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昌甫、杜德昂父子紅色英烈的故事

杜昌甫出生在金寨縣桃嶺鄉桐崗衝一個農民家庭,杜德昂是他的兒子。1927年冬參加農民協會後,即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雙河洪家灣以開米坊為掩護秘密從事革命活動。1929年10月在黨組織領導下,他積極參與組織赤城縣六鄉農民武裝暴動成功,任六鄉赤衛隊隊長,帶領農民打土豪、抗捐稅,建立基層革命政權。1932年10月,紅軍主力西征,根據地遭到敵人瘋狂摧殘,他又組建六鄉游擊隊,轉戰山林,伺機殲敵,堅持鬥爭。

1933年初,中共皖西北道委領導轄區縣委在金寨地區境內先後組建了一、二、三路遊擊師和戰鬥營,二路遊擊師在桃嶺鄉桐崗衝組建,約500多人,師長朱世生(桃嶺鄉人1908-1934年,現為革命烈士),後杜昌甫任二路遊擊師師長,吳代芬兼政委,遊擊師組建後,採取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積極活動於內線和外線,到處襲擊敵人、鎮壓反革命、籌集糧款物資。

二路遊擊師在杜昌甫的率領下,在雙河、楊灘、甘塘坳、東大山、懸劍山、全軍廟、葉家院等地活動,二路遊擊師根據偵察獲悉,駐白塔畈的民團搜刮民財,囤積了不少糧食,便派二營前往打糧,二營在營長朱澤榮、教導員詹廣華的帶領下,發動群眾共一千餘人向白塔畈進發,民團見拿槍拿扁擔的人多,聲勢浩大嚇得一槍未放,不戰而逃,此次戰鬥俘虜27人,繳槍20多條,糧食100多石。1933年1月上旬,杜昌甫率二路遊擊師深入白區江店打糧,消滅了當地民團,打開江店糧倉,將大部分糧食分給當地群眾,遊擊師滿載而歸。2月上旬奔襲固始的武廟等,俘敵75師運輸隊一個排,繳槍40多支,子彈1萬多發,並獲24捆棉布,2000多斤食鹽。4月13日敵45師師長戴民權帶一個團的衛隊前往金家寨開會,杜昌甫得到情報後,選擇有利地形,率二路遊擊師在雙河附近的胡家邊、牛王廟一帶設伏,中午時分,敵人進入牛王廟,杜昌甫鳴槍發令,手揮大刀衝向敵人,埋伏在路西邊從林的戰士緊跟師長衝了出來,頓時槍聲大作,敵人亂作一團,戰士們吶喊從四面八方包圍過來,敵人死傷、投降過半,戴民權帶著殘部落荒而逃,這次戰鬥的勝利在當地傳為佳話。杜昌甫率部轉戰於豫皖邊區,神出鬼沒地打擊“圍剿”之敵,在歷次戰鬥中他都手揮大刀,如猛虎下山,敵畏之如虎,稱他為“杜老虎”。1934年冬因“肅反”擴大化被誣為“改組派”飲恨逝世(已平反昭雪),長眠於他的故鄉、二路遊擊師的組建地——桐崗衝。

其子杜德昂(少年烈士,13歲被捕犧牲),小小年紀就隨父親打游擊戰,為游擊隊當通訊員,利用放牛做掩護傳送書信,多次機智完成任務。由於當地民團、反動派到處抓不到杜昌甫,就逮捕了少年杜德昂,為了消滅杜昌甫及主力游擊隊,反動派將杜德昂綁在兩根毛竹頭上,威逼其家人交代游擊隊去向,小英雄不畏國名黨反動派兇惡的嘴臉,拒不交代,反動派費盡心思得不到想要的消息,惱羞成怒,殘忍將毛竹鬆開,小英雄杜德昂英勇就義。

後來由其家人將小英雄杜德昂與父親杜昌甫合葬於他的故鄉--桃嶺鄉桐崗衝。2007年,杜氏後人又為兩位烈士刻了碑文以寄託對先輩的哀思;2016年被金寨縣委批准為金寨縣第一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7年被金寨縣人們政府批准為縣級文物保單位。父子紅色英烈的故事,在家鄉廣為流傳,人們敬仰他們,每年清明節,全鄉中小學生、周邊群眾都自發組織為烈士掃墓,深深緬懷他們的英雄事蹟。(劉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