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道什麼菜,證明你已經老了?

娛樂小練兒


青椒炒肉絲算嗎?這是從小對媽媽的味道,每當吃上這個菜,我就會想起媽媽以前小時候特地給我做這個青椒肉絲和香菇絲,這個質量倒菜的情景,還記得那個時候在小學三年級老師要求我們跟家人吃飯碗筷要分開那一天我們在農村老家馮長媽媽給我買了一個碗和一根筷子,後面每次打飯的時候,因為我是走讀生,每次打飯的時候我媽就把像學校註銷那些學生吃的一樣,把下面打上一層米飯,上面纏上兩三勺菜哦,我都會給我媽說菜比肉都還,菜比飯都還要多,讓我怎麼吃?一點都沒有製造學校的感覺,學校吃飯的感覺是我飯那麼多菜那麼少,怎麼吃?回到家裡面就是哦,肉那麼多,米飯那麼少,又怎麼吃?所以說啊,只有美在外面,現在我在部隊當兵六年瞭然後每當外出的時候我就會點上一個青椒炒肉絲,但是一直沒有吃上媽媽的味道,因為這邊的參謀炒的菜收入沒有調,那個沒有放那個那個什麼豆粉,然後那個青椒也沒有鮮炒了之後再在加油上去跟肉一起炒,所以說吃上吃上去的是比較那種清淡,沒有,家裡面那種味道,不管是肉還是青椒都沒有,家裡那種感覺,我想主要是還是少了媽媽的感覺吧,希望能夠在家陪父母一起吃飯的朋友,一定要多陪陪父母,不要像我們遠在他鄉,想陪就陪不了,想帶他們一起去逛街,購物都沒有,所以說你們要珍惜,機會好好孝順父母,有句話說的好,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希望朋友們要好好理解這句話,不要讓到時候讓自己後悔,希望大家天開開心,心,快快樂樂,替我照顧好你們的爸爸媽媽,謝謝!






James陳博主




我父母單位是每個月8號發工資,平時我家以吃蔬菜為主,難得見大的葷腥。到了週日休息,父親才會用配給的肉票去菜場排隊買回一點肉來,而且專挑肥肉多的買,因為肥肉可以熬油,香脆的油渣可以炒菜,也可以燒美味的豆腐湯。而少得可憐的一點精肉絲,我媽媽還要省著分幾天放在青菜中吃。到吃的時候父母都把那幾根珍貴的肉絲挾到弟弟和我的碗裡,他們說不喜歡吃肉,長大點後我才知道他們是省給孩子們吃。可即便如此,往往每個月到了3、4號我們家就青黃不接,不大有錢買蔬菜了,家裡只有蘿蔔乾和自家做的豆瓣醬了。




那時候,我媽就會從我家屋前一小塊空地裡摘幾根碧綠的米蔥,洗好切碎後放在碗裡,然後挖一小塊雪白的豬油,倒上醬油,撒一點白胡椒粉,用開水衝好,一大碗下飯的醬油湯就做好了。我們把香噴噴的醬油湯泡在米飯裡,三下五除二就一碗飯下了肚,吃的還很開心,絲毫沒覺得日子過得苦,因為周圍我的同學朋友們幾乎家家如此。



我媽為了不讓我們感覺家裡窮,產生自卑感,還專門為這碗醬油湯編了一個美好的故事。故事講的是一個有錢人出差到廣州去,跑到一個著名的菜館,看著菜單點了一道名菜叫青龍白玉湯,這菜價格也不便宜,可菜上桌後有錢人大吃一驚,因為他以為這道菜中的青龍是廣東人最喜歡的蛇湯,可服務員解釋說,飄浮在醬油湯上的兩根青蔥就是青龍,而白玉就是豬油。這碗價格不菲的醬油湯故事從此深入我和弟弟心裡,因為感覺有錢人花大錢下館子也就吃的和我們一樣,而我們不用掏錢就吃上了美味的醬油湯,可比那有錢人聰明多了,所以我們喝醬油湯喝的心裡還美滋滋的!

這道蔥花醬油湯,是那個物質極其匱乏年代,很多人家沒錢買菜時不得已為之的標配,有著鮮明的時代烙印,並深深的留在我們腦海中,以至我們現在回想起四十年前的往事,還是記憶猶新!現在我們年紀大了,有時候葷菜吃膩了,還會做上一碗蔥花醬油湯換換口味,只是把葷油換成了麻油,那感覺真的很溫馨!


李自不言


那個難得豬油撈飯的年代,食物,應該說是所有的物資都不豐富,而且要憑票購買。種類有糧票,魚票,肉票,煤票等等,用以對應購買相應的物品。

記得小學時,在學校搭個早餐,是除了錢以外,還要外搭糧票的,還要大約幾斤幾兩的,就像貨幣一樣分元角分。

就這樣的條件下,吃肉的機會是不多的。小時候,弟弟好久才能吃上一點臘腸,特別喜愛,特別盼望吃。大人們還取笑他長大後必需要娶個賣豬肉的,才能滿足這個願望了。

要是有了錢,有了糧票,就可以吃上豬肉了吧?噢,恐怕還不可以,你必須要很早去肉檔面前排隊,幸運的話,也許會買得到。不是因為有需求的人多,只是因為供應的太少。

就這樣,排到了。瘦豬肉卻不是受歡迎的,肥肉,尤其是豬板油才是最受歡迎的貨。大家都喜歡有油份,肥嘟嘟的東西。

家裡就有一笑話,說某天太婆買了冬瓜切成粒放在廚房,二叔他見了,歡天喜地地跑出來,宣告天下說:“今天有肥豬肉吃!”

