菜的優點,也恰恰成為了魯菜不能流行起來的原因。

01

選材講究的侷限性

魯菜分為兩大派,叫法可能不盡相同,但大抵分為以海味為主的膠東菜一派和以山珍為主的孔府菜一派。就選材而言,前者多講究新鮮質優的海鮮入菜,後者多選用野生當季禽蔬入菜。

這就造成了離開當地,很難找到可以符合魯菜入菜標準的食材。

而且即使食材合格,魯菜對於食材的處理也頗費功夫,譬如炒雙脆,為了增加口感多一點點的脆度,處理雞胗時要多花一個多小時來去膜,這對於現在普通餐館顯然是不合算的。

02

烹飪手法的複雜,出師時間長

在廚師的培養方面,四大菜系中川菜出師最快,魯菜出師最慢。

川菜師傅培訓三月就可出師了,而魯菜師傅三年都不一定能出師。

出師慢,學的人就少,自然也就制約了菜系的發展。

03

味精的發明替代了魯菜的調味秘訣

魯菜講究一個鹹鮮,精於各種高湯吊鮮,就算做一個大白菜,他們也能調出鮮味來。但是這樣做耗時久、成本高。在沒有發明味精之前,菜中提取出味精這種鮮味後,被人們大為讚譽,吃了還想吃。

在味精發明之後,魯菜中核心的“鮮”味,只需加一點味精就能簡單達到。


就四大菜系而言,魯菜是官府菜,只有那些有閒有錢的人才有時間精力來做來吃,現在的魯菜也不算太落寞,只是就像魯菜曾經也多是皇家和官府之人所吃的菜一樣,現在正宗的魯菜也多出現在高端的餐飲場合,因此在生活中,遠不如川菜有名氣。


美食部


魯菜不行川菜好,這似乎成為很多吃貨的共識。尤其是大量的外地遊客來到濟南,吃到盛名之下的魯菜後,紛紛吐槽:我可能吃到了假魯菜,怎麼那麼難吃?還有人直接在網上留言——魯菜94回鍋菜。

魯菜真得不行了?隨著90後一代的成長,這種說法更是十分流行。抓住年輕人的口味就是抓住了未來,對於魯菜來說,如何抓住年輕人的胃是最重要的。而川菜呢?遍佈大街小巷的川菜館就已說明了一切。

講究技法的魯菜

魯菜還行不行?川菜果真比魯菜強?對於這個問題現來看看網友是如何判斷的:

綜合一下,說魯菜不行、川菜很強大的網友認為:

1、魯菜口味太重,不符合現代人飲食習慣。鹹乎乎(放鹽多)、油乎乎(放油多)、黑乎乎(放醬油多)

2、傳統魯菜一直以宮廷菜、八大菜系之首自居,導致發展創新跟不上朝代,與年輕一代的飲食時尚相左。

3、不是吃的人少了,是會做的人太少。川菜粵菜簡單易學所以學廚的多,做魯菜太難了。

4、魯菜對食材的要求太高,所以成本高,售價也高,導致年輕人消費不起。

5、魯菜製作流程繁瑣,不適合現代人的快餐節奏的生活。據說一道完整的九轉大腸需要半天的時間做。

……

燒海參也被加入了很多新食材


網友的聲音

網友的聲音

網友的聲音

網友的聲音


當然也有人力挺魯菜,觀點主要有:

1、魯菜的烹飪技法高,體現了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其中清湯和奶湯的製作,出湯率都是1斤料出1斤湯,雙吊湯1斤料可能出不來1斤湯,而它們僅是魯菜的配料。

2、成菜的炒制難度高,體現中國飲食文化的精華。一道爆雙脆欠一分鐘不熟,過一分鐘不脆。九轉大腸先煮再炸,用高湯煨透,一道菜用3種技法,做出5種味道。蔥燒海參從發制,到制湯、煨燉、熬蔥全是講究。

