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是從哪裡遷移到四川的?

手機用戶6415614449


現代的四川人多是三百年前湖廣等地移民的後代。

明末清初的時候,四川遭受到極大的兵災,先是嗜好殺人的張獻忠在四川胡作非為,搞得蜀地一陣血雨腥風,之後清軍,南明軍,各路盜匪,民團勢力再度混戰,四處燒殺搶掠,而兵亂之後又是瘟疫,饑荒,猛獸,流亡…….等到清朝差不多穩定四川局勢的時候,“天府之國”已經淪為一片蕭條。

從明朝萬曆六年到清朝康熙前期(康熙二十四年人口統計, 四川地區僅餘人口9萬餘人),整個四川地區(包括重慶)的人口竟然銳減到不到三十分之一!往日繁華的成都府竟然有猛虎出沒。

於是清政府為了恢復四川經濟,開始了長達100餘年的“湖廣填四川”,康熙三十三年,康熙帝發了《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詔》,勵外省移民入川墾荒,四川的人口這才多了起來。

而當時移居到四川的人口中,以湖廣(湖南,湖北兩省)最多,畢竟離得最近;廣東,陝西南部,江西等地的也有。


國史拾遺


明初,北方從西向東移民,典型的是洪洞大移民,其實洪洞只是箇中轉站。明初,南方從東向西移民,典型的是江西填湖廣,其中湖廣也是個中轉站。只不過,這個中轉站要比洪洞大的多,久得多,跨界兩個朝代!題主所說的四川人其實應包括重慶人,他們的來源,歷史有個名詞叫湖廣填四川,其實還有個詞叫湖廣入四川。說到底,其實是江西填四川、江西入四川!當然,這是遷入四川的主要來源。準確來說,四川人口則由本地少量土著加湖廣移民加外省移民構成。

人間樂園——四川

四川自古就是天府之國,文明起源很早,早在前1045年這裡就建立了蜀國。因為四川富庶而易守難攻,盆地之外就是崎嶇山路,有道是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在這裡立國的王國,出則可以漢王成漢皇——漢太祖,入則有劉備建季漢(蜀漢)——漢烈祖。這裡就像世外桃源,充滿著祥和福樂。故而四川自古物華天寶,人丁興旺,才子美女輩出。像司馬相如、蘇軾、武則天、宋朝的武則天劉娥,而且她們不僅是美女還是秒殺男人的女漢子。而到宋元之際,這裡遭遇了劫難。到了明朝初,四川迎來了第一次移民——湖廣入四川。

湖廣入四川

1236年,蒙古西涼王闊端率部南下侵川,大肆殺伐,使蜀地僅剩一州(夔州),一府(順慶府)。以至於宋理宗對大臣趙熙暨說:為了拯救蜀地,朕幾乎天天與重臣商討歸復之事。1237年,南宋收復成都。1239年,蒙古再度來犯。在反反覆覆50多年(1227年-1279年)無數次的拉鋸戰中,蒙古(元)軍遭遇前所未有的抵抗,他們也實施了前所未有的屠殺。宋人筆記《三卯錄》記載:蒙古(元)軍,將四川人五十個人分一隊,逐個用刀刺殺。為防止活口,還要檢查進行二次刺殺,僅僅是成都城內就有140萬骸骨。

南宋(《宋史》載)四川地區(含重慶)約408萬戶,到了元朝(《元史》載)四川地區(含重慶)約14萬戶。按一戶5人計算,約減少人口1930萬人!再加上元末明初起義軍在四川的混戰,導致四川出現人口危機。怎麼辦?

