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燃料電池相關資料 ——概念股一覽(重點值得收藏)

1、國內氫燃料電池的那些先驅股

氫燃料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的一個重要技術路線,越來越受到資本的重視。隨著兩田和現代汽車的氫燃料電池乘用車的量產,技術瓶頸不斷突破,電池成本的不斷下降,現在的燃料電池已經處在商業化的前夕。國內隨著鋰電池的補貼的不斷滑坡直至消失,氫能源產業開始不斷活躍,多個主流城市開始喊出轉型氫都打造千億氫產業鏈的口號。2018年800多億產業資本湧入燃料電池行業,2019年預計會有跟多的產業資本湧入,是基於看好技術路線也好,還是基於政策補貼也罷,資金的進入必然推動產業迎來爆發式增長。

對應到資本市場,每年伴隨著政策的刺激和北美燃料電池企業的股價飆升,A股市場每年總是能走出1到2次超短線行情。遺憾的是每次都如潮水一樣來的快去的也快,最後都是瞭然於無聲。這一次隨著產業資本的深度介入,燃料電池企業的基本面會發生質的變化。相信未來的炒作的可持續性會更加靠譜。基於這個預期,我對資本市場的涉及到燃料電池概念的標的進行了簡單梳理和點評。

一、燃料電池核心標的

1. 億華通:這是一家已經從新三板摘牌的企業,是國內最正宗最純粹的燃料電池企業,也是技術實力最強、商業推廣做的最好的燃料電池企業,沒有之一。源自清華的團隊保證了技術的完備性和先進性,作為冬奧會的舉辦城市的張家口的大規模示範運營並將引領行業的發展方向。目前國內的燃料電池車型配套的億華通的燃料電池數量也是最多,工信部18年截止10月份推薦的燃料汽車車型60多種,有17種裝了億華通的燃料電池,毫無爭議的第一。該企業正在進行⎧上市輔導⎫,本人也在翹首期盼著這家⎧企業上市⎫。目前A股東旭光電和北汽以及幾家客車製造廠都是他的股東。

2. 雄韜股份:這是一家有著巨大卡位優勢的燃料電池企業,憑藉著嫻熟的政商關係操作,將目前個人認為國內最適合發展氫能源的城市武漢和大同拿下,作為擁有廉價氫氣來源的城市,大同和武漢的氫都不是白喊的。雄韜氫雄還在兩地做出了國內甚至是全世界最大的氫能源產業鏈投資,多達100多億的投資額讓人嘆為驚止,規劃的10萬臺以上的量產線已經部分投產,這可能也是全世界規劃的最大規模的燃料電池生產計劃。目前他們的40多千瓦的燃料電池已經量產,62千瓦的已經研發成功,目前正在瞄準80千瓦和100千瓦的。只是遺憾的是這是一家靠資本堆砌出來的團隊,更多的是先發優勢,一旦外部有更大的實力玩家進入,他們的優勢將不復存在。他們的團隊技術底蘊不足是致命缺陷,一旦技術發生更迭,沒有技術積累的團隊是很容易被市場所淘汰的。反觀這麼多年的市場,那些靠政商關係起家的企業,最終很多都是敗於市場。

3. 江蘇清能:這是家在新三板上市的企業,常年默默無聞但是技術實力卻很出眾。從2003年開始研發氫能源燃料電池,和其他企業直接面向汽車開發不同,這家企業開始研究的是小功率的家用發電機等其他應用場景,技術的不斷積累讓他們推出了功率更大的燃料電池系統,隨著汽車燃料電池產業的爆發,其子公司也開發出多款車用燃料電池並配套了相關車輛。公司的眼光不僅僅限於國內,公司還與波音、林德、AT&T等用戶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其車用燃料電池系統已用於里約奧運會燃料電池大巴、英國 River simple、Microcab 等諸多項目。遺憾的是這家企業走的步子太穩,沒看到其有大規模的擴產計劃,作為一家技術底蘊深厚的企業,也沒看到他的合作以及推廣。

4. 弗爾賽:這也是一家新三板掛牌企業,主營就是車用燃料電池和電信企業的備用電源,本質和江蘇新能差不多,但是技術底蘊貌似差一些。

以上就是資本市場以燃料電池為主營業務的企業。另外,A股市場的濰柴動力、東方電氣、上汽集團的燃料電池技術都非常成熟,都開始的商業化的配套和應用,但是燃料電池均不是他們的主業,並且他們的市值過大,彈性不足就不再一一點評了。

二、相關標的

離實質關係就差臨門一腳。有些本身就具備了相關技術和產業化水平,大規模商業化生產只是時間問題。

1. 雪人股份:這家本質上是一家燃料電池核心部件供應商,燃料電池空氣供應系統的國內最大供應商。同時公司還參股北美大廠Hydrogenics,這是家還不錯的燃料電池廠商。當然參股就是參股,你拿不到⎧知識產權⎫沒什麼大用的。憑藉著自己的這些優勢,雪人股份也想在行業內大幹一場,在新鄉投資15億建設一個產業園,專門配套生產燃料電池所需要的空壓機。目前公司也有了全套技術,燃料電池在實驗室階段基本成功了,至於能不能產業化就未知了。

