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趕集有什麼有意思的地方?

臺兒莊小帥哥


有意思的地方有很多呀。我們老家趕集叫紅腸(我也不知道腸字對沒對)是每隔一天趕集,如果有的月份有31號,那麼那一天都不趕集。(別問我,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個人認為有意思的地方是老爺爺或者老奶奶手工編制的東西揹簍等,不同季節還有不同季節的菜苗,比如現在的春季,是小菜苗最多的季節,有辣椒,茄子,西紅柿,四季豆,豇豆,絲瓜等。不好意思,本土四川人好多拗口的字,打不出來,手機輸入法不支持四川話😓😖😣😥


麗楊


看到你的邀請,對於趕集的概念是那麼的熟悉又陌生,雖然我住在農村,但買東西不一定要趕集的時候去,因為原來趕集天能買到的東西,現在平時也能買得到,再也沒有兒時那種日盼夜盼的期待,期待著趕集天等母親賣掉了米後,就能吃上一碗狗肉粉,並且還要是剛好碰巧趕集天是週末,這種渴望己經隨我們80後變老而去。

不過趕集,現在還是延續下來了的,在我們這叫"趕場",每六天一次,不是固定那一天,輪著轉,地點當然是本鎮的政治文化中心,人員還是七村八鄰的村民和商販主組,目的不變,各取所需,場景沒以前熱鬧,但年場除外。

說實話,我也就年場時必去,平時路過,街還是那條街,道路也沒變,多少年了,也不堵,可想而知,沒我們小時候熱鬧,那時馬車過都困難。

別看平時門可落雀的街道,臘月的年場也是人山人海,寸片難移,十幾分鍾能走完的街道,你可能硬是要走半小時以上,也好,放慢一下腳步,回憶一下兒時的足跡,順便教育兒女,告訴他們的也無非是,我小的時候經常和你奶奶在這個地方賣什麼,那個地方賣什麼的,如果細說,這條街的兩邊都有我和母親的足跡。

非要說趕集有什麼好玩的,我的映像就是吃,所以就要看你個人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沒有方向,在好玩你也無動於衷,有句話不是這麼說的嗎,如果一個人不知道他要駛向哪個碼頭,那麼任何風都不會是順風!


鄉村領航


很高興分享一下我們這裡農村人們的趕集生活。在我們這裡每個鄉鎮都有特定的趕集日(我們這俗話就叫趕圩),十天一個來回,按新曆每個月的日曆尾數比如一、四、七號為一個鄉鎮的趕集日那麼二、五、八還有三、六、九號就是另外兩個鄉鎮的趕集日了。一到了趕集日,村裡想去趕集的人們就會提前說好,然後三五成群的結伴走著去趕集,邊走邊聊,有說有笑的,基本很少坐車的,彷彿這趕集的日子就是他們相聚的時候,我想應該是平時村裡人都比較忙,幹完一整天的活都已經天黑了而且會很累,吃完飯八九點鐘就已經睡下,相對的聚在一起的時間就比較少,他們去趕集一般也就買些生活必須品,也不會怎麼逛,最多吃個米粉當做午飯就再結伴回來了,如果回來的較早,那還會接著去幹農活的。這就是我們這裡的趕集日,簡單,純樸。


易農視覺


我是一個90後,但是我很喜歡趕集。

我去到集市,我可能不買東西,但是我就是願意去。我為什麼願意去呢?因為集市上有大叔憨厚的叫賣聲,有大爺大媽談價還價的嬉笑聲,有便宜好吃的小飯攤,有好看好玩的小物件。

有時候,我在集上,看到一群人在那裡談價還價,在那裡嘻嘻哈哈,我就覺得挺有意思的。在集市上,我能看到一些新鮮的食物,挺好的。

我覺得集市上到處充滿有樂趣的地方。







曉龍隨手拍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作為地地道道的農村人,我覺得趕集(我們這裡叫趕會)比較有意思的地方在於我喜歡帶孩子去賣小雞小鴨小兔子的地方,雖然家裡沒地方養,但是小動物小時候的樣子確實很萌很可愛,孩子也比較開心!賣衣服鞋子的商家很多,其中的一種樂趣就是討價還價啦,其實便宜多少錢並不是太重要,而是這個過程,買家賣家的較量著實有趣!各種新鮮水果蔬菜供人們挑選,還有很多是農家自己種的吃不完拿出來賣的,帶著泥土的芬芳是超市無法相比的!每次趕集總會有一些小驚喜等著我們去發現。。。。。。




掌心裡的海521


起個大早,梳妝打扮,扶老攜幼,趕驢拉車,這樣的場景你熟悉嗎?

傳統的趕集是買賣也是社交,是物質匱乏年代的狂歡,是時代變遷的縮影。

日落歸來,你收穫了兩分錢,四塊糖的童年歡樂還是三轉一響,48條腿的小康願景。 今天的你還會去趕集嗎?

接下來讓我帶你重溫一下市井街巷的煙火氣。



超市,網購,海淘。現代生活一日千里,購物也越來越隨心所欲,但曾經我們這樣買東西,從中原小鎮到江南水鄉,從黃土高原到繁華成郊,從新疆的綠洲草原到西南邊陲的偏僻村寨。集市曾是最常見,用最真實的生活場景。


中國人趕集的熱情由來已久,《易經》記載的,“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說的就是最原始的物物交換。

集市交易的時間,多則一天,少則幾個小時,人們按約定的時間從四面八方趕來,所以叫“趕”集。

北方人“趕集”,嶺南人“趁墟”,傣族人“敢擺”,布依族人“趕表”,維吾爾族“趕巴扎”。稱呼不同。相同的是氣勢上散不去的煙火氣。

莊稼漢幹活的工具,小媳婦兒的柴米油鹽,姑娘的胭脂水粉,花衣裳。小孩兒饞嘴的吃食和玩意兒,讓人目不暇接。


鄉村幾十裡的貨物,種類未必多。品質未必最好,但都外觀樸素,價格低廉,即便在物質匱乏的年代,也能滿足窮人之美。

以上所述,是我對“趕集”的解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劉沁之


作為一名在農村市場長大的孩子,我最有發言權了。我們家是在市集上賣布的,以前農村時興裡表被子,粗布裡緞子面。農村的大媽們趕集時候都會買幾塊布料,等到孩子結婚的時候攢齊被子被單。小時候在市場上最期待的就是吃飯的時候,市場上有各種各樣的小吃,胡辣湯、炸油條、炒麵、炒米皮、涼皮、餄餎面等等,價格便宜又好吃,在熱鬧的市場上吃真的別用一番風味。


蘭珠的美麗生活


明天我們這邊趕集了,每個月 農曆的初8,18,28,所以還是蠻期待的。我們這邊是農村,不像縣城,市裡那麼發達。一般賣的東西都有水果,蔬菜,肉類,衣服,鞋子等還有一些生活用品,當然還有我最喜歡吃的涼拌菜,鴨子肉。之前在外工作,沒什麼時間回家,現在回家了,明天趕集打算去給爸爸買些他喜歡吃的甜點。


竹鄉小趙


有意思的就多了,首先就是購買一些需要的東西,也能瞭解一下當時的農產品價格,也經常見到一些新奇的商品。偶爾也能遇到親戚朋友聊會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