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蕾雖然才華二三流,但足以讓我們羨慕

我們不是活在一個行業裡面,其實我們還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面。——徐靜蕾

近來讀起兩年前的《人物週刊》,裡面有篇徐靜蕾的專訪,通篇讀下去,腦海中浮現的一句話是,我們都將越來越執拗於自己的世界。

徐靜蕾雖然才華二三流,但足以讓我們羨慕

徐靜蕾無論作為演員還是導演,在中國電影圈都不算出眾的,但她人緣不錯。有人評價她說,情商一流,才華二三流。央視的《第十放映室》還特地吐槽過她的片子,言辭犀利,讓許多人叫好。

這一切我個人而言,也都認可。徐靜蕾導演的豆瓣七分電影僅兩部,其中一部是根據人茨威格小說改編的,不能說她獨立創作,另外一部電影是《我和爸爸》取材於生活,算是她的唯一一部拿得出手的作品。像《杜拉拉昇職記》這類都市商業片,徐靜蕾拍了不少,雖然質量一般,但票房也都沒賠。只要票房不賠,導演這個職業就不會失業。

徐靜蕾雖然才華二三流,但足以讓我們羨慕

至於徐靜蕾的演員生涯,拿得出手的也少得可憐,只有早年間的《將愛情進行到底》《情書》以及《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還算不錯。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混跡在電影圈中,徐靜蕾沒有多少成就,也沒有餓死自己。像徐靜蕾這樣的導演,在中國當然不乏其人。

徐靜蕾這樣評價自己,她更願意別人說她是個電影人,而非導演。這句話某種意義上來說,說明她還有自知之明。

電影拍的好也罷,壞也罷,徐靜蕾把電影送到院線後,就回歸生活不再關注了。對她來說,拍電影只是她的一份職業,她從來沒有那種一定要將電影拍的牛叉閃閃的包袱。

徐靜蕾雖然才華二三流,但足以讓我們羨慕

於其談徐靜蕾的電影,不妨談她的人格,一個被世俗標籤化的“獨立女性”。其實“獨立女性”在我看來實則是一個偽命題。在中國社會,對女性是十分開放的,談女權有時候真沒必要。

在中國生活,女性完全有選擇自己如何生活的自由,以及是否婚嫁的自由。社會的眼光確實是會給女性以枷鎖,但只要不在意,一切都不是問題。別人說啥,一句話就懟回去,老孃用你管!

另外一點是,徐靜蕾在兩年前的《圓桌派》中談的一些“女性獨立”問題引發關注熱議,於此同時,另外一個傳統女性視角的蔣方舟似乎代表了社會大多數女性的心理狀態。而徐靜蕾的凍卵行為,更引得社會關注,對於傳統中國人來說,這是破天荒的一遭。

徐靜蕾雖然才華二三流,但足以讓我們羨慕

不過,徐靜蕾一切都不CAR。

在許多影評人罵她電影爛的時候,我不知道這些影評人會不會想到這一點,在你們辛苦當影評狗的時候,徐靜蕾瀟灑自在。人就算是拍電影,也是一種玩的心態。在片場徐靜蕾想要自己拍就會從攝影手中搶過攝影機,她想要給人物穿上她喜歡的服裝,她可能要花好幾天的時間研究。她周圍人都說,在片場徐靜蕾更喜歡享受拍電影的過程。

毫無疑問,在這個高壓的社會狀態下,徐靜蕾的生活是令人羨慕的。她有非常獨立的人格,而且她有獨立的資本。有時候不是我們不夠獨立,而是生活壓迫著我們無法解脫自己。徐靜蕾有資本這樣做,一般人可真的模仿不來。

徐靜蕾雖然才華二三流,但足以讓我們羨慕

徐靜蕾可以不在乎電影質量,怎麼好玩怎麼拍,拍出來的爛片票房也不錯,徐靜蕾不會因為拍爛片而失業。如果其他導演像她這樣任性的話,是否能做到她這一點?另外一方面,她可以不結婚,做一個獨立女性,但一般女人不結婚的話,到了七老八十,自己經濟能力不強,孤獨一生,過得悲催。

但反過來說,當一個人不在乎這,不在乎那,她可以過得舒服,可是否值得提倡,我是懷疑的。就像徐靜蕾,她不在乎影評,這隻能讓她的片子一部接一部爛;她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只能讓自己蜷縮在自己認知的小圈子裡。

徐靜蕾雖然才華二三流,但足以讓我們羨慕

某種意義來講,假如有一天我們有資本“不在乎”的時候,這也意味著我們會如徐靜蕾一般,執拗在自己的世界裡,永遠不會有突破,因為我們在舒適的殼子裡玩得很開心。

還有一個例子是,這幾年周星馳的電影時常被人批爛片,我個人看來,他的電影風格沒有變,只不過我們已經看厭了無釐頭,對他的電影不買賬了。可週星馳有資本不在乎觀眾評價,他拍片,拍情懷也罷,拍喜劇也罷,是具有玩票性質的。他們有拍爛片的資本,我們在嘲罵之外,或許應該羨慕他們。

徐靜蕾雖然才華二三流,但足以讓我們羨慕

​其實徐靜蕾也罷,周星馳也罷,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假如有一天有足夠的資本了,我們也會像他們那樣執拗於自己的圈子,像烏龜一樣縮在自己的殼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