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縣這位第一書記情繫群眾,為助力脫貧做了些事

靈山縣這位第一書記情繫群眾,為助力脫貧做了些事

劉家旺同志是欽州市靈山縣機構編制服務所幹部、靈山縣委編辦綜合股負責人,2018年3月起任舊州鎮橫塘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駐村以來,他就把自己當做一名“橫塘人”,情繫群眾,勤勤懇懇,腳踏實地,努力推動村級各項事業的發展,為橫塘村早日脫貧奉獻了青春和力量。

一、刻苦鑽研政策,迅速完成角色轉換

劉家旺同志雖然曾是一名鄉鎮幹部,但面對新形勢、新業務、新要求,他深知自己必須要狠狠“補課”,才能適應新工作。早在主動請纓到村任職時,他就深入學習習總書記關於扶貧開發的重要講話、各級部門關於脫貧攻堅的重大部署和決定,認真研讀各級部門關於精準脫貧工作的相關政策和文件,主動與曾任過“第一書記”的同事交流學習,為日後順利開展駐村工作做好知識儲備。從縣級機關到村級集體,工作性質和工作對象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他吃在橫塘,住在橫塘,白天入戶走訪,晚上加班在村委辦公室整理資料,在一個月內就完成了從行政幹部到“村裡人”的角色轉換。在靈山縣貧困村檔案歸檔交叉檢查工作中,橫塘村在全縣121個貧困村的排名中取得了第10名的好成績。

靈山縣這位第一書記情繫群眾,為助力脫貧做了些事

圖為劉家旺(左一)到昌鑫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沃柑基地瞭解關心貧困戶務工情況。

二、加強組織建設,提升黨員隊伍素質

“火車跑得快,全靠火車帶”。劉家旺同志一到村,就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作為首要工作來抓。作為“第一書記”,他帶領支部班子緊緊圍繞“建好一個陣地、抓好一個班子、帶好一支隊伍”目標,不斷樹立村黨支部的良好形象。一是堅持集中學習和自學制度,要求各位村幹部強化自我學習教育,進一步增強公僕意識和宗旨意識,增強了政治敏銳性和鑑別力。二是堅持民主集中制,嚴格要求村“兩委”班子講黨性、講大局、講原則,堅持“四議兩公開”工作制度,認真執行上級黨委的決議,自覺維護好班子的團結。三是努力向上級爭取資金改善黨支部辦公室、黨員活動室、文化書屋等設施,在2018年全縣的星級化管理工作評選中,橫塘村黨支部獲靈山縣“四星級黨支部”榮譽稱號。四是優化全村黨員幹部結構,2018年培養入黨積極分子4人,培養預備黨員1人,發展黨員1人。五是通過產業發展帶動、改善基礎設施等措施,提升群眾對黨支部的滿意度,年度測評中,群眾認可度實現95%以上。通過抓隊伍建設促黨建,橫塘村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進一步增強。

靈山縣這位第一書記情繫群眾,為助力脫貧做了些事

圖為劉家旺(右一)聯合橫塘小學到前進村貧困戶鄧煥勇家開展控輟保學工作。

三、認真摸底調研,力爭項目落地生根

橫塘村面廣人多,村情複雜,經濟建設較弱。劉家旺同志上任後就多次組織召開村“兩委”班子和村民代表會議,傾聽大家對村級建設的設想和建議,並多次到村裡人口集中的地方和生產區域實地調研,瞭解村情民意,做到心中有底。在此基礎上,他組織駐村工作組和村“兩委”成員一起編制並修改了《靈山縣舊州鎮橫塘村“3+1”特色優勢產業發展計劃(2017-2020年)》,對橫塘村“3+1”特色優勢產業進行調整,2018年,橫塘村“3+1”特色優勢產業覆蓋全村136戶,覆蓋率達到96%。同時,積極向上級爭取利民項目,極大推動了橫塘村發展。一是他與黨委、政府及駐村工作隊員不斷努力,積極調研落實場地,促成了橫塘村民合作社與廣西園豐牧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訂《建設沙坪鎮雙六村種雞場》項目合同,以量化到村的55萬元財政專項扶貧項目資金聯合沙坪鎮雙六村投資異地建設種雞場,《建設沙坪鎮雙六村種雞場》項目為村集體經濟每年增收5.5萬元。2018年,橫塘村集體經濟收入共6.06萬元,超額完成自治區扶貧辦2019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4萬元以上(含)的目標任務。二是重新啟動總投資93.67萬元的橫塘村人飲工程項目,計劃安裝總戶數1100戶,受益群眾5000餘人,有效解決貧困群眾飲水困難問題。三是將第一書記5萬元扶貧幫扶經費建設橫塘小學路口至新四隊約3公里新建14盞太陽能路燈項目,項目涉及6個村小組,受益群眾達2500多人。四是爭取到新建橫塘小學幼兒園教學樓1幢,新建小學教學綜合樓1棟,建設校園山坡擋土牆200立方米,項目總投資達600多萬元。

