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桂林市“七星區”概況

七星區又稱“高新七星區”,是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的一個市轄區,位於灕江東岸,區人民政府駐驂鸞路高新開發大廈。

桂林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中國首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也是中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中的首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七星區是1997年6月合併的新區,位於桂林市區灕江東畔,2010年七星區總面積97平方公里下轄4個街道辦事處、1個鄉和華僑旅遊經濟區,[1]2012年末,七星區戶籍常住人口19.65萬人。

2013年七星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58.98億元,同比增長12.4%;財政收入12.18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7.8億元,規模工業總產值270.2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38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5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809元。

漢元鼎六年(前111)屬始安縣地。唐至德二年(757)為臨桂縣地。民國二年(1913年)屬臨桂縣東江鎮,民國28年(1940年)屬桂林市東江鎮,1950年為第四區,1955年改東江、灕江2街道,1958年東江、灕江街道合併改東江公社,1966年分設東江、灕江公社,1979年2公社合併置七星區。

1996年底行政區劃調整前,七星區面積11.5平方千米,轄七星、龍隱、碼坪、桂大、會仙、漓東、月牙、獅子嶺、大園盤、五里店、梨子園、穿山、五通、六合、花園、臨上、泥灣、花橋、河東、新生、臨下、灕江22個居委會。區政府駐馬坪街。

1996年12月2日,國務院批准對桂林市市轄區的行政區劃作相應調整:擴大七星區的行政區域,將原郊區的穿山鄉(不含清風、安新兩個村)、朝陽鄉劃歸七星區管轄。區人民政府駐馬坪街。

2000年,七星區轄2個街道、2個鄉,2003年,七星區轄2個街道、2個鄉。

1996年底行政區劃調整前,七星區面積11.5平方千米,人口約9.2萬人,轄七星、龍隱、碼坪、桂大、會仙、漓東、月牙、獅子嶺、大園盤、五里店、梨子園、穿山、五通、六合、花園、臨上、泥灣、花橋、河東、新生、臨下、灕江22個居委會。區政府駐馬坪街。

1996年12月2日,國務院批准對桂林市市轄區的行政區劃作相應調整:擴大七星區的行政區域,將原郊區的穿山鄉(不含清風、安新兩個村)、朝陽鄉劃歸七星區管轄,區人民政府駐馬坪街。12月21日,《桂林市政府關於調整市轄區行政區劃的通知》(市政[1996]155號)決定:七星區管轄穿山鄉(不含清風、安新兩個村民委員會)、朝陽鄉,14個村民委員會,73個自然村。全區總面積83平方千米,總人口13.6萬人。

1997年6月13日,桂林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於1988年5月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1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為第一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與七星區合併,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管理(形成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城區工作、農村工作三位一體的新格局)。機關駐地設在驂鸞路26號高新開發大廈內。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七星區總人口227278人,其中:七星街道94648人,東江街道62733人,穿山鄉37882人,朝陽鄉32015人。

2003年七星區行政區劃

001 七星街道 轄碼坪、龍隱、七星、石油六公司、桂大、漓東、大園盤、毅峰、穿山東、穿山、施家園、一機聯合、師大育才、橫塘、輪胎廠15個社區居委會。

002 東江街道 轄花園、五通、灕江、匯通、六合、社山橋、朝陽、羊角山、辰山、電子工業學院10個社區居委會。

200 穿山鄉 轄西南、湖塘、丫吉、巖前、新建、合心6個村委會。

201 朝陽鄉 轄西南、湖塘、丫吉、巖前、新建、合心6個村委會。

2005年7月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桂政函[2005]190號)同意撤銷七星區穿山鄉,改設街道辦事處,以原穿山鄉的行政區域為該街道辦事處的轄區。調整後,七星區轄3個街道、1個鄉:七星街道、東江街道、穿山街道、朝陽鄉。

