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電商退場——由領跑到棄跑,世界巨頭們何以敗走中國?

本週,亞馬遜證實,將於2019年7月18日放棄中國本土電商,保留亞馬遜海外購、亞馬遜全球開店、Kindle和亞馬遜雲計算等業務。在中國電子商務市場奔跑15年,由一馬當先的領跑者到吃力的陪跑者,無力的跟跑者,最終做出棄跑決定,世界首富貝索斯的“壯士斷腕”。

2004年,淘寶剛一歲,京東剛開始轉型做電商。彼時市值160億美金的亞馬遜開出7000萬美金價格,從雷軍手中收購卓越網,一時風頭無兩。2008年,亞馬遜在中國電商市場佔有15.4%的份額,這也是其在中國最好成績,此後十年節節敗退,2018年,其在中國電商的市場份額是尷尬的0.7%。

電商這個賽道,不像共享單車,門檻低,一時間橙黃藍蜂擁而至,跟跑馬拉松似的。電商選手都是重量級的,阿里、京東,及後起的網易考拉、拼多多都各有套路和特長,他們也有共同的基因優勢:更懂中國人的喜好和習慣。

有人說,從包到表到可樂麥當勞,國際巨頭在中國市場都是勢不可擋,但是,他們是“生產者”,而電商,只做“商品”的搬運工。中國幾千年商品交換,你聽聽農貿市場裡、百貨商場裡出現頻次最多的詞——能便宜點兒不?有贈品不?搞促銷不?不合適,我能回來退換不?而亞馬遜號很長時間都不屑於搞這些,亞馬遜中國曾經的總裁王漢華就說過,價格戰不過是一場“忽悠”。

由亞馬遜放之四海(除中國外)而精準的商業邏輯衍生出的管理邏輯是,高估自己打法國際化,低估對手對本土瞭解不足。據說亞馬遜中國改個頁面需要幾個月的週期,要等來自美國總部層層審批,這在中國互聯網創業者看來是不可思議的。風口轉瞬即逝,要知道,2015年成立的拼多多,不足3年,完成4輪融資。在中國電子商務賽道上,本土選手都虎視眈眈地往前衝,亞馬遜中國步調優雅,倒有幾分像諮詢公司在做一個漂亮的PPT。

在我們目送亞馬遜的時候,其實,這樣的告別場景,我們並不陌生。MSN比起QQ曾帶給一代“職場白領”滿滿的優越感,但最終慘敗給了騰訊;eBay敗在淘寶手下;Uber中國業務賣給滴滴出行;以及曲高和寡,始終沒有在中國市場形成氣候的LinkedIn和Airbnb……

在2016年8月優步離開中國時,《紐約時報》曾刊發題為《移動技術領域領先的是中國而不是硅谷》的文章。文章說,硅谷是長期以來的世界科技之都,它孕育了了社交網絡和iPhone,並讓這些科技產品在全球範圍內流行開來。但是,現在,中國的科技行業(尤其是移動業務)在某些方面已經領先於美國。

《紐約時報》的報道,雖有溢美成分,但是,在中國數字化市場,本土互聯網企業對生態、文化的把握,他們短平快隨時調整戰略策略線上線下一盤棋的打法,他們對成功財富的極致渴望及一代創業者豁的出去的拼搏精神,讓那些坐鎮硅谷遙控指揮的大佬加高學歷傍身的高級管理人的商戰組合望塵莫及,“來了,又走了”。

只是,亞馬遜Uber的離開,遠談不上成王敗寇。在中國數字化市場,他們輸了;而在全球商戰賽場,阿里騰訊尚勢單力薄。同志仍需努力。

作者:任俠,非資深、想保鮮的媒體人。十年新聞生涯,喧囂中默默寫字的那一個,可能就是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