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如何抓住“區塊鏈”新機遇 這場“頭腦風暴”給你答案

中原如何抓住“区块链”新机遇 这场“头脑风暴”给你答案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尹江勇

區塊鏈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之一,引起了國內外的高度重視。區塊鏈技術是什麼?區塊鏈技術與產業當前發展狀況如何?區塊鏈技術成果如何在河南落地生根?4月21日,中國區塊鏈技術與產業高層峰會在鄭州舉行,來自國內的區塊鏈技術專家、學者們針對這些問題發表了各自觀點。

區塊鏈助推信息社會誠信體系建設

區塊鏈是什麼?很多人的第一反映是比特幣。專家們表示,區塊鏈的內涵其實要遠遠大於電子貨幣,它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數據庫,可以將其比喻為一件產品的“數據基因”。

就像現實生活中基因檢測技術在刑偵領域的高可靠性一樣,區塊鏈也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這使其在建立信息社會的誠信體系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專家們甚至將區塊鏈技術稱為推動“信息互聯網”時代邁向“信任互聯網”時代的一項顛覆性技術。

例如,去年8月10日,全國首張區塊鏈電子發票在深圳實現落地。“區塊鏈電子發票能夠連接每一個發票流通環節中的干係人,可以追溯發票的來源、真偽和入賬等信息。”中國計算機學會區塊鏈專委會主任、復旦大學教授斯雪明介紹說,這使其可以解決傳統發票流轉過程中常見的一票多報、虛報虛抵、真假難驗等難題。

這一特性也可在經濟社會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比如河南的企業銷售一瓶酒、一頭生豬,通過區塊鏈技術,就可以很容易做到防偽溯源,大大提升河南品牌的信譽度。”斯雪明舉例。

“區塊鏈技術在物聯網領域的表現也非常突出,因為它可以打破‘數據孤島’,解決信用認證、交貨認證等痛點。”挪威工程院院士、IEEE全球區塊鏈技術專委會主席容淳銘表示,基於這些特性,區塊鏈技術還可在供應鏈金融、版權保護與交易、電子政務、證券保險等領域大有作為。

中原如何抓住“区块链”新机遇 这场“头脑风暴”给你答案

河南如何佔據區塊鏈技術制高點

今年3月工信部發布了《2018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對我國區塊鏈產業趨勢進行了展望,認為區塊鏈已成為全球技術發展的前沿陣地和創新創業的新熱土,未來三年將在實體經濟中廣泛落地,成為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支撐,將加速“可信數字化”進程,帶動金融“脫虛向實”服務實體經濟。

面對這一趨勢,國內各省紛紛從產業高度積極定位區塊鏈技術,互聯網巨頭也在區塊鏈領域積極佈局。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盧中原認為,在這一過程中,地方政府要注重滿足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注重培育市場和商業模式創新,注重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那麼,河南該如何面對這一輪新技術浪潮?斯雪明教授認為,我省發展區塊鏈,挑戰與機遇並存。“河南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與資源優勢,比如每年有大量的大學畢業生,擁有顯著的中低端人才優勢,比如信息工程大學在區塊鏈技術研究方面實力強大,具有軍民融合優勢。”

斯雪明表示,目前從全國來說,區塊鏈產業規模尚小、區塊鏈應用還處於探索階段,河南在發展區塊鏈技術方面仍有機遇,關鍵是要積極發揮自身優勢,推動區塊鏈在物流、農產品與食品防偽溯源、市場監管、電子政務、健康醫療、“放管服”改革和供應鏈金融等領域的應用落地,加快培育區塊鏈新興產業,力爭在區塊鏈應用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相關鏈接>>>

河南省區塊鏈技術研究會掛牌

4月21日,河南省區塊鏈技術研究會揭牌儀式暨中國區塊鏈技術與產業高層峰會在鄭州舉辦,來自全國的400多名區塊鏈技術專家、院士、學者、科技工作者以及高新企業管理人員參加了這次盛會。

河南省區塊鏈技術研究會是目前全國僅有的兩家省級區塊鏈技術研究會之一。“研究會由省科學院、中原工學院、鄭州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等56個單位聯合成立,其中融合了全省36所本科高校、7個科研院所和13家高新技術企業和基金,聚集了全省的區塊鏈研究和創新人才,涵蓋了政、產、學、研、用各個領域。”研究會會長、鄭州威科姆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長賈小波介紹說,研究會作為專門從事區塊鏈技術研究和應用的全省性、專業性、非營利性社會團體,將積極推動區塊鏈技術與經濟社會的深度融合和廣泛應用,成為我省區塊鏈技術的人才聚集平臺、科技研發平臺、技術交流平臺、成果推廣和應用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