而實際上每次幾乎也都是猴兒精的二叔才能把豬板油買到家。

豬肥肉,豬板油買回來了。太婆就會把它們熬成豬油。大約一個小時後,等肥肉呀或豬板油縮成小小的一塊,變得表面金黃的豬油渣,豬油就算熬好了。當然,再熬也可以,但那時豬油渣就會變焦發黑,豬油就不會是好看的白色了。

冬天熬出的豬油冷卻後,就會凝固變成又香又白的一塊。這時,只要準備白飯一碗,醬油適量,舀一小勺白白的豬油放在飯面,拌勻。

放一勺這樣的飯在嘴裡,又香又滑,不用配其他的菜,就這樣,就可以吃完一碗飯。剩下的豬油渣,都可以當一個菜。

在那樣的年代,的確是窮人家最愛的菜。

現在的豬油,恐怕已經用得很少了。如今,世人談脂肪、膽固醇色變,視豬油為洪水猛獸,連之前做中式點心,需用豬油的老婆餅,月餅什麼的,都創新改良用別的油代替了,更何況豬油撈飯了!



木子羅379


七八歲的時候,爸爸領我去飯店吃飯。

那個時候飯店的人很少,能吃飽飯就不錯了,哪來的閒錢下飯店。即使上飯店吃飯的外地人,也只是簡單的一菜一飯,幾毛錢解決問題。過油的菜一天都沒有幾個人點的。大魚大肉就更沒有人吃了。有的人只是要了一碗湯,然後就著大米飯吃。還有的只是吃碗麵條了事。還見過要一碗飯,就著桌上的醬油醋吃。最困難的見過一個人,在外面買了兩個饅頭,進來坐下,就著醬油吃,弄得服務員跟他直翻白眼,而他就像沒有看到,一言不發,只顧著吃飯。吃完飯抬屁股走人,一個謝字都沒有。好在當時是國營單位,沒有人計較這些,人們實在是太窮了,吃過的飯,碗裡乾乾淨淨的,很好刷碗!

我因為有病剛好,已經好幾天沒有吃飯了。爸爸就一咬牙,領我去了飯店。

他點了一盤肉炒青椒,給我要了一晚飯,看著我吃,我問他為什麼不吃,他說他吃過了!

很快,我風捲殘雲一樣把飯菜吃得乾乾淨淨,可好像還沒有吃飽,飯店的大米飯也賣沒有了,於是爸爸給我要了一盤菜。

那是我頭一次見過這道菜,雪白雪白的,胖胖圓圓的,好像元宵,卻比元宵大太多了,一共有十二個大球,整齊地放在盤子裡,上面撒了很多的白糖。真漂亮呀!當時並不知道這是什麼菜,只是覺得好吃,咬一口軟軟的,柔柔的,裡面不知道是什麼餡,甜膩膩的是那種柔和的味道,吃下去滿嘴留香,我一口氣吃了十來個,看著剩下的兩個大球在想,在個世界上還有這麼好吃的東西,真的是天下的美味,那個時候我想,要是能天天都吃上這樣的美味該有多幸福啊,可惜呀,只能是在夢裡想一想

後來生活條件好了,也吃過幾回這道菜,感覺都沒有那回的口感好,都沒有那回做得漂亮。那是我記憶中最好的美食,它的名字叫做――雪衣豆沙!


熊貓生活家


用新鮮荷葉包著的夾花肉,大肉丸子。那個香氣真讓人垂涎三尺,拿回家要分二三天才能吃完。肉要切得很薄,就著青菜炒可香啦,丸子最起碼要切八塊。就著一個雞蛋打湯,還要長輩先喝。

現在基本上都找不到那種感覺了,瘦肉都沒人動筷子,何況大肥肉。我偶爾也想嚐嚐,也再也沒有當年那種滋味了!


夢醒不復


七零後的我雖然算不上老人,但我已經在改革的大潮中步入中年,有時也會懷念過去生活的點點滴滴。記憶中的我當時雖然能勉強填飽肚子,但我們吃的主食也就是地瓜面(紅暑麵粉)煎餅和玉豆麵(玉米麵粉)餅子。平時幾乎不炒菜,就吃自已醃的夢卜頭子(醃蘿蔔)辣菜頭子(與蘿蔔相似的一種球莖菜)。有時遇到紅白喜事,或家裡蓋房子,最常吃的飯菜就是,油條熬韭菜雞蛋湯吃麥子面煎餅。油條是給幫忙的鄰居,好友,準備的早餐,剩下後再中午做湯菜用(我們那時家裡平時不會買油條吃的,因為經濟條件下允許),雞蛋是自家養的幾隻雞下蛋攢的(我那時過生日時,我娘也就給我煮兩個雞蛋做為生日禮物,真的不捨的吃!),麥子面煎餅也是專門烙的,我們平時吃是地瓜面的。

今天就跟大家介紹這道我兒時記憶中的美食,讓我再找回兒時的味道!






