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包圍,如何才能選到適合自己的好書?

ALuLLL


如何避免看一本耽誤自己時間的爛書?

我是這麼做的,很簡單:

只看流傳千年的古籍。

你想想,如果一個人死了,他要把書放到他的墓穴裡跟著陪葬,將心比心,如果是我們自己,那得多看重這本書?死了都不想離開它?

如果一部書,從千年前,口口相傳或是文字記載,一直都沒有散佚,這得是多了不起的書?

這樣的書,就算不好,我或許不喜歡,但是我也不會覺得因為讀了它,而“浪費我的時間”。

不會。

說起散佚,很可惜啊,物極必反。有的書由於太過驚世駭俗,威力太大,也隨著歷史的長河消失了。比如助秦始皇得天下的陰陽家鄒衍。現在一說陰陽家大家都說日本,其實日本的文化中的陰陽師並非戰國時期的陰陽家,日本的陰陽道只是五行學說進入日本後恰巧起的一個同名而已。據說戰國時期的陰陽道是真正的“通天地、知鬼神”。而在諸子百家時期當時其他的學說都是小弟弟,所有君主都強烈渴望得到陰陽家的輔佐。

當然了,這也都是現在的記載而已,具體怎樣我又如何得知。

還有一種散佚,也是因為這部書太珍貴了,敝帚自珍,遇誰都不給分享。就想自己獨吞,這樣散佚的書籍也是不少的。比如奇門遁甲誰都知道,但是“太乙神數”這門學問就已經快失傳了。“天地人”,太乙神數為天,奇門遁甲為地。那為什麼奇門遁甲無人不知,太乙神數卻知者甚少呢?就是因為太乙神數太強大了,專為測“國運”的。這就和陰陽師鄒衍的境況一樣:

你專門測國運的,那當世的皇上能容你在外面胡說八道嗎。就算給你收進來了,但是你那嘴還是能說話吧。乾脆,你給我測測國運,測完了我知道了,你也就別再能張嘴了。這才是最安全的解決方案。

長此以往,那太乙神數能不瀕臨失傳嗎?



無為的馬仙僧


1.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往這方面去尋找;

2.知道自己擅長什麼,往這個方向發掘,深入;

3.知道自己短板是什麼,從這個方面去彌補,去提高;

4.隨心所欲,無所限定,什麼都要看,什麼都去了解,自有最後的沉澱。


新中式西風美學


我認為首先要挑選適合自己發展方面的,其次挑選自己有興趣的較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