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姿潔:有夢就要追

HFI學生故事 | 何姿潔:有夢就要追


HFI學生故事 | 何姿潔:有夢就要追

何姿潔(Alice He)


華附國際部AP 2019屆畢業生,初中畢業於佛山華英中學,在18/19海外大學申請中獲美國TOP20名校聖母大學REA、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EA、福特哈姆大學(獎學金5萬美元)EA等海外大學錄取。


2016年6月,我剛剛收到HFI錄取通知書。

想起自己中考和入學考試平平的成績,我反反覆覆看了錄取通知書好幾遍,以為這一切只是一個夢。我既開心又害怕,開心的是自己終於完成了留學夢想最重要的一步,害怕的是自己會給大佬碾壓。

  • 認識女神校

因為信仰原因,我一直想去一個宗教氣氛比較濃的教會大學。去HFI前的暑假我做了個school research,我對聖母(ND)一見鍾情。它比別的教會大學更注重保護自己的信仰獨立性,有虔誠而開明的學生群體,非常好的本科教育,對當時還在慕道的我來說,這是一片聖地。

雖然確認過這是真愛,我逐漸意識到這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聖母的排名偏高,所以有著比較低的錄取率。再加上中國學生鮮少有人申請甚至知道這所學校,我很猶豫要不要給自己立下這個巨大的Flag。但抱著一絲幻想,我告訴自己還是應該要試一試。我也從此開始了差不多三年的追夢路程。

  • 追夢

高一徹徹底底證實了我最開始的恐懼。我在一群比我高處不知多少個等級的學霸中struggle著保持我的GPA和活動。在“每場考試都會影響你的大學申請”的壓力下,一個稍微低一些的b都會讓我心驚膽張。慢慢地我學會適應這種壓力,當考差的時候,我第一反應不再是情緒崩潰,而是默默地拿出計算機來算下一場考試要考多少才可以“扳回”現在的成績。在適應高中生活的時候我也開始慢慢開展個人活動,比如參加各種平權活動,辯論比賽,還有堅持去教會做義工。雖然參加的活動名氣和學術性並不大,但是我都真心喜歡並且能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有所感悟。這些經驗和體會大部分成為了我後來申請時有力的文書素材。

高二則是我人生產生最多自我懷疑的一年。標化和難度加深的課程壓得我喘不過氣來,而我自己又因為性子過於急躁給自己設了太多目標。大概是因為學習方法不對,我的SAT不管做多少題都沒有進步,有兩三門課也不管我有多努力都還是在b和a之間徘徊。在被Pioneer和斯坦福人文夏校雙雙翠菊以後,我再也受不了了,一個人躲在校園裡的小角落哭了很久。我覺得自己配不上聖母,無論哪個方面都比不上前幾屆申上她的HFI學姐們。Naviance上學長學姐們高得離譜的GPA和標化一遍遍提醒我應該放棄。我覺得一年後的申請季,如果我還繼續堅持的話,毫無疑問會收到一份拒信。我開始認真考慮換夢校。

高二由一個雖有進步但依然不高的成績還有極其尷尬的標化成績結束。暑假的時候,我和家人去了南本德訪校,聖母比我想象中還要美。陽光下的Golden Dome,熱情洋溢的學生導遊,招生辦工作人員鼓勵的眼神,都給我一種莫名的希望和傷感。離開的時候,我差點流淚,我不想這次拜訪是我最後一次來到這片聖土。雖然希望渺茫,但是我至少應該試試,對我長達兩年的夢想有一個基本的回應。

申請季就像坐一趟過山車,我的情緒時常進入低谷。我先是作死在高三選了比較難的課,又因為夏校和訪校的原因文書寫得比較晚,在第一波sum考試和10月SAT/託福全部考崩的情況下,我哭了又哭,坐在升學指導辦公室裡和馬哥(Meg)說算了我申某排名低一些的學校吧。馬哥一邊給我打氣一邊建議我同時寫聖母和alternativeschool 的小文書,到時候看情況再選申哪一所。現在回想起來,如果當時不是家人、同學、馬哥、信仰的支持,我真的很有可能抱著早早下車的心態放棄自己幾年來的夢想。真的非常感謝你們,要不然我可能已經做下了我這一生中最蠢的決定。申請季期間我的臉皮也厚了很多,從原來不太敢進升學指導辦公室到一天騷擾馬哥兩三次,死皮賴臉地找聖母的兩位學姐改文書,真的有幸遇到了不少貴人。

出結果的前幾天,我連續好幾個夜失眠,關朋友圈,不想看到那刷屏的offer。我做禱告不再是為了求好運,而是為自己被拒做心理準備。我告訴自己天父做這個決定一定是有原因的,可能是我的競爭對手比我更值得offer,可能是我真的不適合ND。無論如何,我能做的都做了,我也完全願意接受任何的結果。我甚至半開玩笑的和朋友說實在不行我大二轉學回聖母。然後呢,然後就是喜悅的淚水,一封offer,和一個不再是夢的夢。

  • 寫在後面的話

寫了那麼多的廢話,大家可以看到,我無論是在學術還是活動方面都真的比不上很多HFI同學,而且還是個四無人士(無高級比賽無權威學術項目無高標化無高GPA)。大家(包括我)常常有一個慣性思維就是,ta有我沒有的東西,ta就一定要比我好,我也要和ta有一樣的優勢。這種peer pressure會誤導大家去做很多沒有必要的東西(學術項目/活動),而且很容易讓人憂鬱和自卑。其實我們應該做的事,是把自己塑造成一個獨特的人,做自己真正喜歡而且有所感悟的活動,並把自己精準匹配給一個真正適合自己的大學。在這個文書越來越重要的年頭,每所大學對無論是小文書或者主文書都有自己獨(qi)特(pa)的胃口,而且這和它的學校精神和氣質有直接的聯繫。文書和活動都是證明學生與大學匹配的關鍵點。對真心喜歡和相配的大學,寫出來的文書自然會更真摯和獨特。雖然高一高二的同學們可能在目前還沒有找到和自己匹配的大學,但強烈建議大家提前通過做school research和訪校來找到一個自己真正喜歡和匹配的大學,作為自己ED/REA的選擇,並儘量在文書中體現這一點。有相當一部分大學更看重學生的匹配度而不是某個學術項目或者比賽成績(當然, GPA和標化一個都不能少有,雖然不一定要很高,但至少要達到你的夢校歷屆錄取成績範圍內!!!)

最後就是非常俗套地和標題呼應。我曾經和朋友說夢校錄我的可能性只有0.00001%。當時真不是在開玩笑,那是在瞭解過競爭對手的情況後,我覺得自己簡直就是最菜的那個。但是我最後依然交了申請。原因很簡單,我不想讓三年的夢想就這麼放手,我不想錯過那0.00001%的機會。爸爸從小到大都會和我說一個老掉牙的aphorism"有夢,為什麼不追呢?"有夢就要堅持,總有一天我們要學會承擔風險,而不是為了安穩而妥協。與其為放棄寶貴的機會而遺憾,我情願為自己的真愛提交一份有可能被拒但卻最真誠的情書。畢竟你永遠不會知道——萬一這個夢實現了呢?


文字 | HFI Y12 何姿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