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一場遇見愛情的旅行》導演毛衛寧

作者 / 喬苗兒

由毛衛寧任總導演,陳曉、景甜領銜主演的首部公路懸疑愛情劇《一場遇見愛情的旅行》已經於昨晚登陸浙江衛視播出。


專訪《一場遇見愛情的旅行》導演毛衛寧|年輕人的戲,要年輕人做

​《一場遇見愛情的旅行》開篇不尋常,雪山、草地等高原風光將都市青春劇從霓虹閃爍、高樓林立的熟悉場景中抽離出來。遺失的存儲卡、名畫背後的秘密形成強勁的敘事張力,金小天、李心月這對互不相讓、懟天懟地的年輕人之間即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同樣令人期待。“顏值”“敬業”“CP感”“劇情演技在線”成為討論焦點。贏得年輕觀眾的認可,該劇已經邁出第一步。


專訪《一場遇見愛情的旅行》導演毛衛寧|年輕人的戲,要年輕人做

​時間倒回兩天前,在浙江衛視的看片會開始前,新劇觀察(ID:xinjuguancha記者見縫插針“捉”到了“趕場跑斷腿,看片看到吐”的總導演毛衛寧,懷著期待,揣著質疑與導演聊《一場遇見愛情的旅行》從演員到拍攝再到類型市場的那些事。

正片比一切都有說服力,看到正片後再回味與毛衛寧導演的對談更有味道。

談創作:

“艱苦”拍攝,呈現高能+唯美青春戲

“原本以為拍青春題材,可以離開爆破、山溝、荒野,拍得舒服一點,沒想到搞半天這(《一場遇見愛情的旅行》)還是一部艱苦的戲!”長於年代、戰爭題材的導演毛衛寧帶著團隊滿中國跑,森林草原戈壁雪山,對“艱苦”早已麻木,卻沒想到青春題材拍起來同樣不少受罪,毛衛寧只好無奈“吐槽”。

拍一部現實向的青春題材劇,毛衛寧導演團隊醞釀了很久。滿足年輕觀眾的審美需求,同時能夠彌補團隊在青春題材中的空白為《一場遇見愛情的旅行》的誕生奠定了基礎。“團隊中,王逸偉導演是我的徒弟,從大學畢業開始就跟著我,現在到了三四十歲的年紀,也希望能夠拍青春、都市、愛情的故事,再不拍(年齡上)就不合適,沒機會了。跟出品方奇新世紀也合作過多次,這一次是一拍即合。”毛衛寧說。

《一場遇見愛情的旅行》超越了一般都市劇的視覺呈現,好看的代價是特別不好拍。


專訪《一場遇見愛情的旅行》導演毛衛寧|年輕人的戲,要年輕人做

​劇組從無錫開機,一路輾轉上海,直到香格里拉,為了取景,團隊兩次往返。“雖然是都市劇,但不想做成大家司空見慣的視覺效果。”毛衛寧解釋道“王逸偉導演是做攝影出身,拍攝的時候希望能有場景突破。天台小屋、公安劇內部我們用搭景的方式呈現,包括那輛房車,它並不豪華,但是符合年輕人的經濟條件,也有年輕人的特質。我們都相信的是,花了功夫會讓場景好看起來的。”


專訪《一場遇見愛情的旅行》導演毛衛寧|年輕人的戲,要年輕人做

在導演版預告中,新劇記者發現了大片的薰衣草、油菜花田等真實的自然風光;在公路上有大量的追車動作戲份,看起來極具視覺衝擊力,也是劇組“艱苦”的根源。“風景要深入到當地才能拍到。”毛衛寧說“整部戲主要的場景集中在公路上,要避免摳圖。我們團隊拍現實主義題材很多年,藝術手法可以年輕化,但是整體的審美追求和藝術追求不能變。”

面對記者對公路追車戲份的嘖嘖稱奇,導演毛衛寧則既淡定又謙虛“我們從上海調來了能夠專門拍攝車戲的設備車,公路追逐戲份在電影中已經能有很好的呈現,但在電視劇中呈現的比較少,還要保證安全性。”末了兒,導演還不忘賣個關子“我們有拍攝花絮,最後說不定能給浙江衛視來個製作特輯。”

談演員:

“巨蟹三兄妹”培養創作默契

“陳曉、景甜他們倆是第一次合作,我跟他們倆也是第一次合作,我們仨都是巨蟹座。”毛衛寧導演邊比劃邊說“我們有個微信群叫巨蟹三兄妹。陳曉是大哥,他的生日最大,其次是我,然後是景甜。”相比於讓從沒合作過的演員靠表演經驗在劇中演出“CP感”,毛衛寧更注重讓演員在戲外多交流,培養默契。