湖廣入四川!徐壽輝部將明玉珍不服陳友諒弒君奪位,西入蜀地建立的大夏國。他為四川帶來了湖廣籍將士20萬人並要求攜帶家屬。而且明玉珍曾兩次徵召湖廣民眾入川,還吸引了一些難民。歷史記載追誰夏太祖明玉珍的湖廣民眾以孝感居多,耐人尋味的是明玉珍的後人卻做了朝鮮人、韓國人。福垊估計一共有70萬人左右。此後朱元璋滅了大夏國後,將夏太祖的兒子明升還有漢高祖陳友諒的兒子陳理,送給了朝鮮李朝。明太祖也曾鼓勵湖廣民眾入川,從明初到明末這樣小規模地充實著四川的人口,這就是湖廣入四川。福垊之所以用入字,那是因為這種移民基本自願性較強。那為什麼說小規模充實四川呢?因為兩廣人口因為戰爭因素也是人丁凋敝啊!於是也就有了江西填湖廣之事。

江西填湖廣

湖廣地區在元末是起義之地,像宋世宗徐壽輝、漢高祖陳友諒等他們都是湖廣人。連年的戰爭使人口銳減,民眾或者充軍被殺,或者成為難民而死,或者逃亡到他地。後來,朱元璋又跟陳友諒也是在湖廣境內廝殺。明朝一統天下後,皇帝下詔:北邊強制由西向東移民,南邊強制由東向西移民。

江西距離湖廣最近,對了,湖廣這裡不包括廣東、廣西啊。自然而然就成了江西填湖廣的主要人口來源。此外還有皖、蘇、浙、閩、魯、晉、秦、冀甚至川地遷移到該地。川人遷移到該地,那是朱元璋收編明玉珍將士回家就業的手段,一些都為了消除隱患。

湖廣填四川

明末農民起義,明清之爭再一次給四川人帶來了劫難。有大量史料證明,大西皇帝張獻忠屠蜀。關於張獻忠屠福垊認為,他的確罪惡滔天,但說都是他作的惡,不免有些武斷。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嘛!清朝和元朝一樣,歷來有屠城的習慣,應該說在屠川上,清軍也是存在這種惡劣的罪行的。更加上一些災荒瘟疫導致的人口銳減。這就導致四川人口再次出現了危機,於是取得天下的清朝決定——湖廣填四川

《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詔》是康熙帝通過政策鼓勵外加強制,令距離四川最近的楚人入蜀。其實楚人(湖廣籍)在200多年前就是鄱人(江西人)。福垊認為就是用江西填四川的說法也不能算錯。康熙是怎麼鼓勵移民的呢?康熙把吸引移民當成官吏升遷功績。對於民眾,康熙規定,移民到川后,開墾荒地五年後再收稅。滋生人丁,永不加賦。什麼意思呢?生再多的孩子,也不加人頭稅,為的就是安居樂業。此外還有經商、逃難、訪親等湖廣人移民到四川。

他省填四川

在清朝,共有來自17個省的民眾移民到了四川,但主要還是四川鄰近的幾個省份。一圖勝萬言吧。

謝謝大家,感謝指教。


福垊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50ec0008a4547b295ad6\

看鑑


四川,雅稱“天府之國”,這裡自古以來就是物華天寶之地。所以歷朝歷代都有人向四川移民,但最出名的一次,當屬“湖廣填四川”。不過,大家也別被這句話誤導了,事實上,現在的四川人,大部分都是從全國多達17個省份遷入的。而在“湖廣填四川”之前,還有一個“江西填湖廣”。





清代文學家魏源曾說過:“當明之季世,張賊屠蜀民殆盡,楚次之,而江西少受其害。事定之後,江西人入楚,楚人入蜀,故當時有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之謠。”由此可見,“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在時間上是具前後銜接的。這個歷史大背景,還要追溯到元末的天下混亂,民變四起。當時兩湖地區是深受農民起義的影響,而地處南方的江西則有幸的躲過了農民起義的破壞。等到元朝滅亡朱元璋統一天下,兩湖地區一片蕭條,人凋民弊,因江西有地理之便,始有江西之民陸續移居兩湖,所以才會有“江西填湖廣”之說。