3、魯菜代表了中國的飲食國粹,做一道魯菜少則一天,多則三五天,川菜適應現在快節奏社會,靠佐料調味,味道鮮美。懂行的都知道川菜上不了國宴。

4、最喜歡魯菜,吃不了辣的,感覺任何菜一放辣椒都一個味。

5、川菜主要是小吃,炒菜沒有魯菜講究,麻辣味把其他口味都遮住了,嚴格講不該算主流菜系,因為沒怎麼炒啊。

……

以辣鮮為主的川菜

網絡上的兩種聲音在爭論,現實生活中年輕人用腳做出投票:川菜館裡、川菜攤前的90後一堆一堆的;魯菜館裡多是中老年人在用餐。

果真像有些人說的:魯菜終究會被90後所淘汰嗎?

魯菜被稱為四大菜系之首、八大菜系之首。這跟它的歷史、文化、食材、製作技法有關。

魯菜的淵源可以上溯至春秋時期,齊桓公的寵臣易牙被公認為廚師的鼻祖。歷經上千年發展,明清時期魯菜成為宮廷菜,北京的八大堂、八大樓、八大居均是地道的魯菜,並旁生出了京菜。

魯菜從誕生起就充滿文化色彩,無論是管子的飲食禮儀、晏子五味調和說,還是孔子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飲食文化由此成為中國在全世界獨有的民族文化符號。

魯菜的強勢發展離不開食材的因素,齊魯大地、膠東半島、魯西平原、沂蒙山區……處處都物產豐富,有強大的食材為基礎,造就了魯菜的歷史地位。

魯菜的歷史作用已被世人公認。

魯菜的烹飪技法更為人驚歎:鹹鮮口味,符合多數北方人的口味;精於制湯,擅長用湯。最精妙的是,中國烹飪的集大成技法在魯菜中全都有展現:1、炸 (清炸、軟炸、酥炸等11種)。2、熘 (滑溜、軟熘、醋溜、糖熘等7種)。3、爆 (油爆、醬爆、蔥爆等7種)。4、炒 (清炒、滑炒、軟炒等7種)。5、烹(炸烹、煎烹、醋烹等5種)。6、燒 (紅燒、蔥燒、醬燒等6種)。7、扒(紅扒、白扒2種)。8、燴 (奶湯燴等3種)。9、燜(紅燜、油燜等3種)。10、燉(清燉、紅燉等3種)。11、靠(炸靠、煎靠2種)。12、煨(紅煨、白煨2種)。 13、煎(煎燒等3種)。14、氽(清氽、混氽2種)。15、蒸(清蒸、扣蒸等3種)。16、烤(明爐烤、暗爐烤2種)。17、糖粘 (蜜汁、拔絲等4種)。

魯菜也是最講究刀功的

歎為觀止的烹飪技法!這還沒有算上貼、塌、熬、涮、釀和其他涼菜技法。知道這些就知道為什麼,魯菜號稱是四大菜系、八大菜系之首了。

再回頭來看看川菜,兩者做個對比。

川菜,起源於古蜀國。成型於漢晉時期,唐宋時期川菜出川,獨立成系。隨著清朝時期辣椒被廣泛運用於川菜中,古典意義上的川菜漸被近代意義上的川菜所替代,“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川菜最終也被稱為“中國四大菜系之首”。

現在想想,為什麼網友都熱衷把魯菜和川菜進行對比,原因之一可能就是,雙方都號稱為四大菜系之首吧。

川菜的發源地、四川成都則被聯合國教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的稱號——這是對川菜的世界性認同。

川菜講究百菜百味

川菜又被稱為百味菜,常用的有24種口味,最著名的有魚香、麻辣、辣子、陳皮、椒麻、怪味、酸辣等,烹調方法達到了54種。

如今的川菜館遍佈全國、全世界,是大眾化的菜品,造就了“民菜”、“百姓菜”的美譽。

川菜也被稱為四大菜系之首

正如網友所說的,3年可以出個川菜廚子,10年也出不來一個魯菜廚子。

川菜的便利性使烹飪技法更容易掌握,入行門檻沒有那麼高,使從業人員可以快速複製川菜的經營模式到全國各地。魯菜入行的門檻較高,哪怕一個尋常的魯味小吃,也要從師學藝三四年。學師的成本高、烹飪的成本高、食材的成本高……所以魯菜無法像川菜那樣,把經營模式迅速加以複製。

