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淮遠:輸在最前,笑到最後


HFI學生故事 | 黃淮遠:輸在最前,笑到最後

黃淮遠(Frank Huang)


華附AP 2019屆畢業生,初中畢業於祈福英語實驗學校,在18/19海外大學早申請中獲美國紐約大學ED等海外院校錄取。

好,沒想到我也能寫學生故事了。

高一入學這個故事基本上每個人都會講一遍但我還是要講,就是一入學發現周圍的人太強,自己太菜。我初中畢業的時候中考730多分,當時全校第6,可把我牛X壞了。結果入學聽老師講這裡的人平均740多,當時就覺得有點不對勁。後來考了一次物理考試,在許瑪麗老師和瑪麗卷的幫助下我拿了84分。其實我覺得也還好了畢竟之前還有70多。結果上課一聽,平均分90多。這還不算最崩的,下課居然有人跟我抱怨他只考了90分非常生氣因為成績下降了……我看著他都不知道該說什麼。這種事情我居然還經歷了千百遍,自信肯定是沒有了。後來參加USAD比賽,好不容易拿一個社科銀獎,特別地沾沾自喜。頒獎那天我甚至睡過頭沒去領獎,結果到最後才發現平時每天跟我一起準備比賽的舍友們直接晉級了美國總決賽。幾個星期後我跟lyx同學兩個人孤兒一樣地在宿舍看著USAD公眾號上親愛的同學們參加比賽的照片,我終於明白了什麼叫菜。但偏偏我又很好面子不喜歡讓自己顯得這麼菜。

怎麼辦,那就學吧。

高一大家的課都一樣那沒什麼好說的,往死裡學就好。高二的時候我選的課太難了(對我自己來說language+世界歷史+化學+統計真的很花時間而且很難。這裡勸大家高二的課真的不要選的太難,我不是在慫恿大家選水課刷GPA,但是真的要量力而為不然你只能在掉分和掉髮之間抉擇,搞不好兩個都會遇上)。我的標化倒沒有那麼花時間,託福一共考了3次,雖然最後只有109分但是也基本夠用。反覆刷託福真的沒有太大必要,因為這種水平測試實在是很難刷分,除了給ets送錢之外對個人的幫助不算特別大。這裡強烈推薦香港小考場,環境好不壓分而且電腦鍵盤手感好寫作文簡直妙筆生花滔滔不絕。SAT也考了3遍,其實SAT我也是準備得很少,連OG都沒做完,但是千萬要記住一定一定要聽尊敬的易丹老師講的GE,千萬不要嫌GE無聊然後不聽。我就是沒有重視,次次上課都不認真聽。18年8月份去考sat,出來考場聽同學講卷子上的文章在課堂上有介紹過。直到那時我才明白錯過了易丹的GE就錯過了分數,真的是聽得當場去世,不聽GE就算CB送你分你都拿不到。不過好在那次也過了1500所以我也就沒有再考了。AP其實反而是我最崩的標化。辛辛苦苦學一整年language,做模擬卷能做出5分,自信滿滿去考場,結果一考就只有3分。甚至統計居然因為不記得標準答題格式只拿了4分。所以其實AP不認真學是考不好的。上課一定要認真聽課,不然NP記到你fail不說,考不好AP還換不了好學分,大學又要選一堆水課去湊分那不是很虧嗎。

但是,只學不玩肯定是不行的。

上了高中我發現其實空閒時間很多。我的原則是隻要不耽誤正事那隨便玩。我以前攝影很垃圾,這三年我花了好多時間去拍去學,我的圖片第一次入選公眾號的時候真的驚喜。我本來很懶,結果我居然為了拍照去爬高樓,這就是愛好的動力。因為受不了自閉的無聊,高中三年我就認識了好多有趣的同學朋友們。朋友多的好處就是你每天可以過得快樂,因為總是有有趣的事情等著你。考完試後我從來不去對答案直接去吃喝或者看電影,倒不是我不關心成績,真的不是,只是我覺得比起考完之後一直擔心還不如去快樂,反正分數不會變。只要這些事情不能給你帶來快樂那就別浪費時間去做。

