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三休三請”的傳奇女將,為何最後被武則天處死?

在我國的歷史上有許多驍勇善戰的將領,無論是平叛還抵禦敵軍都在人們的心裡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民間有句話“誰說女子不如男”,所以同樣帶兵打仗的女將軍自然也不缺,古有商王武丁之妻婦好,而盛世大唐則有女將樊梨花。

樊梨花,是唐太宗貞觀年間人,父樊洪為西突厥寒江關關主,後投唐(樊父原系隋將,歸依突厥)。她智勇雙全,美貌絕倫,其自嫁薛丁山為妻,協助薛丁山登壇掛帥、南征北戰、所向披靡。在我國的民間傳說中,她是一個敢愛敢恨、胸懷寬廣的大唐奇女,武藝高強、神通廣大、文武全才的兵馬大元帥。她一生故事被多種文藝作品所表現,電視劇、電影、歌舞戲劇等,且廣為民間道教立廟祀神至今。

被“三休三請”的傳奇女將,為何最後被武則天處死?

她所處的時期可以說是唐朝的盛世開端,在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年間,一些西北小國不願接受唐王朝的管轄,並以武力和唐王朝相對抗。為此,李世民決定派薛仁貴前去征討,而這也是她傳奇人生的開始。

薛仁貴在西征時,被唐太宗派去征討西涼寒江關,不料被困於敵軍之中,於是薛丁山主動請纓前去援助。在這場戰爭中,樊梨花對薛丁山一見鍾情,非君不嫁,但是薛丁山畢竟是敵軍,這就導致這段感情之路會充滿坎坷。

她喜歡上薛丁山後,就告訴了自己的父親,可是遭到了父親的激烈反對,他父親氣的拿起劍來逼迫她放棄這個想法,可是她仍沒有放棄。於是他父親就揮劍想要殺了這個叛逆的女兒,結果一不小心,自己失足誤觸劍鋒而死。後來樊龍、樊虎怒而刺梨花,又被梨花失手殺死,至此她就開關降唐了,而薛仁貴知她的能力和想法,覺得此女是個豪傑,於是讓她與自己的兒子成婚。

關於這三休三請傳說有很多種版本,比較廣泛的的說法是:花燭夜,薛丁山聞得樊梨花為獻關歸唐,殺兄逼父,不容分辯,亂加羞辱,於是第一次休她;番將楊凡攻唐,程咬金令薛丁山去請樊梨花,可是洞房之氣未平,礙於軍令,便悄悄的過去,因為沒帶軍令,守關將吳戈嚴詞質問,當面奚落,丁山一怒之下折回唐營,這為一請。

被“三休三請”的傳奇女將,為何最後被武則天處死?

後來薛丁山陷烈焰陣,她現身相救,薛丁山並不領情,覺得她胡攪蠻纏,於是再休。待薛仁貴被困,迫於軍令,薛丁山二去寒江,自持軍令與程咬金親筆書信,更加盛氣凌人,女婢鐵珍見丁山來意不誠,將其驅逐出關。樊梨花見信,得知軍情緊急,便出兵解危,唐軍轉敗為勝,這為二請。

後來她收薛應龍為義子,卻被薛丁山懷疑,於是第三次休。梨花自返寒江,丁山回大營後,兵敗,不得已再求助於她,為三請,然而她詐死讓薛丁山懂得了自己其實愛著她的,於是夫妻合好,同心西征。

也有說是徵西凱旋後,因居功厥偉,唐高宗時加封為威寧侯、鎮國一品夫人,位高於其夫丁山。丁山心中不服,藉故第三休。後來番將蘇寶童獲悉,乘機興兵進犯。薛丁山掛帥禦敵,陣前中毒箭,性命垂危,梨花為丁山吸吮毒液,治好箭傷。丁山悔悟,前往紅花寶帳賠禮,請梨花共破強敵為第三請。

被“三休三請”的傳奇女將,為何最後被武則天處死?

據《神明聖紀》記載:樊元帥俗名樊梨花,唐太宗貞觀年間人,父樊洪為西涼國(西突厥)寒江關守將,兄長樊龍、樊虎協助鎮守。樊梨花自幼隨梨山老母習藝,歷時八載,道法高強。

當藝成下山之際,驪山老母告之約:「 將嫁與大唐將軍薛丁山協助徵西。」並語:“汝二人為玉皇大帝駕前之金童玉女,某日天界蟠桃大會上,因動思凡之心,於嬉鬧之間,金童不慎擊壞瓊瑤,而玉女也將水晶瓶打碎,玉皇大帝盛怒之下,便將予以處罰。斯時,南極仙翁趨前稟告,金童玉女尚有夙緣未了,建議將二人貶下凡間,結為夫婦以了前緣”。

被“三休三請”的傳奇女將,為何最後被武則天處死?

而關於她的死因也有很多種說法,關於樊梨花怎麼死的這個問題,其實不管是正史上還是民間流傳的一些野史中都沒有相關的記載,其中比較流傳較多的說法是:薛剛是兩遼王薛丁山的兒子,生性好打報不平,好惹事。元宵節上打死皇子,闖下大禍。薛丁山一家連累被武則天滅門。後來薛剛獨自逃到西涼,搬來大軍。輔佐廬陵王李顯,討伐武則天。

也有說:唐時薛仁貴之子薛丁山為奸臣張臺(張士貴之子)所害,全家抄斬。薛丁山的長子薛勇、次子薛猛囿於封建道德,並斬於市。而薛丁山的三子薛剛,為人性格堅強,不肯屈服,三祭鐵丘墳,保駕廬陵王,終於起兵反唐,報了血海深仇。

但是實際上,現在流傳下來的故事其實大多是傳說。薛丁山是小說演繹的人物,這個人物並不是真實存在的,是根據薛仁貴的第一個孩子薛訥延伸和改編而來。至於薛剛這個人物的歷史原型薛嵩,薛嵩在以四郡降唐之後便一直致力於唐朝的恢復上,沒有絲毫的“反唐”跡象,在公元773年的時候病死了。這也是民間流傳的是“薛剛反唐”的故事而沒有說是“薛嵩反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