相較於“民菜”、“百姓菜”,魯菜缺乏創新也是實情,除了人們能叫得上來的九轉大腸、蔥燒海參、布袋雞等,代表菜多數情況下平頭百姓吃不起。而一些所謂的魯菜館裡,速成班出來的廚師倒是把菜價降下來了,但是菜品也降了。所以常常讓人覺得吃到了——假魯菜。

川菜自身的定位優勢,讓它更具有平民化的色彩,更符合時代快節奏的需求。加工的快捷、低成本的特性,使年輕人更喜歡,平頭百姓更熱愛。

民以食為天,中國的飲食文化包羅萬千

爭論誰是“之首”對於老百姓來說,沒有實際意義。

爭論魯菜不行還是川菜更好也沒有價值!

誰跟上時代的潮流和變化,誰敢於推陳出新、時與俱進才是廣大吃貨最需要的。


指動濟南


作為中國著名的“四大菜系”之一,魯菜在餐飲市場的優勢漸不明顯。

只要一提及“糖醋鯉魚”、“蔥燒海參”、“九轉大腸”、“爆炒腰花”等傳統魯菜菜式,人們總是條件反射,認為“黏呼呼、油呼呼、鹹呼呼”。

在我國八大菜系之首當推魯菜,宋以後魯菜就成為“北食”的代表。明、清兩代,魯菜已成宮廷御膳主體,對京、津東北各地的影響較大,現今魯菜是由濟南和膠東兩地的地方菜演化而成的。

魯菜歷史極其久遠。《尚書·禹貢》中載有“青州貢鹽”,說明至少在夏代,山東已經用鹽調味;遠在周朝的《詩經》中已有食用黃河的魴魚和鯉魚的記載,而今糖醋黃河鯉魚仍然是魯菜中的佼佼者,可見其淵遠流長。

魯菜系的雛形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齊魯兩國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尤其傍山靠海的齊國,憑藉魚鹽鐵之利,使齊桓公首成霸業。

秦漢時期,山東的經濟空前繁榮,地主、富豪出則車馬交錯,居則瓊臺樓閣,過著“鐘鳴鼎食,徵歌選舞”的奢糜生活。根據“諸城前涼臺庖廚畫像”中國菜的英文名稱,可以看到上面掛滿豬頭、豬腿、雞、兔、魚等各種畜類、禽類、野味,下面有汲水、燒灶、劈柴、宰羊、殺豬、殺雞、屠狗、切魚、切肉、洗滌、攪拌、烤餅、烤肉串等,各種忙碌烹調操作的人們。

這幅畫所描繪的場面之複雜中國體菜,分工之精細,不啻烹飪操作的全過程,真可以和現代烹飪加工相媲美。

北魏的《齊民要術》對黃河流域,主要是山東地區的烹調技術作了較為全面的總結。不但詳細闡述了煎、燒、炒、煮、烤、蒸、醃、臘、燉、糟等烹調方法,還記載了“烤鴨”、“烤乳豬”等名菜的製作方法。

此書對魯菜系的形成、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歷經隋、唐、宋、金各代的提高和錘鍊,魯菜逐漸成為北方菜的代表,以至宋代山東的“北食店”久興不衰。

在這漫長的歲月中,吳苞、崔浩、段文昌、段成式、公都或等,都是著名的烹飪高手或美食家,他們對魯菜的發展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到元、明、清時期,魯菜又有了新的發展。此時魯菜大量進入宮廷,成為御膳的珍品,並在北方各地廣泛流傳。