而張獻忠的大本營四川,更是當時的重災區,因為長年的戰亂,昔日的天府之國滿目瘡痍一片荒涼。據清修《成都府志》記載:“城郭鞠為荒莽,廬舍蕩若丘墟,百里斷炊煙,第聞青磷叫月,四郊枯茂草,唯看白骨崇山。”這一段話雖然寫的有些浮誇,但也從側面印證了當時蜀地之荒涼。另《四川通志》也載有“及明末兵燹之後,丁口稀若晨星”這樣的話。由此可見,當時的四川經過“張賊”(張獻忠)的殘暴統治後,人口、經濟都遭到重創,其破壞力巨大。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朝廷正式頒佈了一份名為《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詔》的詔書,下令從湖南、湖北、廣東等地大舉向四川移民。除了規模龐大的“奉旨移民”,還出現了其他的民間自發的移民,比如經商入川,逃荒入川,大量外省人口紛湧入川,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四川的生態壓力,但也促進了四川的生產經濟發展,實現了四川本省與其他地方的民族大融合,其正面效果顯而易見。




清朝對四川的移民問題非常重視,為了鼓勵湖廣等省人積極向四川移民,朝廷制度了諸多利民政策,如凡自願入川者,將地畝給為永久產業(四川最不缺的就是地了),各省貧民攜帶妻子入蜀者,準其入籍,將入川各省移民的稅賦徵收時間放寬到5年後,這些政策為移民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大量湖廣人至此開始響應朝廷號召,拖家帶口,收拾細軟千里迢迢奔向四川。




雖然叫“湖廣填四川”,但事實上移民四川的人來自多達17個省份。根據成書於清末的《成都通覽》所做的統計:在所有移民到四川的外省人中,湖廣移民佔了25%,河南和山東兩省佔了5%,陝西省移民佔了10%,雲南和貴州兩省佔了15%,江西省移民佔了15%,安徽省佔了5%,江浙兩省佔了10%,廣西佔了10%,福建、山西和甘肅三省移民佔了5%。可見,目前四川移民的成分較複雜,幾乎是融合了全國各地的移民。


大國布衣


誠邀,如題。四川和重慶可謂一脈相連,二者都是四川人。1997年以前,四川的人口總數就達到了一億,是當時人口最多的身份之一,那麼四川人這一龐大的總群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雖然四川的地勢崎嶇,對外交通極為不便,但是架不住成都平原“天府之國”的誘惑,在歷史上四川也有大規模的人員流進。

四川的先祖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的三星堆和蜀國文明,但今天的四川人中很多其實已經是外來的移民了,這一切都是明末那場慘烈的大屠殺所導致的。

大明末年,天災不斷百姓民不聊生,張獻忠趁機起義,佔領成都後建立大西政權,為了維持統治,大西軍在四川對百姓進行了殘酷的鎮壓活動,是時成都十室九空,後來大西軍與大清交戰,川中百姓更是慘遭兩軍屠殺,到了康熙年間,四川百姓已經十不存一了。

有感於成都平原的肥沃和四川百姓的銳減現狀,出於發展生產的目的,康熙帝命令湖南,湖北,廣西廣東的無地軍民大量遷入四川墾地,史稱“湖廣填四川”。實際上現在的四川人已經沒有多少是原住民了,對此四川人的諺語這麼寫道:“大姨嫁陝二姨蘇,大嫂江西二嫂湖。戚友相逢問原籍,現無十世老成都”,這就是問題的答案。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四川人是中國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現在的四川人(含重慶人)雖然人數居全國之最,但從歷史上來看,幾乎已經沒有純粹來自原四川土著的後代。

生長在四川這一片土地的人,大概是最忠烈的人群之一,因而歷史上曾經歷過幾次具有毀滅性的浩劫。每一次浩劫過後,又從其他地方遷來新的人口,又組成新的四川人。


第一波四川人,巴蜀先民。由川西高原及江漢楚地遷徙而來,並建有燦爛的巴蜀文化。這是四川的遠古先民。

第二波四川人,秦滅蜀以後,自秦地遷徙而來的秦人。秦人改變了四川的人群構成,此後很長時間四川以秦人為主。

第三波四川人,西晉以後,從關隴、中原逃難至蜀地的人。這部分人對四川人沒有起到絕對的衝擊作用,只是豐富了四川的人群構成。

第四波四川人,宋元之際,四川一片焦土,十室九空,因人口太少,曾一度被併入陝西。後來直到元末建都重慶的明玉珍開始從江漢、嶺南遷入人口,蜀地人煙才得到重新彌補。這部分人成為了四川人新的主體構成。

