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發言回應了為什麼關停故宮的火鍋店:“故宮火鍋店,這兩個字加在一起是危險的,故宮最怕火,我們就停了。既然有爭議,我們就遵從,不要有誤解。故宮十多年前就有星巴克咖啡,媒體報道後我們給關了。因為沾“故宮”兩個字,做什麼就什麼火。這就有引導的問題,不能因為火就什麼都做。所以,我們要選擇,要把握好度。”
這番言論看似中肯,其實全無必要。如果說什麼火就關什麼,那麼故宮本身火,要關停故宮嗎?網友的呼聲和言論也是好壞參半的,那麼為什麼從中聽取的是一方的意見而不是另一方?事實上,有一些質疑故宮火鍋店的聲音,不只是因為認為故宮開火鍋店有多麼不妥,更多的怕不是因為這麼火的火鍋店,自己預約不到號,從而心生妒忌。正所謂“我得不到的東西,別人也休想得到。”
如果從單霽翔所說的不要有誤解的角度來說,故宮文創等出產的很多東西,也有很多人吐槽其設計銷售等很多都並沒有那麼好。難道故宮就要因為這些聲音,為了不要有誤解,從而關停這些項目呢?再比如故宮有一些場館的開放,一些關於遊覽的設定,也是有很多人不滿意的,媒體如果報道一下的話,故宮也要做出改變嗎?爭議的結果是你要給出一個答案。直接將這個項目撤銷,那麼最後並不是為了不產生誤解,而是選擇了向反方妥協。
其實並不需要這麼放低姿態。故宮作為底蘊和內涵都完全頂級的所在,應該有自己的判斷。一味的迎合外在的聲音,就會喪失自己的特色,也會變得平庸和無趣。如果說認為火鍋店影響了故宮的聲譽什麼的,還可以理解。將火鍋店關停和為了不產生誤解,為了正確引導等看似高大上的目的聯繫在一起,有些沒有必要了。
但是單霽翔話裡的另一層意思值得我們反思,那就是沾“故宮”兩個字,做什麼就什麼火。這句話基本詮釋了普通人從眾和盲目追隨熱點的心態。這樣的情形下,引導確實看起來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然而需要你去引導,本身就是說明群眾依然在追隨熱點,那麼這樣的現象並不會得到本質的改變。也許,不是故宮需要關停火鍋店,而是人心需要關停那從眾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