“既然要拍現代年輕人的故事,首先外型上就要可信。”被問及為何選擇陳曉、景甜來主演,毛衛寧這樣解釋。進而他補充道“我們還讓編劇按照兩個演員本身的特點去修改人物。我跟演員說,你們就是那個人物。陳曉就是90後的臥底警員金小天,景甜就是年輕的白領李心月,你們要把青春的體驗和感受傳遞出來,把自己對生活的理解投射到角色上。我希望這個角色就是你,不是像以往一樣,去塑造人物。”


專訪《一場遇見愛情的旅行》導演毛衛寧|年輕人的戲,要年輕人做

​據導演毛衛寧透露,《一場遇見愛情的旅行》在拍攝期間不成文的規定是每天拍攝結束之後都會詢問演員的拍攝感覺。“在舒服的環境中塑造人物,人物才能鮮活,觀眾才能演員間的CP感。”拍攝過程中意見相左的情況不可避免,團隊以“尊重演員的創作”為主,導演毛衛寧對年輕演員給予了足夠的信任和空間。


專訪《一場遇見愛情的旅行》導演毛衛寧|年輕人的戲,要年輕人做

​之所以在《一場遇見愛情的旅行》讓陳曉、景甜放開手腳,真實地呈現他們自己,也是出於年輕人在表演方面的考量,讓他們在最合適的年紀,詮釋最貼合自身的角色。

首播後,金小天吊郎當的外表和周密細緻的內心形成鮮明對比,李心月的典型“社畜”形象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對“互懟CP”把青春的活力從戲外帶進劇裡,鮮活的角色形象自然受到觀眾的認可。“這部劇中的年輕演員都在很努力塑造角色,演員塑造了人物,就應該得到尊重。”毛衛寧強調。“這個戲我不僅希望他們能夠放開,更想讓他們相信自己就是角色。”

談類型:

“公路+青春+愛情+懸疑合力賦能”

此前,公路愛情元素在電影中得到充分展現,佳作頻出。但在劇集當中,動輒幾十集的敘事體量以及拍攝週期令公路元素與劇集的適配程度存疑。看到劇中以公路旅行為主線串聯起的層次豐富、人物鮮活、畫面極具衝擊力的片花後,記者確信,公路元素跟劇集混搭的效果的確令人驚豔,疑慮打消一半。


專訪《一場遇見愛情的旅行》導演毛衛寧|年輕人的戲,要年輕人做

​還剩另外一半,劇中融入的青春、懸疑、愛情等多元戲劇元素,“會不會變成風光紀錄片或者難以歸類的四不像?”記者到底是按捺不住,嚮導演發問。

毛衛寧導演的回答打開了記者或者是行業的思維怪圈:青春題材是不是隻有校園、成長、懷舊一條出路。

“在青春劇中,青春、愛情、陰謀、背叛、家庭、警匪構成戲劇環境,人物只有在豐富的環境中呈現的才更加立體。”毛衛寧談到“我年輕的時候,全民性通過電影來得到故事,體味生活的真理。但現在的年輕人有很多方式去感受生活,表達自我,因此也更需要複合型的作品。”


專訪《一場遇見愛情的旅行》導演毛衛寧|年輕人的戲,要年輕人做

​如何真正的把握多元素交融下的青春生活,毛衛寧導演則給予了年輕的主創團隊全力的信任和扶持。“這個戲裡面,所有你們喜歡的元素,都是年輕的創作者們呈現的,你們如果看到不喜歡的,一定是我這樣一個老傢伙做的,是沒有跟上時代的潮流。”劇還沒播的時候,毛衛寧導演已經先將功勞堆到了年輕人腳邊,把責任攬到了自己身上。


專訪《一場遇見愛情的旅行》導演毛衛寧|年輕人的戲,要年輕人做

​“在這個戲中我尊重年輕導演、演員的想法,這跟我在以前拍戲當中是不一樣的。”毛衛寧拿出《平凡的世界》對比,“王雷也是塑造年輕人,但我必須要告訴他按照我理解的人物去塑造,不能按照他理解的人物去塑造,因為那個時代是我所熟悉的,我的體悟更有說服力。但是這個戲不一樣,陳曉理解的金小天、景甜理解的李心月才是現在的年輕觀眾熟悉的、需要的。年輕的創作者和觀眾代表著未來,我們要跟上他們的步伐。”毛衛寧導演說。

浙江衛視的看片會上,導演王逸偉有難掩的興奮“這部戲拍得不精彩很難”,顯然浙江衛視已經將這支青春題材的潛力股收入囊中。積極佈局青春題材市場,將橄欖枝伸向展現當代年輕人生活、情感狀態的劇集,給予青年創作者展示才華的機會,作為平臺的浙江衛視,也在積極地趕上年輕人的步伐,並且用作品實現引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