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學生”與“壞學生”的道理

夏天的菜市場又熱又悶,賣梭子蟹的攤主在不斷地往蟹上加冰塊,看起來不過十來歲的清秀小男生在費力地給父母搬冰塊。買菜的紛紛稱讚他懂事,這麼小就幫助父母做事情,是個好孩子。充滿血腥氣息的鮮魚攤檔,青春撲面的女孩子在幫媽媽收錢,騰出手來咬蘋果時,還沒忘讓忙碌的媽媽咬上一口。

“好學生”與“壞學生”的道理

多年前,我曾在一所地處窮街的學校當過好幾年老師。記得班級裡有一個留級生,經常逃課,來學校上課也總是吊兒郎當的,髒兮兮的衣服,亂蓬蓬的頭髮,帶著一臉無所謂的表情。上課搗亂,捱了批評,不是頂嘴就是沉默地斜睨著你。去他家家訪,他們家做水產生意,底樓的客堂間裡放著一盆一盆的魚。書包被隨便扔在牆角,他正蹲在地上幫父親收拾大腳盆裡的魚,神情專注而認真。他父親當著我的面,輕微地指責他兩句,他也不回嘴,只羞澀地笑笑,全然不是學校裡桀驁不馴的模樣……如今在菜市場看到的那些一大早就出來幫父母幹活,任勞任怨不嫌父母工作環境差的“好孩子”裡,一定也有幾個是老師眼裡的“壞學生”吧?

想起一個公認的好學生,在大學錄取率12:1的年代,她考上了北大,成為一輩子幹體力活的父母的驕傲。她的母親視她如珠如寶,家裡難得買一隻雞,只供她一個人享用。她母親全年只有一件外套,冬天加上央裡,春夏秋做單衣。她卻時髦得如同這個家裡的陌生人。大學裡交了同是名校生的男朋友,畢業後又雙雙去了美國。

“好學生”與“壞學生”的道理

終於有一天,她發出讓母親去美國帶孩子的邀請。母親特地去燙了頭髮,買了新衣,整個人煥然一新,十分榮耀地在眾位鄰居的關注之下,奔赴彼邦了。半年後,母親蓬頭垢面地回來。她只是請母親去帶孩子,她不曾帶母親看一看美國,也不曾為她適應環境作過一點努力。母親聽不懂英文,看不懂電視,又沒人說話。她不主張母親打國際長途回家,母親在那裡打過的唯一一次國際長途,就是告訴國內的兒子自己幾時到上海,讓他來接機。

母親去世的時候,家人聯絡不上她,她正在異國出差。失去母親的同時,她又失去了婚姻,觸景生情令她涕淚滂沱。

“好學生”與“壞學生”的道理

學習,自然是每個學生的本分,學習不好,很容易影響到其他方面的素養。只是,有的所謂“好學生”,他們聰敏而跋扈,父母、配偶、兒女,在他們的心裡不過是一份陪襯。至於有的“壞學生”,儘管他們不愛學習,但是離開讓他們歷盡滄桑的學校,他們可以是孝順的兒女、體貼的配偶和充滿愛心的父母。他們沒有能力去攀登學業的高峰,卻很能夠懂得世俗的幸福。人生的各項指標裡,他們在學業以外獲得了高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