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片比最低至约1:20万!探秘《风味人间》“零距离”的微观摄影

成片比最低至约1:20万!探秘《风味人间》“零距离”的微观摄影

作者 | 李丹

订阅 | 010-86092062

成片比最低至约1:20万!探秘《风味人间》“零距离”的微观摄影

陈晓卿导演将《风味人间》的整体艺术风格定位为 “真实中有跳动”,既无限贴近真实,又有非常灵动的东西在其中。对于擅长讲故事和传授知识的他来说,可能这时候更需要最前沿、最尖端的技术做依托,精雕细琢出精品。因此《风味人间》在技术上和陈晓卿之前做的其他美食纪录片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说用杜比视界和杜比全景声呈现更为真实的视听感受,用大量的显微摄影呈现食物的隐性一面……其实很多食物的变化过程是常规拍摄无法呈现的,而超微观摄影和显微摄影则可以更直观的通过画面来呈现食物味道的奇妙变化。

陈晓卿导演很早就已经提出了微观拍摄的创意,就在《风味人间》项目寻找合作团队的时候,陈导恰巧看到了有关美丽科学团队的报道,了解到美丽科学团队能完成微观摄影后,双方几乎是一拍即合。

2014年美丽科学团队便开始做 “美丽化学”项目,“美丽化学”起始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和清华大学出版社联合制作的原创科学传播项目,其主旨是将化学的美丽和神奇传递给大众。项目受到设备、预算等各方面的限制,最终选用了微距镜头来拍摄化学反应,并通过视频、电脑动画、内容互动等多种形式展现。在“美丽化学”之后,美丽科学团队继续创作了“重现化学”项目,成功将显微技术应用起来,并获得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此次与《风味人间》的合作。

成片比最低至约1:20万!探秘《风味人间》“零距离”的微观摄影成片比最低至约1:20万!探秘《风味人间》“零距离”的微观摄影

受访人:美丽科学团队 梁琰(左)朱文婷(右)

微观摄影的成功秘诀就是不断反复拍摄

此次美丽科学团队共有五人参与到了《风味人间》 的拍摄工作,整体分工主要分为两部分,首先是安排一到两名试验人员根据导演的需求提前进行试验工作,也就是通过反复试验来验证是否可以通过微观拍摄达到预期效果。试验成功后,再依据对应的方法和条件不停的重复拍摄以达到导演的要求。

在影像风格方面,为保证微观摄影与常规拍摄相统 一,实拍之前美丽科学团队经过大量试验后会给导演提供丰富的素材,导演据此来明确微观摄影的方向。团队成员梁琰介绍,“试验拍摄的内容其实是在不停优化迭代的,我们经常会给导演发PDF文件,文件中包含图片和文字说明,会详细地把不同内容的拍摄方法写明, 导演会基于此再做决定。”最终的画面也是为了要达到服务于故事的目的,并保证画面富有意境。

对于画面,陈晓卿导演要求不能因强调科学性、解说性而忽略了其中美的成分,一定要有意境,要用微观的呈现去连接导演给观众制造的意境。因此,美丽科学团队成员朱文婷不受化学思维限制拍摄出来的内容非常受陈导青睐。其实团队也尝试拍摄过一些具有科学解释性质的内容,但最后大部分都没有被采用到纪录片当中,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大都是有意境、充满联想的微观摄影镜头。

具体到拍摄方式,《风味人间》采用了超微、显微、微距多种方式。其中超微和显微相较而言,超微镜头相对会更灵活一些,无论是拍摄还是打光都可以从侧视、俯视等多个角度进行。而显微摄影由于显微镜自身的体积架构只能实现固定视角也就是俯视拍摄。另外,光学显微镜物镜到载物台的距离十分有限,所以并不是所有食物和食物发生的变化都适合显微拍摄。