第五波四川人,明末清初,四川人再次經歷浩劫,後來清朝從湖廣(湖南)遷徙人口入川。這次也基本上是四川最後的人口大洗牌,此後的川人,主要是湖南湖北乃至江西遷徙先民的後代組成。


蘇綻


大約從西漢時期,四川便開始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

在近乎完全封閉地理條件的限制下,加上安土重遷的社會風俗,四川人矮小精悍、嗜好麻辣、個性鮮明,給人以相對穩定深刻的印象。可熟悉歷史的朋友大概都曾有所瞭解,實際上,現在常住四川的民眾大部分都算不上是“土生土長的蜀人”,他們的祖籍都不屬於蜀地,而多是旁的省份移居過來的。


那麼,這些人都是從哪裡遷徙到四川的呢?

四川在歷代各個時期經歷了數次大規模的人口變動,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大致算起來,可以分為三個大的歷史階段。

先秦時期,古蜀人部落沿岷江而下遷徙至成都平原一帶,並在後來建立起了覆蓋整個四川盆地的古蜀國杜宇王朝,成為最早的四川本土古蜀人群落。

後來戰國時期秦滅蜀國,“移秦民萬家”填充川蜀,極大地增加了構成四川人的複雜性。

而在漫長的封建歷史時期裡,四川人口的變動則更加頻繁。

由於政局動盪等社會環境因素,分別在東漢末到西晉、唐末五代到南宋初年以及明清的朝代政權交接時期,四川都有過較大的人口遷徙運動。


在這裡著重講一下發生在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的兩次“湖廣填四川”事件。

所謂“湖廣填四川”,顧名思義,就是在中央集權政體的控制下,通過人民自發或是政府督促的方式,遷調湖廣行省的人口來填充四川戶籍的空缺。

那麼當時究竟是因為什麼,要調動這麼多地方的人丁來填補四川這個不算太大的盆地,又都是從哪些地方調來這樣多的人口呢?

第一次“湖廣填四川”最初的起因是在南宋末年蒙古軍隊南下時,四川等地的激烈抵抗造成了蒙古軍的大量傷亡,憤怒的蒙古軍隊在四川全域大肆燒殺擄掠,當時僅成都周邊人口就縮水上百萬。此後在元朝當政的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受限於生產力的匱乏和惡劣自然條件的影響,四川的經濟和人口一直無法得到恢復,常年作為全國經濟最落後的地區之一。

直到明初朱元璋執政時期,長江流域開始推行“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的政策,四川的人口才逐漸得以振興起來。

崇禎元年(1628年),張獻忠同李自成發動農民暴動,後來張獻忠攻陷四川,建立了大西國政權,這段時期在正史中稱“大西國之亂”。

張個性嗜殺暴戾,在張起義到建國到最終兵敗的數十年中,巴蜀人口空前銳減,據《四川通志》載:

“蜀自漢唐以來,生齒頗繁,煙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後,丁口稀若晨星。”

歷史上經張獻忠大西國之亂及滿清入川后殘酷屠殺兩次兵燹,四川95%以上人口滅絕。

後清政府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廣東的不同姓氏入川進行恢復生產與統治,即第二次“湖廣填四川”,其中又以楊、李、張、王、曾、汪……等姓氏家族居多。


但由於地域文化差異過大,福建、廣東、江西三地遷移過來的民眾雖經數百年同化,仍頑強地殘留有明顯方言發音特徵和宗教文化習俗,同時他們也始終寄希望迴歸原居住地,自稱客居他鄉,故稱為客家人。

而相對來說,湖南湖北人則更安分於在四川居住,安居樂業,繁衍生息,逐漸壯大成為如今四川的主要群體。

歷經百餘年的交流與融合過程以後,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們通過商業交流、文化碰撞和姻親關係等同化,現已基本沒有太多差別。


