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龍升:靠勤勞和智慧由“窮小子”變成“大老闆”

盧龍升1965年出生在昭通市巧家縣偏遠的小河鎮新田村。2017年因受新田村群眾代表邀請以及自身想為家鄉做出貢獻的盧龍升,放棄了外面的花紅酒綠、霓虹閃爍、放棄外面蒸蒸日上的事業、放棄外面所有的一切,帶著自己的家當回到了這個落後的偏遠山村發展。

2018年3月小河鎮新田村由盧龍升牽頭並主投資的“巧家縣小河鎮新田村龍升種植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立。此種植合作社第一期種植水果300畝,種苗總計12000株(其中:法國進口大櫻桃2000株,紅寶石蜜桃2000株,青胞李、半邊紅各2000株,西梅2000株,峨柑2000株)。為帶動群眾致富,盧龍升將自己的所有財產孤注一擲投在“巧家縣小河鎮新田村龍升種植專業合作社”,現在他是大家心裡的“盧大老闆、大好人”。

自立之路、堅韌不拔

盧龍升鄰居(長輩)回憶說道:“小龍升這輩子經歷過的真的太多了,大家看到的是現在體面的盧龍升,但是我心中掛念的是從前不管如何不堪和困難面前都不服輸的小龍升。在80年代,巧家還是一個各方面發展都比較落後的時候,一個瘦弱單薄的17歲少年就形單影隻的不分晝夜的穿梭於巧家縣各個鄉鎮,我們老一輩的人看著即是心疼又是佩服。”

自立是每個人必經之路,但有的人品嚐到自立的淡淡苦澀時就會選擇回頭,餘生便選擇隨遇而安,而有的人即是陷入深淵、前進之路步履維艱也要做到披荊斬棘、移山開路。“17歲年少輕狂的年齡,不知天高地厚,堅信只要自己不言棄、不氣餒,上蒼便會眷顧於我。1982年通過和朋友聊天第一次知道世間除巧家之外還有別的城市存在,並且比巧家發展好一些,又得知外面的氣候與巧家有所不同,所以生產的農作物也不盡相同,這讓我原本躁動的內心更加按耐不住了,從此不分晝夜的踏上了穿梭於巧家各鄉鎮的收集花椒、核桃、桐油等倒賣到昆明各市場的創業之路,那時很累、很苦但還好沒有放棄。”盧龍升回憶年少時說。

自立變自強、挫折來調劑

勤勞是人生最大的機遇,挫折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調味劑,成功人士的背後都有些常人所不能承受的失敗經歷。盧龍升妻子說:“現在的他在鄉村父老看來是個‘大英雄、大老闆’,但是曾經狼狽不堪、淚眼婆娑的他在我看來就是一個迷路找不到回家的‘傻子’。”

回憶成功前不堪歷史的盧龍升沒有妻子的波動情緒,也沒有一般人所有的抱怨,就像那些不堪與自己無關似的,當我問起他自立自強道路上遭遇的困難時。他笑說著說“好多都忘記了,人嘛得往前看。只記得1982年不顧家人反對從巧家採收花椒、桐油、核桃到昆明倒賣,有一次在昆明北部客運站那裡倒賣的時候所有桐油都被人家換包了虧了3萬多元,80年代初那3萬多元是自己籌集了創業的所有家當,那時雖然覺得有點不甘心但依舊覺得希望就在前方。後來在1992年到西雙版納、紅河州、緬甸、老撾等地倒賣西瓜、李子、香蕉等各種水果,結果在1996年第一次到廣西拉運楊梅的時候被一個商家騙走了身上所有積蓄,當時家裡也因為這個事情鬧過,但是我依舊覺得古人說的‘人不死總會出頭’。”

直到2009年,盧龍升從一個借錢創業的“窮小子”變成了那個身價上百萬的“大老闆”,變成一個真正強者。

不忘初心、回饋家鄉

說起盧龍升,小河鎮新田村群眾都會面掛笑容。有的群眾說“盧老闆真是一個好人,因為我們大家放棄了自己在外面的事業。”又有的群眾說“如果不是盧大哥回來帶動我們新田村的經濟發展,我們現在都不知道該如何才能真正的脫貧出列。”還有的群眾說“他就是我們新田村的希望,因為有了政府的幫助和盧老闆的帶動,我們才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2017年,心懷家鄉的盧龍升放棄了外面的一切事業,2018年在小河鎮新田村成立了一個“巧家縣小河鎮新田村龍升種植專業合作社”,將自身的積蓄投入其中,運用合作社的方式來帶動整村的經濟發展,提高大家的經濟收入。盧龍升說“我不後悔放棄我之前擁有的一切,我也不後悔回到這個偏遠的山村,也一直堅信綠水青山那個就是金山銀山,只要我們大家團結一心,讓大家過上富裕的小康生活那時必然的結果。”

在政府的幫助下巧家縣小河鎮新田村龍升種植專業合作社規模不斷擴大、成果也人人可見,新田村的群眾積極發展的意識也越來越堅定,大家過上富裕的生活也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