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區全面推進“三位一體” 居家養老服務工程

邯鄲市復興區位於邯鄲市京廣鐵路以西,總面積137平方公里,總人口37萬人。轄1個經濟開發區,2個鄉、1個鎮、7個辦事處,共有45個城市社區、15個村改居社區、41個行政村。目前,60歲以上老人達到78560人,佔全區總人口的21%。其中:80歲以上6703人,90歲以上644人,100歲以上6人。近年來,該區高度重視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事業,2006年率先在全市推行了居家養老社會服務,不斷探索發展專業化居家養老項目,逐步探索建立“以政府為主導,鄉鎮、街道、社區為依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載體,民間自治組織為實體,社會各界志願者服務隊伍為補充,政府、社區、家庭三位一體”的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取得一定的成效。

复兴区全面推进“三位一体” 居家养老服务工程

一、政府主導,積極搭建居家養老服務平臺。

該區將居家養老服務項目建設列為重要民生工程,全力搭建服務平臺。一方面堅持創優載體。結合精品社區建設,積極爭取財政支持,加大向上爭跑力度,引導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投入,依託社區建設整合利用社區醫療服務站、社區便民服務中心、養老服務機構等服務資源,就近、就便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儘可能在社區範圍內解決老年人各種服務需求。同時,不斷完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周邊養老服務環境,優化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對居家養老室外進行了綠化、硬化、無障礙通道改造,配備了完善的健身設施;在室內設有休息室、配(就)餐室、圖書閱覽室、文體活動室、健康康復室、醫療保健室、理療室和老年大學等學習娛樂、健身醫療設施,為老年人居家幸福養老搭建完善的設施平臺。近年來,該區相繼建成了36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精品點,4個省級示範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石化街道機械廠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彭家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鋼鐵廠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百家樂園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一方面堅持資源共享。該區有多家駐區國有大中型企業,配套設施由企業工會管理,只針對企業職工開放,其他居民尤其是老年人享受不到完善的文體服務設施,針對此情況,該區積極與企業溝通協調,將一些原有企業工會管理的生活區的活動設施交由社區管理或共管,變內部職工獨享為社區群眾共享,既提高了這些文體設施的使用效率,方便了老年人健身娛樂,又避免重複投入,同時也密切了與駐區單位的關係,實現了多方共贏。如:該區鐵路大院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經過與鐵路部門協調,將社區內的劇場(可容納1000餘人)、籃球場(3000餘平米)、多功能活動室等設施全部無償提供給全體居民使用,有效地豐富了轄區老年人生活。

复兴区全面推进“三位一体” 居家养老服务工程

二、以人為本,積極為老年人提供多樣化服務。

該區始終秉承“一符合三有利”工作理念,即只要符合本區老年人經濟生活狀況,有利於切實解決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有利於提高老年人的生活生命質量,有利於推進居家養老工作深入開展,各種居家養老模式均可大膽推出,大膽嘗試,幾年來,逐步發展出具有復興特色“請出來”、“走進去”的服務模式。“請出來”,就是以建成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依託,把行動方便的老人接到中心,提供日託、就餐、康復、健康學習和休閒娛樂等各項服務,或利用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圖書室、棋牌室、健身室、衛生服務設施為老年人提供休閒服務。老年人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平臺,以老年協會為載體,形成以低齡健康老人為主體,“四老”人員(老幹部、老黨員、老教師、老模範)為骨幹的老有所為體系。全區共發展各類老年活動隊伍100多支,老年人已成為基層建設的主力軍,廣泛參與社區建設和社會活動,真正實現了“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其中:建西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可以為老人提供日託、家政服務、精神慰藉、學習娛樂、親情代辦、信息化受理等11項為老服務,老人每天可以走出家門,到中心打牌、健身、上網、理髮、吃飯、享受理療服務。復興區鐵路大院、機械廠、邯鋼二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老人可以不出社區就能跳舞、練歌、畫畫、觀看戲曲、打各種球類,家園定期舉辦的攝影、象棋、書畫、戲曲等多種項目的比賽活動,有的還被推薦參加區各部門組織的各種競賽。每天來中心參加各種活動的老年人達600餘人次。“走進去”,就是對一些高齡、獨居的困難老人,由專門的服務人員上門服務。上門服務人員除了保持每天到老人家中料理家務、買菜做飯、看病拿藥、洗衣拖地外,還主動進行一些特殊的服務,深受老年人歡迎。在上門服務中,我們緊緊圍繞老年人的實際需求開展近鄰養老服務(由鄰居承擔上門服務)、寄養式養老服務(將老人寄樣在鄰居或親戚家養老)、選派式養老服務(街道、社區選派服務人員上門服務)等。同時,該區根據需求,依託社區和社區老年服務中心,拓展生活保障、醫療衛生、法律援助、精神陪護、安全保障、特殊求助等六類服務項目。

复兴区全面推进“三位一体” 居家养老服务工程

三、突出試點引路,不斷探索創新居家養老服務新模式。

該區在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中,受限於人員經費制約,服務老年覆蓋率無法擴展,不能滿足老人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現狀。為解決好這一瓶頸問題,該區經多次考察協商,2018年,探索引入社會第三方力量,撬動社會資本參與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運營新模式,以石化街道機械廠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試點,將該中心交由河北萬康智慧養老服務有限公司運營。該公司實行“線上”模式和“線下”模式,“線上”模式主要通過信息分配員隊伍、加盟服務商隊伍、應急服務隊伍、志願者服務隊伍、助老員團隊,保證為老年人提供及時、周到、便捷的上門服務。“線下”模式主要通過託老服務、老年餐桌、心理諮詢、文體活動,按摩電療、生物電療、設立服務站等方式,為老人提供養老、定位、求救、配餐、家政等服務,確保老年人平安養老、健康養老、幸福養老。運營一年來,該公司運行狀況良好,贏得群眾好評。同時,該區堅持與時俱進,利用新時代網絡系統,大力開展智慧養老服務。2018年籌劃在復興區經濟產業園建設12349養老信息平臺已經建成,即將投入運行,該區將會在現有機構網絡基礎上,有效整合通訊網絡、智能呼叫、互聯網等科技手段,以“信息化、智能化呼叫救助服務平臺”為支撐,以建立“老年人信息數據庫”為基礎,以社區為依託,以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平臺,以“提供緊急救援、生活照料、家政服務、精神關懷、增值服務”為基本服務內容,全面引入第三方運行,切實為轄區更廣範圍的老人提供有全方位的居家養老服務,以更快捷的步伐、更可續的手段,全面推進我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實現更高的飛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