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界雜談》:從年報數據看春秋航空利潤增長率領跑行業的內因

《航界雜談》:從年報數據看春秋航空利潤增長率領跑行業的內因

【2018年主要上市航企利潤增長情況】

《航界雜談》:從年報數據看春秋航空利潤增長率領跑行業的內因

這個數據要說明下,海航還沒發年報,但預虧30-40億的新聞已經出來了,就不等他們的年報了。華夏航由於基數比較低,橫向可比性並不高,不在此表中體現。而這個利潤率的增長數據來源於各航企年報中“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至於為什麼,筆者也不知道,反正大家都這麼算的。

關於利潤率的相關媒體報道和行業分析文章太多太多,筆者也不是金融領域的專家,對年報的研究也並不充分。但就在大家都在關心利潤的時候筆者卻在關心成本的問題,因為這次領跑的依然是低成本航空公司。


【創新研發,春秋航空對未來的投資】

《航界雜談》:從年報數據看春秋航空利潤增長率領跑行業的內因

(春秋航空5年成本表)

《航界雜談》:從年報數據看春秋航空利潤增長率領跑行業的內因

(吉祥航空五年成本表)


《航界雜談》:從年報數據看春秋航空利潤增長率領跑行業的內因

(中國國航5年成本表)

首先吸引筆者注意的是春秋航空年度成本中的“研發費用”這一項。筆者注意觀察了下,所有上市航企(同樣不算海航和華夏,華夏只有44萬)的此項數據都有2年的,而吉祥只有1年的。春秋航空今年“研發費用”1.049億元,直逼國航的1.071億元,東航是1.35億,南航2.2億。可以說春秋航空在研發上的投入已經達到三大航的臨界水平,而遠超機隊規模相近的吉祥航空的660萬。

我們知道,航空業是個高科技行業,不單單是航空器屬於高科技,航空公司的離港系統、銷售系統、值機系統、乘客CRM系統等都屬於高科技範疇。而且未來的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只有緊跟時代潮流才能跟上行業發展甚至領先行業發展。春秋航空在研發上的高投入正是春秋航空對創新的投入、對未來的投入!

當大家還在留意機上WIFI的速度是否快時,春秋航空整體打造的上海虹橋機場T1航站樓全自助值機體系已經給大家一個大大的驚喜了。相信體驗過的人都會同意筆者的意見,這是一個有未來感的,代表著未來趨勢的體驗。相信春秋在如此高的研發費用投入下,會將有更多的新技術應用到航空領域上,讓大家拭目以待。

【低成本運營理念上的收穫】

《航界雜談》:從年報數據看春秋航空利潤增長率領跑行業的內因

(春秋航空5年成本表)

《航界雜談》:從年報數據看春秋航空利潤增長率領跑行業的內因

(吉祥航空5年成本表)

還是這兩張圖,我們用情況比較相近的兩家航空公司做對比。我們繼續看下那兩條長紅框裡的內容,第一行是銷售費用,春秋航空今年比去年下降了15.95%,連吉祥航空的一半都不到,而這項成本多半是支付給中航信的。這正是因為春秋航空是唯一一家不加入中航信系統自己研發機票銷售系統的航空公司,在春秋航空買機票不需要向中航信支付渠道費用,這項舉措既為乘客節省了費用,又為航空公司降低了成本。反觀吉祥,這將近6億的銷售費用大大拉低了利潤率。

再看管理費用,這項和薪酬、折舊等費用有關。春秋航空和吉祥航空在機隊規模上基本屬於一個水平,但管理費用吉祥要高出一倍以上!一來吉祥去年引進了3架787導致相關成本增長,二來吉祥原本在人機比這項指標上就與春秋有較大差距,但管理費用能高出一倍也是出乎筆者的意料!

【傳統航空公司紛紛轉型低成本或成趨勢】

《航界雜談》:從年報數據看春秋航空利潤增長率領跑行業的內因


《航界雜談》:從年報數據看春秋航空利潤增長率領跑行業的內因


《航界雜談》:從年報數據看春秋航空利潤增長率領跑行業的內因


《航界雜談》:從年報數據看春秋航空利潤增長率領跑行業的內因


《航界雜談》:從年報數據看春秋航空利潤增長率領跑行業的內因


《航界雜談》:從年報數據看春秋航空利潤增長率領跑行業的內因


《航界雜談》:從年報數據看春秋航空利潤增長率領跑行業的內因

《航界雜談》:從年報數據看春秋航空利潤增長率領跑行業的內因

這幾年大家應該對傳統航空公司轉型低成本的新聞不太陌生。東航旗下的中聯航、海航旗下的祥鵬,還有東航的無託運基礎經濟艙、天津航的差異化服務等等。一時間傳統航空公司大舉進軍低成本航空領域,但進軍低成本航空領域真的只是叫個口號換個運價體系這個簡單嗎?顯然不是。

上文筆者簡單分析了春秋航空作為國內低成本航空龍頭企業在成本控制上的努力以及在創新研發上的投入,這些都是傳統航空公司很難在短時間內學到的本事。如今春秋航空利潤率增長領跑全行業不是一朝一夕行成的,研發創新、勤儉持家兩手抓兩手硬!這可夠傳統航空公司特別是那些國有航空公司學習很長時間了。

(以上筆者個人意見,並非指點江山之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