靈山縣這位第一書記情繫群眾,為助力脫貧做了些事

圖為劉家旺(右二)陪同縣長劉欽到料屋隊脫貧戶鍾潤信家中走訪。

四、深入農戶走訪,著力解決民生問題

“群眾之事無小事”,劉家旺同志多次深入群眾家中走訪,將每個貧困戶的基本情況和需求進行記錄,從關係群眾生產生活的小事瑣事做起,盡力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一方面,很多貧困戶擔心脫貧後無法繼續享受政策,為打消這些思想顧慮,讓貧困戶主動參與脫貧攻堅,加快脫貧步伐,他積極籌備,通過召開“三方”見面活動,邀請幫扶單位領導、鎮黨委領導等進行解答疑惑,激發貧困戶主動脫貧的內在動力,找到脫貧辦法,增強脫貧信心。另一方面,在瞭解到很多村民渴望通過培訓提高生產技術、提升產量、擺脫貧困後,他主動邀請相關技術專家在村舉辦技能培訓班2期,共150多名農戶參加了培訓,為農民增產增收提供技術支持。同時,他帶領駐村工作隊員和全體村幹部主動放棄週末雙休,連續日夜奮戰,根據各貧困戶現階段生產生活的實際情況,仔細排查,將年初未列為2018年計劃脫貧對象但預測年內可以達到脫貧摘帽標準的貧困戶進行調整,共調出預脫貧戶24戶,新增預脫貧戶12戶,為2019年全村脫貧摘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其聯繫的其中一戶貧困戶為鍾家芳戶,家庭人口6人,3人在校讀書,主要致貧原因是缺勞力,戶主鍾家芳外出欽州市務工,他經常入戶關心幫扶,特別是對危房改造方面,從申請、選址、動工、用地、改廚改廁等方面,都親自到場,確保跟蹤落實到位。2018年,劉家旺同志幫助鍾家芳的配偶受聘為橫塘村委扶貧信息員,家庭收入得到進一步提升,並獲得危房改造項目,現新房已安裝門窗併入住,於2018年順利脫貧。2018年,橫塘村完成脫貧34戶170人;宣傳發動70戶貧困戶申請產業獎補,獲得獎補資金共11.65萬元;成立3個農民合作社,共帶動貧困30戶,培育致富帶頭人3人,帶動貧困戶15戶;爭取到218戶新農村改廁改廚項目,極大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

靈山縣這位第一書記情繫群眾,為助力脫貧做了些事

圖為劉家旺(左一)陪同縣長劉欽到那強隊2018年預脫貧戶鍾家芳家裡瞭解生產生活情況。

五、舍“小家”顧“大家”,愛崗敬業做好表率

作為駐村工作組組長,劉家旺同志帶頭表率,甘於奉獻,時時處處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嚴格遵守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遵守“六不準”紀律要求,自覺與村幹部搞好團結,形成工作合力。一是嚴格落實崗位在村、工作在村、吃住在村的紀律要求。制定了《靈山縣舊州鎮橫塘村駐村工作隊員工作分工方案》,明確細化工作組長、工作隊員的職責分工,共同推進幫扶工作。二是圍繞“履行職責、工作目標、服務群眾、組織紀律”的工作要求,制定和公示《駐村工作公開承諾書》,平時工作中做到掛牌上崗,亮明身份。三是建立個人工作臺賬,主動上傳駐村日記,做到“雁過留痕”。其母親因病住院期間,正值年底扶貧工作驗收時,時間緊、任務重、人手少,他僅用半天時間處理好家裡的事情後,又回到村裡繼續開展扶貧工作,正是“責任”二字,讓他在“大家”和“小家”之間做出了毫不猶豫的選擇。這就是一名新時期共產黨員的必然選擇。(來源:廣西扶貧網 梁富妮 施國釗 譚識良)

靈山縣這位第一書記情繫群眾,為助力脫貧做了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