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全景網絡“維權式”掘金:兩百員工法務多達30人

由視覺中國“黑洞圖片”引發的版權爭議日前仍在發酵。受此影響,同類圖片平臺北京全景視覺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全景網絡”,834877.OC)的商業模式也被質疑“套路營銷”。

長江商報記者統計發現,2018年全景網絡法律訴訟案2138起,與2017年相比增長了15倍,其中九成案件遭撤訴處理。而且2018年上半年,全景網絡總員工數量位226人,其中30人為法務,佔比超13%。

4月17日,一位出版界資深法律業內人士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採訪時坦言,圖片最原始版權歸屬權應當是自然人,圖片商業公司僅僅是版權權利人和使用人之間的中介商。因此,圖片公司想要證明圖片版權歸屬問題,作為原告應當提供完整的權屬證據鏈條。然而,在實際案例中,圖片公司在圖片管轄地、圖片版權授權等方面均有瑕疵。

不過,與此同時,上述律師表示,著作權是一種合法權益,需要得到財產保護。版權人的收益應當通過正常許可獲得,維權僅是救濟手段。社會公眾從該事件中,應該達成知識內容使用應該付費的版權共識。圖片公司則應該在管理上更加規範。

3個月起訴案超2018年一半

受視覺中國“黑洞圖片”影響,全景網絡將國旗、黨旗、黨徽照片及眾多前國家領導人的肖像等進行售賣一事也被網友曝光。

資料顯示,全景網絡成立於2005年,並於2015年12月在新三板掛牌,定位於中國領先的視覺內容提供商。4月12日起,全景網絡暫停服務;4月16日,網站恢復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同樣暫停服務的視覺中國,4月18日被天津市網信辦做出從重罰款的處罰,罰款金額為30萬元。

對“‘視覺中國’的從重處罰表明了官方態度。”一位被全景網絡起訴多起案件的公司法人告訴長江商報記者,自己文章配圖都是百度搜索,並沒有標識版權,但卻遭到全景網絡多數起訴,苦不堪言。

該人士認為,隨著“黑洞圖片”引發的對圖片公司的整治力度,希望這種“維權式營銷”可以休矣。

天眼查數據顯示,從2011年9月1日起,全景網絡就開啟了“維權訴訟”之路,截至2019年4月19日,包括一審二審在內的法律訴訟案件累計達4020件。

其中,2011年9月1日至2016年9月1日,5年時間法律訴訟僅422件,年均法律訴訟案僅84.4起。2017年、2018年、截至2019年4月19日,法律訴訟案數量分別為136起、2138起、1283起。2018年全年法律訴訟案數量,與2017年相比增長了15倍。且僅2018年12月31日,一天訴訟案就多達112起。

從日均數量看,2018年全年日均起訴案件5.86起,而2019年起至4月19日,日均起訴案件數量已達11.8起,是2018年全年日均起訴案件數量的2倍。

九成案件撤訴,蘋果騰訊成被告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起訴案件中,多數最終判決以撤訴處理。中國裁判文書網數據顯示,北京全景視覺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民事案由共有3360起,其中,知識產權與競爭糾紛3351起。違法所得337起,佔案件比例為10%;90%剩餘判決的案件均顯示准許撤訴或按撤訴處理。

從裁判年份看,2015年—2019年4月19日,判決書數量分別為23起、94起、191起、2770起、535起。可以看出,2018年全年判決書數量是其他年份總和的3倍多。

而在被訴企業中,包括蘋果(中國)、騰訊、光明乳業、摩根大通、海爾、長虹電器、華潤雪花啤酒等這樣知名企業,也有不少傳媒屢屢中招。

在起訴案件中,全景網絡多要求被訴企業賠償其1萬元損失,但在已判定需要賠償的企業中,多數金額僅為幾百元,最多也只有3000元。

對此,上述一位法律界業內人士向長江商報分析認為,一張圖片成本價格,低的十幾元,高的不過百元左右,但圖片公司在法律訴訟時索賠費用很高,通常1萬元起步。該人士解釋稱,在圖片糾紛案件中,法律訴訟費通過包括圖片公證書費用和律師費。公證書費一般由公證處當地物價局頒佈,索賠的時候需要提供公證實際發生的費用發票證明。但在有些案件中,原告公證費用畸高,遠遠高出當地物價局標準。有的原告律師舉證公證費還包括打印費、複印費,但公證書的打印費、複印費等證明包括在公證書費用內,法律並無詳細規定和解釋。

“在訴訟案中,原告不提供許可費標準,法院不主動審查許可費標準,使用方面臨信息不對稱、專業能力不對稱等不利因素。”該人士認為,正式基於此,選擇達成和解是最經濟的。

“免費用圖”並非真正免費

從法律訴訟案和判決書數量,不難看出,從2017年開始,全景網絡維權營銷力度開始增強,成績斐然。

2017年年初,全景網絡公開宣佈全面免費開放個人和企業非商業用圖,並對圖片搜索的精準度進行進一步完善。然而,正是因為這一大“喜訊”讓很多自媒體中招。一位自媒體運營者坦言,全景網絡宣傳的非商業用途照片可以免費下載,但什麼是商業用圖,全景網絡並沒有做明確的定義。

