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直擊——州城的生態環境保護如何?

本網記者 張國帆 劉豔

說起我國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堅戰之一的“汙染防治攻堅戰”,市民們也許對防治的具體內容瞭解並不十分全面,但對於近年來州城的生態環境保護髮生的變化,卻是感同身受的。4月11日,記者兵分三路,分別到達州城三個出城的必經路段,通過現場直擊和採訪的方式,瞭解了市民對於近年來州城空氣、水、土壤質量變化帶來的切身感受。

時間:4月11日下午3時

地點:土橋壩出城口——窯灣居委會翁家灣

久雨之後,豔陽高照。

當日下午3時,記者到達州城土橋壩出城口——窯灣居委會翁家灣組。70歲的張大媽就住在離主公路15米處,門口同時有一條上行的支路。在此居住了幾十年,目前房屋正面臨著拆遷。

“以前這條支路上去不遠處有一個打沙場,灰塵汙染大,我們家整天都像是籠罩在煙霧裡。去年這個打沙場沒搞了,空氣質量好了很多呢!”

言談間,張大媽門前的主公路的車來車往,不時有拖著渣土的大車緩慢地爬著上坡,釋放出濃煙。路面有些許大車碾壓後的坑窪,雖然渣土用帆布覆蓋不會導致渣土抖落,但天乾物燥,車輛過往太多,仍然有灰塵騰起。

說起近年來生態環境的變化,張大媽仍然比較滿意:“沒了打沙場,空氣質量已經好了很多了。雖然因為搞建設,門前過往的大車比較多,但每天都有灑水車來灑水呢。需要改善的是,如果灑水的次數多一點就好了!”

時間:4月11日下午4時

地點:旗峰壩出城口火車道橋下

48歲的蘇開瓊是重慶奉節人,嫁到恩施崔壩後,已在旗峰壩的主公路邊租房做了7年小生意。如今開著一家洗車場,順便賣點小吃。

雖然天氣晴朗,但洗車場沒有洗車的車輛。見記者來訪,蘇大姐趕緊熱情讓座。

“以前這邊的路沒有修好,灰塵滿天飛。現在好了,灰塵少了,空氣質量也變好了。灑水車一天也來清掃好幾次呢。”

除了對於空氣質量好轉的切身感受,她還告訴記者,旗峰壩的環境正在悄然發生變化:“不遠處正在修一個公園。平時忙於生意,對於清江河裡的水質變化沒有直觀感受。但門前的清江河正在修河堤和護坡。河裡看起來更漂亮了!”

說話間,已過了半個小時。一輛外地牌照的加長型大車在路邊停下來,司機向蘇大姐詢問洗車的事宜。

“30塊錢洗嗎?”

“太便宜了!我們洗小車都要25塊錢呢!”對於司機所出的價錢,蘇大姐一邊嫌低,一邊又有些怕錯失生意的猶豫。必竟,每天來洗車的客戶並不多!

“至少要40塊錢!”感受到蘇大姐的猶豫,記者趕緊在一旁幫腔。

司機最終接受了40元的洗車價格。蘇大姐向記者投來感激的目光。“現在環境變好了,洗車的生意也差了很多。”蘇大姐感嘆到。

時間:4月11日下午5時

地點:大龍潭村峽口大橋旁邊

75歲的丘光英老人與老伴居住的是女兒的房子,緊鄰318國道上的峽口大橋旁。平時與老伴會在周邊撿一些破爛去賣。

大龍潭在此處的風景怡人,近年來,每天前來遊玩的人不少。

“我們在這裡住了3年。對於大龍潭的水質,我們沒有感受到很明顯的變化。在公路邊上,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車輛多,但灑水車一天會經過好幾次,把路面的灰塵清掃得很乾淨。”

在河邊,懷裡抱著小孩的張紅女士告訴記者,大龍潭的風景好,所以周邊有不少農家樂,河裡也有小的遊船。但河裡沒有汙染,遊船是小型的腳踏船,沒有機油等汙染,河邊的垃圾也會按時清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