(所做飯菜量為二十人的量,數據由我母親所授)

主料:

雞蛋十五枚,韭菜一千克,油條一千克

配料:

肥肉三百克,鹽一百克,醬油一百克,清水三十斤,水發粉條二斤,蔥花一百克,薑絲三十克

製作:

一,將雞蛋打入小盆內攪勻備用。將韭菜摘洗乾淨切寸段備用。將油條撕成小塊備用。將肥肉切丁備用。

二,大鍋涮淨燒乾,放豬肥肉把油煎出,放蔥姜熗鍋,加入清水燒開,放粉條,醬油,鹽,加入油條,一手把盛雞蛋液的盆從高處緩緩倒入鍋內,一手拿勺子把鍋內的湯轉動。放入韭菜開鍋盛出。

三,每人一大碗油條雞蛋韭菜湯,再配上噴香的麥子煎餅那叫一個好吃!


日照酒鬼孫上上


小時候農村有個紅白喜事都是流水席,廚師都是村裡請的,擅長做大鍋菜,菜系自成一體,有很多特色菜,我小時候和小夥伴們最喜歡的就是拔絲了。

熬好的糖漿包裹上剛炸好的食物,夾起來能拉出好長的糖絲,所以叫拔絲。小時候最常吃的是拔絲蘋果和拔絲地瓜。不過這種東西要趁熱吃,冷了就粘結成塊了,夾不動也不好吃。所以拔絲上桌最好的場景是一桌人哄搶,一人一塊趁熱吃,吃完一塊後就光盤了。

長大後去南方就沒吃過了,外面餐館很少見,後來才知道拔絲是魯菜,南方魯菜館又少,所以才不得見。前幾天竟然在一個賣烤羊排的餐館裡看到了,南方的小夥伴們都沒聽說過這道菜,就點了一份讓他們嚐嚐鮮,這道菜估計只有北方的同學才能懂。





浮生味記


我小的時候每逢暑假,同時也是我爸媽的暑假——因為他們會直接把我送到家在農村的姥姥家很長一段時間,而享受他們的二人世界去了。

於是我吃的東西基本可以延伸到我姥姥那個年代,區別是條件好點,能有好面饃吃。所以印象深刻的基本都是和麵相關的食物。

有一種食物我們經常吃,就是姥姥用平底鍋炕的洛饃。

洛饃不能太乾又不能太溼,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炒些菜或者夾蔥或者醬都可以。

這裡要說的是當我們沒有炒菜或者沒有蔥和醬,姥姥就有一種另外的做法:

那就是把洛饃撒上鹽和芝麻,炕至乾硬,這樣吃起來就很酥脆並且還有芝麻的香味。由於當時表兄弟多,家裡條件也不好,我們都是搶著吃。

時間過去二十多年,那酥脆鹹香的味道,現在還難以忘懷。


黃小米頻道


用一道菜好像不能夠證明我老了吧!不可能因為時代在改變,菜的品系就淘汰了。如果應要那一道菜來證明啊!肯定會選擇苦瓜炒雞蛋咯!



為什麼呢?因為苦瓜苦啊!代表年輕時的辛苦勞累,雞蛋代表著破繭成蝶,羽化登仙。

接下來小冰來你一起回憶那個時候的苦瓜炒雞蛋。那個時候沒有現在富有,但是美食界的種類和目前相差無幾罷了。簡單介紹一下過程吧!

第一步:苦瓜洗淨,縱向一剖為二,整個給它剖開。然後斜刀把苦瓜切成薄片,或者切成小塊狀。把苦瓜片放進大碗中,備用。



第二步:將雞蛋打好,不斷攪拌,直至成絮狀,即可,備用。



第三步:苦瓜和雞蛋同時放入鍋中,加入其它配料和配菜,不斷翻炒,直至有香味濃郁。



其實,簡簡單單的苦瓜炒雞蛋,先吃苦瓜是感覺有點苦,但後來吃到雞蛋是時,覺得整個人還是有希望的。

這個菜系也代表過往的人生經歷吧!


撲gai小冰


厚皮菜,隨便什麼時候吃都覺得相當好吃,雖然別人都說這個以前是餵豬的,但是真的很好吃嘛!!!

所以蒙管是豬吃還是人吃!!!好吃才是硬道理!

最喜歡的做法就是,四川的家常做法

1、厚皮菜洗淨,撕小塊,熱水燒開,下厚皮菜,要多煮一會兒,聽麻麻說沒煮熟,吃了要中毒,所以每次我都煮的久,筷子戳到已經耙了,就OK了

2、油八分熟,下蔥薑蒜,豆瓣醬以及豆豉炒香。

3、下厚皮菜爆炒,加入老抽,生抽,看味道情況再考慮要不要另外加鹽

4、最後勾點水欠粉,完美出鍋!(圖是網上找的,答題的時候自己沒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