所以說,自清初以來四川便趨向於形成一個典型的移民社會。

這些移民以湖南湖北人為主,佔據了幾乎四分之一的份額,至於先前提到的古蜀人,基本上都已經在與其他各地移民文化習俗相互滲透與融合過程中同化消弭,開始以嶄新的勤勞果敢、奮發向上且富有生命力的“川漢子”和“川妹子”形象活躍於全國各地,逐漸形成了四川人獨樹一幟的社群特點。


歷來現實


四川人在歷史上有好幾次大換血,總的來說我們全國基本都是從中原一帶遷移出去的,大家可以看看中國的姓氏起源和遷移。四川近代的遷移就是湖廣填四川,明末張獻忠屠川這個基本都知道,四川基本被殺光,大部分有湖北湖南廣西廣東遷移過來。也有別的。有的人說那為什語言相同,我來給你舉的例子,東北三省,三個省,語言口音基本一致,但是他們的祖籍有百分之八十來自於山東人闖關東過去的。但是現在口音也是和我們不一樣,但是三個省都一樣。百家講壇,錢文忠講的百家姓,姓氏起源和遷移就知道自己的真正最古老的祖籍在哪裡一步一步的遷移到現在的地方的。所以說大家都是炎黃子孫,五百年前都是一家人,不要地域攻擊,不要互相攻擊,因為有可能你罵的是自己。



透視你的美


現在的四川人,80%都不是本地人。他們是清代“湖廣填四川”時遷徒而來的,來自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福建、江西、陝西等地。

而剩下不到20%的人口,其實也不是本地土著,他們也是遷徙來的,只不過時間更早。

也就是說,實際上,世界上根本沒有“典型”的四川人,只有“非典型”的四川人,這是怎麼回事呢?請聽有書君慢慢道來。

1.80%的現有四川人,都是清朝“湖廣填四川”的移民後代。

明末清初的30多年間,四川境內戰亂頻發,加上災荒、瘟疫不斷,造成四川人口銳減。四川全省殘餘人口只剩下60多萬人,成都全城只剩下8萬人。

所以,清政府從順治到嘉慶年間,對四川進行了大規模的移民,這就是有名的“湖廣填四川”的故事。

清政府採取了強迫手段,在湖北、廣東等十個省挑選精壯男子,反綁了手押進川來。路上誰要大小便,必須先請求解開手,所以至今,四川人仍把上廁所叫做“解手”。

在長達一百多年的時間內,“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移民600餘萬,填滿四川的各個角落。

《成都通覽》裡曾記載:“現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廣佔25%,河南、山東5%,陝西10%,雲南、貴州15%,江西15%,安徽5%,江蘇、浙江10%,廣東、廣西10%,福建、山西、甘肅5%。