2. 大洋電機:這也是一家很有野心的企業,本身看名字就知道他是做什麼的。目前公司的氫燃料電池業務初步完成佈局,2016年入股北美一線廠商巴拉德,成為第二大股東,近期又入股氫能源設備公司HT。在國內多地也在進行投資,之前和中通客車合資開發燃料電池汽車,前段時間在湖北投資13億建設1.7萬套的燃料電池。按照董秘說法,近期將能批量出貨。嚴格來說,這也算是一家核心企業,只是燃料電池就算未來量產了估計也不會成為主營業務,所以就沒放到核心標的。

3. 德威新材:這是家塑料衍生品的企業,3年前開始涉足燃料電池企業,先是和新源動力搞了個戰略協議,16年底花了幾千萬美元買了北美某個二流廠商的股權,然後號稱進軍燃料電池行業,近期看到德威新材在湖南又成立個子公司號稱搞燃料電池。當然他的這些動作目前來看還都是喊口號階段。

三、上下游設備及核心零部件標的

1. 先導智能:這是一家都很熟悉的公司,他的名字是伴隨著中國鋰電池產業一步一步走過來的,他是國內最好的新能源汽車用動力電池設備生廠商,屬於行業的最上游。2018年國內多家主流企業的燃料電池開始量產,但是遺憾的使用的設備大部分都是國外進口。隨著燃料電池的潛力不斷被挖掘,先導智能已經全面佈局燃料電池產業鏈,先導智能投資約50億元,其中二期為氫燃料電池汽車配套設施的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切入制氫、儲氫等細分領域。主流企業的介入,必將大幅度加快行業的發展。

2. 富瑞特裝

:作為最早從事加氫設備製造的企業,富瑞氫能可謂是燃料電池行業名副其實的賣水人,國內大部分加氫站的設備都是來自這家企業。無論是上游的制氫,中下游的儲運、配送還是終端供氫裝備等領域,都離不開富瑞氫能的身影。但是遺憾的是,碰到無力吐槽的管理層也沒辦法,這樣的資產居然被關聯交易給賣了,實在很無語。

3. 厚普股份:這是家成都本土企業,六大業務板塊包含了新能源整體充裝設備,本質和富瑞氫能是類似的。隨著成都市大力推進氫能源產業發展,看好該公司在四川的加氫設備領域取得先發優勢。

4. 東嶽集團:這是家在香港上市的企業,質子交換膜被稱為燃料電池心臟,之前這項核心技術還是在日本和北美廠家手裡面。隨著DF260型的膜技術上已經成熟,東嶽具備量產這項交換膜的能力,這對於降低燃料電池的成本至關重要。

5. 貴研鉑業:這是家生產銷售貴金屬鉑的企業,鉑是燃料電池的催化劑,目前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金屬鉑的需求量也在不斷下降,替代產品相信也會出現。但是目前的技術鉑的需求量依然是燃油汽車的兩到三倍,未來需求到底多少目前無法評估。

四、整車概念股

其實無論是鋰電池還是燃料電池,對於整車企業來說都談不上利好,只是企業轉型的快慢問題。目前國內主流汽車廠商特別是大巴的生產商對於燃料電池均有佈局。如果說非要說對誰有利,只能說大巴這塊中通客車和宇通客車佈局較早。商用車這塊中國重汽和濰柴動力都有佈局。乘用車目前國內還沒量產,但是看消息長城汽車走在前面。特種車輛這塊東風汽車佈局較早。

五、參股概念

1.參股新源:主要指南都電源、長城電工、新大洲這幾家公司,新源動力算是國內燃料電池的鼻祖了,上篇文章也說了,他更多是科研平臺,在商業化進程中表現一般。

2.同濟科技:這個更多是令名炒作,同濟大學的燃料電池技術是位於國內前茅。當然同濟科技也和上海神力他們一起投資了叫做中科同力的公司,主營業務是⎧醫藥⎫中間體,當然和燃料電池也有那麼一點關係。

3.美錦能源:這家參股百分之三十六的佛山飛馳汽車,這是家專業做燃料電池汽車的整車商,不僅生產了佛山的氫燃料⎧公交⎫車,居然還出後到了大馬。另外美錦能源還有個優勢,他主營裡面有個叫做焦爐煤氣的東西,這玩意裡面一半以上是氫氣,未來是氫氣的一個重要來源。

4.尤夫科技:參股了氫能源企業眾宇動力,這是家燃料電池生產商,不過主要是應用於無人機行業。

六、外圍概念股

1.華昌化工 :每次的燃料 電池炒作都少不了這家企業,其實很奇葩,邏輯感覺和奧巴馬上臺炒作澳柯瑪類似。這家企業有個產品叫做硼化氫鈉,然後這個產品在國防⎧軍工⎫上可以用於氫氣製造,然後市場就炒作他,華昌化工就澄清他們的產品是用於醫藥中間體的,和制氫無關,可市場還是不理這些。想想也是,這東西要是用於商業化的制氫,那得馬雲才能開的起氫氣車。最最搞笑的是,這家公司最近居然真的要進軍氫能源產業,像模像樣的入股合資搞了幾家產業鏈的公司。

2.騰達建設:這家公司幾年前也是號稱要重資進軍氫能源產業,準備佈局台州氫能小鎮,可最後卻是無疾而終,相關的企業都已經註銷。只能說出師未捷身先死啊,算是氫能源產業的先驅者吧!

晚會給大家準時更新,風險提示+個股公告+機會個股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