然後到了大學申請季,尋找夢校其實並沒有想象的那麼複雜,我甚至沒有去過NYU,但我就是ED了它。我尋找夢校的過程其實很簡單。我夏校去了Cornell,雖然那裡的老師水平高,同學們說話又好聽,我超喜歡那裡,但是實在是太村了。對我而言,就算周邊的風景再美麗看了3個星期也膩了,實在無法想象假如我大學4年週末除了寫作業,泡圖書館,打遊戲,party還有自閉應該怎麼度過。完全沒有貶低Cornell的意思。這麼好的學校做夢我也申不上,但周邊生活豐富的大學可能更適合我。NYU的創始人們說這個學校應該是“in and of the city”,我覺得他們說的很對。大城市除了不無聊機會也多很多,各種投行啊企業啊校招都會去NYU。據說NYU選課非常自由換專業比較容易。這不是巧了嗎,我到現在都不是特別確定我將來想要學什麼。所以,在大城市不無聊、機會多,同樣在紐約但排名更高的哥大我又考不上,那必去NYU啊。其實選校的時候你會發現比起標化,GPA也是很重要的。有1400多能上康奈爾也有1510只能去NYU,所以平時好好讀書比一直刷sat更重要。然後就開始寫文書,我不記得是聽誰說過(也可能是我自己說的),寫文書是一個思想碰撞的過程,比如說我覺得我參加了USAD很厲害,可是別人覺得很垃圾,這就是你跟別人的思想碰撞。有時候也可以是跟自己的,比如一所EA學校的文書問“你為什麼想來我們學校”,可是這所學校只是我父母很喜歡,但我還是要說說學校的好處呀,所以就要自己一直想,還要去研究這所學校哪裡好哪裡不好,那你就是在跟自己思想碰撞。交完了申請就等結果,本來我一點都不緊張,結果臨到NYU放榜那個星期我突然開始緊張,特別是出結果的前一天晚上,凌晨6點鐘放榜我熬到凌晨4點。後來實在太累就睡著了,還好一覺醒來收到的是offer而不是拒信,我的申請季就這樣結束了。

其實現在想想我整個高中的學習經歷真的不算成功,平時各種拖延經常due前一晚直接趕出來一篇essay,搞活動也是。高二參加CTB因為拖延忘記了去改參賽時間,結果決賽當天一半的人包括我都跑去考SAT留下sanders和三位高一同學去上海,我出考場的時候他們跟我說我們真的涼透了,當時我還以為他們也去考了SAT。假如能再來一次我也許可以做得更好,但是顯然沒有再來的機會。因此,學習和活動方面我是很少經驗絕大多數都是教訓。但是其他方面我卻收穫了很多,高中三年我認識了無數有趣的人們(點名表揚舍友羅艾倫同學),是他們讓我的高中三年變得非常快樂豐富多彩。高中三年我做了很多自己真的想去做的事情,以前懶惰的我居然願意去爬樓攝影,這是我想都沒想過的。不論有沒有達到所謂的“成就”,能把時間花在自己喜歡的事物上,真的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

別忘了高中三年不只有GPA標化和文書,只要你能做好時間管理,在hfi你能嘗試很多你喜歡的事情,喜歡攝影就去拍去學,喜歡打遊戲也可以(但是肯定會被老師們通報批評),想看什麼書就去看。不是每個人最後都能去自己最滿意的大學,有些人offer打牌有些人拒信打牌,但一封offer或者拒信不能決定你是不是人生贏家,希望大家將來回憶在hfi的三年是各種有趣的人們和美好的經歷,假如你回憶高中全是各種追悔莫及和不堪回首,那才是真的輸了。



文字 | HFI Y12 黃淮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