可見,現在四川80%的人口,都是“湖廣填四川”移民的後代。那麼,還剩不到20%的人口,是不是四川土著呢?答案是否定的。

2.剩下不到20%的“老四川”,其實也是移民,他們是四川歷次遷徙的僅存戰果。

“湖廣填四川”前,四川只剩下60多萬人,而成都僅剩8萬人,這些所謂“老四川”,其實也是“移民”而來,是四川歷次遷徙的僅存戰果。

公元前316年,秦司馬錯消滅巴蜀,曾“移秦民萬戶入蜀”,約為五萬人。

公元298年,天水、略陽、扶風、始平、武都、陰平六郡“流民”十餘萬人湧入四川,社會大亂。原來入蜀的秦民紛紛逃離,拱手讓出四川,四川面貌完全改變。

後來,貴州僚人大量湧入四川,數量眾多,四川變成了僚人世界。

隋唐宋三代,朝廷一方面對僚人進行鎮壓,一方面又加速對他們的同化。

宋末的四川,蒙宋對戰,戰爭慘烈,四川人口一下子由1000萬銳減到60萬,這裡面還包括元軍的家屬,四川人幾乎又換了一茬。

元末明初,明朝政府組織移民,四川差不多換成了湖北、湖南之人。

明末清初,四川戰亂,軍閥豪強大肆屠殺人民。四川全省殘餘人口約為60萬人,成都全城只剩下8萬人。

為了恢復生產,清政府組織了湖廣填四川的移民。

可見,四川80%的人口來自“湖廣填四川”的人囗遷徒,還有不到20%的人口也是歷朝歷代從各地遷徙而來的。可以說,四川並沒有真正典型的四川人,反而都是移民的後代。

隨著移民的遷徙,商品的流通交易,四川人際交流空前頻繁,各地風俗相互滲透、融合,最終形成了四川獨具個性的文化特徵。

餘秋雨曾說:“從三峽出發的人,他們都有點叛逆性,而且都叛逆得瑰麗而驚人”。

的確,四川人無論什麼身份,什麼職業,始終都洋溢著一種勤勞勇敢、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這正是移民文化賜予他們的寶貴精神財富。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四川的歷史悠久,其實從三星堆古文化遺址就可以看出來。大約公元前1045年,西周初期,杜宇建立“古蜀國”。直到公元前316年,戰國時期被秦所滅,並設立蜀郡於成都。漢武帝時期在全國設置13州,在四川設置益州刺史,管轄整個四川盆地和漢中地區。唐朝建立以後,改益州為劍南道,直到北宋年間,將“川陝四州”合併稱作“四川”因此而得名。北宋以後,沿用四川,南宋後半葉四川經濟蕭條,人口銳減。明朝建立以後,就有從各省向四川移民。比如我們的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根據《人民日報》的刊文來看:“鄧小平的祖籍在江西吉安盧陵。其一世祖鄧鶴軒,於明洪武13年(1380年)以兵部員外郎的身份遷入四川,一直定居廣安。”

其實,四川更大的一波移民是在明末清初。大家應該在網上經常看到“湖廣填四川”,所謂的“湖廣”就是現在的“湖南和湖北”在元明清朝時期這兩個省叫“湖廣行省”,並非某些人所說的“兩廣(廣東廣西)和兩湖(湖南湖北)”。當然,在“湖廣填四川”當中也有兩廣的人,比如我們的十大元帥之首的朱德元帥,他的祖籍是:廣東韶關,客籍人,在“湖廣填四川”時遷移四川儀隴縣馬鞍場。所以,“湖廣填四川”當中也有廣東人。其實我最近也從族譜當中得知,我的祖籍是湖南省永州市陵零縣人,並於康熙39-45年,陸續遷往四川。

要說四川人從哪裡遷移到四川的,我在重慶“湖廣會館”找到了一張圖:“湖廣(湖南湖北)32.9%,江西13.9%,陝西10.4%,廣東18.2%,福建12.8%,浙江4.62%,貴州4.76%,雲南0.94%,其他1.4%。”此外,遷移到四川的人口,是陸續遷移並非一次。且湖南和湖北設置了兩個移民中轉站,所有的移民都集中在了這兩個省,至於移民驛站設置到哪裡,目前不太清楚。不過在網上聽說,湖北麻城有一箇中轉站,湖南的中轉站不清楚。

最後要說明一點,移民四川分為“湖廣填川”和“湖廣入川”公元1694年9月7日(康熙33年),康熙帝頒佈“移民墾荒”的詔書。湖南、湖北、廣東、江西等十餘個省的地方官,為了響應清政府的號召,率領兵馬傾巢出動,圍住一個個村莊,不管老百姓願不願意,一聲令下成群結隊的被五花大綁,押送到四川。有句四川話叫“解手”,四川人應該都懂,意思是上廁所。因為當時“湖廣填川”的人被迫填川,都是被繩子反手捆綁的,由於路途遙遠,路上尿急想方便,於是叫押送官“解手”去上廁所。所以,“解手”後來成為四川人上茅廁的專用代名詞。所以,“湖廣填川”是屬於政府行為,強制押解到四川的。而後來的“湖廣入川”是由於一部分先入川的人,覺得四川很好,為了求生存自願進入四川定居。所以,兩者性質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