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宸瑞哲:我的掙扎與奮鬥


HFI學生故事 | 胡宸瑞哲:我的掙扎與奮鬥

胡宸瑞哲(Leo Hu)

華附AP 2019屆畢業生,初中畢業於廣州外國語學校,在18/19海外大學早申請中獲美國頂尖文理學院戴維森學院ED錄取。

這似乎是很多人第一次聽說我的名字,這似乎是更多人第一次聽說錄取我的大學

“胡宸,你以後要跟史蒂芬·庫裡做校友了,你去的是體校嗎?”

“……”

一開始,Yuki老師要我寫學生故事我是猶豫的,因為我沒有road沒有life,不是個追夢人,更談不上夢如何開始,從來沒有在7:38以前起過床,似乎遇見過別人但沒有遇見過自己,沒有在十八歲的時候進行過文學創作,近幾年沒有上一個更談不上下一個。

沒有什麼偉大的成就,也沒有驚心動魄的申請季,我的高中生活更像是一個掙扎與奮鬥的循環

半個月前,我把我的想法告訴了Yuki。她說,

你可以把你的故事寫給那些和你一樣掙扎和的奮鬥同學呀

這真是個好主意!

  • 真是打擾了 | 高一

曾經獲得過HFI提前批的錄取,我真的以為自己很厲害。真是自己騙自己!

上來就是一堆理科課程,物理化學老師講課速度如同火箭機關槍。疲於應付的我,第一次物理考試居然考了65分!真是打擾了,讓您見笑了。接下來的化學考試我直接就考了個70!哎呀,這下完了!

不虛心聽課、做作業不求甚解是沒有前途的,我必須端正態度。《孫子兵法》有云“陷之死地然後生”,也就是說在失敗的時候承認自己的不足,直面絕境,激發內心深處的 “求生欲”,就能爭取到絕地求生的機會。

在“求生欲”的驅使下,我認真聽課做作業。成了office hour的常客。我十分感謝許瑪麗老師不下一百遍地給我耐心講解物理題目,讓我的物理GPA由65分一路飆升到97分;也要感謝Wendy老師幫我一句一句改作文,一條一條講解語法。

如果別人問我GPA的養成有什麼捷徑?我只能說office hour還挺管用的。這一點也是我最後選擇ED文理學院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文理學院教授的office hour真的非常多!

  • 苦戰 | 高二

高二伊始,我千瘡百孔。沒有裱花,沒有出彩活動,沒有高GPA:作為一個“三無產品”,我就稀裡糊塗地升了高二。一下子我就要面臨SAT遭遇戰!

我一頭扎進SAT的題海當中。刷了一些題,我的進步還是有的,於是參加了十二月首考。但是看到題目的那一刻我就懵了。

面對可憐的分數,我差點在Delia的辦公桌前差點哭了出來,還要多多感謝Delia老師多次安慰我這個“男子漢”。真的,HFI裡面這些可愛真誠的老師是我的救命稻草。

可惜了恩師Delia的幫助,我高二連續瘋狂考了三次SAT但還是爛泥扶不上牆。高二最後一次失敗後,Delia跟我說,面對SAT每個人的提升速度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下車很早有的人很晚。每個人的瓶頸期也有很大的區別,對於文章理解就是理解,沒理解就是沒理解。所以,她建議我一定要多讀書,這樣才能根本上提升閱讀能力和速度

不能心急,不能焦慮,更不能急於求成。

於是,我高二到高三這一年讀了10本英文書還有五本中文書,主要是文學和社會科學相關的外加一點點哲學。我最終還整理了書單,沒想到書單竟然是戴維森必須提交的申請材料。

讀書有用,這是真的,絕對不是cliché。所讀的書幫助我提升閱讀能力,克服了SAT瓶頸期,而且我在書中學到的東西還幫我漸漸走出申請季之前的迷茫(後文有所提及)。

  • 選校的迷茫 | 高三申請季前夕

我的夢校究竟是什麼?夢校是我夢寐以求的學校呀!說起來倒是輕鬆,但是“夢校”在我們心中漸漸成為了榜單的代名詞。哇!這個範什麼堡是個前20的大學呀,牛逼哄哄,就是我的ED夢校了!

