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平安建設示範村

改革開放以來,我市堅持人民群眾在鄉村治理的主體地位,不斷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推動各地開展多種形式的群眾性安全文明創建活動。全市湧現出了一批批治安秩序良好、村風民風文明、鄰里和諧共處、群眾安居樂業的鄉村典型。

2018年,我市評選出“改革開放40週年平安建設示範村(隊)”21條。為彰顯改革開放40週年以來我市基層平安建設工作所取得的良好成效,示範引領全市基層平安創建活動,為傳遞平安建設榜樣力量,本專欄開設了《走進平安建設示範村》專題採訪欄目,本期與你分享的是遂溪縣北坡鎮柏基村和雷州市客路鎮東坡西村的平安創建示範經驗。

走进平安建设示范村

柏基村道路邊的村居彩繪使村民通過形象直觀的形式,在潛移默化中體驗到法治精神,接受法治薰陶,提升法治素養,營造良好的社會法治環境。

遂溪縣柏基村:黨建引領讓平安法治進農家

綠樹成蔭,成片的民居被繪上國畫形式的法治宣傳彩繪,各類法治知識和故事生動有趣,在法治廣場的座椅上,村幹部和剛從田地回來的農戶坐憩談心……不僅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文明鄉風也隨處可見。這正是剛被評為湛江市“改革開放40週年平安建設示範村的遂溪縣北坡鎮柏基村。

近年來,該村通過黨建引領,落實黨員分片包乾責任制,注重法治宣傳,發揮群防群治隊伍作用,讓法治平安建設深入農家,讓村民群眾收穫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創新宣傳 提升平安建設知曉率

“法不徇情、奉公守法、緹縈救父……”行走在柏基村乾淨整潔的村道,可見道路邊的村居外牆上手繪了彰顯法治、孝道、新農村建設、家風家訓等內涵的畫作,處處洋溢著勃勃生機。這些精緻的畫作與周邊的農田古樹,共同組成一幅恬靜閒適的畫卷。不時有村民閒暇之際站在牆邊細心查看牆繪,並不時討論起法治知識,氣氛溫馨和諧。

據瞭解,2018年,該村在“三清三拆三整治”的基礎上,對沿公路側的民房牆壁進行牆繪彩畫宣傳法治文化,打造起了法治文化宣傳走廊,使村民通過形象直觀的形式,在潛移默化中體驗到法治精神,接受法治薰陶,提升法治素養,營造良好的社會法治環境,提高了群眾對平安建設的知曉率。同時,該村還經常組織群眾參加各類普法宣傳、掃黑除惡法制、安全教育等講座活動,增強群眾懂法知法守法意識。

村民法治意識提高了,大家也自覺投入到創建“無毒村”“無邪教村莊”活動中來,促使其村成為真正的“無毒村”“無邪教村”,甚至是遠近聞名的“無違法犯罪村”。

黨員分片包乾 村民自治促平安

“柏基村全村只有68戶387人,但卻很少有吵架爭執現象,即便有矛盾,也會第一時間向黨員和村幹部反映,讓我們第一時間介入調解。”村幹部鄒科告訴記者,該村一直實行黨員分片包乾責任制,根據“居住相鄰、關係相近、方便服務”的原則,將村劃分成若干個片區,每個片區由一名黨員負責,實行“三包”責任制,即包整治環境衛生、包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包道路交通安全勸導。今年來,該村黨員幹部解決群眾矛盾糾紛9宗,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勸導16起。

柏基村的法治廣場就建設於村口與農田的交界處。這裡不僅是農民休閒或耕作的休息地,也成為村幹部做調解工作的辦公場所。記者採訪當天就見到,一名黨員幹部趕到農田將一名農民請到法治廣場座椅,耐心地和農民瞭解糾紛情況,細心化解。“農民工作忙,我們只能見縫插針,找農民耕種休息時,請他到法治廣場調解,這裡風景好,氛圍好,往往能起到較好的調解效果。”鄒科說。

發揮群防群治作用,柏基村還成立了一支以黨員帶頭的18人義務治安聯防隊,由村民小組長擔任隊長,有效發揮了群防群治、聯防互動的作用。充分發揮黨員先鋒示範和村民自治作用,柏基村正努力打造“平安柏基”“法治柏基”“和諧柏基”的現代化新農村!

