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打車、外賣:互聯網企業不要進場就想“革掉誰的命”

世界上到底有沒有一個和我們平行的空間存在?據說科學家們還在探知,貌似緯度還在爭議中。科學界的事情我們管不了,但眼前確實有個和我們平行的世界--互聯網,並且常常和我們的生活發生交叉。科技改變生活,互聯網是載體的一種。

房產、打車、外賣:互聯網企業不要進場就想“革掉誰的命”

國家提出“互聯網+”,是對互聯網產業的發展做了認可和定調,用互聯網延伸無限可能。彷彿忽如春風吹來,一夜之間互聯網企業如同雨後筍出,爭相破土。企業家們拼命開始往互聯網靠攏,不管有沒有需求先做個企業門戶網站擺著。跟風者們到是滋潤了一批代建網站人的生活,用1G虛擬空間做成幾家企業的網站。

2015年,一個朋友從傳統的房產中介跳槽到“佣金只收1%”的互聯網房產中介企業,原本就是穿時裝、打領帶的著裝,在寫字樓裡上班後更是一副白領的模樣。公司創始人在宣揚顛覆傳統理念的時候,一面與那些傳統房產行業裡面的人進行激烈的觀點碰撞。從明星代言到公司房產交易模式的創新,在一線城市的排名曾經在前二三名間徘徊,確實是給了那些傳統老牌房產中介很大壓力。當人們逐漸認可的時候,卻因資金鍊的斷裂進入了低谷。如今網上訪問曾經輝煌的官網已經變成一另外一家APP下載的頁面了,“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高樓倒”。

房產、打車、外賣:互聯網企業不要進場就想“革掉誰的命”

前年的時候有個朋友和老婆很好地算了開網約車的賬,租車6000一個月,日純收入在300左右,可以在開一個月後租第二輛車,夫妻倆同時上陣開,等到第三個月時再租一輛,請人開或收100元一天進行轉包,再到第四個月時夫妻兩人當中退出一人來……算賬確實算出了一幅創業藍圖出來,並且是光明的“錢圖”。遺憾的是,在準備出手涉入時候聽到一些不好消息,於是只放好棄。當看到總裁流淚的時候,兩口子真是萬分慶幸。

房產、打車、外賣:互聯網企業不要進場就想“革掉誰的命”

這幾天新聞報道了南方兩地某個外賣平臺單方收回已經發包出去的經營權和提升佣金的事情,一個是向承包商動手,一個是向平臺上商家動刀,而在這之前無論是站點承包商還是平臺上商家都是外賣平臺的親密合作夥伴。真是不明白, “友誼的小船怎麼能夠說翻就翻”呢?今年春節後外賣騎手的配送提成已經開始普降,作為一箇中間平臺,外賣系統分別先後向騎手、承包商、平臺商家表示了很不友好的動作,包括一些自身的裁員。是不是在不知不覺中外賣平臺已經膨脹到唯我中心的地步了?顧客安全嗎?不。“外賣已經不自由”,紅包少了,價格高了,其實顧客也在漸離。

房產、打車、外賣:互聯網企業不要進場就想“革掉誰的命”

三類互聯網企業典型代表,過去或者現在都曾是人們茶餘飯後熱議的對象,一度也上風口浪尖,一度也曾影響了人們的生活。一個是想打造新的行業交易模式,一個是對人們出行的補充,一個是新的飲食消費場景,不可否認他們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彷彿都在進場不久後開始轉變自己屁股底下的椅子位置,偏離初衷。得一席想佔全屋,想用所謂創新取代自身行業,總想革掉別人的命自己成領袖。

說到底,這些一入場就瘋狂並野蠻生長的企業,其實就是“一個點子+融資”。用一個看起來讓人耳目一新的方式圈到一堆錢,然後進入市場開始攪局。

房產、打車、外賣:互聯網企業不要進場就想“革掉誰的命”

一個人可以一夜暴富,但是一個企業卻是需要精心經營的。急忙忙地收割市場只能割傷自己。面對用各種補貼引爆的市場,自己心裡沒有點數嗎?轉型紅利維持的市場,需要的是一個循序漸進過程,那種“大躍進”式的粗暴是跨大步,不牽扯到蛋蛋才怪。

想想那個如今在網頁剩個快照的企業,很是可惜。互聯網企業不要進場就想“革掉誰的命”,這個年頭誰都不是好招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