什麼是真正的夢校?我有個方法能夠辨別,就是把所謂“夢校”的知名特徵寫在紙上,然後一個個劃掉,刪去一個特徵就要問問自己,如果這個學校沒有了這個特徵,她還是我的夢校嗎?這麼一來,我發現了自己很多“夢校”不過都是排名榜單和虛榮的代名詞。刪去排名之後,她們都不是我的“夢校”了。

最終,我確定了戴維森,這所在很多國內家長眼中似乎“名不見傳”的小文理學院才是我真正的夢校。我高二那年的暑假去那裡上過夏校(July Experience)。戴維森真正吸引我的是裡面教授與我和同學之間相互信任的honor code氛圍,教授在office hour時對我真誠的幫助,還有重視跨學科研究的學術思想。更加讓我難忘的是博弈論教授的循循善誘,和人類學教授慷慨的homestay。我對戴維森的喜歡既是訴諸理性也是訴諸情感。在我看來,這些特徵都是戴維森的本質,都是排名榜單上無法找到的。

  • 主文書的迷茫和掙扎 | 高三申請季

沒有中介的我選擇DIY,在升學指導Yuki的幫助下獨立面對申請季。對於留學中介我的看法是,如果找不到合適的還不如不請,就像我保持單身一樣。獨立面對申請季,主文書是我面前的一座大山。

我的文書構思是從大量閱讀別人的文書開始。HFI升學指導寶典裡面的學長學姐文書我讀了好幾遍,某pedia中介公佈的幾篇文書範文我也讀了好幾遍。只要看到別人的描述似乎能speak to me,我就把這些話這些情節記錄下來,以作參考。

但是參考就一參必考!於是我不知不覺開始模仿前輩的主文書,但是寫出來的東西根本不能入眼,受到了Yuki的吐槽

於是在跟Yuki的多次交流中,我意識到,主文書內容必須是源自我內心,對自己“本質”的挖掘才是主文書的魅力所在

在此引用一下臺灣大學哲學系傅佩榮教授對“成為自己”和“本質“的描述:

”每個人都是在生命過程中不斷抉擇,選擇之後才會得到結果。由此可見,一個人的本質是在選擇之後所得到的結果。由此可見,一個人的本質就是在選擇之後得到的結果,如果沒有先作選擇,永遠不會有後來的那個結果。換言之,人不是‘已做成’之物,而是不斷在‘造就自己’。”

正如傅佩榮所言,文書的目的是去描述我做過的一個或一系列‘選擇’和這些‘選擇’的結果是如何造就我這個人的。根據這條線索,我認為我做過的兩個‘選擇’是比較重要的,一個是讀了一本叫《大繁榮》的經濟學著作(Mass Flourishing),另一個是擔任HFI金融社學術社長主導設計了很多場商賽。於是我的主文書主要就是描述我如何被《大繁榮》和商賽設計的理念所吸引,導致我選擇擔任金融社學術社長繼續設計商賽,並且激發了我想成為經濟學或博弈論的學者的夢想。聽起來是很鬼扯,但我盡力在主文書裡面自圓其說。

根據我對主文書的淺顯見解,我認為自主做選擇的能力是我HFI生活的最大收穫。課餘時間安排、選課安排和課外活動安排等等都是我們要去做的選擇,而且自己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而正是這些選擇,造就了主文書裡面的那個“自我的本質”。

申請季結束了,但是奮鬥仍在繼續……大學是我的新起點,指引我成為一個博學雅正的人。

♡♡♡♡♡♡♡♡♡♡

感謝一路上有你們陪伴:

我的家人,

老師們,

幫助我度過申請季的升學指導Yuki,

幫我寫peer recommendation的李思達學長,

戚子瑜學長的recommendation as a Wildcat (戴維森特有的在校生推薦信)

幫我寫推薦信的Jerry, Russael, Dr.Foley, Dr.Fairley,

還有一群跟我窮開心的朋友們!

文字 | HFI Y12 胡宸瑞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