在放大倍数方面,超微镜头通常是1-5 倍放大,显微镜可以实现0.7-11.5倍或5倍、10倍、20倍、50倍、100倍等倍数的放大。但其实超微和显微摄影之间也是有重叠的,具体选用哪种方式更好还要根据实际拍摄对象来确定。

针对《风味人间》这个项目,在设备方面除必须的 器材外,美丽科学团队也尝试使用了多个新设备,如光纤灯。摄影对于光的要求比较高,虽然显微摄影本身自有光源且光效不错,但拍摄一些体积过小的物体时仍然需要借助外在光源。如第六集花椒的拍摄由于常规摄影使用的LED灯过大,团队专门采购了一台光纤灯,大小和花椒颗粒相似而且非常聚焦。“其实显微镜在科学研究和影视拍摄的应用是存有冲突的,但是我们会在这个过程中尽量解决这种冲突,让显微镜发挥更多的作用。”

成片比最低至约1:20万!探秘《风味人间》“零距离”的微观摄影

显微拍摄时用到的光纤灯

此外,精密仪器的使用还解决了移动镜头的拍摄。移动镜头是纪录片必不可少的视角之一,但显微摄影的镜头是不能移动的,想让显微摄影“动”起来,只能依靠物体移动,如果用手让物品移动的话速度就会很不均匀。为此,美丽科学团队采购了多台精密仪器,可以保证物体每次都移动二十微米,在拍摄花椒和苔麸的时候,就是通过该方法完成了移动视角的镜头拍摄。

在后端记录方面,拍摄中使用了体积小、重量轻的 松下GH5通过转接环连接到显微镜,“GH5传感器的 大小正好在成像圈内,我们看不到任何的暗角和圆圈。” 梁琰介绍,也可以理解为显微镜就是一个镜头,“另外我们也不是内录,相当于是把GH5的画面引入到一个外录的机器,直接录制更专业的ProRes 格式。”

如何实现宏观镜头与微观镜头的衔接过渡?

与以往美丽科学团队参与完成的项目不同,这一次 《风味人间》涉及到宏观镜头和微观镜头的衔接,所以需要拍摄不同景别以保证画面的平滑过渡。

“拍摄中包括超微、显微、微距拍摄我们都会用到,有这样一个系列镜头的动态衔接才能为观众更好的交代食物变化的过程。”

成片比最低至约1:20万!探秘《风味人间》“零距离”的微观摄影成片比最低至约1:20万!探秘《风味人间》“零距离”的微观摄影

红花椒(左)与青花椒(右)显微摄影

其实系列景别镜头几乎每集都能看到,如红花椒、 青花椒的拍摄就应用了不同规格倍数的放大,从画面上直观的理解就是从能看到花椒球面到只能看到花椒皮表面纹理的过程。另外豆浆点乳、菌丝、芥菜也都用到了不同放大倍率的微观拍摄。其中,芥菜的拍摄包含了从类似宣传片的宏观镜头到只能看到细胞的多个景别的镜头。起初还能感觉是一个叶子,上面有很多叶脉、纹理,但放大将近20倍后就已经非常抽象了,看到的都是一个个细胞,叶脉变得像一条条路一样。在不断放大的过程中,每个景别的拍摄都意味着要重新做一次试验,而且谁都不知道放大到一定倍数后会是什么景象,一切都充满了未知和挑战。

拍摄中,美丽科学团队还尝试采用了显微摄影+延时摄影拍摄青霉菌,整个过程挑战也非常大。朱文婷介绍,因为延时摄影拍摄时间长,每个景别的拍摄大概需要连拍两到三天,所以不确定因素就比较多,“这期间就会担心拍摄过程中是否会出现光源闪烁、灰尘进入镜头、虫子飞过等问题影响拍摄㐀果。最后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拍摄的时候要给青霉菌打很强的光,但后来我们发现青霉菌在这种强光下生长的非常缓慢甚至会停止生长。另外拍摄中很难避免光源闪烁问题,有的时候这可能与光源的问题有关,有的时候很可能就是一些很偶然的事件会造成闪烁。”面对以上种种问题,应对的办法只有不停的重复拍摄,从更多的素材中万里挑一。