清高宗弘曆曾八次駕臨孔府,並在1771年第五次駕臨孔府時,將女兒下嫁給孔子第72代孫孔憲培,同時賞賜一套“滿漢宴·銀質點銅錫仿古象形水火餐具”給孔府。這更促使魯菜系中的奇葩“孔府菜”向高、精、尖方向發展。

經過期的發展和演變,魯菜系逐漸形成包括青島在內,以福山幫為代表的膠東派,以及包括德州、泰安在內的濟南派兩個流派。並有堪稱“陽春白雪”的典雅華貴的孔府菜,還有星羅棋佈的各種地方菜和風味小吃。

膠東菜擅長爆、炸、扒、熘、蒸;口味以鮮奪人,偏於清淡;選料則多為明蝦、海螺、鮑魚、蠣黃、海帶等海鮮。其中名菜有“扒原殼鮑魚”,主料為長山列島海珍鮑魚,以魯菜傳統技法烹調,鮮美滑嫩,催人食慾。其他名菜還有蟹黃魚翅、芙蓉乾貝、燒海參、烤大蝦、炸蠣黃和清蒸加吉魚等。

四大菜系的現狀(川魯淮粵):

川菜:第一沒有太大爭議,簡單一句話:好吃,過癮,經典。不管色香味哪個角度,辨識度和接受度都是最高的。經典傳統菜可以做到白吃不厭:回鍋肉,宮保雞丁,麻婆豆腐,魚香肉絲,水煮肉片,口水雞,巫山烤魚等等。

粵菜:目前傳承和發展也很好,在兩廣地區地位穩固,在全國各大城市也是站穩了腳跟。清淡雅緻,食材豐富,環境講究。其中燒臘,煲湯,甜點都是代表菜品。是不喜川湘之重口,不愛蘇浙之甜口的人群的最佳選擇。全國地位穩居第二,遠超第三。

蘇浙菜(包括淮陽菜):目前在長三角本土表現還可以,出了蘇浙滬可以說是完全水土不服,中國人在餐飲上對”甜“的認同度總體還是低迷的,所以蘇浙菜系基本還是沒有擺脫“本幫菜"的侷限。

魯菜:可以說極度沒落,別說是省外,省內的魯菜行業也很慘淡。

其他:在全國範圍看,湘菜算是異軍突起,算是一股新勢力。閩菜,徽菜,北京菜,東北菜,新疆菜偶爾一吃還是別有情調,但還沒有形成大菜系的風範。

魯菜沒落的原因:

1.風格平庸。喜歡重口的,不如吃川湘;喜歡清口的,不如吃蘇粵。魯菜顯得有些中規中矩,不倫不類。

2.辨識度差。說起辨識度,想起北京馬上想到烤鴨,想起廣東馬上想到叉燒,想起魯菜真的沒有什麼是有口皆碑的,而且上一道菜服務員不專門介紹的話,你很難看出或者吃出這就是魯菜。就魯菜號稱擅長的做的海鮮,爆炒,糖醋等,其實各菜系做法都差不多。

3.創新少。就魯菜現狀來看,傳統都沒有辦法守住,創新明顯更沒有什麼底氣,造成產業的惡性循環,大家紛紛棄魯投他。

4.齊魯文化的衰落。魯菜的興盛很大原因是由齊魯文化的興盛起家的,在近代,中國經濟和文化的重心早已經逐漸偏離齊魯地區,其各方面的影響力的下降也是自然而然的,餐飲業尤其如此。