登錄其官網,長江商報記者發現大多數圖片都明碼實價,按尺寸大小分類收費。僅有小樣圖片可以免費下載。然而,即便如此,小樣圖片也並非真正免費使用。在官網“常見問題—圖片版權相關”中提示,圖片小樣圖的免費下載和使用僅限於您草圖設計、樣稿、排版等,旨在方便您的設計排版工作。小樣圖並不能用於商業用途,如產品包裝、廣告等,並沒有授予您商業用途版權。而更為具體的版權使用限制,則在另述的《小樣試用授權合約》中。

上述自媒體運營者認為,小樣圖在下載時都無需登錄用戶名,下載十分方便。而在下載時,全景網絡也無界面提醒圖片免費使用範圍。要找到《小樣試用授權合約》還需要點開好幾個頁面,如果不是主動刻意查找,一般人都很難看到。

該人士認為,既然全景網絡聲稱“免費加增值”服務模式目的,是為了培養用戶的正版圖片使用習慣。

對此,長江商報記者致電全景網絡,該網站客服僅表示,圖片版權問題、授權標準官網上都有註明,如需獲取圖片授權,全景網絡可提供有效的授權協議。

2017年維權收入2140萬佔營收15%

是否存在“釣魚維權”不得而知。但在財報中,全景網絡表示,公司收入具體可分為圖片收入、廣告收入和維權收入。

2017年年報顯示,全景網絡為了開展維權式營銷組成新團隊,比上年員工增加了62人,由此導致人員、房屋租賃等營業總成本增加6.09%。而同年,全景網絡職工數量總計195人,新增的維權員工人數佔比已達三成。與此同時,2017年全景網法務人員增加24人。

財報顯示,2017年全景網絡新組建法務維權團隊,拓展了維權式營銷模式,通過圖片版權跟蹤維權的方式帶來圖片收入以及圖片維權收入增加2140.5萬元、較同期增長28.06%。同期,全景網絡營收1.41億元,圖片維權增收佔營收比為15.2%。

財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全景網絡法務人員再增加6人,1年半時間從無到有增至30人。2018年年度業績快報顯示,2018年,全景網絡實現營收1.496億元,同比增長6.25%,淨利虧損3788.4萬元,同比下降1049.5%。

全景網絡表示,2018年業績變動原因,一方面公司通過自主開發的搜索平臺大大提升了維權式營銷能力,在收入不斷增長的前期下,公司加大了營銷團隊、辦公室、營銷費用等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前期預付的供應商款項當期進行了費用轉化,造成費用增加3389.59萬元;前期應收賬款尚未在報告期內收回,造成計提資產減值損失增加3083.77萬元。

律師觀點

圖片權屬證據鏈有瑕疵

全景網絡圖片公司到底有無版權?是否涉嫌“套路營銷”?

前述出版界資深法律業內人士直言,圖片最原始版權歸屬權應當是自然人,圖片商業公司僅僅是銷售公司,是版權權利人和使用人之間的中介商。因此,圖片公司想要證明圖片版權歸屬問題,作為原告應當提供完整的權屬證據鏈條。然而,在實際案例中,圖片公司在圖片管轄地、圖片授權等方面均有瑕疵。

“圖片公司在展示版權產業鏈時存在一些不合理性、不嚴謹的情況,這才是當前版權最核心的問題。”該人士詳盡分析指出,在圖片的管轄地上,圖片公司註冊地在北京一線城市,但圖片公證地卻選擇三、四線城市小地方公證處。選擇異地認證,主要是一線城市公證更為嚴謹,小地方公證處相對寬鬆。然而,無論公證是否有瑕疵,一旦公證成立,法院一般都會支持公證證明,公證書被推翻的幾率很小。

二是,自然人與圖片公司簽署授權合同不嚴謹。很多授權協議,並沒有詳細標明圖片大小、名稱、和件數,這為後來糾紛埋下隱患。有些授權細節,都是後來訴訟時圖片公司再補充證明。

三是,有些圖片原告公司不能自證首次公開發表的途徑。在有些訴訟案中,原告律師都很難準確回答圖片首次發表的時間、在哪個媒體公開發表過。那麼,使用者的侵權途徑在哪裡?這也意味著,圖片公司將有版權的圖片先傳至互聯網等公眾平臺,等用戶下載使用後,再進行起訴的“套路營銷”成為可能。

該律師指出,目前圖片公司舉證的法律依據,多是參照《著作權法》第十一條。但該法律條文是1990年頒佈,中途雖經過兩次修正,但當時社會還是以傳統紙媒為傳播方式,法律條文也主要是維護著作者權益。如今,如此多的商業圖片公司成立,他們並非版權主體,僅是代理公司。該條文是否還適用於“信息網絡傳播權”,還有待商榷。

不過,該律師同時表示,關閉視覺中國和全景網絡等這樣的圖片網站,也並不意味著用戶可以不付費肆意下載網絡圖片。著作權是一種私權,是一種合法權益,需要得到財產保護。版權的價值在於傳播,版權人的收益應當通過正常許可獲得,維權僅是救濟手段。社會公眾從該事件中,應該達成知識內容使用應該付費的版權共識。圖片公司則應該在管理上更加規範,不能顛倒許可和維權的主次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