走进平安建设示范村

東坡西村統一規劃建設平整筆直的村巷和小洋樓。

客路鎮東坡西村:革命老區村平安建設譜新篇

雷州市客路鎮東坡西村是革命老區村莊,全村72戶,人口478人。2013年前,該村行路難、住房難、飲水難、上學難、就醫難等問題比較突出,是典型的“五難”村莊。

近年來,在當地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與指導下,東坡西村以黨建為引領,結合鄉村振興、精準扶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工作,大力推進法治平安建。如今,該村不僅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更譜寫了平安建設的新篇。該村先後獲得“湛江市生態文明村”、“廣東省衛生村”、“湛江市宜居村莊”、“雷州市無毒村莊”、“改革開放40週年平安建設示範村”等榮譽,成為初具規模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昔日革命老村實現美麗蝶變

沿著寬闊的水泥大道走進東坡西村,綠油油的稻田讓你感覺正身處鄉野,而統一規劃建設的小洋樓、平整筆直的村巷卻又讓你疑在城市小區。文體廣場上,村民在午後太陽下,一邊運動,一邊談笑;村道邊上,隨處可見的法治宣傳欄,無不彰顯著這條革命老村的活力。

很難想象,2013年以前,東坡西舊村場巷道窄小、汙水橫流、村民居住在陰暗簡陋的土坯茅草房,生活條件惡劣,經濟落後貧窮。2013年,該村在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實現整村搬遷。群策群力建成混合或框架結構樓房64幢(每幢佔地面積120平方米)。“整個搬遷過程中,我們全村團結一致,沒有出現不配合的村民。”該村村幹部張有良告訴記者,在新村建設過程中,針對有困難的家庭,由黨員幹部帶頭,部分富裕村民紛紛向困難的村民捐資或借錢,幫助困難村民建起新房。

“我們村雖然小,但革命老區村的‘紅色精神’卻一直傳承不斷,村中老人常常給學生講革命故事,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思想已深入村民的骨髓,並代代相傳,如今村裡每年當兵的人都不少。”張有良說,革命老區村的“紅色精神”的傳承,也帶動了廣大群眾講衛生、講節儉、講和睦、講奉獻、講規矩,形成了良好的鄉風文明。

依法治村打造平安創建示範村

“我們村不僅多年無發生刑事案件和重大治安案件、治安災害事故,村內的盜竊案也多年無發生,這都得益於已建立起的聯防體系。”張有良告訴記者,目前,該村已在村治安重點部位安裝了攝像頭,同時,成立了由村幹部和部分組長組成的治安聯防隊,明確分工,配合鎮綜治辦、派出所等聯防聯治,提升了群眾治安滿意率。

為了提高村民法治意識,增強民主法制觀念和依法辦事的觀念,該村還充分利用農閒時間,通過板報、廣播、宣傳欄、村民會議等形式開展普法教育,向村民宣傳《憲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婚姻法》、《土地管理法》等與農村廣大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

東坡西村還實施網格化管理,充分發揮綜治網格員作用及黨員、幹部和鄉賢作用,主抓村各類問題或矛盾調解,發現問題及時錄入並及時化解辦結。 “以前遇到事,第一時間找民警,現在遇到什麼問題,不僅可以找網格員,還可以找黨員和村幹部,實在太方便了。”村民陳姨說,現在村民之間有矛盾,也極少爭吵,一般都會找黨員幹部先“評評理”。“現在我們生活水平提高了,法治意識和個人素質也提升了,鄰里更和諧了,幸福指數也在節節攀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