現階段的魯菜即比不上粵菜、淮揚菜的清雅、製作手藝上的崇尚自然;也比不上川菜注重大眾化低消費要求。

另外,傳統魯菜講究地道的原汁原味,缺少菜品樣、式卻的變化,也與目前消費者求新、求變的消費意識相去甚遠,使魯菜的推廣發展遇到了難以突破的瓶頸。


二言三拍


魯菜曾經風靡全球,可現在已經輝煌不在了。



幾年前與一個魯菜老師傅聊起魯菜,他說他的很多徒弟混的都不錯,唯有他對自己的手藝與現狀感慨,因為現年代魯菜已經不吃香了。



其實現在人們的生活提高了對美食的選擇也多了。

老師傅總結了幾點魯菜有勝到衰的過程。

當初開國一來,人們吃喝都愁,有的能吃上野菜就知足了,而魯菜講究,醬香,濃香,濃汁濃味,對於當時的世界都絕對是一種渴望啊。

可隨著人們的生活逐漸提高,對健康的追逐,那魯菜可就不是首選了,這時候粵菜站在了養生的高點,所以火的一塌糊塗,而魯菜的不求上進又沒有傳承經典廚藝就漸漸被人遺忘。

來到新世紀可以說八大菜系個領風騷,可魯菜的位置更為尷尬,你想隨處可見的川菜館,浙江菜,粵菜等,唯有魯菜館找不到啊。



後來青島的烹飪協會會長高炳義開了家紫荊魯菜館,剛開業生意很火,幾年以後經營不下去就轉了出去,新老闆接手後也沒改路子,還是經營老魯菜,像什麼九轉大腸,爆炒腰花,香酥雞……

想想除了下貨,就是油貨,做的再正宗,去吃的人也不多,後來聽說連工資都發不下來。

對於魯菜的熱愛,總是一個倒下,一個又來,這不又開了一家魯味小館,老闆是名廚楊傳玉,是高炳義的關門二弟子,也是開業火的要命,現在生意很淡,估計也撐不了幾天了。

我想說的是,時代在進步,一切都需要更新換代,掌握現代人的需求才是魯菜的劫後復生。


天地一家食府


我認識一個山東的客戶,原來是魯菜大廚,後來覺得太雞兒麻煩了,現在主要做食品銷售。

魯菜的選材和烹飪都很講究。這也導致魯菜很難發展的最主要的原因。

先說選材,魯菜發源于山東,山東這地方靠山臨海,又有平原,所以,幾乎所有的食材都能找到,因此就有了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傳統,正宗魯菜的選材必須要純正,乾的必須乾的,活的必須活的,一樣不對就不正宗,而且食材的處理也很麻煩,舉個例子,海參,乾的必須用淘米水發,而且看大小掐時間,多了少了都不行。

然後就是製作,這個舉兩個典型的例子,一個是蔥燒海參,這道菜最關鍵的是蔥油的熬製,完全就是考驗廚師的經驗,火候過了蔥就焦了,火候不到,蔥香不出,沒個十年八年,真的掌握不了。再說九轉大腸,這道菜沒其他講究,就是步驟多,所謂九轉,還真的就是三蒸三炸三煮( ̄_ ̄ ),九個步驟,一個出了差錯,結果就GG了。

所以,魯菜選材繁雜,處理繁瑣,製作繁時,既耗人又耗時,而且對廚師的要求還很高,這就導致正宗魯菜的製作成本非常高。

而不正宗的魯菜跟正宗的魯菜差距又很大,比如三轉大腸跟六轉大腸跟九轉大腸的口味完全不一樣,很難簡化。

所以,因為魯菜費工費時費人費錢,所以,逐漸被川菜這類簡單易做的菜系取代了。


Double豆科技


魯菜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首,歷史悠久,起點頗高。

2500年前起源山東的儒家學派奠定了中國飲食注重精細、中和、健康的審美取向,魯菜因此也成為了中國歷史最悠久、技法最豐富、難度最高、最見廚師功力的菜系。

雖然魯菜起點很高,宴席規格很高,味道美味,且有很大的文化價值,但是說實話魯菜在現代社會的發展有點模稜兩可,變得不太有鮮明的特點,更像是北方菜系的一員,而有點沒落了。

