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步履不停》,人生路上,總有那麼一點來不及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

  • 你喜歡留一些遺憾嗎?
是枝裕和《步履不停》,人生路上,總有那麼一點來不及

比如,你很珍惜的一位朋友因為某些事情的誤解,讓你們的關係陷入僵局,請問你是主動解開矛盾?還是讓問題繼續?

或許有一天,你會發現當你們各自天涯之後,那些看似很大的問題,都不將是個問題。

友誼尚且如此,那麼親情呢?

  • 你土生土長的一個家庭呢?

好吧,不知道你是不是也讀過了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

我個人十分喜歡讀這本書,尤其是在過年的時候讀,會更有一番感悟。

是枝裕和《步履不停》,人生路上,總有那麼一點來不及

誠然,我很感恩可以生長一個充滿著愛與溫馨的家庭,父母感情極好,所以,我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體會到很多書籍裡面講述家庭關係的破碎。

事實上,今天有太多的人都在原生家庭裡,找不到療傷的方法。

反而讓看似不是那麼嚴峻的問題,變得十分棘手與複雜。

我們也試著去逃避,可忽略的那部分,總歸會在某個過程裡提醒著我們需要去面對的問題。

是枝裕和《步履不停》,人生路上,總有那麼一點來不及

我們對待血緣之親,貌似很容易湧動出一種患得患失的恐懼。

說不清楚也道不明白的深層次的畏懼,影響著我們多年的關係。

無法修復,不知道如何溝通,已經成為很多人的遺憾。

所謂家庭之間的關係,就好像是一棟房子與若干的窗戶的關係。

你曾對自己的父母表達過濃烈的愛意與感恩嗎?

還是說,大家早就習慣了彼此之間的存在,不會去袒露一切在對方面前,更多的是將抱怨、指責、不滿還有壞脾氣,扔給了不堪重負的他們。

是枝裕和《步履不停》,人生路上,總有那麼一點來不及

何等淒涼。

可我們的心,好像還是不夠知足。

若問這個世界上,有誰能夠無條件接納你?

大概也只有父母家人了吧。

等我們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和錯誤,想要做些什麼彌補過去的無知時,往往步履不停,無法解決那個“遺憾”。

到底讓一切變成了來不及的人,是誰?

是枝裕和《步履不停》,人生路上,總有那麼一點來不及

我們總想時光漫長歲月還靜好,有的事情不必那麼著急了吧。可總歸要在虧欠與自慚裡,度過餘生。

有人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是這樣吧?

《步履不停》的描寫裡,充滿著父與子、妻與夫、生與死、接納與拒絕……

  • 無數的矛盾,填滿了每個孤獨的靈魂。

還有什麼力量是可以愛的呢?

在《步履不停》讀不出來的是溫度,感受到的都是刺骨的冰冷。

每個人非常真實地活著。

我們所來不及彌補的遺憾,要等到生命戛然而止才肯去做些什麼嗎?

是枝裕和《步履不停》,人生路上,總有那麼一點來不及

《步履不停》令人不禁身臨其境地去為每個人物思考問題,那些看起來爭氣的和不爭氣的人物,都有著各自的軟弱。

有些事,不是不想去做。

而是,害怕做了之後,自己會很受傷。

那麼,為何要去還原一個無法讓自己舒服的場景呢?

自然,《步履不停》的故事不偉大,甚至有太多的脾氣,很古怪。

一遍遍,講述人性的無能為力,《步履不停》裡看不見愛的希望。

是不是很可憐?

是枝裕和《步履不停》,人生路上,總有那麼一點來不及

我想是枝裕和也很想要喚醒一種珍貴而稀缺的愛,鼓勵我們拼命去愛自己的家人。

怕只怕,到最後,誰都開不了口。

那個關於“來日方長”的謊言,聽上去很好,但卻讓許多的家人連說“再見”的時間都沒有。

好在我們都讀過了《步履不停》,也懂得了人生沒有“然後”,更沒有“後來”。

那麼,請你此刻去愛自己的父母愛人孩子吧。

請你不要耽誤自己的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