成片比最低至约1:20万!探秘《风味人间》“零距离”的微观摄影成片比最低至约1:20万!探秘《风味人间》“零距离”的微观摄影
成片比最低至约1:20万!探秘《风味人间》“零距离”的微观摄影成片比最低至约1:20万!探秘《风味人间》“零距离”的微观摄影

青霉菌显微摄影光学放大不同规格倍数效果对比

相比较后期的实拍环节而言,微观拍摄的前期探索 试验的过程也十分漫长。以青霉菌举例,拍摄期间美丽科学团队一直在探索青霉菌的生长,花费了近四个月的时间。由于显微镜下的操作空间非常小,所以团队先要探讨试验拍摄的可操作性,接着再研究怎样在小型容器中培养青霉菌等具体问题。此外,片中芥菜变黄的过程也同样花费了很长时间的持续观察或反复探索。值得强调的是无论是对于科学还是化学及其它各个方面的探索,更多的时候都需要先从观察开始,而且这个观察需要一个长期的、很稳定的探索。

完成漫长的试验和拍摄后,美丽科学团队会将所有 素材提供给风味团队进行素材挑选。从最终成片来看,片中更多的选用了比较有意境的镜头,很多解释性的镜头都没有在成片中呈现,成片比最低至约 1:20万。梁琰认为,虽然正片中呈现的微观拍摄画面并不多,但科学这部分还是很重要的,“这也是美丽科学团队的一个特色,一方面是对导演意图的理解及意境画面的呈现, 另一方面是科学原理和技术的支撑。这样一个交叉组合的团队才能更好的搭配主题达到导演的要求,而不只是给人科学纪录片的感觉。”

<table><tbody>

表1 素材成片比数据统计

拍摄内容

总计拍摄时长(秒)

实际使用时长(秒)

花椒

15800

10

豆浆点乳

8000

14

蟹肉

144000

20

青霉菌菌丝

2304000

8

/<tbody>/<table>

对于下一阶段显微摄影的尝试,美丽科学团队认为 在技术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有了技术的支撑,内容才能得到更大限度的展示。但与常规拍摄相比,显微摄影目前还没有被大众熟悉,所以当前显微摄影器材的选择空间并不是很大。另外,如何将现代技术㐀合精密仪器利用到拍摄中也是团队正在思考的问题,如动态镜头的拍摄、显微摄影角度的变换等。与此同时,团队对于偏振光、如何制样、景深合成等问题的探索也在进行当中。

在内容方面,探索的空间同样很大,如接下来拍摄什么样的内容、什么样的内容更适合在显微镜下拍 摄、拍摄的素材怎样能更好的融入到故事中等。目前,美丽科学团队也正在与另外一部纪录片合作,希望在做开发科学教育产品以外,也能在新的领域有新的探索。

回顾《风味人间》的拍摄过程,朱文婷形容更像一 段探险历程,“最初我可能会觉得食物跟生活太近了, 以至于平常拍摄任何一个题材,我都不会想到会拍一个和食物相关的东西。而《风味人间》的拍摄让我们发现了自己之前所不能想象到的一些画面。”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个美的画面,其实也是在探索自然,了解食物背后的科学知识,所以微观摄影不只是单纯的画面,也是在记录很多现象和知识。

END

成片比最低至约1:20万!探秘《风味人间》“零距离”的微观摄影
成片比最低至约1:20万!探秘《风味人间》“零距离”的微观摄影

【主编视角】技术是引领广播电视变革与发展的首要因素

崖壁上的“死亡拍摄”,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徒手攀岩》拍的就是心跳

大画幅小机身,小身材大智慧!ARRI Mini LF全新摄影机中国发布会圆满举行

都在说大画幅,到底和传统摄影有什么区别?

摄像必备技能,如何做到“人臂合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