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俄門調查結束,特朗普又惹上彈劾風波?

關於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通俄門”事件調查終於告一段落,18日美國司法部公佈的調查報告顯示,特朗普沒有“通俄”。光是這一結論就已經足夠後者歡天喜地大張旗鼓地發推慶賀了好半天。不過,這位美國總統要是以為從此就能擺脫來自民主黨的糟心事可就大錯特錯了——多名民主黨議員表示,彈劾總統的可能性依然擺在檯面上。

通俄門調查結束,特朗普又惹上彈劾風波?


彈劾之名:妨礙司法公正

在18日公佈的特別檢察官穆勒的“通俄門”刪節版調查報告中,儘管得出了特朗普“沒有通俄”的結論,但同時也給出了大量有關特朗普試圖阻止調查的細節,令人質疑其是否構成妨礙司法。而穆勒本人雖然拒絕就該情況作出最終結論,但他也表示,“國會有權禁止總統錯誤地使用其權力,以維護司法的完整性,可能構成妨礙司法的行為包括勸阻與政府合作以及暗示未來可能的赦免。”似乎也暗示了特朗普妨礙司法的嫌疑。

通俄門調查結束,特朗普又惹上彈劾風波?


報告公佈後不久,民主黨眾議員奧卡西奧-科特茲(Alexandria Ocasio-Corte)便連發數條推特,呼籲國會就特朗普可能的“妨礙司法公正”問題進行調查,並表示自己將在民主黨人拉希達·特萊布(Rashida Tlaib)發起的彈劾決議上簽字。20日,伊麗莎白·沃倫(Elizabeth Warren)成了第一個明確要求眾議院開啟彈劾程序的2020年總統大選候選人。

通俄門調查結束,特朗普又惹上彈劾風波?


而面對這份儘管細節已經相當“翔實”但仍有刪節的報告,眾議員司法委員會主席傑瑞·納德勒(Jerry Nadler)更是在18日宣佈,自己將向司法部發出傳票,要求其在5月1日前提供完整版、無刪減的“通俄門”調查報告,以及大陪審團的證詞和其他未公開的材料。納德勒表示,自己不會去推測國會民主黨議員是否最終會提起反對特朗普的彈劾條款,但不會將這項選擇排除出議事日程。

通俄門調查結束,特朗普又惹上彈劾風波?


不過,並不是所有民主黨人都同意彈劾,尤其是以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和參議院少數黨領袖查爾斯·舒默(Charles Schumer)為主的民主黨領袖們,他們認為彈劾總統可能會導致現在已經進入白熱化的2020年總統大選選情進一步分裂。

佩洛西此前便曾多次表態,稱尋求彈劾特朗普是“不值得的”,這也呼應了FBI前任局長詹姆斯·科米(James Comey)的看法,他認為擊敗特朗普的最佳方式就是用選票趕他下臺。

通俄門調查結束,特朗普又惹上彈劾風波?


這一觀點也得到了更溫和派的2020大選總統候選人蒂姆·瑞恩(Tim Ryan)的支持,他在21日接受CNN採訪時表示,“要讓這個過程自然展現出來,讓全美國人民都能看到。這是一份非常微妙的文件,讓民眾看看這裡到底在發生什麼。”

彈劾不簡單,更不容易

佩洛西等人反對彈劾確實是有道理的,因為在程序上,彈劾的決定最終要經過參議院的表決通過——而參議院的多數席位由特朗普所屬共和黨控制。假如民主黨執意要啟動彈劾,他們也許需要對這個流程更熟悉些。

通俄門調查結束,特朗普又惹上彈劾風波?


1. 總統的什麼行為能夠引發彈劾程序?

美國憲法規定,總統、副總統和其他聯邦官員可因“叛國、收受賄賂或其他重罪和輕罪”而被彈劾,但憲法並沒有對“其他重罪和輕罪”作出進一步定義。這一切只能取決於眾議院的判斷。美國第17任總統安德魯·約翰遜(Andrew Johnson)就曾在1868年首次被國會眾議院提出彈劾,原因是他在未經參議院允許的情況下開除一名內閣成員。此外他還被指控侮辱國會,以及對議員們“大聲”發表“侮辱性言論”。不過,他最終在參議院以一票之微僥倖避開了被罷免的命運。

通俄門調查結束,特朗普又惹上彈劾風波?


2. 彈劾如何運作

眾議院將對總統彈劾條款進行投票,這些條款主要是對犯罪事實的陳述。而投票規則只要一個簡單多數就能通過。接下來,總統的案件將被轉移到由100名議員組成的參議院,其中“經理人”由眾議院任命,像檢察官一樣負責列出要求總統下臺的理由。如果總統接受審判,美國首席大法官將主持訴訟程序。這裡的投票規則是需要2/3多數通過,而一旦通過,彈劾當即生效,總統直接宣佈下臺。

3. 彈劾需要多久?

因水門事件被彈劾的美國第37任總統尼克松,從1973年10月眾議員司法委員會開始彈劾調查,到1974年8月在得知參眾兩院都肯定以超過2/3的多數通過彈劾決議後,發表電視講話宣佈辭職,這中間總共耗時10個月。

通俄門調查結束,特朗普又惹上彈劾風波?


後來,第42任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的彈劾過程就有效率多了。從1998年12月眾議院對克林頓“拉鍊門”事件進行彈劾投票,到1999年2月參議院宣佈其無罪,總共歷時3個月。

除了彈劾還有什麼

綜上來看,彈劾不僅耗時較長,而且還需要參議院的配合,確實不是上上策。《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凱倫·圖穆蒂(Karen Tumulty)便提出了一個替代方案:向特朗普發起正式譴責——自1834年美國參議院向第7任總統安德魯·傑克遜(Andrew Jackson)發出譴責以來,這樣的事還沒發生過第二次。

通俄門調查結束,特朗普又惹上彈劾風波?


圖穆蒂指出,譴責行為儘管在很多時候看起來僅僅是象徵性的,但這將是對特朗普任職總統期間的歷史性指責,並且能夠向選民發出訊號,由他們自己決定是否受夠了這樣的總統。

譴責總統與彈劾總統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前者不需要特定的憲法授權,它更像是紀律措施,而非憲法規定的驅逐補救措施。因此也更通常地被國會用於譴責其內部成員,如1954年參議院對麥卡錫的譴責決議。

通俄門調查結束,特朗普又惹上彈劾風波?


早在特朗普之前的數個總統當政期間,譴責決議就已經被引入但沒有正式頒佈。事實上,據眾議院記錄,特朗普自己也差點兩次催生眾議院引入譴責決議,其中一次是他在夏洛茨維爾發生白人民族主義騷亂後的評論,另一次是他對海地和非洲國家的種族歧視性的用語(shithole countrie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