2010年9月設立漓東街道,面積約11.55平方千米,下轄毛塘路、毅峰、大圓盤等8個社區,居民2萬餘戶,總人口6.4萬人。2012年7月26日漓東街道英才社區居委會掛牌成立(該社區位於英才科技園內,服務範圍包括英才科技園、鐵山工業園和北大公館居民住宅小區,有轄區單位32家、居民1515戶,總人口4600人)。

位置境域

七星區位於廣西東北部,桂林市區東部,西臨臨桂區,西北與秀峰區相接,北連疊彩區,南與雁山區接壤,東與靈川縣相交,2010年末行政區域面積97平方公里。

氣候

七星區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6.4 ℃,極端高溫38.3℃,極端低溫- 8.4 ℃。夏秋季晝夜溫差大。[3]

地形

七星區主要是山地丘陵地區,為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4]

水文

七星區主要河流是灕江及其小支流,灕江發源於桂林東北興安縣的貓兒山,流經桂林市七星區、陽朔,至平樂縣恭城河口,全長170公里。

植物資源

七星區有植物資源近千種,包括銀杉、銀杏等名貴樹種;植被以馬尾松為主,林業主產杉木和毛竹。

[6]

礦產資源

七星區礦產資源豐富,礦種主要有赤鐵礦、黃鐵礦、褐鐵礦等。

七星區著名景點有七星公園、桂海碑林、駱駝山、穿山公園、會仙岩、貓兒山、屏風山、弘毅峰、訾洲、靈劍溪。古蹟有花橋、十六尊重像、穿山摩崖石刻等。有張曙墓、白鵬飛墓、裴邦燾墓、闞維雍等三將軍及八百壯士墓、陳光烈士墓。

靖江王陵

廣西桂林市“七星區”概況

灕江

位於廣西桂林市區七星區東郊堯山西南麓,是朱明王朝分封在靖江(桂林)歷代諸王的陵園。公元1368年,朱元璋創建明朝,先後分封24個兒子和一個侄孫到各要塞重地建藩為王。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封其侄孫朱守謙為靖江王。靖江王從冊封到滅亡共存280年,先後承襲王位的有14人,其中有11王葬於堯山,這11王的陵園加上其他藩戚王室墓葬,構成一個方圓百里,氣勢磅礴,極富江南特色的墓群。靖江王共十三個,有十一個葬於桂林。[5]

五排河

廣西桂林市“七星區”概況

五排河

位於華南第一峰貓兒峰西南麓,發源於海拔1883米的金紫山,是資源縣境內第二大河,流經車田、兩水、河口三個民族鄉後,滔滔西去,匯入柳江,最後流入珠江,屬珠江水系。一縣之內的兩條大河,分屬長江、珠江兩大水系,成為資源旅遊的一大顯著特點。[5]

雲峰寺

是桂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桂林市區象鼻山西南麓。相傳唐代這裡曾建有溫靈廟。宋嘉定七年(1214)方信孺在此建一書齋,取名“雲崖軒”。明代這裡又建“範方祠”,祀范成大、方信孺。清代改為寺,名“雲峰寺”,後又改寺為庵,名“福利庵”。1953年人民政府曾予修繕。1979年全面改建為鋼筋水泥結構的仿古建築,兩層、三進、五開間,弧形式山牆,硃紅色柱樑和窗靈,碧綠色琉璃瓦,已闢為雲峰寺陳列館,先後舉辦過《太平天國革命在桂林》、《桂林明清瓷器繪畫》、《桂林出土文物》、《辛亥革命在桂林》、《李宗仁在桂林》等展覽。[5]

桂海碑林

廣西桂林市“七星區”概況

桂海碑林

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桂林市區七星公園月牙山瑤光峰南麓,由龍隱洞、龍隱巖兩處石刻組成。此處“壁無完石”,碑刻如林。共有石刻220餘方,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件、民族關係等。形式有詩詞、曲賦、銘文、對聯、圖象等。書體楷、草、隸、篆俱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