無論在中國北方還是南方都很少有菜館直接打魯菜的招牌,當然魯菜對北方人尤其是山東人來說還是很親切,但魯菜的特色不像過去那麼鮮明。魯菜的很多經典菜品比如:孔府豆腐宴,糖醋黃河鯉魚、拔絲蘋果,九轉大腸,蔥燒海參,油燜大蝦等等,這些菜在中國北方很常見,大小飯館也都會有,但是這些菜餚出現的時候並沒有強調是屬於魯菜菜系,所以現在魯菜在中國南方和世界的知名度都不是很高。

魯菜火候精湛,精於刀工,善烹海味。魯菜分為孔府菜,濟南菜和膠東菜。膠東菜以烹調海鮮著名。

總體來說魯菜文化更注重禮儀,文化更深邃內斂,更為傳統,魯菜和山東人民一樣,勤勞樸實,重視家族禮教。

對於魯菜,我感受最深的是他們把傳統很好的保存至今。

可是時代在進步,菜系也要不斷適應變化不斷改革發展。在保留自身特點之餘,大膽開拓創新,將菜系自身特點與當地氣候環境,食客口味偏好相結合,這樣菜系才能更有生命力,才能更好的造福中國和世界人民。

從菜餚創新性,多樣性,流行性來說,魯菜現在有點需要加快追趕其他菜系尤其是川菜和粵菜的步伐了。


異域少女小漁


魯菜雖然很有名,而且,追溯其源,還是各種菜系的鼻祖。以鹹香為主要口感,做法多種多樣。幾乎囊括了中國所有烹飪技巧。然而,同為八大菜系的川菜湘菜遍地開花,魯菜卻連正宗山東人都不知如何做。這裡面,不僅有魯菜做起來繁瑣,用料嚴謹。更多的,是魯菜傳承的不作為,與大眾的選擇,時代的篩選。我為山東魯西南人,在四川工作。在我看來,四川家家戶戶,做出幾個川菜,都隨隨便便。而你讓山東人做個九轉大腸,蔥燒海參,怕是難找幾個。魯菜多為大菜,做法考究,如要學習,不加以時日難以學會,然而現在人們多為浮躁,既然魯菜難學,又那麼貴,何必呢?另外,山東以魯菜為主的社團,多是官府背景。就像山東商會,背景是政府。而反觀浙商,雖然肯定有政府背景,但是基本話語權,還是由商人主導。我們常說,熟悉行業的人做這個行業才更好。而魯菜協會,有幾個真正審視過魯菜的處境呢。魯菜雖好,做法複雜,人才凋零,宣傳不利,不符合現在人的快餐消費。如要魯菜振興,唯有宣傳魯菜,成立魯菜研究組,把魯菜真正變成老百姓吃的到,看得到,認得到的家常菜。才會更為大眾接受。


瑣碎片段


魯菜為何失落,我想還是與當地廚師不創新有關。我來說說身邊一事例,一個四川女嫁到山東,她婆婆都特別喜歡吃她做的菜,說好吃,實際上這個媳婦水平一般。再來說說川菜如何崛起的,上個世紀改革開放時期,川菜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只注重味道不注重裝盤,甚至是飯店環境都不注重,甚至粵菜都大舉進入成都,走菜時都是粵菜走頭川菜走後,川菜出事地位不如粵菜師傅。。。。。痛定思痛,川菜師傅們一樣一樣改,以適應市場,首先是裝菜器皿,然後是飯店環境,隨後是服務,再次是拿來主義,只要是顧客喜歡的食材,都可以用川菜烹飪方法加以烹飪,以前川菜食材方面海鮮很少用的,看看現在,川菜食材海鮮的菜式很多,最後,也是最關鍵的,川菜有名的廚師們自發成立類似於沙龍的交流協會,在那裡他們邊喝茶邊交流,比如張師傅今天有什麼新的菜式,他就給大家說說他的做法與道理,大家一起來完善,明天李師傅在此基礎上又悟出什麼新的菜品,大家又一起毫無保留的交流,就這樣,川菜菜品創新幾乎是源源不斷,無論食材或是做法或是味型。所以,你們現在明白了吧,現在川菜為何橫掃全國了吧,無非就是:改革創新不保守!!!個人覺得魯菜就是太保守,無論做法還是食材,沒有兼收並畜,跟不上大眾的需求,被拋棄也是難免的。(另:當時川菜食材的變化就引起了很大爭論,例如海鮮,有保守的人認為川菜主料用了海鮮就不是川菜而是粵菜了,但是市場和顧客做出了最好的選擇,說明川菜改革是正確的明智的)


