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即將到來的老齡化社會......

前幾天,我去醫院看病,排在我前面的是一對母女。母親70多歲的樣子,女兒也有40多歲。母親的心臟不太好,心電圖變形得沒法看。醫生希望她吸半個小時的氧氣,然後再做個心電圖,如果明確沒有大問題了再回家。

女兒卻希望母親回家吸氧,並且說單位只有她一個人,她必須及時趕回去。醫生用糾結的目光注視了母女半天,最後還是決定留下這對母女。

面對即將到來的老齡化社會......

我望著目光復雜的母親,也看到女兒匆匆跑去交費的背影,心想:作為老闆,沒有人願意聘用一個經常離崗的員工。女兒要回去上班,也是她職業化的表現。

但是,如果這個女兒真的把犯了心臟病的母親單獨留在醫院,那她還是人嗎?這些天我不時地想:在未來過度老齡化的中國,有多少人會陷入這樣的糾結之中呢?

我在清華教的一門課是“戰略管理”,其中一個內容是對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因素做分析。我常常對學生說,未來影響中國人的最大變數是過度老齡社會的來臨。從這個話題談下去,我常常勸學生要珍惜並且過好當下的每一天,特別是對於那些三四十歲的學生。

我說:“現在你們還可以做自己的主人,做生活的主人;而在未來的10年或20年中,你們將逐漸喪失對生活的主動權。”我十分清楚20年之後,對於當今30多歲的這代人,以及他們的兒女們,意味著什麼。

過度老齡社會的來臨,將會挑戰我們每一個人的良知,甚至挑戰我們的倫理。當你的父母住院的時候,你是不是應該白天上班、晚上陪床?你請個護工照顧病人(假如你還請得起、請得到),而自己只是每天過去看一下,是不是不算孝順?當你的父母已經年過70,還要去工作的時候,你是否應該阻止他們?

甚至,你是否還希望你的孩子在經歷殘酷職場競爭的同時,帶著一身疲憊,還要為你再生一個孫子或孫女?

中年總是不期而至。我突然意識到,對於多數獨生子女來說,他們沒有直系親屬和他們共同面對過度老齡社會的來臨。也許在他們還沒有完全準備好的時候,過度老齡社會就悄無聲息地把他們拖進一個他們完全無法掌控、無法自拔的艱難困境。

過去,我們到日本旅行,常常會嘲笑端茶倒水的都是老頭子和老太太,而我國哪有那麼大年紀還在從事服務行業的?然而,最近幾年,你是不是覺得中國的保姆也不好找了,並且保姆的平均年齡大了,保姆的工資上升得很快。

這就是信號。因為與很多行業相比,保姆是剛需。保姆不好找了,老了、貴了,就體現了基本的供求關係,而藏在這種關係背後的就是日益老齡化的人口結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一個國家或地區在60歲以上的人口比例達到10%,65歲及以上的人口比例達到7%,即可稱為老齡化社會;65歲及以上的人口比例達到14%即可稱為老齡社會;65歲及以上的人口比例超過20%,則可以稱為過度老齡社會。

從我國最近兩次人口普查的情況看,某些老齡化程度比較高的城市大約在5年前就已經進入老齡社會階段,而且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逼近過度老齡社會。

舉一個例子。我有一個學生今年40歲,他和他的妻子都是獨生子女,雙方父母都健在,60歲左右。

再上面有3個老人,80多歲,但叔伯舅舅眾多,大家共同照顧老人。隔代的事情基本不需要他們操心,而且下一代的兩個小孩也由父母幫助帶大。我學生這一代人的基本情況都一樣。

我們把時光向後推20年,設想一下這個家庭在2036年的場景。

我們假定中國人預期的平均壽命是80歲,那麼,在2036年,我學生的家庭結構就變成:最上面一層父母、岳父母這4個人可能多數都還健在;然後是下一層,我的學生夫妻倆,都在60歲左右;下面的兩個孩子,30歲上下,至少有一個應該結婚生子,形成了第四代。

在這個大約10個人的家庭中,有收入的有七八個人,所以,如果沒有大病之類的問題,只要不在北上廣深買房,正常生活應該不是大問題。但是,這個家庭的年齡結構有很大的問題,人口學上叫作贍養比,大約是4個人要照顧6個人。

最理想的,是最上一層80歲左右的人沒有慢性大病,並且生活能夠自理。如果退而求其次,即使有人生病,80歲的這一輩人能夠自己解決生活問題,或者可以在別人的簡單幫助下解決,這也是家庭之大幸。

不過,一般來說,這一層人總會衰老,有一個生活無法自理的階段。如果有一個人生病、臥床,這個家庭就比較困難。困難不僅僅是經濟上的,還在於精力的不足。

2036年,我的學生60歲,他的太太略小一點,正常的狀態下應該還在工作。我這裡說的應該還在工作,是指他們還沒有到達退休年齡。

將來會有一部分人,雖然沒有到退休年齡,但已經無法工作了。他們需要回歸家庭、照顧家人,因為他們無法找到保姆。前幾天,一名日本留學生告訴我,每年日本因返回家庭而辭職的人數在10萬人以上,日本目前的總人口不到2億人。而20年後,中國的高齡人口不會少於3億人。

老齡化社會的問題,在我學生的家庭裡,都有體現。我的學生一家,可以說是這個過度老齡社會的一個縮影。

第一,老齡人口中高齡人群的比例過大。以我學生的家庭為例,有一半以上的人是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80歲以上的高齡人口占到1/3。而最難的時候,是老的很老,小的很小,這些需要被照顧的人的數量超過一半。

第二,未富先老,這也是中國老齡化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徵。

家庭中幾乎所有的老齡成員都有收入,但就目前的情況看,只有我學生的收入高一點,其他人在退休後的收入都不足以請一個全時的保姆。未富先老是個很可怕的事情,因為人口老齡化和社會經濟發展之間是存在互動關係的。

當老齡化的水平低於經濟發展的水平,老齡化對經濟發展的後續影響相對弱一些;而當老齡化水平超過經濟發展的水平時,老齡化會嚴重製約後續的經濟發展。

所以,我常說,雖然從曲線上看,中國的老齡化階段很像20年前日本的情況,但中國的老齡社會和日本的老齡社會不是一回事。“未富先老”和“先富後老”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一般來說,為了保證國家的人口負紅利不至於太大,總和生育率應該接近,甚至超過2,也就是說一對夫婦至少應該有兩個孩子。

2000年,我國的總和生育率低至1.3,目前仍在2以下。第三,下一代人的生育問題,也就是目前10歲左右的那一代人的生育問題會變得非常突出。

如果這一代人不盡早結婚,不盡早生育孩子,那麼中國社會的老齡化問題就會越來越嚴重。而如果這些孩子們早結婚、早生子、多生子,那麼他們養育後代的生活壓力就會非常大。

也許我太悲觀了。中國有句老話——子孫自有子孫福,但我總覺得這很“阿Q”。最近,老聽人說隨著科學進步,我們都會活到120歲左右。不知對於將來處在過度老齡化的中國社會的年輕人,這到底該算好消息,還是壞消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