歌聲悠揚1


魯菜作為各大菜系之首,的確顯得很沒落!導致魯菜沒落的原因十分複雜,但最主要的原因只能有一個,那就是市場法則所決定的優勝劣汰!

一直以來,在各大菜系中能稱之為高端的菜系只有魯菜和粵菜,其中魯菜更是首屈一指。近代中國的華北大部分地區和東北地區曾經遍佈魯菜館,但如今卻幾乎不見了蹤影,相對於粵菜的影響力,魯菜真算得上是末日黃花了,實在令人嘆息!

魯菜的沒落首先很自身的特點有關,魯菜注重五味調和,色重味濃,以鹹鮮口味為主,很少有重辣、重酸、重甜等極端口味的菜品,在常人看來似乎沒什麼明顯的特點,所以不太容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如今這個極端注重顏值和傳播的年代,看起來沒那麼漂亮、也沒有極端口味來刺激食客味蕾的魯菜,自然也無法受到廣泛的追捧!

其次,魯菜的傳承後繼乏人。魯菜烹飪從原料到技法跨度很大,想要真正掌握需要相當長時間的鑽研和歷練,想要速成幾乎是不可能的,藍翔式的培訓好像並不適合魯菜。相對來說,川菜湘菜等一些具有明顯口碑烙印的菜系倒是顯得很容易上手,比如川菜,小學徒會炒幾個麻辣口味的菜就敢出來掙錢了!雖說川菜真的沒那麼簡單,但快速出爐的一批又一批川廚至少快速推進了川菜的影響力和知名度!特別是魯菜菜系中的孔府菜,帶有濃厚的傳統禮儀文化,對它的理解和吸收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功底,而廚師行業從業人員普遍文化程度較低,肯下功夫鑽研的更是鳳毛麟角,要是學個手藝三年兩年還出不了師,有幾個肯學呢?

再之,魯菜不善於學習,缺乏創新,沒有將傳統文化中融入流行文化的特點,任何一種文化如果只固守不創新,那麼無論其曾經多麼輝煌,底蘊多麼深厚,最終都只能淪為小眾文化,直至消亡!中華文明之所以傳承至今,不是因為其偉大才傳承至今,而是因為其能夠傳承至今才偉大!千百年來,中華傳統文化的形態因為有著巨大的包容和創新性而一直在發生這著改變,但從不妨礙根基的牢固和頑強的生命力!那麼,魯菜你又做了些什麼呢?

魯菜,你 危 險 了!


文化夜笑


什麼地方人吃什麼地方菜 魯菜不會斷 只能說傳統魯菜少了 為了符合現代人的味蕾 太多的東西被創新 川菜蘇州也有很多 但是朋友吃飯什麼的吃下很正常 但是很少說你一個蘇州人結婚宴席之類的或者過年請親戚朋友吃飯 一桌子川菜的 每個菜系每個地方都是這樣的 江蘇淮揚菜多但是恐怕同樣是江蘇的蘇州無錫人可能更喜歡蘇錫菜 現在菜系的融合 收到人員遷徙的影響還是很嚴重的 有人愛吃也不會管你是哪個菜系的我都會去燒給你吃 現在大部分地區都是首先分精品菜 家常菜 土菜 其次才會去分哪個菜系 除非在各個菜系發源地 像蘇州 他會說我燒的是蘇幫菜 淮安 他說我燒的淮揚菜 四川重慶的他說自己燒的是川菜 但是他不可能只燒當地菜 慢慢就開始融合了 並不是說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